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软件的亏损,是不是真的不可救药了?

ToBeSaaS

共 257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7-19 15:30

以用友和金蝶为代表的国内企业软件的天花板,最近除了股价的降低和市值的缩水,还出现了难以抑制的亏损。

出现这种局面,一般认为是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所致。不过,反观海外企业软件巨头SAPOracle,它们尽管也遭受经济逆风的影响,但其增长和盈利的势头依然强劲。

那么,国内企业软件的亏损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要想得出一个趋势判断,就必须弄清楚几个关键问题。比如,国内企业软件为什么以前能盈利,而随着市场成熟反而会大幅亏损?怎样才能走出持续亏损的泥潭?

01

国内的企业软件,之前也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美好时光。

虽不能说是完全的卖方市场,但软件企业提供商无疑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要知道,当时的IT比今天的AI还要受企业追捧,也更充满高科技的神秘感。因此,在软件企业和用户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而企业软件充分利用了这种信息不对称性,通过咨询的方式,就很容易说服潜在客户,购买它们提供的软件或解决方案。现在仔细想想,无论是SPIN还是FUD,无一不是利用了这种对IT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强有力的方式,说服了客户才达成的交易。

当然,年景好的时候,其实也不用费那么大劲。比如,很多企业为了上市、管理规范化或者只是为了装门面,不管有用没用,先上一套ERP再说。我有几位朋友,公司上市都好几年了,但买的ERP到现在还没实施。

02

令人费解的是,现在市场和客户都比以前更成熟了,企业的业务也越来越规范化。按理说,对企业软件的需求会大大增强,怎么那么多软件公司还会做亏损了呢?

首先一个转折点是,打破了对软件认知的不对称性。

随着市场上软件人员的增多,以及技术和工具的进步,很多用户自己也能做软件,不管实际效果怎样,但大众对软件神秘感已经消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对企业软件的信息不对称性。特别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都能轻松获取,让企业软件变得完全“透明”。

而这种不对称性的消除,让靠“说服”客户成交的企业软件,变得更加困难。除了那些具有强大专业咨询能力的软件公司外,一般软件公司的销售和实施的周期也拉得更长,交付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成本也会越堆越高,盈利也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国内软件公司来说,其实最致命的,还是价格问题。

与国外软件巨头相比,国内软件企业正是落入高成本、低价格的泥潭中难以自拔,这是导致长期亏损的根本原因。

好消息是,随着企业软件国产化替代政策的到来,为国内软件企业带来新的机会,特别是央国企大客户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做更多大客户,可以带来收入的增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做的客户越大,亏损的可能也越大。

这又回到价格问题。除了这些大客户掌握绝对的议价能力外,同行的竞争又进一步自己压低价格。再加上大企业更复杂和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人力成本,国内软企想从这种项目上赚到钱,也绝非易事。

03

能力与收入的对等,是永远的商业法则。

如果只是抱怨央国企等大客户项目压价太狠,也有些不太客观。实际上,他们的“压价”,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因为在客户眼中,除了软件系统的水平外,“可信赖的顾问”与“卖软件的”,根本就不在同一个价值层面。而且前者所具备的眼界、引导能力、说服能力,以及行业洞察理解力、成功案例、服务经验等,都不是后者所能比拟的。

而所有这些,最终都会体现在报价上,进而反映在利润上。

04

这种亏损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取决于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改进。

其实在企业软件的商业模式模式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bug。具体来说,就是在所交付产品或解决方案,与客户想要获得的业务成果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非常类似Gartner所说的幻灭低谷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换言之,客户如果不能跨越这道鸿沟的话,花巨资购买的软件,也就失去其价值

从实施的过程看,对于“可信赖的顾问”,他们会从交付开始,就尽力缩小鸿沟,通过缩短Time to Value的时间,让客户看到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进而帮助客户实现投资价值。

而对于“卖软件者”而言,把软件按照合同约定交付验收即可收款。至于客户能否跨过“幻灭低估”,实现他们的业务成果,那根本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而对于客户来说,他们也只能听天由命,自求多福。

实际上,企业软件商业模式的这个bug,一直都存在。说它是隐藏的,是因为它只影响了客户的利益,而对软件提供商则没有任何影响。完成验收,赶紧拿钱走人,找下一个目标。

从财务上看,这个bug确实不是个问题。但它却对企业自身的专业能力表达和口碑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大多数客户都没有成功跨过“幻灭低谷”,所以他们不但不会提供成功证言,反而可能会成为失败的典型。

一家没有“业绩”的企业软件公司,其实与软件外包公司差别不大。都是靠“工时”挣钱,哪里还会有什么溢价?就算不亏损,也赚不了大钱。

05

实际上,解决企业软件商业模式这个bug,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可以像SaaS公司一样,引入客户成功。

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从好不容易拿到手的钱中,再投入到一个不带来收入的服务业务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这种想法,对于小软件公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们本来也不指望靠客户的成功,能带来什么新的生意机会。

但对于放眼长远的大型软企,引入客户成功业务,帮助客户跨越可能导致失败的鸿沟,获得业务成果,实现其所期望的项目价值,从而建立自己的能力口碑,是很值得的。

其实,为一家客户“包装”出客户价值来,成本也并不低,而且其可信度也很难经得起推敲。

如果有能力和资源,为什么不真的帮助客户取得成功呢?一个不公平的交易,根本没有溢价可言。

浏览 27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