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受不了这些人!

唐韧

共 3535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1-30

今天周末,跟你们聊点别的,也算吐吐槽。


我也是个凡人,有时候有脾气的时候也忍不住说道几句。当然,以不影响你心情为前提。


我写文章很多年了,现在也有几万读者。当然,跟一些大号比起来不算多。


不敢说我写的东西对每个人都有用,却也是实实在在用心输出,基本保持了日更的节奏。要说坚持,我敢说我是能死磕做到的那一批。


有句话说得好,被误解是表达着的宿命。


这种「误解」,有客观层面的不理解,也有主观层面的恶意揣测。


而对于大部分公开表达者而言,最受不了的、以及最让人无语和伤心的,就是不明所以的恶意揣测。


既然公开表达,就难免遇到喷子和杠精。


说实话,不管我写什么主题,每篇文章的留言都会出现这样的人,只不过大部分我都不会搭理,也没放出来。


在我看来,不搭理,就是最大的客气。


很多人说,不用理他们,或者直接拉黑就好了,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话虽如此,但有时候脾气上来了,就忍不住怼几句,谁还不是个凡人呢!


我也是普通人,虽然自认为忍受力和心态比大部分人都好,但碰上一些比较典型的人,还是忍不住要说道说道。


目的不是吐槽、也不是针对谁,而是跟你们分享下,在面对不爽时如何保持心情愉悦。


其实要聊这个话题就离不开一个词,「同理心」。


做产品的都知道,同理心是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虽然很多人嘴上说同理心,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为什么呢?因为人本能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自私的。


我说三类人,你们感受下。


第一类,白嫖索取型。


我在这写的文章都是免费阅读的,虽然公众号出了付费阅读功能,但到现在我就只开过一次,还是为了体验新功能。


买报纸杂志需要花钱,到视频网站看剧需要买会员,可到了公众号场景下,就有人把免费当成了理所当然,而且还是腰杆子挺硬的理所当然。


硬到什么程度,我跟你们举一个例子。


有次一个读者后台留言说,你写一篇如何从零到一搭建一款产品的完整流程吧,如果写得好,我会考虑继续关注你,否则,我就取关了。


这人不是第一次留言了,之前有次我发广告,他还说了些难听的。都是成年人了,最基本的素养还没形成,也不知道是怎么当人的。


第二类,义务警察型。


这类人经常会在我发广告的时候蹦出来,而且带着一股谜一般的自信,以识别我发的是广告为荣。


他们通常会说,我一看标题就知道是广告、我一看第一句话就知道是广告、我一看字体不对就知道是广告。


拜托,破案呢。。。


发广告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这本来就是公众号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媒体属性的行业规律。


我通过写文章聚集了支持我的读者,广告主需要找渠道推广自己的产品,部分读者需要额外的信息和渠道,所以这种模式就形成了。


当然,只要是广告就肯定有不需要的人,甚至会有讨厌的人。这没关系,这也是客观规律。


但是,我也不是天天发广告,偶尔穿插的一些推广也都是经过我筛选的,被我拒绝的广告是大多数。


如果对你们有用,自由选择,如果觉得暂时不需要,略过也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


可是,义务警察们往往这个时候出现维持秩序,我就特别不理解。难道这种「破案」的成就感很爽么?


我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读者,关注我一段时间后,发现我偶尔发广告,他觉得受不了于是取关了。后来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关注回来,还留言告诉我自己是取关后重新关注的。


我问他为什么回来?他说看了一圈下来,你算发广告很少的,而且平时还有不少干货输出。


说实话,就算是广告,我大部分时候还是会在广告前面交付一篇干货。虽然很多人会认为是软文,但把后面的推广去掉,也不会影响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干货。


有时候,在遇到推广时,我会更倾向于写干货,这些话也都可以实话告诉你们。


第三类,不明所以型。


直接给你们看个以前的例子吧,也是一位读者留言。



看明白了吧,第一,符合义务警察的特点,第二,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表达自认为的客观事实。


而且,一句「恰饭还不让说了是么?」表达了他高高在上的姿态,发广告不是害人,这种姿态从何而来呢?


此外,吐槽可以,如果不基于事实吐槽,那就是没事找事。


实际上,他说的 5 篇文章其实有 4 篇都是原创,其中 1 篇还是在有 98% 原创内容前提下的推广。也就是说,5 篇文章的原创率至少在 99% 以上。


被我说中后,他实地进行了确认,证明我没有胡说。




这位读者提到的 40% 广告率,是建立在他认为只要文中有推广的情况下。


而实际上,这 4 篇被他认为是广告的文章,有 2 篇都是原创干货率在 98% 以上的。


也就是说,10 篇文章中,只有 2 篇是纯广告,按这个定义,原创文章占比 80% 以上。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和看法,这里不做强求。但我还是给出了自己的回复。



最后,这位读者理解了。


我写出来并不是针对他,事实是通过我的解释能让他理解原本认知外的东西,我觉得也挺好。


很多人只看现象并忽视逻辑,但逻辑的展开过程避免不了解释。


这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话,被误解是表达着的宿命。


昨天跟我星球里一个同学聊天,她说以前没觉得坚持做一件事很难,可自己实际坚持写作一个月以后,才知道嘴上得来终觉浅。


最重要的是,她说她切身体会到一篇文章从起意、构思、写作、修改、发表的全流程,其实跟做产品是一样的,都挺难。


所谓的同理心,有两种方法获得。第一种,实际经历;第二种,设身处地。


实际经历就不用多说了,没写过文章的去坚持写一个月,没跑过步的去坚持跑一个月。等你坚持完成,你会明白什么叫同理心。


观众和评论家的视角,与真刀真枪实干的视角,是有天然差距的。


我这人一向比较直,有啥说啥,在这写的都是我的经历、观察和思考。所以,肯定会遇到口味不对的人。


现实中跟我接触过的人都知道,我性格还算温和,也不是那种咄咄逼人或者大嗓门的人。


但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又有我的多面性。


还是感谢始终支持我的读者,因为你们是大部分。也感谢曾经同行过一段但中途就此再见的读者,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同时也欢迎你们以后再回来,江湖很大,来日方长。


我知道这篇文章的留言肯定会有读者说别搭理、别理会、别在意。还是那句话,谁还不是个凡人呢!


·················END·················


你好,我是唐韧!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公众号:唐韧(ryantang007)

北漂十年,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出过一本书,在创业公司奋斗过、在大厂服役过,如今是一个创业者。

追求现象背后的逻辑,用产品视角观察世界,用产品思维解决难题。在这里记录我想表达的一切!



今天,与 58843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关注后回复“w”,加我私人微信



推荐阅读


他们为什么要丑化产品经理?
这个产品,到底哪个方案更靠谱?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