通过几行 JS 就可以读取电脑上的所有数据?
Spectre
漏洞究竟有啥魔力,让浏览器频繁的为它更新策略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Spectre
如果一个漏洞很难构造,就算他能够造成再大的危害,可能也不会引起浏览器这么大的重视,那么我们今天的主角 Spectre
,是又容易构造,而且造成的危害也很大的,利用 Spectre
,你可以:
通过几行 JavaScript
,就可以读取到电脑/手机上的所有数据,浏览器中的网页可以读取你所有的密码,知道其他程序在干什么,这甚至不需要你写出来的程序是有漏洞的,因为这是一个计算机硬件层面上的漏洞。
想要理解 Spectre
,我们需要下面三个方面的知识:
理解什么是旁路攻击 理解内存的工作方式 理解计算机的预测执行
其实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大家可能学校里都学到过的,那么 Spectre
则巧妙利用了上面三个原理,下面我们来挨个看一下。
大家可以完全不用担心,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给大家讲明白,先把这些知识拆解一下,最后组合起来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
内存的工作方式
首先,我们的电脑是由很多零部件构成的:
存储:内存、硬盘等等 CPU 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等
我们的计算机运行的时候呢,从存储设备加载程序进入 CPU
,CPU
负责处理进行大量运算,这些运算需要内存的数据进行多次读取。然后把结果输出到我们的显示器等输出设备里面,这大概是是一个计算机简单的工作原理。
下面我们把关注点放到 CPU
和内存上面,内存里存放着你正在运行的很多程序,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等等、同时也存储了 CPU
运算的中间结果。
要存储这么多信息,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存储方式,我们可以把内存想像成一堆排列好的小的内存块,每个内存块里保存着一位信息。
另外,内存是有很多层的,CPU 去里面读一个数据是很慢的,所以我们又在 CPU 和 内存中建立了几级缓存,当我们取到一个被缓存过的数据时,速度会快一点。那当访问一个没被缓存过的数据时,数据会在缓存内存里创建一个副本,下次再访问到它就会很快。
这就是内存大概的工作原理,当然这个过程简化了很多,我们在这里只需要简单理解即可。
旁路攻击
那么啥是旁路(side-channel
)呢?
我们可以简单这样理解:假如在你的程序正常的通讯通道之外,产生了一种其他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你不想产生的信息,这个信息被人拿到了,你就泄密了。这个边缘特征产生的信息通道,就叫旁路。
比如你的内存在运算的时候,产生了一个电波,这个电波反映了内存中的内容的,有人用特定的手段收集到这个电波,这就产生了一个旁路了。基于旁路的攻击,就称为旁路攻击。
常见的旁路还有:时延,异常,能耗,电磁,噪声,可见光,错误消息,频率,等等,反正你运行总是有边缘特征的,一不小心这个边缘特征就成了泄密的机会。
我们来举个基于时延来进行旁路攻击的例子:
假设我们想让电脑验证一下密码,比如我们的密码是 ConardLi
。
下面我们从攻击者的角度来猜一下,密码是啥,我们从一个字母开始猜:
密码是 A
,计算机1ms
后告诉我:不对!密码是 B
,计算机1ms
后告诉我:不对!
密码是 C
,计算机1.1ms
后告诉我:不对!
有没有发现啥问题?我们第一个字母猜对了,但是计算机告诉我们密码错误的时间增加了 0.1ms
?
因为这次,计算机发现第一位匹配后,需要验证第二位是否匹配,所以会多花费一些时间。是不是很巧妙!
我们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再继续验证 Ca、Cb、... Co
,最终猜测出我们的密码。
这时我们的猜测时间和密码长度是线性关系,我们可以再 O(n) 的时间复杂度内猜出密码。如果直接爆破,我们至少需要进行 52 的 8 次方次计算!
这就是旁路攻击,这该死的魅力!
CPU的预测执行
上面我们提到,当CPU运行的时候,会频繁的从内存中调取信息。但是读取内存很慢,CPU 为此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空闲,只为了等待内存的数据。这显然不是个很好的方案。
所以,人们想,是不是 CPU 可以推测一下需要执行的命令呢?
假设我们有下面这样的代码,根据内存中的某个数据判断执行不同的语句:
if(Menory === 0){
// 进行第一步计算
// 进行第二步计算
// 进行第三步计算
}
这里有两种可能,Menory
是 0 或者不是 0 。
这时 CPU
等待内存数据时就会预测,假设读取内存返回 0,CPU
可以不等待内存返回,直接抢跑:跳过 if 判断直接执行里面的计算命令。
那么如果内存真的返回 0 ,CPU
已经成功超前运行,CPU
可以继续执行后面的命令。但是假如内存没有返回 0 ,CPU 就会回滚之前执行的结果。
所以,CPU 执行需要非常小心,不能直接覆盖寄存器的值,从而真的改变程序的状态,一旦发现预测失败就立刻回滚改动。
攻击的原理
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漏洞利用到的所有因素,下面我们来看看它具体是咋回事。
假设下面是我们的缓存,读取它很慢。系统内核将它进行分块,分配给不同的程序,如果考虑云计算的话,可能分配给不同的虚拟机。
不同程序可能分配到的内存块是相邻的,我们继续用之前的文章 HTTP 缓存别再乱用了!推荐一个缓存设置的最佳姿势! 中的例子:
红色的内存块中存储着我们受害者的数据,比如受害者的某个密码:
操作系统会试图确保一个程序无法访问属于其他程序的内存块,不同程序的内存块会被隔离开。
所以其他程序无法直接读取 “受害者”(红色区域)的数据:
加入我们试图直接访问红色区域肯定是读不到的 ,但是缓存中可能已经存在一些数据,下面我们可以试着用高速缓存来搞点事情。
我们在紫色的内存块放一个数组 A,这块内存属于我们的程序,可以合法访问,但是它很小,只有两位。
但是我们不满足于读取数组 A 中的两个元素,我们试图超出 A 的范围(下标越界),访问 A 数组的第 X 位。但是 X 可能远远超出 A 数组的长度。
通常情况下, CPU 会阻止这一操作,抛出一个错误:“非法操作”,然后操作会被强制结束 ,然而我们可以再试图观测这个过程,我们看看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在我们允许访问的内存范围内再次新建一个区域,可以叫工具箱。
我们特别要求 CPU 对这段数据不要拷贝到缓存,只保留于内存,这是一段连续的内存区域。
假设我们执行的指令长这样,首先有个 if 判断语句:
if(name === 'code秘密花园'){
// ...
}
一般来讲,CPU 执行会先无视这个判断,因为它需要等待内存返回 name
的值是不是等于 code秘密花园
,因为有预测执行这样的技术,if 语句中的东西会被预先执行。
if(name === 'code秘密花园'){
access Tools[A[x]]
}
我们尝试读取 Tools
的第(A的第X元素)个元素。假如我们读到的这个受害者内存中包含 3
:
这是我们不应该读取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预测执行做下面的事情:
CPU
执行了这个不应该被执行的命令后,CPU
认为它需要看一下 A[X]
的值是什么,这时 CPU
并未检查 A[X]
是否已经下标越界,因为 CPU
认为之后内核总会验证下标是否越界,如果越界就强制结束程序。
于是,预测执行就直接查询了 A[X]
的值,然后发现 A[X] = 3
,也就是:
Tools[A[x]] = Tools[3]
也就是我们实际内存中 Tools
存储的第四个元素 a
,下面重点来了:
CPU 访问到 a
后,将 a
(即Tools[3]
) 放入了高速缓存!
最后一步,就是遍历 Tool
中的每一个元素,我们发现访问前几个元素都有点慢,直到访问到第 3 个突然很快!因为第 3 个元素 a
在缓存中存储了一份!
当预测执行发现错误的时候,它就会回滚寄存器的变化,但是不会回滚高速缓存!
信息就这样的被泄漏了,因为访问第 3
个元素所需时间比其他要短!这也就是基于时间的旁路。
于是,我们知道 “受害者” 在内存的这个位置有个 3
。
后面,我们可以把 Tools
这篇区域搞得更大,你就可以猜出其他更多的数据!当然,这就是实际去攻击需要考虑的失去了~
给Web带来的影响
上面的原理我们已经分析清楚了,实际上使用 JavaScript
实现这个攻击非常容易,在 JavaScript
里几乎所有的边界检查都可以被绕过,从而实现任意内存边界读取。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段代码:
if(index < array.length){
index = array[index | 0];
index = (((index * TABLE_STRIDE) | 0) & (TABLE_BYTES - 1)) | 0;
localJunk ^= probeTable[index | 0] | 0;
}
来自不同站点的多个页面最终可能会在浏览器中共享一个进程。当一个人使用 window.open
、 或 <a href="..." target="_blank">
或 iframe
打开另一个页面时,可能会发生问题,如果一个网站包含特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则另一个网站可能会利用这样的漏洞来读取该用户的数据。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实际的攻击面要比这个广泛的多,为此浏览器出了很多的安全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
浏览器策略
缓存推荐设置
上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个 HTTP 缓存别再乱用了!推荐一个缓存设置的最佳姿势!
为了防止中间层缓存,建议设置: Cache-Control: private
建议设置适当的二级缓存 key
:如果我们请求的响应是跟请求的Cookie
相关的,建议设置:Vary: Cookie
这下应该更明白为要这俩缓存配置了吧,浏览器没有权利把缓存干掉,它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收紧缓存的宽松程度,增加攻击的难度。
禁用高分辨率计时器
要利用 Spectre
,攻击者需要精确测量从内存中读取某个值所需的时间。所以需要一个可靠且准确的计时器。
浏览器提供的一个 performance.now() API
,时间精度可以精确到 5
微秒。作为一种缓解措施,所有主要浏览器都降低了 performance.now()
的分辨率,这可以提高攻击的难度。
获得高分辨率计时器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 SharedArrayBuffer
。web worker
使用 Buffer
来增加计数器。主线程可以使用这个计数器来实现计时器。浏览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禁用了 SharedArrayBuffer
。
rel="noopener"
浏览器 Context Group
是一组共享相同上下文的 tab、window
或 iframe
。例如,如果网站(https://a.example
)打开弹出窗口(https://b.example
),则打开器窗口和弹出窗口共享相同的浏览上下文,并且它们可以通过 DOM API
相互访问,例如 window.opener
。
所以浏览器推荐大家在打开不信任的外部页面时指定 rel="noopener"
。
跨源开放者策略(COOP)
利用 Spectre
,攻击者可以读取到在统一浏览器下任意 Context Group
下的资源。
COOP
:跨源开放者政策,对应的 HTTP Header
是 Cross-Origin-Opener-Policy
。
通过将 COOP
设置为 Cross-Origin-Opener-Policy: same-origin
,可以把从该网站打开的其他不同源的窗口隔离在不同的浏览器 Context Group
,这样就创建的资源的隔离环境。
详细的可以看我这篇文章:新的跨域策略:使用COOP、COEP为浏览器创建更安全的环境
跨源嵌入程序政策(COEP)
COEP
:跨源嵌入程序政策,对应的 HTTP Header
是 Cross-Origin-Embedder-Policy
。
启用 Cross-Origin-Embedder-Policy: require-corp
,你可以让你的站点仅加载明确标记为可共享的跨域资源,或者是同域资源。
详细的也不多介绍了,其实都在这篇文章里讲过了:新的跨域策略:使用COOP、COEP为浏览器创建更安全的环境
跨域读取阻止(CORB)
即使所有不同源的页面都处于自己单独的进程中,页面仍然可以合法的请求一些跨站的资源,例如图片和 JavaScript
脚本,有些恶意网页可能通过 <img>
元素来加载包含敏感数据的 JSON
文件。
如果没有 站点隔离
,则 JSON
文件的内容会保存到渲染器进程的内存中,此时,渲染器会注意到它不是有效的图像格式,并且不会渲染图像。但是,攻击者随后可以利用 Spectre
之类的漏洞来潜在地读取该内存块。
跨域读取阻止(CORB
)可以根据其 MIME
类型防止 balance
内容进入渲染器进程内存中。
详细的原理,可以看这篇文章:跨域,不止CORS
参考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8144159/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784852
最后
浏览器做了这么多的策略,其实只能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漏洞,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源上消除,因为本质上 Spectre
还是一个硬件层面上的漏洞、提升漏洞的攻击成本。
这个漏洞本身也很难解,无论是预测执行还是缓存,做了限制就代表性能会大大降低,所以硬件层面上也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后续浏览器可能还会出更多的策略或者推荐配置,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点赞
和在看
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