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冷冰冰”的云计算愈发深入生活。
近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式闭幕。中国代表团取得9金4银2铜,名列金牌榜第三,在我们为每一位拼搏过的冰雪健儿鼓掌庆贺之际,亦不能忘记本次冬奥会的幕后英雄。
“云上奥运,为奥运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奥运书写下新的历史。”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此前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高度称赞。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次核心系统全面上云,并用云计算支持全球转播的奥运会,在实现以全程4K的超高清模式为全球电视、网络媒体提供赛事直播信号保障的同时,全面上云亦使得北京冬奥会变得更为绿色。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此次冬奥会的指定服务商阿里云,在北京冬奥会上,阿里云支撑赛事运营所需的核心系统100%迁移上云。
科技改变生活,此次冬奥会再次证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将向好的方向改变。
同样,放之企业侧,科技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如何从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获得反哺,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一大命题。
阿里云,无疑为众多科技企业打了一个样。
2月24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为人民币2425.80亿元(约合38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板块,云业务相关数据也伴随财报发布出炉。
财报显示,云业务总收入(包括服务其他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的跨分部收入)为人民币264.31亿元。在抵销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云业务收入195.39亿元,同比增长20%。
利润方面,经调整EBITA利润1.34亿元,此前在2021财年第三季度,阿里云首次盈利,经调整EBITA为2400万元,本季度盈利情况得以持续,连续五个季度为正。
众所周知,由于前期投入大,云计算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本质上是服务器资源的租赁,规模效应显著。所以云计算盈利者甚少,此前市场上只有亚马逊AWS实现了盈利。
如果看亚马逊成长史,云计算在发展前中期皆是亏损。但随着规模逐步增长,毛利率开始持续提升,进而扭亏为盈,直至成为盈利重点业务。
现如今,随着阿里云持续进入盈利阶段,这也意味着其云业务真正跑通规模化盈利的“分水岭”。作为中国云计算业务的绝对龙头,未来阿里云的利润很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该季度内,阿里云收入趋于多元化,来自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收入贡献稳步增长,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营收占比为52%。
本次财报中同样提到海外市场的进展,现阶段,海外市场的高速增长也成为阿里云的新推动力。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间,阿里云的海外市场规模增长了10倍以上。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本季度内,阿里云在韩国、泰国各增加一个数据中心,运营地域增加至25个。目前,阿里云在全球建立了数百个云数据中心,覆盖超过200个国家,是全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
整体来看,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阿里云必将成为阿里巴巴未来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近日,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报告披露了2021年Q3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
其中,Q3阿里云市场份额为38.24%,位列第一;腾讯云市场份额为10.92%,位列第二;华为云市场份额为10.74%,位列第三。可以明显看到,国内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已然成为新铁三角格局。
而在前三者中,作为中国云服务市场的领导者,阿里云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单从市场份额来看,或许评价的标准有些单一,但从另一个切面来看,阿里云确实担得起这个荣誉。
12月15日,国际权威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报告,全面评估全球顶级云厂商整体能力。
阿里云IaaS基础设施能力拿下全球第一,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项核心评比中均斩获最高分,这也是中国云厂商首次超越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厂商。
根据《GartnerSolutionScorecard2021》报告显示,在核心产品能力评估中,阿里云计算项获得96分、存储项获得96分、网络项获得95分、安全项获得94分,均为最高分。
其中,IaaS基础设施总得分达到96分,超越亚马逊位居全球第一,领先优势明显。
在云厂商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阿里云之所以能在这场行业长跑里获得显著优势,得益于软硬一体、核心自研的底层云计算技术。
现如今,软硬件本身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从厂商的角度来看,未来最成功的公司是软件和硬件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这种模式将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特点单一的硬件公司或者软件公司,将难以在未来的市场上强力竞争。
为此,在底层硬件层面,阿里云不惜在底层芯片、交换机、服务器等全面自研。
此前在2021年10月19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自研为云而生的高性能CPU倚天710,同时还推出搭载倚天710的“磐久”云原生服务器。
资料显示,倚天710芯片采用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被认为是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
这也是继2018年云栖大会,发布的含光800云端AI推理芯片之后,平头哥最新的自研芯片。
实际上,阿里早在2019年就决定研发Arm芯片。彼时,世界范围内的云厂商早已在通过自研芯片来增强自身优势,亚马逊和谷歌自研的芯片已经在云设施中被广泛使用。
对于阿里云而言,研发CPU和AI芯片将成为其提供差异化服务,保持领导力的关键。
硬件层面之外,阿里云同样在技术层面不断突破。
拿同样在2021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的磐久、神龙4.0、龙蜥等多款产品来说,则是进一步完善了底层技术体系。
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通过阿里云支持的“奥运转播云”以全程4K的超高清模式向全球转播,在17天赛期中,阿里达摩院等团队与央视合作,为超200场赛事进行智能处理,AI生产素材接近4万段。
这背后,恰恰离不开阿里云软硬一体等方面的深厚底蕴。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
而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所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要依靠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以“端-边-云-网-智”为代表的“新IT”,将推动数字化时代基础设施的代际革命。
其中,云计算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从具体应用场景来看,上云可以助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客服等环节的数字化实践更好落地。
即便如此,实体企业上云还在初期阶段。根据亿欧智库统计,现阶段,仅有约18.9%的实体经济企业已经测试完成并成功使用云计算产品,这一占比在整体行业约为20.9%。
从数据来看,不论是实体经济行业还是整体行业,企业上云渗透率均不高。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已有数据显示,从部署计划或目前正在测试、使用的数据来看,有35.3%的实体经济企业在一年内有首次部署云计算的计划,这一比例高于整体行业的30.7%。
如何通过云计算加速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阿里云展现出了自己的打法。
此前在2019年6月18日,钉钉被并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次年6月,阿里云总裁张建锋推出“云钉一体”战略,钉钉无疑为阿里云拓展了向上和向下延伸的价值,同时也是阿里云向实体企业延伸的抓手。
自2020年起,钉钉和阿里云完成了“云钉一体”的整合,阿里云的客户以大企业为主,有完善的客户服务,钉钉以中小企业为主,有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快速的响应能力。
“云钉一体”后,形成了更加完整和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今年1月5日,钉钉召开主题为“数字新生”的2022制造业钉峰会。会上,钉钉正式发布制造行业解决方案2.0,该方案为制造业提供了一套可适配、易拓展的数字生产力工具。
现阶段,从实体经济范畴内的细分行业来看,数据显示,制造业是目前上云队伍的旗手,渗透率达到29.0%,高于整体行业及实体经济行业上云渗透率。
据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制造类企业在钉钉上的自建应用同比增长近300%,此外,有超过5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使用钉钉来进行数字化创新。
大量的中国制造企业正在自发涌上钉钉,加速数字化转型浪潮。
具体实践来看,2020年,柳钢集团冷轧厂率先将业务搬上钉钉,并使用低代码平台开发了上百个应用,任何设备异常可以通知到人,所有钢卷的产品信息都可以扫码获得,实现了“透明工厂”的全链路数字化。
如今,阿里云和柳钢集团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云钉一体”模式正在柳钢集团逐步落地,有望在钢铁行业、制造业形成示范。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现阶段,产业数字化仍处于早期阶段,到2025年,中国云市场将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下迎来万亿元规模的机遇。
对于阿里云而言,或许正如张勇所述: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阿里云将长期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
参考资料:
亿欧智库《2021中国企业上云指数洞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