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个气,不然死透了”

共 4118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0-09-30 23:24

有没有那么一些时刻,觉得自己特别的“丧”,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没有表达欲,不想见人,不想奋斗,只想做条咸鱼,只想躺平?

你或许不想一事无成,却发现自己懒得根深蒂固。你也许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荒废,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太颓废了,不能再这么堕落下去了。”


你一边懊悔着:神啊,我有罪!却又一边拧巴着,放纵着。

很快,你又会在生活的重压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在往常的节奏里循环。

这,简直就是莫扎特也弹奏不出的忧伤。

我们年轻着,却已对生活麻木,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低欲化的漩涡。

我们到底怎么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了?


1.低欲望时代:都行,可以,没关系


这让我想起曾在知乎上看到过的一个热议话题,“一个年轻人为什么毫无欲望?”

谈论低欲望,又往往绕不开日本。在日本,有“平成废宅”一说。据数据显示:


日本曾是个“勤劳拼搏”的加班大国。然而,有研究分析显示:曾经拼命工作赚钱的“过劳日本”和今天的“低欲望日本”密切相关。

年轻人被父辈“吓怕了”:当代日本年轻人目睹了房奴的梦魇,看到父辈那么拼命,老来却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于是,他们索性选择低欲望。

而在《低欲望社会》中,曾提到了日本的年轻人主流的想法:不想有责任,不想承担责任,不想扩大自己的责任。

为此,即使进了公司,也不想出人头地,将结婚视为重荷,将买房贷款视为一生被套牢。

这些年轻人的心态是,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得过且过。

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年轻人的选择,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到了深渊的边缘。



而在国内,这一现象甚至被冠以另一种说法--“佛系”。

“佛系”这一词最早来自2014年日本一杂志中介绍的“佛系男子”,2017年成为网络热词,最常见的是,佛系三连:都行,可以,没关系。

当压力过大时,在表达时加上“佛系”一词,嗯,似乎这样能让人感到瞬间松了一口气,让人屡试不爽。


日本NHK有一档纪录片,叫《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里面记录了深圳三和人才市场“三和大神”的故事。

“干一天,玩三天”,是他们工作的原则。

他们中有些人没有身份证,身背债务,以日结临时工为生,干一天活大概能赚100来块,然后把钱花在网络游戏和赌博上。

他们把生活压榨到极限:一天一顿,睡不起床位,就以“天为被,地为席”,在人才市场门口随便应付一下。

刚看到这部记录片时,我内心不禁产生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但后来想想,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其实也许并非只是单纯的游手好闲。

幸福的家庭各有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三和大神”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多少也折射出社会环境的一些问题。


2.现代人的生活:一边痛苦,一边自愈



在互联网行业996盛行的今天,划水式“摸鱼”这件事,也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

于是,你调侃着:你有你所谓的“996是福报”,我有我的划水式“摸鱼”。各种“见缝插针”的摸鱼技能在职场上盛行起来。

例如,为了能在工作的间隙中,“忙里偷闲”,趁着领导不注意,在电脑上开小窗跟朋友闲聊,上班时间带薪拉屎,出门抽烟等。

也许你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想着在周末阳光明媚的午后,安静地看完一本很久之前就想看的书,最后却在手机面前投降:

频繁地刷着朋友圈,驾轻就熟地刷完一个个热搜,沉浸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的快感里无法自拔。一个下午过去了,最后还是没有翻开书来阅读。

于是,你发出莫名的感慨,“感觉一天什么都没干就过去了。”

碎片化阅读,手机上瘾?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不得不时刻面对着不断膨胀的信息,任何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思考的内容,都被“弃之”。

取而代之的是满足即食快消的投喂式的欲望。即时满足,远远跑赢了延时满足。

越来越多的人,在结束了高强度的工作之后,感觉到疲惫不堪,需要寻求止痛和自愈。


这种“止痛剂”,就像《美丽新世界》里面说的“嗦麻”,“痛苦只是一种幻觉。”,没有什么是一颗嗦麻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颗。

于是,我们一边在自愈中获取新的动力,又在一次次的投喂式的欲望满足后沦陷,进入到沼泽中停滞不前。

曾在网上看到如下一张对比图:


说的是我们父辈的时代,崇尚奋斗,对工作充满精力,干劲十足;

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大多处于一种对生活感到疲惫无力,不想奋斗,只想摸鱼,只想躺平,做条咸鱼,陷进了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的状态里,不能自拔。

如果从时间上来推算,我们的父辈那代人,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互联网的全球化,享受到开放红利、人口红利以及互联网红利。

他们中的成功者,往往成了中国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

当人口红利和互联网红利接近尾声,当年轻人在拥挤的上升通道中争相寻觅美好生活的期望时,遭遇的却是回报率的下降。

尤其在后浪们因房子、教育以及医疗等问题而感到生活艰难时,前浪倡议“996是福报”,鼓励后浪奋斗时,这种反抗的情绪就变得激烈。

网上甚至出现各种调侃的段子,他们拧巴着自嘲:懒惰使自己贫穷,勤劳使别人致富。

他们不再愿意当高房价的接盘侠,不愿无故加班,不愿再为奋斗精神背书。

前段时间,爆出过一个微软抵制 “奋斗逼” 的瓜。

据说是由于华为和阿里来的员工时常“比赛加班”,甚至“半夜在工作群互发消息”,给团队带来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加班文化,破坏规则,恶性竞争,因而受到了“抵制”。

虽然事后微软声明只是一则实习生弄出来的玩笑,但能引发热议,无疑是戳中了职场人的某些痛点。

从前被人人崇尚的奋斗者,如今突然就成了职场人人喊打的“奋斗逼”?



3.在过劳的路上:一边“自我剥削”,一边咸鱼


当你想着那么多的优秀年轻人,被挤压在狭小的城市空间和逼仄的职场空间,他们不仅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换取应有的报酬,还需要用加倍的努力去应对来自身边的竞争和同伴的压力时,你想,不如再努力努力?

于是,你把自己“压榨”到极限:我必须比别人更努力!直至压力远远超过你自身的负荷能力,你的工作效率变得极低......

在《倦怠社会》一书中,作者把普罗米修斯神话描述成一种现代功绩主体的心理机制隐喻,即对自身施加暴力,同自身发动战争。

一只鹫鹰,不断啄食被铁链束缚的普罗米修斯肝脏,肝脏又不断生长,实际上就是另一个自我,不断与自身作战,然后伤口在倦怠中愈合了。

这种痛苦感,就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倦怠感。普罗米修斯“自我剥削”的经历,是当下这个倦怠社会的原初喻像。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让现代人陷入了竞争的无底洞。

我们害怕被AI取代,害怕自己不够优秀,最终在当下社会的“期望差距”叠加倦怠社会中的“自我剥削”中,不再有力气追求额外的兴趣或是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一项最广为人接受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适当增加“驱动力”,那么在开始阶段确实可以提高工作绩效;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极限之后,继续增加这种“驱动力”只会很快地令工作绩效降为0。


当压力远远超过人的负荷能力时,人通常会倾向于选择消极反抗。

于是他们发出呐喊:“我累了,只想躺平,我要做咸鱼。”



4.现代人的困境:一边焦虑,一边拧巴


互联网行业是个容易造富和跨越阶层的行业,同时也是个容易制造焦虑的行业。

中年危机、互联网裁员等新闻充斥网络,导致大城市的年轻人没法感到真正的轻松。

网上流传着一张图:


除了职业焦虑,还有来自于同龄人之间的攀比。

有时候,你在一线城市的收入已经非常高了,可是,一对比身边的同龄人,情绪瞬间滑落到谷底:我终究还是太嫩了......


有人把大城市比作是最佳的“避孕场”。你敢生孩子?那可是个四脚“吞金兽”,“碎炒鸡”!

迫于生活的压力与焦虑,人们不停地加速奔跑,甚至都来不及细想,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逐渐在追逐的路上,迷失自我,缺失意义感,陷入了人生的荒诞虚无中。

因为我们太过在意是否满足社会以及他人的对我们的期待,常把自己置于当下社会的“期望差距”中,因而容易陷入社会范式的怪圈里,于是,这些年轻人一边焦虑,一边拧巴着。

而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大多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从打一场王者,一局吃鸡开始......

然后,调侃着说,“做条咸鱼,不香么?”


最后


在这个倦怠社会,人人都活得很累。

但,不管怎样,首先还是要学会爱自己。

当你对什么都提不起感兴趣的时候,当压力远远超过你自身的负荷能力时,你应该正视自己的现状,停止消极反抗,停止内耗,跳出社会范式的怪圈,厘清自己的欲望。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精力去感受真正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没有欲望,就会丧失了生活源动力,继而缺乏创造的想象力,也意味着一种停滞不前,站在原地,对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社会而言,终究并非是好现象。

但当一个社会的大部分人都呈现出“房子肯定一辈子都买不起”、“努力也看不到希望”的现象,那么多半也说明当下的社会环境出现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思考生命原本的意义。

有人说,这是社会迈向高阶的必然历程。

关键是,我们该如何在这混沌的环境中,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适时抽离,该重新出发时又有勇气去改变?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p.s.:

毛姆说,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2020年,是极其魔幻的一年。这一年,很多人暗自说,“我不想奋斗了”。

但每个人的一生,总是有起有落,该努力奋斗的时候努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一直做“咸鱼”的资本,选择消极的反抗并不能解决困境;

处于低谷的时候也别太焦虑,韬光养晦,要学会享受生活。换个心态看世界,一切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

秋天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春困秋乏......今天的话题有点“丧”。但负面情绪这种东西,与生俱来,有时我们避无可避,只能选择直视,选择与之和平共处。

人生实苦,但也可以很快乐。如果你的痛苦,也能被共情,或许也能品出幸福。



推荐阅读:
程序员怎么达到年薪百万?我的一些经历和看法
冻住的“招聘”,你还敢裸辞吗?
你的“苦劳”,真的不值钱!
奋斗逼又来了!
程序员高薪盛宴背后:程序员正在消失?
大厂的学历歧视?你关心的学历问题都在这里
浏览 7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