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是对中台架构发展至今的一个简短回顾,并介绍企业中台的典型业务架构,希望各位读者对于中台的理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作者:钟华
来源:大数据DT(ID:hzdashuju)
数字化转型需要一个科学的架构和体系来支撑其落地和持续发展,从实际案例和各企业数字化转型团队的反馈来看,中台架构是绝大多数企业在落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选的核心架构。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5年启动中台战略,至今已经过去5年多,很多企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云栖大会峰会和各类论坛,以及各类书籍、文章等方式了解和学习了中台的架构,但仍然有些企业的领导者、架构师,特别是缺乏实践的人对中台一知半解,甚至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作为早期在行业内推广中台架构的人,我目睹了中台架构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发展,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实践方法论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先对企业中台发展的历程和理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于阿里巴巴集团为何启动中台战略以及实际架构的演变过程,我在《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继2015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称启动中台战略之后,为了更高效地发挥中台的战略价值,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
总体来看,从早期孵化出的创新业务“聚划算”,到如今的“钉钉”、lazada(阿里巴巴集团收购的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饿了么”(阿里巴巴集团在2018年收购的外卖平台),这些平台都能快速融入阿里巴巴集团的技术和业务体系中,中台架构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在互联网领域持续保持高效创新和探索的坚实底盘。
中台战略的落地,自然需要一套科学的技术和业务架构来支撑,我个人是SOA的坚定拥护者。SOA是目前业界验证过的能真正赋予企业业务快速响应和创新能力的科学架构,包括如今如火如荼的“微服务”架构其实也是SOA方法论在面向互联网场景下更适合的一种技术路线。
而中台架构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正是SOA,是将核心业务能力以服务的方式进行有效沉淀,实现服务在不同场景中的业务能力重用,而这个“重用”在我看来才是SOA的最大价值。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真正快速的业务响应,特别是对新业务支撑效率的提升,如果不在业务层面做好沉淀,仅仅在纯技术层面(开发框架、UI规范、计算资源池等)进行沉淀和改进,其工作效率的提升还是有限的。
因为如果只是单纯在技术层面做好准备,那么业务上还是从0开始建设,而如果在业务层面做了沉淀,一个新建系统可能有30%~40%的核心业务服务和数据模型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基于这些现成的服务进行组装和扩展来实现新系统的需求,采用这种方式的效率一定远超前一种。
截至2019年年底,据我所知,全国已经有几十家传统企业参考阿里巴巴集团的中台建设理念和经验进行了自身的中台建设,在与这些企业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既然有中台的提出,自然就会想到前台和后台,面向用户和终端的系统可以纳入前台中,那么哪些是后台呢?”
这个问题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而阿里巴巴集团在启动中台战略时,也没有提到何为后台。
在对多家传统企业的业务及系统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企业中并不是所有业务都追求快速应变和创新、开放和共享,有些业务追求的是流程化、标准化,强调集中管控,而且业务的用户群体是企业内部员工,不会出现高并发、海量数据这样的场景。
从中台的建设目标和价值体现来说,中台是为了在前端的业务发生变化和进行新业务探索时提供最高效的业务支撑能力。结合之前的调研结果以及中台的价值彰显角度,我在两年前整理了一张图,如图1-1所示,这幅图中对应将哪些业务纳入后台有一个大致的评判标准。
对于那些用户是企业内部员工,强调事务的严谨性,强调流程标准、可管控的系统,以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代表,不是不能以中台的方式建设,而是这样的系统基于中台建设后带来的业务价值并不大,如果此类系统还能在企业中行使很好的业务职能,就继续运维使用,放在后台比较适合。
有些业务需要快速响应,需要随着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快速进行调整和应变,为了更好地构建生态体系,还需要将企业核心业务能力开放共享,经常面临高并发访问和海量数据读写的情况,尤其以电商平台、CRM(客户关系管理)、营销平台为代表,这样的业务就非常适合采用中台架构建设,可充分发挥中台业务持续沉淀、快速支撑业务创新的价值。我们将这种衡量一个业务是否适合基于中台建设的标准称为“外松、内紧”。
根据这样的业务划分标准,面向传统企业中台的典型架构图如图1-2所示。我们一般会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制造、产品设计等作为企业后台业务,由中台负责核心业务和数据的沉淀、运营,向上支撑前台的各种业务平台建设,比如电商、POS、CRM、营销平台、分销平台等,整个中台会包括“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
如果需要将企业中台核心的业务和数据对第三方平台和应用开放,则通过“能力开放平台”对外进行开放。
从今天来看,这个架构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认为中台只适合营销端的业务场景,不适合其他如生产制造、工程建设等业务领域,但从近几年对生产管理、生产制造领域平台建设的过程来看,中台架构理念对这种业务场景同样能发挥作用,因为中台的本质是通过数据统一、实时、在线实现全业务链的贯通、个性化需求扩展以及业务实时联动等价值,所有的业务系统均处于企业的整个业务链上,对这条业务链部分环节业务的优化将来势必会波及其他环节的业务,使其发生变化和调整。
过去几年,我们建议将面向市场和用户端的业务先落实到中台,因为这些业务更能发挥中台的作用,等到这部分业务变得足够灵活、快速后,势必会倒逼后端的供应链、生产制造、产品设计等,使其都发生变化,只不过这个变化到来的时间或早或晚,企业要判断能否接受对这些系统进行中台改造后的投入产出比。
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基于中台架构对生产管理、产品设计、供应链领域进行改造,利用中台架构的特点实现业务链的业务联动并满足业务快速响应、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按此趋势发展下去,会有不少企业的整体业务均在中台架构体系中,业务链上所有业务均基于中台构建,也就没有了所谓后台。
如果真要加一个“后台”,那么后台指的就是如基础设施(IaaS)、大数据、中间件(PaaS)等通用技术平台。图1-3更准确地描述了中台架构。
“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将针对不同场景提供相应的中台服务,进而构建出不同的业务产品,将如中间件、IoT、大数据平台等通用技术组件划归到技术中台的范畴,同时辅以相应的针对业务、数字资产的运营平台。
关于作者:钟华,上海比升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CEO,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CTO,原阿里巴巴中间件团队首席架构师,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委员会委员,阿里巴巴新商学院高级讲师,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数字化转型特聘顾问。著有科技畅销书《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
本文摘编自《数字化转型的道与术:以平台思维为核心支撑企业战略可持续发展》,经出版方授权发布。
推荐语:畅销书《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作者钟华历时四年精心打磨的新作,来自实践,并能指导实践;开创性地总结了数字化转型中平台思维的十大要素;详细披露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案例,生动展示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实战经验。
PPT | 读书 | 书单 | 硬核 | 干货 | 讲明白 | 神操作
大数据 | 云计算 | 数据库 | Python | 可视化
AI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NLP
5G | 中台 | 用户画像 | 1024 | 数学 | 算法 | 数字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