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教育SaaS思考的时间不多了
共 4100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08-17 16:06
作者 | 杨丽
编辑 | 王亚峰
雷锋网按:SaaS是一门离业务很近的生意,以至于你通常不会认为它是某个技术的变革,而更像是一种服务,以服务交付的方式实现了业务上的转变。
近日,“双减”政策发布后,给在线教育行业带来了极大刺激和震动:多家企业主营业务面临转型、关停,牵连的数十万名员工面临调整或优化,教育类上市公司的市值在蒸发,多位行业赛道投资人也给出了消极看法。
而新的教育赛道如素质教育、编程课堂、成人教育等,究竟该如何转型,企业和资本市场都还在观望……
去年则是另一番景象。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头部企业的融创势头在过去两年达到了顶峰,连锁效应下,从营销、招聘、客服SaaS系统,到直播课堂、拍照搜题、分级阅读等产品需求猛增,倒逼服务在线教育行业的技术服务商加快研发速度。
那么新政之下,在线教育市场的SaaS服务商们,究竟会何去何从?
在与雷锋网的交流中,一名服务教培行业的SaaS厂商CEO指出:“(学科教育)教培行业会去头部、本地化,去在线、线下化。整个行业会回到十年前,相关的技术服务领域,可能会与大盘一起下沉。”
当然也有人仍持积极态度:过去几年技术服务商们已经在摸索和拓展新的路子,或以K12教培企业为切入点,转向校内教育、职业教育或素质教育等细分赛道;或纵向挖掘,拉长教培场景的服务价值链;或继续扩充其他行业赛道,增强产品规模效应。
但无论如何,变数布满了全局,焦虑感笼罩着所有人。
1
把教育问题暴露在阳光下
自2021年3月份以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多地市场监管局责令多家教培机构进行整改,并对跟谁学、学而思等教培机构给予了警告和罚款。
过去多年,教育政策的监管一直在加码,而此次7月24日的“双减”最严监管,雷锋网摘选了几项要点:
1、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2、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3、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4、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5、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对出现服务水平低下、恶意在校招揽生源、不按规定提供服务、扰乱学校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坚决取消培训资质。
6、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不难总结出几点要素:
一是此次政策出台首先影响到的其实是鱼龙混杂的教培市场,对“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进行整治,对教培机构的办学资质、学额、收费、营销等方面的监管和约束;
二是剥离K12学科,转向素质教育,向非盈利属性转变,控制资本过度介入,受到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头部的几家在线教育品牌;
三是明令禁止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式,扣紧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方向。
归结起来,线上线下,都要回归教育本质。
2
“焦虑感”早该有之
“影响不大”,是雷锋网询问多家教育技术服务商给到的普遍回应。实际上,对于技术服务商而言,政策趋严背景下,这份焦虑感其实早该有之。
疫情期间,针对无接触方式的影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从中央教育部到各地教育厅要求以数字化作业方式支撑教学活动。一个主要方向是,加大在软件、系统和教育内容方面的投入力度。
此时,线下培训机构和学校成为这场教育信息化转变中的“主力军”,诸多线下教培机构面临着线下人力成本和场地租金成本的多重压力,这倒逼教培机构快速转向线上教育拓展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技术服务商并没有将目光局限在传统教培机构等企业,而是开始有意识地面向学校、各地方教育事业单位,提供教务管理、营销获客、直播活动、数据分析、知识付费等线上技术解决方案。
艾媒咨询2020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3765万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858亿元。
但在学校、各地方教育事业单位等实体,则依然存在相对滞后的数字化应用节奏。疫情红利的加速消退,意味着技术服务商必须给到持续有效的教育行业数字化“新玩法”。
不同领域的SaaS产品也在面临不同程度的演进。
一方面是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如双师直播课这类产品在去年疫情期间的调用量达到了高潮。
政策出台后,雷锋网注意到,业内不少音视频技术服务商也在想方设法加强在产品赋能方面的创新。如何扩大在教育信息化市场的赢面,技术服务商最优的方式是拓展场景的价值链。据了解,网易云信推出的智慧云课堂等解决方案已经在向语培、音乐陪练等素质教育个性化场景延展,在强互动、低延时、高质量等方面努力。
而这或许仅仅只是开始。
而另一方面,在教培机构需求量最大的除了教学教务研发外,对销售或课程营销产品仍存在很大的依赖性。
能够看到2020年的教育行业同样也是私域营销产品活跃的一年。这类产品,能够为教培机构形成并运营自身的私域流量,并能通过量化手段了解学员的完课率、活跃量等数据。
在最近的一次有关企业直播产品的亮相中,小鹅通CEO鲍春健告诉雷锋网,“我们希望能够将过去的技术积累推广到更多行业,给真正想要使用它的企业带来实际的便利和优势。”
实际上,像小鹅通也为在线教育行业客户提供诸多服务,其早已从教育行业拓展到更多细分行业领域。
雷锋网了解到,在企业内训、知识付费等应用场景,为企业搭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式,在近些年的企业培训资源投入中呈上升趋势。这片曾经的价值洼地,可能会因为如今外部环境的转向而加速改变。
3
在政策趋严的时代寻出路
对于服务商而言,就算不会因为教育企业线上业务收缩而受到影响,但如今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差了,也要求他们尽可能短期内避免touch这类客户。
服务教培行业仍在极大的政策管控风险,这样的发展逻辑下,IT服务商们必须时刻跟随教培企业的转型方向。要么离开教育行业,要么跟随企业重新开拓新的领域。
另一家服务过不少教培机构的SaaS营销管理厂商也对雷锋网表示,“影响有一点,但不大。”原因在于,在政策之前,该企业在银行、保险、地产等行业拓展了较多客户,能够部分抵消此次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不过该从业者也对未来表达了一个未知想法:比如在他们新拓展的地产行业,尤其是房地产也是近段时间政策趋严的一个行业,究竟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无法说明清楚。
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已经在其他行业已经有了面貌的改变。
如医药行业。据雷锋网的交流观察,过去几年间,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国内多数从业者从此前药物生产、流通、销售为主,开始转向药物研发。这一方面源自“两票制”、“一致性评价”、“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猛药,同时,国家对临床数据造假有了强监管,企业如果还是以传统纸质、线下的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成本非常高,这要求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企业经营水准。
这种改变,也影响到背后的IT服务商从原先的医疗行业销售管理软件,向临床试验数据采集、新药研发等新业务领域拓展。
除了政策导向性颇大的因素影响之外,在服务IT能力相对落后的非互联网行业包括政府单位时,SaaS服务商还将面临更大的服务能力挑战。
这类客户往往开发能力有限,因而希望服务商可以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但市面上的教培SaaS软件众多,每个客户的教育平台上都集成了多个系统,往往会出现多个系统使用门槛高、数据不能打通等问题。服务商一旦服务行业客户,就需要提升快速可定制开发的能力,尽管SaaS产品在通用能力上很好,但在某些垂直行业的特殊场景上根本没有办法完全满足。
如果不能在教育行业持续深耕,其产品提供的价值链将十分短暂,在市场竞争方面,也会面临教育企业客户自研产品的优势碾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在中国整个SaaS市场中,头部的垂直行业SaaS企业几乎屈指可数。
这种改变看似不紧急,但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雷锋网曾引述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张潮枪的观点:
“中国教育产业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三四年,受到的变化和驱动要素非常多。其中,第一大驱动要素是政策,第二个驱动要素是科技,第三块则跟中国产业阶层的变迁有很大关系。以前的教育仅仅是满足获取知识,现在会发现随着结构的变迁,加上生活水平的变迁,大家的需求不一样了,变得更加多元化。”
能够看到,科技仍然是影响教育信息化改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实际上,“重灾区”教培行业企业很早就在思考转型问题,如实现OMO线上线下的融合,回归教育的特殊性和本质,构建面向数字时代教育方式。
那么迈出教育数字化的这一步,对SaaS市场会有多重要的改变?
首先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能力仍是在不断成长的。当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足以让企业客户真正目睹数字化带来的价值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接受方式。而像教育等众多涉及民生行业的发展,仍需要大量数字化手段的促进,但手段既不是目的,这也是我们判断未来需要明白的一个终极风向标。
歌者罗布乐思和开发者的黄金时代
依图医疗「变卖」内幕:出走、截胡与派系整合
官宣卖子!恒大汽车,造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