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心理医生:别信那些人间不值得的鬼话
这本书有两个作者。
其中一个作者,是日本90岁高龄心理医生中村恒子。这本书是中村恒子关于生活的感悟。
另外一位作者,奥田弘美。奥田曾接受过中村恒子的帮助,被中村恒子的精神和经历打动着,所以,她着手整理了中村恒子的这本生活哲理小书。
这本书写于2018年,那时,中村恒子90岁了,依然在工作。中村恒子身高只有1米48,体重80斤,经历过战争,也经历过原生家庭的创伤,忍受丈夫酗酒多年。但,中村恒子心中没有任何执念,而是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
中村恒子的人生观,也就是这本书传达的内容。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必要为了某天某件事或某个人而把自己用废,凡事略尽绵力就好,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
——————————
01
工作“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你面对“为了什么而工作”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而果断地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已”。这就是人为何要工作的根本。
》》》至于“人生价值”“自我成长”之类,是要等自己立足安稳后,在闲暇之余慢慢思考的问题。人生很长,慢慢思考就好了。
如果你已经可以自食其力,工作十分出色,没有什么需求要满足,那可以试着考虑一下,还有哪些想法没实现。
》》》不要把自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带着“为身边的人略尽棉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许会更好。
饮食足以温饱,有工作需要自己,其实这样的生活刚刚好。在此基础上,如果有人对我的工作感到满意,我会很高兴。
以这样的心态面对漫漫人生,也许才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工作,有时候会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或角色。
我就经常被要求做一些“对我来说很困难的工作”。
对于做不到的事情,我会拒绝。
但是,对于“能不能做,如何做”这类模棱两可的事情,我一般都会乐观地想“先应承下来试试,不行的话再想办法”。
在我的印象中,怀疑“能不能做”的一些事,真正去尝试之后,往往会获得成功。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工作内容重要得多。
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喜欢工作的大多数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对有些人而言,不管他们做什么工作,他们都讨厌工作,这也许是与人交往上出现了问题。
》》》如果工作让你一直做出巨大的牺牲,那一定要果断离开,毫不犹豫。
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第一,工作其次。
》》》保持心平气和的另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工作时间以外,不考虑工作上的事”。
——————————
02
人际关系命运就是与人的关系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他人来获得快乐,而是想“自己如何做才会快乐”或“怎么努力让自己在这里心情愉快地度过”,我觉得这才是应该考虑的关键。
》》》被人际关系困扰的人不在少数,无论何时请你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我们始终只是一个人。
这句话也适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所以不可能永远朝着同一个目标生活。
》》》人与人之间,要学会放手,保持适度的距离。
另外,人际关系是无法预测的。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结缘,也会因一些小事分离。人会快速地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行,由于时间或距离的原因不能见面,缘分也会渐渐变浅。这就是人际关系。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只要是别人给予的东西,自己就应该感谢对方”。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和别人相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
》》》如果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人,就不会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
》》》不满情绪日积月累,最终会在言行与态度之间表现出来。越是觉得不满,你越会觉得对方惹人心烦。
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消除对别人的不满呢?
其实我已经提到过很多次,就是不要期望太多。
“这个人的话应该……”或“这个职场应该……”,
》》》每个人除了职责,他的角色本质是“人”。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一定要尊重别人的“人”性。
》》》自己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工作环境会得以改善,工作效率也会提高。
》》》人和人之间就是互相帮助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接受拜托的人,那你在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就会很少。
》》》你说了过分的话导致对方不愉快,无论对方是患者还是同事,自己先向对方表示歉意。
》》》在很多时候,不要处处在意别人的脸色。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适度糊涂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人际关系的秘密在于“距离感”,不可逾越的界限,一定要保持住。
》》》常年从事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我深知“人总是想找到能分担其痛苦和悲伤的人”。
但,从根本上讲,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人独自生活。
没有人100%为你提供帮助,也不会有人整天都关注你。
若想人际关系变好,就更应该珍惜一个人的时光。也许,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
——————————
03
亲子关系孩子很容易看穿父母的目的
》》》父母的心情会扰乱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反弹给父母。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庭,不要试图追求完美,保持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结果会更好。
》》》追求完美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和孩子的幸福并无多大关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其为设立高远的理想不能实现而苦恼,不如平和欢笑地与孩子好好相处。
即使父母给予不了孩子太多,孩子只要感受到父母在竭尽全力用爱守护着他们,他们就会安心地努力进步。
当然,养育孩子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带孩子也有疲惫的时候。当将孩子养育成人后,你的人生还很长,而且会很有趣。
》》》培养他人是一种很好的经验。
特别是在带孩子方面,每个人投入的精力不同,但毕竟其中也有许多欢乐和欣慰的时光。
》》》育儿过程,就是让自己越发优秀的成长过程。养育孩子,也是成长。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还是希望身体健康的人,尽可能生个孩子,并将他们养育成人。
》》》培养孩子没有必要和其他人一样。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想让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学习什么,这些都是次要的。
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真心为孩子的幸福考虑,并付诸行动。这样做,才能将爱传递给孩子。
》》》即使你工作很忙,也要尽可能以某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一直在关心你”。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无论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少看似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面子或社交,其实很容易被孩子看穿。
》》》有不少前来咨询的父母,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或者孩子直接对他说“虽然你辛苦地为我做了很多事,但却不是我想要的”,甚至还会出现“对父母不孝”的情形。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真实目的已经被孩子看穿。
说得难听一些,“这样抚养孩子,孩子最后还认你吗?”仔细想想,不是孩子拜托我们生下他们,而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们生下来。
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你就无法对孩子投入他真正所需要的关爱,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对于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老板感叹员工不好好工作,那么请问这个公司是谁的?不给员工调岗位,或者不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谁呢?
类似这样,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怎么能指望别人加倍努力呢?
》》》既然是亲子关系,你们之间的纽带就永远不会断开。在我看来,这样的纽带就像桥梁。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车轮虽然驶向不同的方向,由于桥梁的存在,你们可以随时往来。
“孩子怎么样,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一切顺利?”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偶尔通过桥去看一看。
不过,敲敲门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亲子关系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烦恼。
相反,如果父母毫无顾虑地闯入已经成人的孩子的世界,各种矛盾就会产生。婆媳问题,尤其要注意。
很多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方方面面都要掌控孩子;有的父母总是试图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结婚后,还想插手孩子的生活。
这种依存式、支配式的父母,很多时候会阻碍孩子自立。
公司也是如此。对员工进行压迫或者无微不至的指导,都会使员工疲惫不堪。
没有管理员工的一言一行就不放心,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样一来,员工就无法顺利成长,将来也不可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精英。如果这样管孩子,就可能引起自闭、厌食、心理疾病等各种问题。
当然,如果孩子或者员工处于什么都不会做的年龄或者阶段,对他们细心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若在成长过程中总不放手,就会阻碍一个人的独立和发展。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分离出来。
当孩子成人后,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离。父母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分离,让他步入独立。
》》》我不敢肯定我的做法是否妥当,但我充分地意识到“孩子的人生与自己人生的轨迹已经完全分离”,我们之间依靠一座“桥梁”沟通关系,而且不能频繁登上这座桥。
——————————
04
人生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
》》》是不是觉得有点心潮澎湃?
是不是不只是有打算,还想试着做做看?
当你这样问自己并得到肯定回答后,那么就去抓住机会。把握好这次转机,下次新的机会还会等着你。无论多大年纪,我都觉得这是不变的道理。
给我机会的,任何时候都是人。
》》》没有药物能100%解决心里的烦恼,别人的建议也是一样,不能彻底解决你的烦恼。
只有自己在困境中不断挣扎着寻找答案,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但有时候一个人面对真的很难。
如果身边有同样烦恼或情绪低落的人,不妨试试与他们交流。
两个人在一起愉快地发发牢骚也是很好的。“我很辛苦,原来你也是这样”之类的话,可能一句就会帮助到对方。
顺便说一句,倾听别人的故事也要替别人保守秘密,不要随意吐露出去。这是做人的义气。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关系,你可以暴露自己的弱点,安心地互相倾诉,这是心灵治愈的关键。
如果有一种人际关系能让你安心地暴露自己的脆弱之处,那么你一定会精神满满。
》》》我发现很多人在遇到不顺心或不如意的时候,总想着立即得出结论。无论是心理门诊还是精神科,急于询问“怎么办”的患者实在太多了。
如果是考试的话,可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对于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哪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呢?
生老病死另当别论,人生的一切选择,最终都是以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来决定。
有趣的是,前来咨询的人看似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无论是家庭问题还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都是在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
不是选“0”还是选“1”的答案,应该是“喜欢就交往”“不喜欢就远离”。
》》》人生就是你无论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因此,没必要事事都计划好。
我这么说,并非否定人的努力。决定“想要这么做”,那就为之努力,我认为这是既重要且必要的。
只不过,努力并不意味着“必须如此”,更不意味着因此变得顽固、偏执而丧失柔软性。
一旦丧失了柔软性,自己的痛苦就会增加。
》》》无论如何,不要忽视你面前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务也好,不管怎样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
》》》人毕竟是伟大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有可能坚定地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后顺其自然地走下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痛苦的经历可以扩展人的本性,就像肌肉可以锻炼、拉伸一样。
如果今后有了痛苦的体验,这也可能是学习“新事物、新看法”的重要时机。
原本,人就是一种强大的生物。
有时候看似一切归零,实际上也可能是新的起点。等事情过后,仿佛“凤凰涅槃”般重生,你就会觉得“以前的苦恼简直不值一提”,或者感到“自己怎么一下子变厉害了”。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生会变得更轻松。
》》》不管怎么说,大多数事情都会得到解决,人生只能笑着走下去。
即使遇到困难,只要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保持身体健康,坚持努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所有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你有这种真切的感受,在关键时刻就会更努力工作。
》》》逆境中的生存之道,是人生的必修课。那么,一连串的不顺降临后,我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我的建议是不要停下现在的脚步。
做什么都不顺,干脆辞掉工作待在家里,或是看电视、玩游戏来打发时间,或是借酒消愁、暴饮暴食来毁坏身体。
》》》在逆境中,比起大干一场的努力,慢慢调整更切合实际。
如果用尽全力相当于100分,那么这时候只要用60分的力量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地好好工作和生活,就能把握转机。
》》》“没有自信”并非坏事,盲目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自信绝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只能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领域经历它。
要问我有没有自信,我只能回答“不太清楚呢”。因为有些事我能做好,而有些事压根儿做不了。
即便这样,今后我也不会试图改变自己,因为我认为没有绝对的好或坏。
因此,重要的是好好把握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建立自信。
》》》对于擅长的事情努力去做,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不要勉强。
对于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你也许不擅长,那掌握到最低程度就可以。
》》》遇到不懂的事,就说“我不懂,麻烦你了,请教教我”。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说“我不明白,请你告诉我,我会学习”。
遇到做不了的事情,就说“我做不了,请告诉我如何做”。
这种坦率的做法,才能使生活简单化。因此,没有必要过于自卑。
“这件事我做不了,请你帮帮我”,或者“我不太会做,你能不能帮我一下”,人类社会的基础就是互相扶持。
面对没有自信的事情,一定要真诚坦率。这对于获得平静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被负面情绪影响的最大秘诀就是好好生活。这种“药”不会立即生效,它需要日积月累才会发挥作用。
》》》不要事事都想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事情“有点麻烦,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依靠健康的状态,在关键时候做出正确判断。
在我看来,人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状态下,接受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反之亦然。所以,在身心疲惫时,尽量不要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
》》》为什么非要达到理想的状态呢?这么做又是为了谁?其实,不完美也是可以的。
世间不存在完美的事情。看似完美的人或事,当你深入了解后可能会感到诧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无论外表多么光鲜,打开盒子,谁也不知道会冒出什么东西。
》》》每个人都有不能对别人诉说的事情。因此,请放弃“希望万事都朝理想方向发展”的想法,转换思维,思考“如何做才能推进事情顺利进行”。
》》》在我看来,与其追求完美而挫折不断,不如以笨拙的方式坚持下去。
》》》制定一条界线,确定“超过这条线就可以”,就会努力进取以确保成绩不低于这条线。这样,即使中途出现问题也没关系。切换成这样的方式后,以后的生活就会变得很顺利。
》》》就我自己而言,家庭问题能忍耐就忍耐,工作方面能放松就放松。
人生常常需要忍受。如果能尽可能避免烦恼当然最好,但是有些问题由不得自己,所以,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试图“不再忍受”,而是思考“同样的耐心,如何才能轻松一些”。
》》》只要活着,人生总会有办法的。能吃饱,能睡好,有一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的工作,一定没问题。即使有什么不顺心,也不要太在意。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
我唯一担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满针管、人工呼吸器。此外,心脏复苏按压看起来似乎比骨折还要疼。
因此,我经常叮嘱长子:“绝对不要做延长寿命的抢救。如果发现我倒在地上,还有呼吸,就先放一会儿。如果那时候被送去医院,医院肯定会抢救。确定送到医院后刚好能死,再叫救护车。”
我经常在病房护理比我年纪小的患者。我曾询问住院多年的患者“您去世前想做什么”,对方告诉我:“请不要进行抢救。”也就是说,对方也不希望痛苦地死去。
我清清楚楚地告诉对方家属:“病人希望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心地离开,所以你们要尽可能地用心照顾,避免他遭受痛苦。”
因为我一直这么做,所以我的看护相当受欢迎。
最近,有一名患者,他的主治医生不是我,却点名让我护理。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人只要出生,就会面对死亡。
不管是一个人离开,还是在医院离开,我觉得能带着尊严,安安稳稳地死去便足矣。
》》》我有一句座右铭:“能照亮某个角落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无须功成名就,只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释放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能为周围的人提供温暖的光亮就足够了。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