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 IS NOW”:通向未来数字世界之路就在脚下
共 349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2-03-05 18:59
在飞驰的京张高铁上有一个5G超高清演播室,可以在最高时速可达350KM/H的高铁上实现流畅4K超高清视频直播;用户只需手指轻触滑动,便可在5G手机屏幕上以360度自由视角欣赏比赛,跟随高铁的飞驰,轻松锁定比赛的任何细节……
这是在北京闭幕的冰雪盛会上的场景,也是数字技术带来的独特体验。显然,这些都有赖于5G等为基础的网络支撑。
未来,数字化进程将走向纵深,深入普罗大众, 网络演进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匹配呢?华为运营商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彭松在MWC 2022上发表的演讲“拥抱数字世界,GUIDE引领未来”揭示了答案。
站在未来看现在,为什么需要“GUIDE”?
正如彭松所说,“展望未来,数字技术正不断突破边界。” 未来的数字世界更是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华为去年发布的《智能世界2030报告》中就勾勒出这样的图景:
人们可以依托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与智能硬件,通过宽带网络实时获取及跟踪身体各项指标,并在云端安全存储海量历史健康数据,将有能力自主驱动个人健康,减少对医生的依赖,提高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人们可以基于万兆家庭宽带、全息通信等新技术,实现更人性化的人机交互体验。人们将基于空地覆盖的立体网络,实现交通工具的网联化,满足自由出行、智慧出行和低碳出行的需求。
人们可以利用无处不在的感知技术、有线/无线万兆宽带、普惠AI和面向千行百业的应用,构建更加宜居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
人们可以通过通信感知融合、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实现高效的环境治理。
人们可以利用协作机器人、AMR、数字员工等新型劳动力,结合工业互联网,使得从需求提出到生产交付的全过程更准确、更低成本,并提升制造产业的韧性……
相对应的,作为数字化世界的基座,网络的演进也刻不容缓。未来10年,网络不仅要联接人,还要联接与人相关的各种感知、显示、计算资源;不仅要联接家庭用户,还要联接与家庭相关的家居、车、内容资源;不仅要联接组织里的员工,还要联接与组织相关的机器、边缘计算和云资源。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网络如何演进才能匹配这样的需求?去年华为首次提出目标网的GUIDE模型,在今年的MWC,彭松拓展了“GUIDE”并为其增添了新的商业内涵,为未来网络的演进指出了方向。
之所以反复强调、不断进化这个“GUIDE”,原因也在于此:站在未来看现在,网络的发展需要跟上并真正支撑起未来的数字世界。
“GUIDE”,展现网络未来演进
在MWC上,彭松对GUIDE内涵进行了扩展,即:构建无处不在的千兆联接(Gigaverse Initiative)、加速超自动化以应对不确定性(Ultra-Automation Speed-up)、提供智能的计算和网络服务(Intelligent Computing&Network as a Service)、按需提供差异化体验(Differentiated Experience On-demand)、通过绿色ICT实现可持续性发展(ESG More Bits Less Watts)等理念。
毋庸置疑,5G规模商用两年多来,无论是网络覆盖、终端,还是用户规模都超预期。截止截至2021年底,全球200多家运营商已经部署了5G商用网络,5G用户数已经超过7亿,商用终端超过1200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5G网络的覆盖还有局限性,更多的集中在大城市等热点地区,5G的优势也更多的在下行。
什么是无所不在的千兆联接?以5G为例,就是要从千兆城市到千兆乡村,从一人千兆到人人千兆,从下行千兆到上下行千兆。换句话说,是要让千兆能力像水、电一样无处不在。之所以这样,同样是需求的倒逼。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从目前的5G发展来看,其已经在to C和to B两个维度全面开花,只有泛在千兆,才能支撑起个人端革命性的体验,才能支撑起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发展。
伴随数字世界边界的不断拓展,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越来越大。例如华为预测,2030年全联接总数将达到2000亿。这个时候再靠人工去运营维护网络,显然难以为继。只有引入大数据、自动化等实现网络的“自动驾驶”,才是必由之路。
以无线网络的超自动化为例,就需要从经验驱动才能开通业务到一站式业务订阅、灵活业务编排、自动化资源分配、灰度测试上线、全网开通的实时敏捷上线;需要从eMBB谱效优先走向多维业务网络效率最优;需要从小区为中心的体验走向用户为中心,网络可以基于用户业务类型和网络环境,通过主动预测,提供最佳服务;需要从性能最优走向体验和能效都最优;运维也需要从故障后处理的被动模式走向预测预防的主动模式。所以,加速超自动化本质上是应对不确定性,让网络可以提供确定性的体验。
按需提供差异化体验,是未来网络演进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传统上,运营商的网络主要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而当数字化时代进入深水区,运营商需要基于客户需求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从销售标准的、尽力而为的服务,转变为销售差异化、有保障的SLA。而要实现这个转变,网络就需要根据不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发展。例如在政企市场,证券交易所为了降低1ms的时延,愿意支付10倍的租金。
在这方面,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例如,某运营商针对低时延敏感客户推出“时延变现”,时延从4.6毫秒降到1毫秒换来7倍的合同价值。以及将专线连接服务和云服务打包的“连接+云”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合同金额增加了80%。
可以看到,对于运营商来说,未来对网络的需求是“一切网络皆专网”,即给客户提供的网络都应该是基于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专网”。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真正用起来。
通过绿色ICT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GUIDE的内涵之一,华为提出的绿色发展,不仅包括网络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更涵盖网络设备的使用过程;不仅是源头的大力使用太阳能和风电,更是系统性的考虑典型网络整体的能效提升。在今年MWC上,华为发布了三层体系的绿色解决方案,通过“绿色站点-绿色网络-绿色运营”系统性提升网络能效。以绿色站点为例,华为与运营商联合打造的“一柜替六柜+叠光”,将原来分布在6个柜子中的电源、设备、电池统一收编,集成在1个柜子里,节省出来的80%占地面积用来安装华为智能光伏发电系统,自发自用,站点改造后电费支出降低约58%,减少碳排放8吨。
正如彭松所说,华为通过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运营商持续提升网络容量和降低单位比特能耗,实现“更多比特、更少瓦特”。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值得注意的是,彭松在本次MWC上还详细阐释了GUIDE的三层商业发展蓝图:GUIDE勾画了未来,探讨了技术与商业的匹配,还构建了不同维度的网络基准。
一方面,这是“仰望星空”,展现出未来网络的模样:一个联接、绿色和智能深度融合的图景。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趋于完美的数字世界基座:它是普惠的,千兆高速、无处不在;它是智能的,自动运维、智优体验;它是敏捷的,网络即服务,网络即竞争力;它是可持续的,技术与商业闭环,性能与能效兼顾。
另一方面,这是“脚踏实地”,华为也为“GUIDE”带来了切实的实现路径,商业可以和技术价值有效互锁,联接的创新可以和具体场景结合,加速落地。在本次MWC,华为就带来了创新的5G MetaAAU以及FTTR光纤到房间、系列化OXC全光交叉传送网络等解决方案,它们都指向的是“GUIDE”的落地。
例如,华为发布的第三代MetaAAU,通过ELAA超大规模天线阵列配合AHR Turbo自适应高分辨波束赋形算法,实现了Massive MIMO性能和能效突破创新,相比传统32T AAU,覆盖增益达6dB,用户体验提升60%;同时在覆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基站可配置更低的发射功率,相比传统AAU实现能耗降低约30%。
一句话:“GUIDE”不仅是未来的网络,更是可以现在实现的现实。正如彭松所说,“GUIDEISNOW”。
著名科幻小说家,《神经漫游者》的作家威廉·吉布森曾讲过这么一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数字世界的极大魅力,而未来10年,数字世界的发展更是将超乎想象。而要实现如此绚烂的未来,作为基座的网络至关重要,而华为的“GUIDE”表明:未来真的已来,流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