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
共 173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5-13 18:03
昨天晚上 9 点,人类历史上第二张黑洞照片发布了。这次是离我们很近的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 A」,距离地球 2.7 万光年。
虽然说近,但依旧是我们到达不了的距离。
我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虽然没有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不妨碍成为自己的一大爱好。
这次的黑洞写真,我盯着它看了很久。
说是照片,但黑洞的照片跟我们常识中的拍照还是不一样的。准确说,这是一个合成影像。
科学家们在全球多个地方设置了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口径和地球直径相似的超大型虚拟望远镜。
把地球本身当做一个望远镜,这或许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边界。
这个望远镜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事件视界望远镜」,简称 EHT(Event Horizon Telescope)。
3 年前发布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M87 也是通过 EHT 观测的,当时的我们第一次对黑洞有了视觉认知。
左边这张是 M87 的照片,右边这张就是这次人马座 A 黑洞照片。
今天之所以聊这个话题,是因为透过它们我想到了认知边界。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范围就是我们的认知边界,井底之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描述。
以时间为例。
我们对时间的认知已经固定了,要知道,时间只是我们发明的一个概念,用它来作为过程的尺度。
当我们认为 1 万年很久的时候,这个尺度对标的是人生不过百年。
可放在宇宙的范畴来看,1 万年的尺度可能连人生的 1 秒都算不上。
地球已经有 46 亿年的历史了,人类的出现也是 300 万到 400 万年前的事。这个时间尺度,在我们的认知中依旧很长。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时间「很久」和「很长」,是因为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有效期作为参考。
因为未知,所以需要探索。每一个未知,其实都是我们的认知边界。
以产品为例。
我们对产品的理解同样是基于自己的认知边界,我们以为和认为的,或许并不是客观事实。
因此,会产生很多想当然的需求,也会形成一些只有少部分用户需要的方案。
这些,都是产品经理的认知边界导致的。
就像昨天文章里说的,用户反馈是一种信息来源,也是一种需求表征。但是,没有反馈的大多数用户或许才能决定一个需求是否成立。
当然,产品经理无法跟每一个用户去沟通和确认,所以需要进行客观调查和自我思辨。
思辨,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你能想到的、判断的、决定的,都取决于你的认知边界。
一定会有人问,如何才能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在我看来,有这么几件事是可以做到的。
第一,多读书。
读书是一种获取额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通过别人的认知来弥补自身短板的方式。
如果读书的同时能配上思考和写作,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那些真正厉害的产品经理没有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而且善于思考和总结。
天赋这种东西往往是稀缺的,即便很多人自认为自己有天赋,其实这就是一种认知边界的体现。
第二,多经历。
多做事、多见人、多行走,这些都是多经历。
做的事情多了,你会发现问题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因此你会形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见的人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而别人的理解往往能弥补这种不足。
去的地方多了,你会发现自己原来的天地是那么渺小,外面的世界总会刷新你的认知。
第三,多否定。
这里说的否定,是否定自己。
如果你敢于推翻自己的认知并重新建立,那这种刷新会给你带来更有质量的认知增量。
经验越丰富的人往往越难以否定自己,因为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他们所理解的就是正确的。
可是,这种自认为的持续正确,往往就是一种认知边界。
这个世界总在以我们难以理解的方式在发展和变化,认知边界始终存在,唯有拥抱变化、持续迭代自己,我们才能进化。
为什么我喜欢天文,因为那里有太多的未知,有太多想不明白的事。
因此,每一次对未知的思考和恐惧都会让我放空自己,进入到一种重新思考的状态。
当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 唐韧出品 ·················
有一句话送给你们:试错的成本很低,但错过的成本很高。可现实是,大多数人宁愿错过也不愿试错。
思来想去,其实也是认知边界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