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上天的亿万富翁,开启了新的“太空竞赛”

大数据文摘

共 2999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3-11 08:18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糙科技


自2010年以来,太空经济规模已经增长超过70% 。


根据太空基金(Space Foundation)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受到了冠状病毒的影响,但是2019年全球太空经济持续增长,达到了4238亿美元


这其中,商业化太空收入占总太空活动的79%


据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估计,到2030年商业太空市场将达到1.4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以往由政府主导的航天活动,今后将更多地被私营企业替代。


提到航天界的私营企业,很多人就只知道马斯克的SpaceX,一方面是马斯克本人的名人效应,比如宣称在2050年之前实现火星移民;一方面则是其自身的技术,比如开创了可以重复使用的推进火箭等。


但是盯上商业太空领域的亿万富翁可不止马斯克一个,比如前段时间被他挤下世界首富宝座的贝索斯,从亚马逊退休后也声称会将更多精力放到自己创立的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上。


太空是块大蛋糕,尤其是太空旅行


商业太空经济包括的范围很多,包括太空设备、火箭推进器、太空服务和运输等等。

2018年,全球航天工业价值3600亿美元,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5.6% ,这个数字到2026年预计将达到5580亿美元,航天工业的商业收入也将达到3368.9亿美元。

根据统计,去年全球航天工业中,
  • 太空设备市场:3690亿美元

  • 太空推进市场:67亿美元

  • 全球太空制造业、服务和运输市场:15.4亿美元

不过光有市场没用,从商业角度来说,要刺激一项可行的投资,这个市场需要一个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以及一个游戏规划和一个新的角度

也就是说,需要一个新的可以讲下去的故事

现在,私营公司讲的最多的故事则是一个近似科幻的场景——太空旅行而在太空旅行的故事中,扮演主角的则是一个诱人的概念——可重用性

在以往,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中只有航天飞机,而助推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是装满燃料的火箭,在脱离之后就被抛弃,落入大海或者飘散在太空中,也就是说,这个可重复使用发射系统并不完全。

随着SpaceX则给可重复使用发射系统加上了新的概念——可重复使用火箭,其商业价值立马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SpaceX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表示,如果能够做到像飞机般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那么进入太空的成本将减少多达100倍。这无疑给商业航天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据估计,到2030年,太空旅游业的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

亿万富翁才能玩的游戏?


说到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就不得不提到猎鹰9号运载火箭

2015年12月21日,在协助将11颗Orbcomm OG-2商业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之后,猎鹰9号运载火箭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枚投入实用的可多次重复使用一级助推器的液体燃料运载火箭

虽然在投入实用上SpaceX是第一个,但是在同年的11月23日,成功发射的新雪帕德火箭是第一架通过卡尔曼线进入太空的垂直起飞/着陆(VTOL)亚轨道火箭,然后用降落伞成功降落。

新雪帕德火箭属于蓝色起源公司,由世界首富、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弗里·贝索斯于2000年创办。

除了SpaceX和蓝色起源,已经开发出原型机的私营企业还有一家,名叫“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他的创始人同样是一个亿万富翁,英国维珍集团董事长理查德·布兰森


从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来看,似乎只有财力雄厚的亿万富翁才能玩得起私人航天这种非常烧钱的游戏,但是这就意味着小一些的企业就没有希望吗?

事实也并非如此,作为没有那么雄厚财力的私营航天初创公司,起步可以先从单项或几项技术研发入手,争取获得第一步投资,而不是上来就想发个大火箭。

比如新西兰的Rocket Lab公司,其创始人是从未上过大学的工程师彼得 · 贝克


Rocket Lab专注于开发更快和低成本的有效载荷部署,在获得了1.4亿美元的投资后,如今已经成功帮客户将卫星送入轨道实现商业化了

目前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太空初创企业都是由私人资助的,仅2020年一年,私人对航天公司的投资就创下了89亿美元的年度新纪录,其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近84%的资金流向了美国公司。


私营航天展开的新型太空竞赛


以往,“太空竞赛”指的是冷战期间美国跟苏联在太空领域的过度竞争。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到1975年美国登上月球进入白热化,双方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也极大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太空竞赛也就告一段落,美国也就渐渐缩减了太空活动的规模。

卡纳维拉尔角空间军基地自1950年来陆续建造的47个发射场截止2008年只有四个还保持活跃,并且只有两个将在未来使用。

这就给了私营航天公司成长的机会。2020年猎鹰9号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搭载四名宇航员飞向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

“这标志着……有史以来第一次私营部门实体具备商业能力,可以安全可靠地将人们运送到太空。”美国宇航局商业太空开发主管菲尔·麦卡里斯特(Phil McAlister)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说。


这次发射也意味着未来NASA的宇航员以及其他有足够资金实力的人不用再完全依赖政府经营的航天飞机,通过私人公司的火箭发射也可以进入太空,并且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使得载人航天的成本也有所降低——从9000万美元降低到5500万美元。

但是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这只是他太空版图的第一块,按照他的时间表,SpaceX 计划在2024年将人类送往火星,并在2050年之前建立一个可以自我维护的人类殖民城市。


同样是世界首富的贝索斯也不甘示弱,2019年5月,杰夫·贝索斯公布了蓝色起源的太空愿景,并计划在2024年实施一个名为“蓝月”登月计划。

步伐稍慢的维珍银河也在2019年2月22日首次尝试了载运乘客测试,由太空船二号搭载太空船“团结号”,以接力方式,将“团结号”送上了海拔89.9公里的高空。

这似乎预示着私营航天企业之间的新型太空竞赛正在形成,并且参加的“选手”还在增多。

比如来自中国的私营航天企业。尽管中国私营航天虽起步不久,但随着2014来了中国国务院发布的一份文件首次明确提到了私营航天产业,目前也已有几家公司在不同创新层面取得了成功,彼此之间竞争也很激烈。

在2018年,蓝箭航天(LandSpace)的朱雀一号首次发射但第三级异常最终未能入轨,中国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民营火箭于是被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S”拿下,该火箭2018年4月5日在海南发射场成功升空。

据首届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在会上表示,截止到2020年12月,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60家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像马斯克或贝索斯那样的把资金和激情投向前瞻性航天企业的科技大佬。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站出来支持该行业发展:“我希望政府能给私企更多支持,尤其是在民用航天领域。”李彦宏后来还对媒体说,他梦想着看到中国也出现一位私人太空探索的领军人物,或者叫中国的马斯克,并领导一家中国的SpaceX。

但是李彦宏本人有多大的航天志向不得而知,尽管他的资金实力也很雄厚——其身价超过149亿美元。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哦!
浏览 5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