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启动上市!38岁身家过百亿,程维真是个猛人!

大飞码字

共 4123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06-17 17:51

互联网的江湖,从来不缺乏造富运动。

回望过去20年的历史,互联网的造富运动就不断在上演:

腾讯上市,诞生了5位亿万富翁,7位千万富翁,以及一百多位百万富翁;

百度上市,诞生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则高达250位;

360上市,周鸿祎身家高达10亿美元,员工每人持股市值高达48万美元;

今年2月,快手上市,38岁的快手联合创始人兼CEO--宿华身家达到187亿美元;首席产品官--程一笑身家达到148亿美元;

此外,快手还有4551名员工持股,按照当时的股价,人均身家超过3000万港元......

互联网行业的每一次超级IPO,都是一场资本的狂欢盛宴,不但会批量诞生富豪,也会让“打工人”成功跨越阶层。

最近(6月11日),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股票代码为“DIDI”。


如按1000亿美元来估值,那么,创始人程维的身家约为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则约为447亿元,或将跻身超级富豪的行列;而柳青的身家约为16亿美元。

而随着滴滴的上市,这一轮造富运动将诞生2位百亿级富豪,8位十亿级富豪。

从创立到如今赴美上市,9岁的滴滴成长故事可谓跌宕起伏。对于程维而言,滴滴的创业成长史,比任何一个公司都要艰难。

那么,程维和滴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来扒一下这位大佬以及滴滴的创业故事。



1


1983年,程维诞生于江西铅山,一个普通家庭。

高考那年,本是学霸的他,却因为在考数学的时候,看漏了试卷最后一页的3道大题,最后大意失荆州。

不过,他还是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学起了行政管理专业。

命运虽然在高考时给了少年狠狠一击,但少年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在北京化工大学安然度过了四年。

大学毕业之后,他如同后浪入海,毅然投入社会的熔炉里磨练。

很快,他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份事业--卖保险。结果保险卖不出去,他只好换了一份工作--足疗店的经理助理,过着平凡而乏味的生活。

难道人生就这样了吗?程维不甘心。

他鼓起勇气“闯”进阿里巴巴,毛遂自荐。有伯乐赏识他的勇气,给予了他一个机会。

于是,他进入了阿里巴巴旗下的B2B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从事销售工作。

由于业绩出色,20多岁的程维,从阿里巴巴的一个底层销售,逆袭成为了阿里史上最年轻的区域经理。

在2011年的时候,他担任支付宝 B2C 事业部副总经理一职,主要负责支付宝产品与商户之间的对接。

那时,他在阿里干得风生水起。

如果主人公的故事,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滴滴跌宕起伏的成长故事了。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少年程维的人生轨迹呢?好吧,我们继续聊。


2


选择继续留在阿里巴巴,程维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少年的心里做着更大的梦。

他并不安于现状。对许多人而言,创业就需要凭借着一股冲动。连当时美团的CEO王兴也鼓励程维出来创业。

因为此时的王兴已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对商业价值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

但程维却选择了暂时将这股冲动冷却下来。

2011年的一次公派北京出差,程维因未能及时打到出租车,而耽误了一点与客户见面的时间,结果被客户狠狠地数落了一通。

交通出行质量的问题困扰了他许久。程维突然有了想做一款打车软件的想法,而这,正成为了程维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程维决定了创业的方向--要改变中国人的交通出行质量

可是当程维把这个创业的想法跟身边的人说了之后,身边的人都说这个想法太不靠谱。

在身边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却毅然选择了一条难走的道路--做网约车。

2012年6月,程维突然做了个决定--递交了辞呈,毅然从支付宝辞职,自主创业。

有了这个想法后,程维四处寻找投资人,总共拿出80万,作为滴滴初期全部的启动资金,成立了小桔科技。

自此,一款名叫“滴滴打车”的产品应运而生。

那时的程维面临的创业环境,就正如程维后来形容的那样:「创业就是在晚上推开一扇门,外面漆黑一片,你不知道沿途有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只知道必须走出去,无法回头。

那时,诺基亚还风头正盛,而智能手机才进入中国市场不久,还没普及;网络流量环境还处在远古时代,4G还未商用,市场上的2g和3g网络又慢又贵;移动支付还没流行,人们打车还是用现金……

就在这样严峻的创业环境下,他就如同一位手持长剑的武士,从一条光明之道,闯入一片幽暗的丛林,披荆斩棘。

然而,创业注定了是条艰难的道路。即使信心满满,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缺钱,没有投资人愿意烧钱投资;推广效果不佳,无人使用。

程维一开始找过十多位投资人,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足够的资金做线上推广,程维只能咬着牙到线下挨个推广。


3


打车软件想要得到有效的推广,最便捷的方法,不外就是跟租车公司谈合作。

那年夏天,程维给团队定下两个月突破1000名司机的目标。

当时的北京,共有189家出租车公司。程维觉得,两个月之内完成定下的目标,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他带着团队,跑遍了全北京的出租车公司,结果都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出租车公司关注的问题是,有没有交通委员会的红头文件。

好吧,既然在北京的推广难做,那个换个城市折腾。程维想到了深圳。可是,到了深圳,又再次被现实啪啪打脸。

最后总算迎来了一缕曙光。一家位于昌平,叫银山的出租车公司,因为和滴滴的推广人员喝高了,感叹他们真不容易,于是答应试一试。

这家只有70辆出租车。而80%的出租车司机都没有智能手机,最后装上滴滴软件的司机,只有7个。

2012年的冬天,寒风刺骨。

程维和他的团队,戴着大皮帽子,裹着厚厚的棉衣,守候在西站边上,不停的游说司机安装滴滴软件。

程维和他的团队,靠着这种“死磕”的精神,一点点将滴滴的软件装到司机师傅的手机上。

好不容易有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安装了滴滴软件,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没有订单。

试想一下,如果司机开着滴滴软件一整天,最后连一个订单都接不到,那么,大几率他不再愿意打开滴滴软件。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程维还专门招聘了一位员工,每天在北京城用滴滴软件打车。

打了几天,人家不干了。

程维又让他们到商城、写字楼到处发传单,在小区电梯里偷偷贴广告。但推广效果很一般。

程维和他的团队,就这样苦苦支撑着。

黎明前的黑暗,何时才能看到曙光?


4


走过漫长的黑夜,程维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束曙光。

滴滴的第一次转机,出现在2012年的冬天。

那是2012年北京的一个冬夜。

北京的冬夜,下起了鹅毛大雪,即使裹着厚厚的外套,依然难以抵御那种彻骨的寒凉。

一直没有驾照的程维,只能像很多在寒夜里等候出租车的人一样,在寒风凛冽中,瑟瑟发抖。

北京的冬夜,寒冷而幽长。路上行人很难打到出租车。没有人知道,到底还要在寒风中等待多久,每个人都在未知的等待中,变得焦虑不安。

那一刻,程维并没感觉到很沮丧,这个场景反而给他带来了新的灵感。

程维心里下起了一盘大棋--滴滴的机会来了!


而就是这么看似平常的一天,滴滴打车单日订单量首次突破1000!

随着滴滴打车软件用户不断增加,投资人也找上门来了。

滴滴迎来了新转机。一家北京的公司发现滴滴的潜力,决定投资300万美元。

自此,滴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程维后来回忆说,“其实我想想都后怕的,你看2013年、2014年雪下得那么少。如果没有2012年的大雪,我也不敢想(滴滴结果会怎么样)。”


5


2014年,滴滴和快的展开了一场“烧钱大战”。经过一年的拉扯厮杀,双方早已疲惫不堪,但双方依然陷入“谁也干不掉谁”的困境。

2014年,Uber决定进军中国市场,并对滴滴扬言:要么收编,要么被干死!


程维当然不甘心把江山拱手相让。为了生存,滴滴与快的达成战略合作,合并为滴滴出行,共同抵抗Uber。

也因此,滴滴成为了互联网三巨头同时投资的唯一一家公司。

熟谙孙子兵法的程维,使用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两招:围魏救赵和合纵连横

Uber在中国市场打得火热的时候,程维转个头跑到美国去找Uber最大的对手Lyft,洽谈投资入股。最后,滴滴成了Lyft的股东。

不但如此,在欧洲、印度、南美、东南亚,凡是Uber进入的网约车市场,滴滴全部都投资了一遍。

目的不言而喻--达成友好合作关系,以求一直对外。

此外,滴滴为商议对Uber的作战计划,专门组建了一个“狼图腾”项目。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程维费尽了心思,天天不断给团队打气。那时,团队里每天都播放着一首歌--《乌兰巴托的夜》。

资本的竞争游戏,比的就是谁烧钱多,谁耗得久,谁就能笑到最后。

到了2016年,Uber在中国市场已经烧掉了20多亿美元。在战况激烈的时候,每天要烧掉好几千万,实在烧不起了。

最终,Uber不得不放弃干掉滴滴,吞并中国市场的“梦想”,与滴滴合并。

至此,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惨烈的战事,以滴滴的胜利告终。


最后


刚毕业时,程维也曾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迷茫过,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未来的路?

但乔布斯的一段话给了他启发:「要成就一番伟业,唯一的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程维在毕业第一年,就换了6,7份工作。由于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于是就不停的去试错。错了,就换一个方向继续试错。

回顾滴滴的创业成长之路,程维说,「当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上天自然会打开一扇窗。

与Uber合并后,滴滴成为了国内网约车行业的新势力。

程维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市场当之无愧的网约车之王。


ref:

猛人程维:我心中无敌,何加盐
专访滴滴程维,《十年二十人》,吴晓波
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538794032
https://new.qq.com/rain/a/20210615A0C07800



推荐阅读:
结束12年深漂生活!武汉,我来了!
要不要跳槽,看完就懂了
《后浪》出2.0版了,这次B站还扯吗?
  创业后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大厂的学历歧视?你关心的学历问题都在这里
浏览 2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