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w播放量!b站13岁初中生,凭什么火到全站第一?
共 5273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1-11-28 01:47
作者 | 游人
编辑 | 王小疼
来源 | 三节课(ID:sanjieke01)
“众所周知,B站是一个学习网站。”
但你可能想不到,在B站上教学的是哪些人。前几天,我竟然在首页刷到一个08年初中生讲英国历史的热搜。
点进主页,发现这位叫做@黄埔之星 的08年UP主只发了一条视频,播放量却达到了惊人的650万(还在疯涨)。不仅一度成为全站排行榜最高第一名,且粉丝量增长到15.9万,转化率可观。
更没想到的是,在视频下面的推荐列表里,还有一个比他更小的10岁UP主,简介是“小学生一枚”,视频题目则是《从一本杂志GP Racing聊聊Fl赛车运动》。
于是,我一个连车都没有、上班挤地铁的社畜,听了半个小时小学生讲F1赛车发动机和丰田汽车的“科普视频”。
而这两个视频播放量加起来,已经破千万,堪比罗翔、半佛仙人等百大UP的热门视频,妥妥的B站顶流水平。
昨天,“周冠宇成为中国首位F1正式车手”的话题上了热搜,很多人表示不熟悉F1赛车运动,或许这部B站正火的赛车科普系列,正是他们需要的。
11月13日,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表示:“这意味着Z世代,正在推动互联网内容从娱乐化走向知识化。”
作为90后的我不禁反思,这些05后乃至10后网络原住民,正越来越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参差和当下社会的多元化可能。
正如视频评论区发出的夸张感叹:“这已经不是后浪,而是一场海啸。”
只看封面:哇小朋友真可爱,不管你讲什么我都要捧场。
打开视频:“人类什么时候进化的,为什么没叫上我?”
就是这么真实。
视频里小UP先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保守派车迷刘、刘景行,那么今天我们讲F1的知识。”一板一眼,有模有样,丝毫看不出10岁小孩子的稚嫩和独自面对镜头的怯场。
UP主刘景行,还给大家分享了他最喜欢的一本名叫《GP Racing》的杂志。
这是一份来自法国的专业爱好者杂志,其主要报导MotoGP,世界超级摩托车,世界超级耐力赛等国际赛事的盛会,并详细分析各队的阵容与性能。
同时,这份杂志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F1赛车杂志,且内容为全英文。可以预想,以后小刘教授的大学四六级是没什么问题了。
小刘教授对在上面看到的关于赛车的专业内容,娓娓道来。比如汉密尔顿和维斯塔潘这类顶尖选手,可以做到两次进站换胎;也有一些迈凯伦的车手,会为了抢名次更擅长攻击型策略,轮胎也用的比较多。
甚至很多发动机、空气动力学、赞助商等相关的冷门知识,UP主也是信手拈来。
看评论区,大致可以发现人们喜欢这一视频的各种缘由。
比如觉得讲解停顿感和整体气质像大学老师,这种反差萌十分可爱。弹幕上也纷纷感叹:“我已经开始困了”,来表示对小刘教授专业范儿的认可。
有的认为这孩子的镜头表达能力属实太强,已经超过很多三十岁的成年人。一镜到底,更是真的离谱。
也有的,赞叹UP主的知识储备,以及整个叙事过程中流畅的讲话思维和系统化的逻辑性。
相比之下,作为初中生的小许教授(@黄埔之星),在视频讲解时就整体表现得更为成熟些。
大家对于历史话题的评价,也显得更为理性。比如有用户认为像这样没有过多的被学业负担拖累,并且有充分求知欲,愿意在分享观点中获得快乐的行为,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观”。
还有用户觉得,相比于土味短视频、剧情片解读等流量内容扎堆,这类科普性的内容自然是越多越好。
显然,人们对于05后乃至10后“卷入”知识区的态度,是总体正向的。
2015年,加入B站不久的陈睿觉得这是一个偏深度的网站。但实际的用户统计数据显示,当时B站75%的用户是90后,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是17岁以下的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05后和10后群体,愈发成为互联网平台的主力,也日益在B站形成独特的社区景观。
这群尚在接受义务教育的网络原住民们,早已将方寸之间的小屏幕,作为日常生活中理解世界和链接物理空间外的对象的主要载体。
他们不仅学习和吸收,也更享受输出和创造。
他们的很多学习文具、习题册、上课笔记,都从APP上“种草”;其网络化生存状态,则为自身社区融入和爱好表现的自如展示,提供了潜能激发的“大门”。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并将其划分为八个阶段。
在个体学龄期(6~12岁),埃里克森认为其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自身能力的实现。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解释说:“能力指的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换言之,这一阶段属于儿童竭尽所能去改善自我的成长过程,会形成对外界挑战的应对,并被应对塑造。
而媒介革命,显然扩大了儿童改善自身能力的尝试空间,拓宽了勤奋应对的多元化反馈渠道。他们不必然只依赖于家庭或者教师的辅导作用,也能获得更大的成长可能。
比如@保守派车迷刘景行的视频下面,就有一些友善地指出其描述中错漏之处的评论,这自然是不教授赛车知识的学校场景中难以获取的。
在@黄埔之星的评论区,也有为其推荐更为专业的相关历史书籍,及分享自身学习历史的心路历程和思考心得的交流。
当然,更少不了的,是上万的弹幕和评论里,对两个小UP主的真诚鼓励和赞扬,这无疑会激发他们的自信。
在互联网时代,05后家庭不必孟母三迁,也能够获得亦师亦友们的磨砺和影响。
经济史学家哈罗德·英尼斯曾在《传播的偏向》一书中指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诞生”。
互联网大潮之下,内容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流内容渠道、传播介质出现置换,新媒体行业开始从图文阶段过渡至视频时代。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而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到93.4%。
1999年,17岁的韩寒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而成为风靡一时的小说作者。
2017年,大一的@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则凭借《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的B站作品,成为受到全网关注的视频创作者。
虽然创作领域不同,但相比于长文受众的选择性、成长教育的积累和重大赛事机遇的多重因素制约,显然后者的创意传播与生长速度,都更胜一筹。
也正因为如此,这群现实中被视为“小孩子”的对象,在网络上却能够成为“大UP主”。
2020年,鹤岗13岁少年钟美美,因在短视频平台上模仿老师轰动网络,并一度传出拒绝了百万签约。
2021年,来自深圳的15岁女孩宣宣(@Vicky宣萱)上数学课时突发灵感,回家用半个小时编好原创英文歌曲《she》,还将创作历程发至B站,迄今已获得1581万播放量。
早在2019年8月份,来自上海的8岁@小学生Vita君就在B站上传了【小学生教你学编程】系列视频,苹果CEO库克还在微博亲送生日祝福。
5月3日,B站继《后浪》之后上线的《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中,作为主角的初中生们说:“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有预定的人设/没有闪光的才华/只有抛光的流量/没有精彩的作品/只有热闹的八卦。”
显然,后浪们正逐渐从定义的被动中走出,致力于主动定义周围世界看待自己的目光。而这种定义本身,也蕴含着青年一代改变世界、改变未来的力量和信念。
就像@黄埔之星把教材内容重新梳理一遍进行录制,@保守派车迷刘景行讲解自己爱好的杂志上的内容,谁也没有想到会达到如此惊人的传播度。
可能正是绝大部分人从年少时,就跟随着书本和试题做公转运动。
我们忘记了或者说在非互联网时代,缺乏一个“自转”的表达空间与表现舞台,这份遗憾如今以另一种观赏的形式,得到释放。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后浪们的“网络海啸”能够如此打动人心。
2020年暑期来临之前,B站上线了“知识区”。显然,知识区面向的群体很清晰,就是“学生”。
有用户在报道中表示:“不仅是我,身边的同学也越来越喜欢去B站找学习资源。我们专业需要的资源都比较小众,但B站上内容特别全,基本上都能找到,最主要的是没广告还免费。”
这背后,正是B站知识区内容生态不断生长的缩影。
数据显示,2020Q4 B站内容数量投稿分区中,知识区以9.6%比例取代动画区,跻身前三。其投稿内容绝对量同比增长283%,也是UP主增长最快分区之一。
站内用户对知识型的需求旺盛,使得相关UP主展现出惊人涨粉速度。
例如知识区讲刑法的罗翔老师,2020年3月入驻,不到一年粉丝数已经接近1200万;财经UP主@硬核的半佛仙人2019 年底上传首个视频,1年时间粉丝数亦超过500万。且两者,都成为2020年百大UP主,这也是知识区百大UP实现从0 到13名大爆发的一年。
对于B站而言,相比于纯粹的ACG内容,更为泛化的内容利于用户持续增长和商业变现。
不过,2020 年B站新增新人UP主数量为611万,同比增长135%。而B站算法,对于扶持中腰部UP主格外重视。如陈睿所言:“我们现在有70%的流量是分给中小UP主和新的UP主。”
这在繁荣内容生态的同时,也会造成UP主依托于爆款和粉丝存量持续突破到头部的后劲不足,使得中腰部UP主不断堆叠。
因此,每年的百大UP主评选中,B站官方的态度就显得举足轻重。而未成年人的商业能力与输出可控性,升学牵绊、家庭氛围及可能争议,都会让官方考虑更深。
11月12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知指出,从事未成年人签约、推广、代理等的演出经纪机构(工作室)和经纪人,要按照法规依法保障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权利,严禁以招募“演艺练习生”等名义,向未成年人灌输所谓“出名要趁早”等错误观念。
这意味着,涉及未成年人的流量化、商业化运作,将愈加规范和严肃。
其次,网生一代年轻人更热衷于通过兴趣内容判断彼此的审美、价值观的吻合度,以此为建立认同感的基础,并产生交流。
知识内容,也是其中的一个连接点。人们基于视频衍生出的话题中心,在评论、弹幕与线下生活中,构成自身与他者进行社区化交流的素材与立意共存前提。
换言之,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促成观众进行社区社交的旗帜。
就像广场上喜欢看下棋的大爷,并不一定是为了学习下棋,而是在热闹场景中发泄并满足自身的表达欲、表现欲与互动存在感。比如在两个小UP主的评论区,观众表现出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学,而是看他“如何教”。
UP主一般也不是为了教,而是分享对于事物的看法、观点与自身理解的过程。换言之,这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交流,但是以“知识沟通”的面目表现出来。
同时,解构化和趣缘化,成为B站内容生产的核心要素。身处其中的知识类视频,也必然服从这一潜在规则。
对于小UP主而言,05后/10后的身份反差,具有对于权威老师面向幼稚学生,这样的现实知识教育流程的解构趣味,从而迅速引发受众关注。但仅仅依靠年龄这一单一的解构因子,恐怕很难持久吸引眼球。
在创作者这里,B站有一句话"生活区UP主没有生活,知识区UP主知识很贫瘠"。
因此很多UP主会更多地考虑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弹幕和流量,比如融梗、造梗和加表情包。这就导致,小UP主在与成年UP的竞争中,在内容层面的趣缘性上显得劣势。
同时,由于知识是作为小UP主兴趣传播的手段,而非专业领域,其内容上的简单和疏漏在所难免。
结果是,粉丝群体中对于内容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与对UP主幼龄身份高关注群体之间会形成分歧,进而削弱UP主对于粉丝吸引的一致性和持续力。
对于B站而言,第一位05后百大,是否可期。本质上,也是对其内容生态与商业倾向能否有效平衡的一种考验。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小UP主们跻身头部的路还很遥远。以Z世代乃至10后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则越来越在互联网中“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在B站有4.1万粉丝的北京初中生@风汁子,4月份发布了一支名为《一个初中生的UP主梦》的视频。
他说:“视频博主不只是网红,而是各个具有才华的天才。”
这并非比肩天才的自傲,而是属于这个年纪的,一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的孤勇式自我的张扬。
时代的回应,一如很多人点赞的留言:“想到互联网的未来,是很多像弟弟这样的年轻人在撑着,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