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厂招工内卷:要求本科以上,但报名的硕士太多
数学算法俱乐部
共 4247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08-01 08:15
日期 : 2021年07月27日
正文共 :3932字
据统计,135人中硕士学历达41人,占录取总人数的30%。一线生产操作岗上的流水线工人,是否需要这么高的学历?
吐槽:流水线录取工人,30%为硕士研究生,是否“大材小用”?
记者发现,2021年,河南中烟拟录用人员共149人。其中,专业管理岗位、技术研发岗位、市场营销岗位共录用14人,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且近一半来自国外高校,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等。
剩余录取的135人,均被河南中烟下辖的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许昌、安阳、南阳、驻马店、漯河、洛阳等7家卷烟厂“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录取。其中,除了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985”“211”或“双一流”高校,还吸引了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记者统计发现,135人中,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有41人,约占30.37%。
“一名硕士研究生甚至是‘海归’硕士,到一个卷烟厂做一名流水线工人,这是不是‘大材小用’了?做这一类工作,根本用不到太高的学历。”一名网友如是说。记者注意到,网友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名单中拟录用人员的毕业学校、学历与录用岗位“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之间的强烈反差。
据了解,根据河南中烟官网的介绍,该公司下辖7家卷烟厂,主业在岗职工8700余人,年产销卷烟300万箱以上,居全国烟草行业第4位,资产总额近400亿元。官网显示,202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10亿元,税利总额357亿元。
解释:要求是本科以上,但硕士报得太多,只能择优录取
一般而言,香烟生产也分淡旺季。由于烟草制品的特殊性,属于计划生产,每个烟厂、每种卷烟品类都是按计划、分配的额度进行生产,一旦完成了任务,就会出现没活儿可干的情况。但有时为了赶生产任务,也会出现加班的情况。“现在,天气比较热,就拿我们厂来说,生产任务也完成了,厂里就开始放假了。”
许昌卷烟厂的一名8年工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卷烟厂的工资待遇都好。一般而言,当地生产烟叶的卷烟厂,原料充足,卷烟配额量大,生产任务量大,效益好,工人工资也就高。例如,郑州、洛阳、许昌等地的卷烟厂,效益相对较好,工人的收入也自然会高。在这些效益好的卷烟厂,一线生产岗位工人的工资,往往高于公司的相关职能部室。“主要是工人活儿多,工资就高。”就拿许昌卷烟厂而言,进厂不久,一线工人的工资就能拿到一年10万元。
专家:市场选择的结果,反映出人才市场结构的变化
“若是有机会,我也想去卷烟厂上班,流水线又不费脑,工资还高,肯定很舒服。”郑州市一名体制内的公务员说,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卷烟厂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理想的“铁饭碗”,尤其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就业竞争压力大,让它成为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单位之一。
郑州大学一名社会学专家也认为,河南中烟卷烟厂的一线生产操作岗位受到高学历人才的青睐,这也十分正常,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目前,研究生扩招相对较多,高学历人才甚至出现过剩的情况,也导致了学历的贬值。拿郑州大学来说,每年该校本科毕业生1万多人,硕士研究生约7000人,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高达41%。而其他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比例也在提升。因此,卷烟厂录取的一线工人中30%为硕士研究生,也算是正常。此信息之所以被网友关注,主要是被大家认为“大材小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才结构的变化,高学历人才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但也有人觉得,工种不分高低贵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该专家也提醒,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工资待遇,还要考虑个人爱好、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不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澎湃评论︱名校研究生去卷烟厂当工人,是人才浪费吗?
近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度大学生招聘拟录用人员公示》引发网友热议。因为“一线生产操作岗位”的聘用名单中,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等985、211名校,硕士研究生也为数不少。
像之前出现的名校研究生去街道办、高校教授去中学当老师等案例一样,如果从个人选择的角度来看,当然无可厚非。有人愿意去挑战有难度的岗位,有人偏爱安稳的岗位。去一个岗位是不是浪费,更多是个人感受,很难有客观标准。用人单位愿意招,个人符合招聘标准,两厢情愿的事情,旁观者没权去反对。
可是类似的就业选择多了,还是有超出个人选择自由的层面值得思考。正如很多网友表达的朴素感受:这是不是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之下,更多人偏爱稳定性强、性价比高的岗位?无论街道办还是卷烟厂的一线岗位,虽然未必能发挥高学历人才的专业特长,但是待遇和稳定性,相比企业还是有优势。放在安全感的标准下,就不难理解个体的选择。
稍微延展去看,类似就业选择反映的,其实不是具体岗位的吸引力,而是岗位背后的单位。毋庸讳言,街道办以及卷烟厂,在一般人的感受中,安全感显然要超过普通的民企。虽然直接待遇可能不如一些互联网大厂,可是要综合考虑工作压力和长期收益,性价比可能还有胜出。
所以,这种就业心态值得思考的一个层面,可能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单位之间的安全感差距。如果我们希望社会层面的人力资源配置更合理,希望高学历人才去发挥所长而不是过于贪恋稳定,靠“爹味说教”显然无效,而是需要更多考虑个体的顾虑,看看有没有社会层面的改进空间。
从就业市场的逻辑来看,就业本来就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对市场化的企业来说,如果想要争取更多优秀人才,靠灌鸡汤、打鸡血越来越没有说服力,应该拿出有吸引力的待遇。如果一个企业薪酬待遇不错,发展空间又大,不可能吸引不来优秀人才。而如果更多人宁愿去卷烟厂当工人也不愿意去企业,那某些企业的就业环境可能也有值得自省的地方。
当然,社会从来都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永远有不同的就业偏好。而学历本身,也不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人才的绝对标准。所以对类似新闻,与其口水化地争论是不是人才浪费,不如多去考虑一下有没有改进空间的问题。
比如,尽可能缩短不同用人单位之间的安全感差距,更好地保护所有岗位的劳动者权益,减轻年轻人在大城市的租房通勤成本等等。
这两天,某互联网大厂就宣布从14薪涨至16薪,引来不少关注。毋庸讳言,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一言以蔽之,说再多道理,不如拿出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来吸引人才。
因此,只要社会整体的劳动力市场是健康的,整个市场为年轻人提供的机会足够丰富、多元,那么不管个体是想去一个安稳的环境,还是寻求更高难度的挑战,都是合情合理的。
— THE END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