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劝退了!
这篇文章记录一位校招入职大厂一年的同学,被公司劝退裁员后,如何努力的去让自己走出困境的经历。
我翻看了他在脉脉上发布的所有帖子,梳理了下他的历程,他的姓是秦,以下我们使用「秦」来代指这位同学。
1. 劝退
秦在22年通过校招进入大厂,部门还算核心,内卷度相较同行来说较低,23年被部门老板约谈劝退,重要的是没有赔偿。
给出的劝退理由是技术成长不足,对业务没有思考,说实话,这个理由极其敷衍,随便找一个技术同学过来,对他说出这种评价,估计都会自我反思很久,毕竟,这类PUA话术对很多人来说,中招率很高,适用性非常广。
这种理由其实就是想要让对方感到自责,放弃对裁员赔偿的争取,自觉走人。属于我不仅要辞退你,还有pua辞退你,恶心你之后,让你自己似是而非的走人。
秦对自己工作能力的反思:
为啥被劝退?给的理由是技术成长不足,对业务没思考。但是这个理由实在是太敷衍了,老板们都不想说你哪里做的不好,哪里需要改进。回头看看自己手上的项目,确实是比较零碎的那种。
那我干的怎么样?平心而论,组里确实有很厉害的校招同学,我自愧不如。但是我自以为是一个正常的校招生水平,干活没问题。当然要找我自己找/想需求就不太行了,但是可能由于负责方向的问题,没有一个比较长期的项目跟进。
说到底,还是本身接的就是连续性不高、成长性不好的零碎活,能学到技术吗?能学,但只能学一点点,还是东拼西揍的那种,天天忙的团团转,活越琐碎,对接的业务方越多,看起来是个大忙人,但实质上,没什么技术含量,谁来都能干,忙碌一年之后,消失了很久的领导们来发话了,小伙子,这一年你没有太多成长哦,需要更努力哦。
我斗胆认为,这种情况,新同学没有快速成长,领导需要至少担责一半,合格的领导,需要给新同学规划一个较好的成长框架,让新人能够在第一年里快速成长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看起来都琐碎的活,推给新同学,到了年终整理述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新同学似乎成长很慢。
和我同一届毕业的同学中,有不少人工作第一年接近抑郁,为什么,第一年大家都不甘人后,干劲十足,但意识到了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努力不够,而是自己干的活的确太糟心,同样的工作能力,有的人能够奖金、奖项拿到手软,有的人手头的烂活都维护不过来,这就是人生运气的差异,光是经历一次就能够抑郁,很消磨工作积极性。
我在建议大家校招、社招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对于要去公司的部门氛围、文化传统做好调研工作,部门的历史债重不重,有没有内斗,招你过去是认真培养的,还是去临时扛扛雷,这些对于身心健康、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有时候真的不能被那10、20%的涨薪所迷惑了。
2. 自救
收到被劝退的消息后,在简短的沮丧期之后,秦快速振作起来,进行了几十场面试。
被劝退了怎么办?陷入了很深的自我否定和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中吧,也不敢告诉家里。刚开始很怕没有工作干了,转岗也很困难,面试了五十多场。后面拿了很多大厂的offer,算是自信回来一小点。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很顺利,但只有翻看了他的面试帖子之后,才知道这期间有多煎熬,来看看他的社招经历:
小红书 HR面挂
滴滴 部门A二面挂,部门B offer
快手 部门A一面挂,部门B offer
百度 部门A一面挂,部门B三面挂,部门C offer
BOSS直聘 一面挂
美团 二面挂
作业帮 一面挂
同花顺 二面挂
腾讯 HR面主动终止
蚂蚁 HR面挂
阿里 部门A二面挂,部门B offer
字节 offer
其中滴滴、快手、百度、阿里都是第一个部门面试挂了,第二个部门才拿到offer,字节比较顺利,是一次性拿到offer了。从后面的帖子回复区了,得知秦是去阿里了。
同时,我还看到秦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
想要知道秦是哪家公司毕业的,可以使用排除法,哪家大厂不在上述名单里,大概率就是了,现在到了新公司干活的秦,心态是这样的: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怎么做?新的部门业务其实跟之前很像,但是发展可能没有原来的好。刚开始心态难免会有比较吧,最近想的就是不管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做的好与不好。最近一两年希望可以有一些积累,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吧。
我觉得校招生的第一年,就如同开盲盒一样,很多时候对于职场、公司不了解,不清楚自己来做的活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磨合成本非常高,这时候,如果能够提前去实习,至少知道什么业务好不好、适不适合,正式入职后还能多一次选择权,也是个法子。
如果实在发现自己的确不喜欢手头的活,那就静下心来,仔细专研下部门的核心技术,多看看这些一手的资料,做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让自己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为之后的跳槽做准备,通过换东家,为自己争取新的业务、方向选择权。
你好,我是公子龙,毕业于中科院,前大型计算机竞赛冠军,现大厂工程师,拿过九家大厂的 offer 。
北漂十年,从小白到计算机竞赛冠军,读研时通过实习和比赛收入 50 万,点击蓝字查看我的编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