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博士论文研究自己,奥运学术两兼顾,还是暨大副教授,网友:真正的Run数据

极市平台

共 7552字,需浏览 16分钟

 ·

2021-08-05 15:18

↑ 点击蓝字 关注极市平台

作者丨萧萧
来源丨量子位
编辑丨极市平台

极市导读

 

备战东京奥运会时,苏炳添写下了一篇论文:简要概括了我国男子100m短跑的发展历程、进步原因、展望和启示的综述;另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备赛经验”。网友惊叹,原来苏炳添是实战型科研人才,技术型跑步选手。 >>加入极市CV技术交流群,走在计算机视觉的最前沿

“我为什么能跑这么快?”

这可不是调侃,而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的正经博士论文!

在题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中,苏炳添详细地分析了中国男子百米跑跻身世界一流的原因,并以自己为例,介绍了科学化训练的方法。

没错,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以9.83秒打破全亚洲纪录的苏炳添运动员,其实还有另外“两重”身份: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同时,苏炳添写下了这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自己这些年的“备赛经验”。

“我是如何越跑越好的”

整体论文是一篇综述,简要概括了我国男子100m短跑的发展历程、进步原因、展望和启示。

其中,10.16秒(2011年)、9.99秒(2015年)和9.91秒(2018年)的最好成绩都是苏炳添跑出来的。

可以看出,苏炳添的短跑成绩一直在不断进步,甚至原本计划在2017年退役的他,后来又出现了“爆发”时期,甚至在这次奥运上跑出9.83秒的好成绩。

苏炳添认为,这离不开科学化训练的方法。

他的现任教练兰迪·亨廷顿(Randy Huntington),就是著名的“科研型教练”,他们会对冠军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据,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和恢复等环节进行指导。

2017年开始合作后,兰迪教练先对苏炳添进行了系统性评测,再进行科学化训练。

整体训练过程、所用的仪器设备是这样的:

在评测时,苏炳添存在踝关节等部位力量不足、发力速度偏慢、起跑姿势不合理、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等问题,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在训练时,教练安排的整体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会以运动员主观感受+Omegawave机器评测结果做参考,合理调整训练内容,以取得最好的锻炼收益。

事实证明,这样的科学化训练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训练前后,苏炳添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当然,在苏炳添看来,这也只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此外良性团队竞争、用接力项目促进单项训练、参考国外技术和多参加国际比赛、完善训练保障团队和提升运动员素养也都必须考虑。

那么,对于未来的100m短跑,苏炳添有什么建议呢?

除了坚持成功经验、保障退役工作以外,从人才角度出发,他认为还应该注重青少年的选拔、“大龄”运动员的机会提供。

苏炳添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大龄”运动员的价值之处:

我国部分“大龄”运动员存在过早退役的问题。大批运动员选择在26岁就退役,但笔者在29岁依然跑出9.91秒的历史成绩。

综上来看,苏炳添认为,科技同样能助力中国体育的发展,而创新源泉则来自于当今高校:

国内“双一流”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是竞技体育科技助力的新引擎。

要进一步突出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优势,设计出具自主产权的高科技训练竞赛硬件、软件,为服务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论文背后,是苏炳添从2004年第一次参加正规百米赛以来,所积累下的层层经验。

背后并非一帆风顺

出生于广东中山的苏炳添,最初身材并不突出,但田径天赋却在小学就展现出来。

2004年参加市正规赛后,苏炳添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选中,开始进行正规训练。

2006年进入省队时,苏炳添才16岁,曾经因“艰苦的训练和住宿条件”打过退堂鼓,但被教练亲自找了回来。

此后,10秒45、10秒41、10秒16……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国内首个晋级半决赛的短跑选手。

但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以10秒10拿到银牌后,苏炳添曾经一度陷入“瓶颈”,甚至考虑过退役。

那会儿,他也确实有过退役的契机,暨南大学希望他能来担任教师职务。

但苏炳添坚持了下来,于2015年在钻石联赛尤金站上跑出9秒99的成绩,此前国内甚至无人突破“10秒大关”。

2017年,苏炳添再次考虑退役的事情,并计划在天津全运会上拿到冠军后退役,却在这场运动会上输给了师弟谢震业。

那之后,苏炳添一度处于半退役状态,但在与兰迪·亨廷顿教练进行合作后,再次突破了身体上的极限。

甚至在教练的建议下,换脚起跑,这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技术上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2018年,苏炳添跑出9秒91的成绩,追平此前的亚洲第一纪录保持者奥古诺德,并列成为“亚洲第一飞人”,并于同年8月获得亚运会金牌。

今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再次以9秒83的半决赛成绩,超越了奥古诺德,真正成为亚洲第一的纪录保持者。

“实战型科研人才”

据维基百科最新数据,苏炳添的9.827秒成绩,目前排在世界第13位。

而这些纪录的保持者,除了Justin Gatlin在打破纪录时是33岁以外,其他人均为30岁以下。

苏炳添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冲破了原本被其他各大洲“占领”的短跑田径项目纪录。

果然,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这次,就连央视新闻也点赞,话题直接冲上热搜:

有网友惊叹,原来苏炳添是实战型科研人才,技术型跑步选手。

也有网友调侃,为了写论文,亲自去跑数据:

不得不说,体育挑战果然没有极限。

论文地址:
https://www.cnki.net/kcms/doi/10.16469/j.css.201902003.html

参考链接:
[1]https://s.weibo.com/weibo?q=%23%E8%8B%8F%E7%82%B3%E6%B7%BB%E6%9B%BE%E5%86%99%E8%AE%BA%E6%96%87%E7%A0%94%E7%A9%B6%E8%87%AA%E5%B7%B1%23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669367

“我为什么能跑这么快?”

这可不是调侃,而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的正经博士论文!

在题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中,苏炳添详细地分析了中国男子百米跑跻身世界一流的原因,并以自己为例,介绍了科学化训练的方法。

没错,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以9.83秒打破全亚洲纪录的苏炳添运动员,其实还有另外“两重”身份: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同时,苏炳添写下了这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自己这些年的“备赛经验”。

“我是如何越跑越好的”

整体论文是一篇综述,简要概括了我国男子100m短跑的发展历程、进步原因、展望和启示。

其中,10.16秒(2011年)、9.99秒(2015年)和9.91秒(2018年)的最好成绩都是苏炳添跑出来的。

可以看出,苏炳添的短跑成绩一直在不断进步,甚至原本计划在2017年退役的他,后来又出现了“爆发”时期,甚至在这次奥运上跑出9.83秒的好成绩。

苏炳添认为,这离不开科学化训练的方法。

他的现任教练兰迪·亨廷顿(Randy Huntington),就是著名的“科研型教练”,他们会对冠军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据,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和恢复等环节进行指导。

2017年开始合作后,兰迪教练先对苏炳添进行了系统性评测,再进行科学化训练。

整体训练过程、所用的仪器设备是这样的:

在评测时,苏炳添存在踝关节等部位力量不足、发力速度偏慢、起跑姿势不合理、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等问题,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在训练时,教练安排的整体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会以运动员主观感受+Omegawave机器评测结果做参考,合理调整训练内容,以取得最好的锻炼收益。

事实证明,这样的科学化训练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训练前后,苏炳添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当然,在苏炳添看来,这也只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此外良性团队竞争、用接力项目促进单项训练、参考国外技术和多参加国际比赛、完善训练保障团队和提升运动员素养也都必须考虑。

那么,对于未来的100m短跑,苏炳添有什么建议呢?

除了坚持成功经验、保障退役工作以外,从人才角度出发,他认为还应该注重青少年的选拔、“大龄”运动员的机会提供。

苏炳添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大龄”运动员的价值之处:

我国部分“大龄”运动员存在过早退役的问题。大批运动员选择在26岁就退役,但笔者在29岁依然跑出9.91秒的历史成绩。

综上来看,苏炳添认为,科技同样能助力中国体育的发展,而创新源泉则来自于当今高校:

国内“双一流”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是竞技体育科技助力的新引擎。

要进一步突出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优势,设计出具自主产权的高科技训练竞赛硬件、软件,为服务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论文背后,是苏炳添从2004年第一次参加正规百米赛以来,所积累下的层层经验。

背后并非一帆风顺

出生于广东中山的苏炳添,最初身材并不突出,但田径天赋却在小学就展现出来。

2004年参加市正规赛后,苏炳添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选中,开始进行正规训练。

2006年进入省队时,苏炳添才16岁,曾经因“艰苦的训练和住宿条件”打过退堂鼓,但被教练亲自找了回来。

此后,10秒45、10秒41、10秒16……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国内首个晋级半决赛的短跑选手。

但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以10秒10拿到银牌后,苏炳添曾经一度陷入“瓶颈”,甚至考虑过退役。

那会儿,他也确实有过退役的契机,暨南大学希望他能来担任教师职务。

但苏炳添坚持了下来,于2015年在钻石联赛尤金站上跑出9秒99的成绩,此前国内甚至无人突破“10秒大关”。

2017年,苏炳添再次考虑退役的事情,并计划在天津全运会上拿到冠军后退役,却在这场运动会上输给了师弟谢震业。

那之后,苏炳添一度处于半退役状态,但在与兰迪·亨廷顿教练进行合作后,再次突破了身体上的极限。

甚至在教练的建议下,换脚起跑,这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技术上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2018年,苏炳添跑出9秒91的成绩,追平此前的亚洲第一纪录保持者奥古诺德,并列成为“亚洲第一飞人”,并于同年8月获得亚运会金牌。

今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再次以9秒83的半决赛成绩,超越了奥古诺德,真正成为亚洲第一的纪录保持者。

“实战型科研人才”

据维基百科最新数据,苏炳添的9.827秒成绩,目前排在世界第13位。

而这些纪录的保持者,除了Justin Gatlin在打破纪录时是33岁以外,其他人均为30岁以下。

苏炳添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冲破了原本被其他各大洲“占领”的短跑田径项目纪录。

果然,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这次,就连央视新闻也点赞,话题直接冲上热搜:

有网友惊叹,原来苏炳添是实战型科研人才,技术型跑步选手。

也有网友调侃,为了写论文,亲自去跑数据:

不得不说,体育挑战果然没有极限。

论文地址:
https://www.cnki.net/kcms/doi/10.16469/j.css.201902003.html

参考链接:
[1]https://s.weibo.com/weibo?q=%23%E8%8B%8F%E7%82%B3%E6%B7%BB%E6%9B%BE%E5%86%99%E8%AE%BA%E6%96%87%E7%A0%94%E7%A9%B6%E8%87%AA%E5%B7%B1%23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669367
“我为什么能跑这么快?”

这可不是调侃,而是“亚洲飞人”苏炳添的正经博士论文!

在题为《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的论文中,苏炳添详细地分析了中国男子百米跑跻身世界一流的原因,并以自己为例,介绍了科学化训练的方法。

没错,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以9.83秒打破全亚洲纪录的苏炳添运动员,其实还有另外“两重”身份: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北京体育大学2019级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同时,苏炳添写下了这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自己这些年的“备赛经验”。

“我是如何越跑越好的”

整体论文是一篇综述,简要概括了我国男子100m短跑的发展历程、进步原因、展望和启示。

其中,10.16秒(2011年)、9.99秒(2015年)和9.91秒(2018年)的最好成绩都是苏炳添跑出来的。

可以看出,苏炳添的短跑成绩一直在不断进步,甚至原本计划在2017年退役的他,后来又出现了“爆发”时期,甚至在这次奥运上跑出9.83秒的好成绩。

苏炳添认为,这离不开科学化训练的方法。

他的现任教练兰迪·亨廷顿(Randy Huntington),就是著名的“科研型教练”,他们会对冠军模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据,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和恢复等环节进行指导。

2017年开始合作后,兰迪教练先对苏炳添进行了系统性评测,再进行科学化训练。

整体训练过程、所用的仪器设备是这样的:

在评测时,苏炳添存在踝关节等部位力量不足、发力速度偏慢、起跑姿势不合理、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等问题,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在训练时,教练安排的整体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而是会以运动员主观感受+Omegawave机器评测结果做参考,合理调整训练内容,以取得最好的锻炼收益。

事实证明,这样的科学化训练确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训练前后,苏炳添的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当然,在苏炳添看来,这也只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此外良性团队竞争、用接力项目促进单项训练、参考国外技术和多参加国际比赛、完善训练保障团队和提升运动员素养也都必须考虑。

那么,对于未来的100m短跑,苏炳添有什么建议呢?

除了坚持成功经验、保障退役工作以外,从人才角度出发,他认为还应该注重青少年的选拔、“大龄”运动员的机会提供。

苏炳添以自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大龄”运动员的价值之处:

我国部分“大龄”运动员存在过早退役的问题。大批运动员选择在26岁就退役,但笔者在29岁依然跑出9.91秒的历史成绩。

综上来看,苏炳添认为,科技同样能助力中国体育的发展,而创新源泉则来自于当今高校:

国内“双一流”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是竞技体育科技助力的新引擎。

要进一步突出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优势,设计出具自主产权的高科技训练竞赛硬件、软件,为服务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论文背后,是苏炳添从2004年第一次参加正规百米赛以来,所积累下的层层经验。

背后并非一帆风顺

出生于广东中山的苏炳添,最初身材并不突出,但田径天赋却在小学就展现出来。

2004年参加市正规赛后,苏炳添被中山市体校田径教练选中,开始进行正规训练。

2006年进入省队时,苏炳添才16岁,曾经因“艰苦的训练和住宿条件”打过退堂鼓,但被教练亲自找了回来。

此后,10秒45、10秒41、10秒16……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国内首个晋级半决赛的短跑选手。

但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以10秒10拿到银牌后,苏炳添曾经一度陷入“瓶颈”,甚至考虑过退役。

那会儿,他也确实有过退役的契机,暨南大学希望他能来担任教师职务。

但苏炳添坚持了下来,于2015年在钻石联赛尤金站上跑出9秒99的成绩,此前国内甚至无人突破“10秒大关”。

2017年,苏炳添再次考虑退役的事情,并计划在天津全运会上拿到冠军后退役,却在这场运动会上输给了师弟谢震业。

那之后,苏炳添一度处于半退役状态,但在与兰迪·亨廷顿教练进行合作后,再次突破了身体上的极限。

甚至在教练的建议下,换脚起跑,这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技术上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2018年,苏炳添跑出9秒91的成绩,追平此前的亚洲第一纪录保持者奥古诺德,并列成为“亚洲第一飞人”,并于同年8月获得亚运会金牌。

今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再次以9秒83的半决赛成绩,超越了奥古诺德,真正成为亚洲第一的纪录保持者。

“实战型科研人才”

据维基百科最新数据,苏炳添的9.827秒成绩,目前排在世界第13位。

而这些纪录的保持者,除了Justin Gatlin在打破纪录时是33岁以外,其他人均为30岁以下。

苏炳添可以说是以一人之力,冲破了原本被其他各大洲“占领”的短跑田径项目纪录。

果然,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这次,就连央视新闻也点赞,话题直接冲上热搜:

有网友惊叹,原来苏炳添是实战型科研人才,技术型跑步选手。

也有网友调侃,为了写论文,亲自去跑数据:

不得不说,体育挑战果然没有极限。

论文地址:
https://www.cnki.net/kcms/doi/10.16469/j.css.201902003.html

参考链接:
[1]https://s.weibo.com/weibo?q=%23%E8%8B%8F%E7%82%B3%E6%B7%BB%E6%9B%BE%E5%86%99%E8%AE%BA%E6%96%87%E7%A0%94%E7%A9%B6%E8%87%AA%E5%B7%B1%23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669367

如果觉得有用,就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点击卡片关注极市平台,获取最新CV干货

公众号后台回复“CVPR21检测”获取CVPR2021目标检测论文下载~


极市干货
深度学习环境搭建:如何配置一台深度学习工作站?
实操教程:OpenVINO2021.4+YOLOX目标检测模型测试部署为什么你的显卡利用率总是0%?
算法技巧(trick):图像分类算法优化技巧21个深度学习调参的实用技巧


CV技术社群邀请函 #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4)

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城市(如:小极-北大-目标检测-深圳)


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工业检测/人脸/医学影像/3D/SLAM/自动驾驶/超分辨率/姿态估计/ReID/GAN/图像增强/OCR/视频理解等技术交流群


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求职内推、算法竞赛、干货资讯汇总、与 10000+来自港科大、北大、清华、中科院、CMU、腾讯、百度等名校名企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  
浏览 3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