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 大收缩,字节跳动开启新一轮降本增效

共 11050字,需浏览 23分钟

 ·

2023-11-13 16:58



字节的 “大力” 在 Pico 上用错了地方。



          

被字节跳动收购两年后,Pico 迎来了战略大收缩。


11 月 7 日上午十时,Pico  创始人周宏伟(Henry)召开了一场不足十分钟的部门全员会。他称,Pico 将进行一轮业务和组织调整:改变以短期销量为导向的目标,并把业务聚焦在硬件与核心技术上。基于此,Pico 的市场、内容(含游戏工作室)、视频、平台等团队会有较大幅度的人员缩减;移动 OS 团队则会并入字节跳动产品研发和工程架构中台,目的是加强研发、统一管理。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此轮业务调整后,Pico 的团队规模将从 2000 人收缩至 1000 人左右,而非外界流传的裁员 80%。


Pico 是一家诞生于 2015 年的 VR(虚拟现实)一体机厂商,创始人周宏伟曾在中国电声行业头部企业歌尔声学工作超过 10 年。此前,歌尔声学一直为 Meta 旗下 VR 产品 Quest 2 代工,这让周宏伟团队积累了不少硬件和技术开发经验。2021 年 9 月,Pico 被字节跳动以数十亿元的价格收购。


过去两年里,在字节跳动的大力扶持下,Pico  在国内维持了接近 60%  的市场份额(调研机构 IDC 2023 上半年数据)。不过从业务体量上来看,Pico 很难为字节做出太多贡献。就在今年初,Pico 将年度销售目标下调至 50 万台,这个数字较去年收缩 50%。


如果按照 Pico 4 在各渠道平均 3000 元的售价(实际出厂价更低)、一年 50 万出货量作极端假设,这个仍然处于亏损中的产品一年也仅能为字节跳动贡献不足 15 亿元的收入。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Pico 在产品和行业不成熟时,花了大量资源自建内容与做市场推广,“仅推广费就在数十亿元量级。” 这些都是投入产出比极低的行为,卖出的货不仅难换来复购,也影响产品口碑。


Meta 在收购 Quest 后,同样投入了大量市场宣推,尽管承担了巨幅亏损,仍然没有获得产品的规模化效应 。相比之下,苹果在开发 Vision Pro 时,第一步是投入 2000 多名苹果设计师、工程师,花 8 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投入到了技术和产品之上。


整个行业都在转向。据天风证券郭明錤透露,受到 Vision Pro 的冲击,Meta 最初计划在 2023 年下半年生产 700 万台 Quest 3 ,目前已经调整为 200 到 250 万台。2024年,Meta 预计发货数量也将减少至 100 万台。


“现阶段不是通过大力砸市场就可以出奇迹的时候。” 上述 VR 行业人士说,目前市面上所有产品都还没有一个能吸引消费者一直用,或可以带来裂变产生规模效应的价值点,因此 Pico 将业务收缩至硬件与技术是明智的,“先安静等待行业变化”。


周宏伟在今日内部会上的讲话也印证了这点。他称:“最近我们重新仔细 review(回顾)了推出的业务和行业市场的情况,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判断,VR 行业处于非常早期的状态,此前,我们对行业和市场的发展估计得比较乐观,但实际上没有预期的那么快”。


根据调研机构 IDC 公布的数据,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 (AR / VR) 头显出货量同比下降 44.6%,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下降。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Pico 此次大收缩也恰逢字节跳动开启新一轮集团 “去肥增瘦”。


一位字节跳动人士透露,现在各个业务都在根据绩效结果调整组织。高层已明确,2024 年公司在人员编制上会继续收缩。目前,字节跳动员工总数已低于高峰期的 16 万。


尽管字节跳动依然是中国最能赚钱的互联网企业之一——我们此前曾报道,2022 年其中国区收入超 4500 亿元、海外收入超 100 亿美元(近 800 亿元),与腾讯相当,但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狂飙后,它的增长已趋于放缓。


去年,字节跳动经过一轮降本增效实现扭亏;今年,字节跳动的财务部门又联合了一些业务部门发起了 “庖丁” 项目,清晰列出各业务的成本结构,并找到成本减少的空间。即便处于激烈竞争中、有更大机会带来显著回报的中坚业务,也难逃降本增效的命运。


据《晚点 LatePost》了解,抖音生活服务在下半年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缩减了大量市场预算,而此前一度计划加大投入的外卖业务也已放缓;在海外,TikTok 印尼电商业务被关闭后,部分东南亚国家业务活动预算降低了 50%-70% 不等。


苹果的业绩高度依赖每年都要更新的 iPhone,因此它有充足的理由每年坚定地投入 100 多亿美元,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最新的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超强的盈利能力,再做出更大的投入。字节跳动也有不凡的盈利能力,只是它的野心过于庞大,与海外业务、AI 和大模型、电商、生活服务相比,需要投入更久、收益却依旧未知的 Pico 在今天,其重要性显然已经无法和两年前再相提并论。


01
进入字节跳动的两年

2021 年 5 月,张一鸣在卸任字节跳动 CEO 的内部信中曾提到,“虚拟现实、生命科学、科学计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都已现黎明之曙光”,这些技术需要字节跳动突破业务的惯性去探索。四个月后,字节跳动宣布收购 Pico。

彼时,沉寂多时的 VR 因为 “元宇宙” 概念的兴起再度受到关注,它甚至被认为是人与数字交互的未来、下一代承载娱乐、社交和内容的场景。字节跳动希望凭借自身在内容和全球化上的优势抢占先机。

被收购后的 Pico 团队规模开始迅速扩张——从 200 人左右上升至如今的 2000 人。它还得到了字节跳动大量资源支持,包括市场曝光机会,以及充足的资金以解决内容适配成本高、内容生产补贴难的问题。

一位 Pico 原业务负责人告诉《晚点 LatePost》,Pico 在独立时,宣发费用常常捉襟见肘,但被收购后,“最不缺的就是钱和流量。”2022 年,Pico 与京东一同登上了春晚舞台。

Pico 还通过打卡返现方式补贴消费者,比如只要入手 Pico Neo 3,需连续使用 180 天,每天半小时,则返 50% 的购机费。在今年的 “双 11” 活动期间,以京东平台为例,用户购买 Pico 4 畅玩版时,只要预付定金便能获得 500 元优惠。

在引入内容上,Pico 曾开出约 2 万美元 / 人的价格,吸引游戏开发者从 Quest 上移植游戏至 Pico。“和独立时期相比,Pico 在被收购后对内容引入的预算基本翻倍。” 上述原 Pico 人士说。根据官方网站信息,Pico 目前有约 300 款 VR 应用。

2022 年初,抖音创始团队成员、原西瓜视频负责人任利峰(花名 “卷卷”)转岗至 Pico 负责内容业务。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任利锋试图跳出 VR 行业围绕游戏开发内容的惯性,利用抖音的短视频与直播优势,做大量明星直播内容。“卷卷一方面觉得做游戏成本太高了,另一方面认为视频可以带动销量。” 很快,抖音原综艺负责人宋秉华、抖音原娱乐总监吴作敏、抖音原创作者运营负责人刘彧陆续转岗至 Pico。

不过视频化的内容策略并没有为 Pico 的增长带来显著效果。

2022 年末的卡塔尔世界杯上,Pico 曾借助抖音的转播权,成为国内少数为用户提供 VR 观赛体验的厂商。然而体育赛事 VR 直播尚属初期发展阶段,移动速度较快的运动 VR 体验感较差,本质上依旧很难拉动大众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在娱乐方面上,Pico 自制或引进了 VR 内容,上线王晰、郑钧、汪峰等 VR 演唱会,还联合 A-SOUL 打造虚拟偶像演唱会,但均并没有创造太多声量。

据了解,视频化也没有完全获得 Pico 原始团队的认可。2022 年 8 月,仅到岗 Pico 不足一年的任利锋便开启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休假;年底,原抖音综艺负责人宋秉华调岗回到抖音。2023 年 4 月底,任利锋在内部称将再休一段长假,随后便离开了字节跳动;多位来自抖音的核心管理层也在此之后陆续离开 Pico。

02
“大力” 用错了地方

字节跳动做业务历来信奉 “大力出奇迹”:进入一个领域时,通常会成立不止一个团队,投入大量资源,同时推进多个项目。

2015 年开始,字节跳动陆续推出 20 多个应用进入海外市场;2016 年它用 “火山”“抖音”“西瓜” 三路齐下短视频,最后收获了今日头条后的增长曲线——抖音及 TikTok;拓展广告业务时,字节商业化部门曾自建一支人数超 2 万的中小客户销售团队;在发展教育业务时,近 2 万名员工在两年时间里上线了 20 多个产品,对学校和培训机构推出企业服务,针对学生提供培训,基本覆盖全年龄段全品类。

在 VR 上,字节跳动也沿用了这样的策略。收购 Pico 后,字节跳动不惜代价地为它引流、做市场推广、铺线下门店,甚至讨论过年出货量超 200 万台的激进目标。不过现在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2022 年 9 月,Pico 发布了新一代 VR 一体机——Pico 4 系列,这也是 Pico 被字节跳动收购后的第一次上新。据市场情报公司 Sandalwood Advisors 监测,该系列在上线后的 18 天里,仅售出 4.6 万台,此后市面上再未有关于 Pico 4 销售量的公开数据。

一位资深的 VR 行业人士分析,作为一款合格的 VR 头显产品,产品和技术仍然是基石,“在硬件和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大量铺市场,既无法养成用户习惯,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有可能败坏产品口碑”。

目前整个 VR 行业里,“木桶” 的最短板是佩戴舒适度。“内容、清晰度做得再好,最终支撑用户在上面花费 2 小时以上的因素还是佩戴舒适度。” 上述人士称。佩戴舒适度与轻量化直接相关,轻量化又与算力电池等相关——设备每轻一克,企业将为此付出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的研发成本。

字节信奉的 “大力出奇迹” 在 VR 行业并非不可行。

为了在 VR 设备上做出一款 AR 眼镜,苹果就曾连续收购了十几家有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创业公司,自行开发了新处理器、光学镜片模组、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平台等关键组件。到研发后期,苹果每年都在这个项目上投入 10 亿美元。为了让设备更轻,苹果一度提出过 150g 重的头戴设备方案,目标是让人连续佩戴 8 小时。

一位参与 Vision Pro 研发的前苹果制造工程师曾告诉《晚点 LatePost》,对于工业设计师确定的参数,负责制造团队基本没有任何发言权,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

今年 9 月,Meta 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在 instagram 上回复网友称,公司在硬件上足够超前,已经在研究 10 年,15 年,甚至 20 年后的 VR 硬件。

“从五年战略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将资源大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技术建设上,获得的收益肯定比砸市场获得的效益要高效很多。” 上述行业人士称。


(
END
)


亿欧智库发布《2023中国数字化营销产品技术研究报告》,本报告将介绍数字化营销产品技术演变历程、优秀服务商产品特点以及推断未来趋势,希望能够以此让读者对数字化营销行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对企业未来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信息。

欢迎关注公众号,添加小助手后回复报告名称获取完整版。


浏览 80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