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城」不再「堵」,这个城市撒币2.6亿做智慧交通

共 308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08-04 14:53



  新智元报道  

编辑:梦佳、白峰

【新智元导读】最近,一条私募大佬的微博,把合肥推上了「赌神」的神坛,这个中部省会,是何以看准产业和智能化风口,晋升新一线的呢?


最近,一座低调的省会屡屡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
 
先是,一条私募大佬的微博,把合肥推上了「赌城」的神坛,评论道出,合肥将成为中部地区的「深圳」!


再是,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合肥首次跻身新一线城市名单,取代了去年的昆明和宁波。
              
一般观察者认为,中国城市需要发展得好,无外乎要凭借地域优势和政策力度。
 
合肥在这两点上,似乎并无明显优势,既不属于沿海重镇,也没在西部大开发之类的战略福利下显山露水,何以在近些年发展迅猛,并于今年赫然成为「新一线」呢?


合肥,永远站在价值投资的风口


2019年合肥的GDP达到了9409.4亿元,成为了准万亿GDP之城,20年来,合肥的经济增长呈现跨越式,足足增长了30倍。这个速度比深圳的12倍还要快得多。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与合肥对于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密不可分。
              
合肥就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价值投资者,懂得利用风浪,创造机遇。
 
所谓价值投资者,往往关注的是那些被低估的价值,就好像琅琊榜里的「靖王」原本不被看好,梅长苏却能够慧眼识珠,瞧上了他的心性。
 
回顾历史上的数次出手,合肥看准的都是那些颇具发展潜质又比较低调的「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升级。投资扶植企业和产业的过程中「痛下血本」,同时又迎合了国家的发展战略:
 
刚进入新世纪,合肥吸引了海尔、格力、长虹、美的、华凌、三洋等家电巨头落户,加上本地的荣事达、美菱,合肥一举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
 
近些年,顶着90亿元的融资压力吸引京东方为代表的企业安家落户,网称「芯屏器合」,如今的合肥已经成为全国9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如此看来,合肥之所以走到今天,正是因为对创新真金白银的重视和投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绝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智慧城市大洗牌,合肥不断刷榜


城市要持续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新基建时代,除了抓住产业风口,更要顺应数字化潮流。
              
合肥在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之路上,已然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更加明确了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的跨越,为发展之城的必要探索,也是AI落地浪潮下前行的引擎,蕴藏巨大发展机会。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建设,最关键的就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技术支持。
 
政策层面,早在2016年《智慧合肥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50亿元投向合肥智慧城市建设。合肥是全国较早成立数据资源局的城市,早在2017年6月,合肥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数据资源领导小组。
 
随后,华为、科大讯飞等战略合作伙伴被合肥「揽入怀中」, 开始全力打造「城市大脑」,合肥的数字化建设进入高速路。
              
合肥和北上广深杭等第一梯队的城市相比,虽然人才、资本、科研等资源要素还有所欠缺,但创新能力逐年攀升,产业后劲十足。 
 
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50城智慧城市发展潜力榜上,南京排名第六,合肥也排上了前十,这两个长三角的创新双星在创新维度上得分在国内名列前茅。 
               
光有政策支持和企业的技术资源还不够,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丰富广阔的场景,才能将创新的基因落在实处。现在的合肥,不管是政务、教育、司法、交通,还是医疗领域,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越来越「智慧」了起来。


合肥撒币2.6亿打造智能交通,望闻问切来「治堵」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智慧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当然是这当中的灵魂场景之一。
 
就在近期,科大讯飞中标合肥2.6亿智能交通三期,充分体现了合肥政府在建设智能交通上的决心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合肥也借此扶植了本地的优秀企业,通过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打造真正多场景的「智慧」交通。
 
当前,随着新一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大城市病也接踵而至。如今,合肥的机动车保有量现已超过了233万,在高德《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全国主要城市高峰拥堵排名里,合肥曾高居第10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也是迫在眉睫。
 
想要「治堵」,首先要望闻问切,全面了解交通症结所在。
 
「望」可以说是道路监控,在这方面,合肥的交通超脑练就了「火眼金睛」。据当地新闻报道,合肥交警指挥大厅已经基本实现了二环以内道路的全覆盖。
              
除了道路监控,交通超脑还接入省气象预警平台,可以对高速上的天气情况进行及时的预警。
              

过去,有些传统摄像头没有智能分析图片/视频的功能,而交通超脑让所有传统的,智能的摄像头,都能统一接入,自动分析图像数据。正是交通超脑让数据重新产生了价值,提高了整个合肥的交通运转效率。

 
除此之外,在信号优化方面也较有成效。以合肥的望江路为例,沿途有21个红绿灯,车流量非常大,「特别是进入高新区的路段在高峰期几乎走不动」每天经过望江路的上班族表示。
              
2019年下半年,望江西路段交通信号灯会根据当前信号方案及路口各方向实时车流量,利用强化学习+平行仿真技术,自动生成信号配时方案,大幅减少了车辆通行时间,提高了交警工作效率。 
              
结果是,望江西路沿线12个路口进行干线协调优化后,工作日早晚高峰排队长度减少10%,平均停车延误降低了13% 。
 
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待交通超脑信号优化在合肥全市全路口实施后,相信能看到更明显的效用。

2019年,合肥拥堵严重的70个重点片区中,有44个片区的畅通率明显改善,不管是高峰期还是平峰期,次干路和支路的拥堵都得到了缓解。
             
数据来源:《2019年合肥城市大脑·交通进展报告》
 
综合来看,智慧交通「治堵」,成效显著。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交通场景的城市,合肥不是第一座,但在国内来讲,实际落地情况肯定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比如一些突发的消防事故,紧急救护,需要临时交通管制,这就催生了特定线路的信号管控需求,未来合肥的交通超脑将新增VIP线路的信号优化控制,在保证特殊车辆优先通行的同时,通过对周边路口信号综合调整,保障VIP线路与周边路口有序运行。
 
在未来合肥的三期智能交通项目,将会关注更多的场景。
 
除了VIP线路信号优化,针对某些时段高架车辆过多的现象,会对高架匝道的信号进行智能控制,准确高效地进行车辆引流,提高高架服务水平。
 
对于智慧交通发展的下一步,科大讯飞智慧城市事业群副总裁、智慧交通业务部总经理谭昶表示,「智能网联产业将是未来的主题,而车路协同则是当前首要解决的。网联部分实现了,接下来就是车和路各自的大脑如何智能化的交流与互动了。科大讯飞也将依托智慧城市BG的智慧交通业务与智能汽车BU的车载语音服务,破除车与路、车与人,路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更好地实现协同。
 
从产业投资,到智慧城市建设,「新一线」合肥一直走在「新风口」。未来,有了技术基础和可复制推广的范例,合肥还会持续进化,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浏览 2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