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有本秘籍:我是如何短时间学好微服务的
我之前写过几篇关于微服务的文章,读者们看完反馈不错。
同时,也有读者说:
看完文章是懂了,但是自己学的时候,还是有点懵,不知道怎么下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鱼能解决一时之饥,却不能解决长久之饥。我知道,你们需要知识,同时更需要学习知识的方法。
所以,这篇文章就说说渔,正文开始。
程序员的某些技术也会过时,就像冰箱里的食物,长期不拿出来吃掉,就会过期和腐败。所以,程序员这个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
我现在已经从程序员转成技术管理了,管理 100 多人团队每天一堆事……还是写代码、研究技术的日子比较纯粹,没有那么多浪费时间的无聊会议,没有那么多技术无关的事。
虽然如此,但是技术也不能丢。每当出现非常流行的新技术,或者团队技术栈准备升级,我都必须去学习这些新技术,争取在短时间内,能把控住技术栈升级带来的风险。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也从中琢磨出了一些快速学习的套路和技巧。我分享出来,希望抛砖引玉,能对后来者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一步:技术栈需要先分类
当想要学习任何新技术的时候,我经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对要学习的技术领域去做一个分类
比如,几年前,公司的系统要改造成微服务架构,那我就必须去学习微服务的这套技术栈。但是,一学我才发现,微服务的技术栈怎么这么多……
这时候,就要对微服务的技术栈进行分类。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对学习作出一个规划,根据技术栈的分类,作出一个有着明显轻重缓急的学习计划。
就微服务而言,我将其划分为如下几类:
微服务的设计 微服务的原理 微服务的架构 微服务的开发框架和代码规范 微服务的安全 微服务的运维
分完类之后,再结合当时的情况,我的计划是这样的。
1.
首先,由于我是从零开始,需要设计到落地一条龙。所以,我决定优先摸熟微服务的设计。
这里我会找书看,通过看书弄清楚概念和知道怎么划分业务。为什么是看书不是看网上文章,原因后面会说。
2.
然后,再根据落地的需要,去学习微服务的架构最佳实践以及微服务的开发框架和代码规范。学好这些内容,等以后把微服务落地的时候都用得上。
学的时候,先不需要去深入语法细节,我只需要明白框架的核心思想和代码规范,把控技术落地不会脱离大方向。技术的细节可以等后面真正写代码的时候,再和同事们一起去钻研,
3.
在微服务落地后,就需要微服务的运维了。而微服务的运维,其实可以浅尝辄止的学习,重点是要知道微服务的运维组件和运维常规工作流程。
公司有专门运维团队的,剩下的工作交给运维同事就好了。
4.
在微服务运维后,我感觉只靠学习市面上的微服务套路肯定还不太够,如果要让微服务能更好的适合我们自己的业务,还需要根据底层微服务的原理,去搞透微服务最佳实践为何这样做的原因。
很显然,这块的学习难度非常大,需要不少知识储备。
但是,再难学也值得学,因为极有可能我们需要结合自己公司的业务,对微服务作出个性化的定制。
建议:找几个兄弟一起组队学习原理这块。
5.
微服务的安全,主要是网关的安全措施,大部分公司都有安全团队,这部分交给他们负责就好了。
所以,再经过分门别类之后,我们就很清晰了。
微服务的学习顺序就是:
微服务设计 > 微服务架构 > 微服务开发框架和代码规范 > 微服务原理 > 微服务运维 > 微服务安全
学习内容的详尽程度则是:
微服务设计、微服务原理需要多读几本书,尤其是原理,要深入学习 + 和牛人广泛讨论; 其他部分的学习,优先级没那么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书
当我们根据技术栈分类定出学习计划后,接下来就要选择合适的书籍学习了。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以我的经验,对一门全新的技术学习,不建议完全通过看网上的文章。
因为网上的文章有好也有坏,坏的是真坑人,而且作为初学者,你没有什么经验,不知道文章是否有错误。
我举个例子,网上的链路跟踪,尤其讲 SkyWalking 的相关文章,很多都是错的,如果对链路跟踪不熟悉,就很难分辨出错误,到时候不慎把错误的观念用到了系统里,再改正就非常费劲了。
所以,入门阶段还是老老实实的找一些权威书籍看吧。
但是,权威书籍也有问题,因为书的受众不一样,如果一些书读的不合适,比如,选的书籍讲的都是过时的技术,又或者有的书籍讲的非常晦涩,理解起来非常费劲,那这些书就不合适我们去读,读了要么浪费时间,要么错用过时的技术。
怎么选择合适的书?
比如,我想学微服务设计,我发现微服务设计和领域驱动设计又是紧密关联的。领域驱动设计又有很多的书,有讲理论的,有讲实战的,甚至还有混杂着其他技术栈的。
我当时需要的是理论 + 实战的书,并且最好有在已有项目移植到微服务的相关案例的书。
接下来就是去网上看书评了。一般来说,现在豆瓣、当当、京东的书评和书籍简介都比较不错了。
不过,我更偏好英文书一些,所以,当时根据亚马逊的评价找到了一本《Implementing Domain-Driven Design》,这本书后来翻译成中文了,叫《实现领域驱动设计》—— 我粗看过,我认为翻译的不好。
事后证明,这本书确实解决了我的问题,让我摸清楚了域、子域、边界上下文之类的关键概念。
第三步:读书需要技巧
选完了书,就要去读书。但是,任何一本 IT 书籍,可都是不薄的。
像我前面举例的《Implementing Domain-Driven Design》,这本书就是六百多页的厚度。如果一天读 20 页,需要 30 多天,这个时间就太慢了。所以,就需要技巧:
先速读后精读
一般来说,对于六百多页的书,尤其是讲解的概念穿插实战的,应该开始的时候,快速阅读。我大概一天是 100 - 200 页左右,时间控制在 4 个小时,连续不断的阅读。
这种阅读,看上去很难,其实是建立在快速的跳读和略读上的。读取的时候,只找关键词,尤其是名词。
找到关键词后,一般就要提取知识点。三五个关键词,就能提取出一个关键知识点来。遇到不会的,也可以当做关键词提取出来。
关键词往往和小章节的标题能对应上,根据关键词,找到章节中的解释,看明白了,就能跳过别的章节内容。
速读,弄懂即可,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读完。
这样,一本六百多页的书,大概一周就读完了。
读完后,别着急,然后就需要根据你提取的关键词和知识点去做精读了。
这时候,由于书籍的关键点已经提取出来了,你只需要精心学习提取的知识即可。
一般而言,知识点提取后,需要精读的内容往往只有原来整体内容的几分之一。
我精读这本书大概花了一周左右。
在精读期间,如果有一些发现理解不足的,还需要去查一些别的资料来补充理解,或者动手实践,或者和别人一起交流,除了讲解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也需要能汲取别人的看法和理解。
精读的最佳结果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原来的概念和别人讲清楚。
这样,总的算下来,读这本六百多页的书需要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说起来,其实大家可以问问身边认识大厂的高手,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读书,都是我这样类似的读法,确实非常有用。
第四步:落地实践
书读完了,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技术实践去加深理解、弥补不足。
实践分为两种:
1. 书中的实验
大部分技术书籍,大部分都有些对应的课后习题或者实验。
因为这些实验都是附属在某些具体讲解、某些概念的章节后,针对性非常强。所以,如果能不看书,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顺利把实践做出来,那就证明,确实学习到位了,可以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战中了。
2. 实际中的场景
当书中的实验都做完了,就可以考虑真实的项目场景了。
可以先根据工作需求,打造出一个包含了所学新技术全栈的 Demo 出来。
比如,微服务,就可以搭建一套,有网关、有配置中心、有链路跟踪的 Demo。
Demo 搭建之后,还可以采取一些测试用例对这个 Demo 进行测试,不管是业务测试还是性能压测,都要进行。
当 Demo 的指标达到要求后,就可以考虑抽取出一个不重要的项目进行新技术栈的尝试了。
总结
如上所说,这就是我日常学习技术的几板斧:
我是先通过对要学习的技术分类,去减少学习负担。
再去根据技术分类,提取出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然后,根据问题去预测出想要读的书的内容范围。又根据这些范围,去各种卖书、评书网站去选书。
选书完,采用一些读书技巧,去快速学习。
学习完后,必须实践,加深理解。如此,完成一整套新技术学习。
原创不易,看完觉得有帮助,来个三连支持。
你好,我是四猿外。
一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管理的技术团队一百余人。
我从一名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转行到程序员,一路打拼,一路成长。
我会通过公众号,
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写成文章,
把枯燥的技术文章写成故事。
我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里面大部分是程序员,一起聊技术、工作、八卦。欢迎加我微信,拉你入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