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2

⑦ 《 可能性的艺术 :比较政治学 30讲 》(没配图) 好书。好书。深刻打开了我的视野。我本来就是个不怎么关注政治的人,这本对我来说真的就是狂 灌 知 识 点。 顺便说刘瑜另一本 ㉙《民主 的细节》 没时间可以不看,因为是随笔合集,没有讲的特别深度,且很多新闻时效性已过,可读可不读。

科塔萨尔评自己则是 “ 构建秩序并让它出人意料地垮塌为废墟 ”——确实挺出人意料,不论是故事的走向,还是它戛然而止的地方。
读完 《动物寓言集》 , 我的感受是 科塔萨尔很懂怎么把那些欲言又止的内容写出来。他写出幽深生活中的荣耀、巅峰、绝望时刻。写出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准确用语言表达的时刻。他用叙述的而非平铺直叙的,记叙的而非流水账的行文,把那些情绪慢慢蒸腾出来。好像没表达什么,又好像什么都表达了。总之,在结尾,是垮塌或是重建,我们会有一个了断。
最后, 科塔萨尔讲过,一位非常喜欢拳击的阿根廷作家告诉他, “在一个使人激动的文本和其读者之间进行的那种较量中,长篇小说总是以点数取胜,而短篇小说则必须 击倒对方 才获胜。 ”

⑩ 《独白》
一本让我头皮发麻、如坐针毡的书。因为过于真实。读完让我再次觉得我真是低估了波伏瓦。里面有三篇中短篇。第一篇《懂事年龄》写的并非十八岁刚成年,反而是退休后的迷茫与不自信。夫妻俩一个觉得自己老了没有创造力了,另一个觉得退休后一切都在变得更好。谁才是那个看不清现状的人呢?但实际上儿子的反叛反而撕开了假象,新作的不成功也雪上加霜,两个老人面临着衰老的难以自处,又有了情感上的冷漠危机,幸而最终自己想开。
到了这个年龄了,真的得加把劲让自己“懂事”了,不然日子可能比年轻的时候更浑浑噩噩呢!只看眼前,只看今天的我想做什么——这就是懂事之道。
内容写得怪有趣的,老年夫妻生活,以及对下一代的掌控欲望。尤其后者过于真实,看得我坐立难安呐! 第二篇就是书名《独白》,通篇是一个中年失意女性的喃喃自语,大段大段甚至没有标点断句的独白。怨天尤人,自我欺骗与自我袒露,癫狂。救命。深切感受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扎扎的困境还有一部分是被生活琐事、家务事,也即 “社会义务”所捆绑。这其实不仅是扎扎也是所有女性的困境,不仅在那时候的法国也依然在现在的世界各地。时间很大一部分奉献给家庭,而难以发展个性自我。哪里有时间看书?哪里有时间思考?所有很多时候只有天赋异禀那一群人才有机会出头……
关于友情:扎扎和波伏瓦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和朋友。我对她的独占欲体现在,希望彼此是唯一的好朋友。后来 ……渐渐发现,我们有很多不同,我很多时候不能理解她,但友情的维系有时候也是靠我们的“主观意愿”吧,只要我主观上认定她对我很重要,相信我们不会因时间空间而疏远,那么哪怕时隔数月再联系,也依然是好友。波伏瓦在书中说“我的心里开始有了其他人,有了我自己,不再仅仅是有扎扎”,啊,真有同感。
有时候友情不是要在两个截然不同或完全相同的人之间发生,而是靠着一份信任、一份习惯成自然、一份依赖?总之,珍惜每一份自然而然的友情,对无法勉强的关系也不要紧抓不放 ……
ps:独自旅行、徒步,大概是波伏瓦带给我的影响之一。读到她的描述之后,渐渐也开始欣赏一个人瞎逛的乐趣。
*
未完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