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技术人如何趁势而起?

博文视点Broadview

共 3757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3-03-03 20:14

👆点击“博文视点Broadview”,获取更多书讯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点击查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该《规划》的发布引起不小轰动,博文菌也看到不少小伙们纷纷在朋友圈转发相关内容!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份《规划》?它的发布为我们指明了哪些方向?与我们每一位技术人有哪些相关,又该如何趁势而起呢?

为此,博文视点邀请到《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一书的作者、中国商联专家智库入库专家、企业数字化转型IOMM委员会特聘专家顾黄亮老师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01

《规划》关键内容的归纳

1. 明确推进节奏

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 强调夯实建设基础

需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3. 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

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4. 加强干部考核,保障资金支持

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


02

《规划》关键词提炼

1. 通过数字化方式提升生产效率

数字经济将成为重要引擎,实现国家新旧经济动能转换。

落实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层面,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降本增效的前提是保证企业服务永远在线,其次是“全链路”的降本增效,而不是“节点级”的降本增效。

数字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降本增效场景中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区别,数字化技术在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协同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完成生产活动的价值闭环。

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对生产模式进行升级,将人和生产载体进行信息的传递,如传统制造领域的智能制造技术,互联网产品领域的低代码/无代码技术。这种方式可以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提高效率,使得降本增效更有价值。

通过大数据技术可视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数据洞察,整个生产流程采取高度协作的方式,消除节点和节点之间的流程障碍和数据障碍。

2. 彰显数字价值

《规划》中提出,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这其实就是数字价值和数字力量。

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言,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规划》的顶层设计进行出发,更需要对数字化有清醒的认识,当企业面临商业模式进行转变的时候,数字价值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企业自身的业务,明确企业自身的客户群体,以及客户的认知价值,因此数字化转型需以客户为中心、以业务为基础、以价值主张为导向来开展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以客户的价值来衡量数字化的效益。

然而,这些只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而非结果,对于数字化转型而言,结果是最终的衡量标准,一切的转型都要以结果的价值为导向。

3. 构建数字生态

《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也要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这其实就是构建数字生态的一个全局基础。

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终目标是形成数字生态,对于企业而言,数字生态可以是内部的,打通企业从产品制造到市场运营的数字链路,也可以是外部的,构建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体系

无论内部生态还是外部生态都可以给企业带来降本增效和协作创新的好处。

对于企业而言,运用数字技术并适配合适的数字场景,使企业内外部的互动更直接更频繁,当数字生态形成时,企业内部成员和外部生态成员之间的协作价值会大大提升,尤其数字生态成员具备一致的数字思维时,会加速数字技术的能力价值。

当数字生态构建后,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企业的数字能力出现问题。

如内部的DevOps实践,外部的数据赋能模式实践,都是企业数字生态的探索,这种探索本质上属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为了提升企业的适应性和创新力,通过内部协作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创新,通过外部协作的方式促使商业变革。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构建了当下的数字生态,未来,随着更多的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变成数字企业,企业的全面经营会越来越集成化,越来越具备可扩展性,数字生态的赋能会更加明显。

4. 数字化推进考核

《规划》中,我们可以发现,推进考核的描述越来越接地气,加强干部考核,保障资金支持,这就意味着将数字中国建设的工作情况将作为对有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

和过往的政策相比较,这种数字化推进考核的方式,立足于国家的数字战略,属于顶层设计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在一封“致股东信”中,有一半的篇幅都在强调“数字化”,张勇表示:“面向未来的最大确定性,就是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走向数字化的大趋势。”

在阿里巴巴,很多的指标都是聚焦推进、立足于结果的。我们可以猜想,后续会有很多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些数字化建设项目的补贴政策,去减轻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资金方面的负担,同时,也会有很多大型企业,也会出台一系列数字化推进策略,如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等领域

5. 数字化推进措施

《规划》中提到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同时也提到了数据汇聚、数据统筹。由此可见,数字化推进是依靠数字技术为底座,无外乎数据和算力两大范围。

在算力方面,需要具备算力资源整合和算力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力,不仅是公有云和公有云、私有云和私有云、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可以实现存量资源和可扩展资源的集中展现和池化管理,并可以实现资源按需进行跨云、跨环境、跨技术平台的编排和调度,让数字应用能够跨云部署和迁移。

除了这些基本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统一管理能力还可以在多个方面更深入的发展,让用户更好的面对技术发展和更多类型资源时的需求,如资源整合、多元算力和精细化管理场景。

在数据方面,数据需要互联互通,不仅是人和数据、数据和场景的连接,还包括了数据和生态的连接,通过连接形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应用和优化。

这个连接不仅仅是物和人的连接,同时包括了物和物的连接、人和人的连接。通过连接来形成信息的自动产生,采集,处理和应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通过数据互联技术和对业务场景进行数字标记,使得业务场景具备数字标签的能力,数据只有流通、共享、跨界后才能实现价值的飞跃。


顾黄亮老师参与写作的《技术赋能:数字化转型的基石》一书正是在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出版的。

本书对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定位、常见的框架和模型进行延展,给予读者全局的知识体系,引申出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以及技术管理者需要具备的能力,接着从科技的角度讲解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形成全面的数字技术知识结构。

本书的三位作者顾黄亮、牛晓玲、车昕,长期从事技术管理和标准制定方面的相关工作, 参与编写《云计算服务协议参考框架》《对象存储》《云数据库》《研发运营一体化(DevOps)能力成熟度模型》系列标准,以及Cloud Computing-Requirement for Cloud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国际标准、《云计算运维智能化通用评估方法》等标准共20余项。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IOMM、可信数字化服务、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云平台、中台系列、低代码/无代码、安全生产、智慧运营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转型咨询规划,负责制定相关标准、开展评估测试、组织技术实践交流等工作。

此外,何宝宏、谢邦昌、段治龙、杨志国、曹立龙、戚文平、党受辉、裴丹、付晓岩、裴雷、李卓、郑子彬、彭鑫、王彦博、王津银、陈傲寒、马清、常国珍、黄健等众多高校学者和行业大咖联袂力荐本书。

限时五折优惠,快快扫码抢购吧!

其他相关图书


数据标准化:企业数据治理的基石》

祝守宇,蔡春久 等 著


  • 企业数据标准化实践指南

本书是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年潜心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凝聚,既具有理论高度,也具备面向中国各行业企业的可实操性。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均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所有案例均来自这些企业的实践。

(限时五折优惠,快快扫码抢购吧!)



▊《数据治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祝守宇,蔡春久 等 著


  • 一本数据从业者都需要的工作指南

  • 国内工业企业数据管理专业人士的集体智慧

本书是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年潜心研究的重要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凝聚,既具有理论高度,也具备面向中国工业企业的可实操性。参与本书编著的作者均为国内各企业的数据治理专家,所有案例均来自这些企业的实践

(限时五折优惠,快快扫码抢购吧!)


每日抽奖赠书

发布:刘恩惠

审核:陈歆懿

 


如果喜欢本文
欢迎 在看留言分享至朋友圈 三连
<
 PAST · 往期回顾 
>
‍‍

技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哪些痛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书详情!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