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人死磕一年!这颗国产自研芯片带飞天玑9000

新智元

共 4049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2-04-26 00:43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 好困

【新智元导读】蓝厂这次又是诚意十足!超300人研发团队历时350多天,自研芯片V1+终于露面了。再搭配上联发科天玑9000,简直强的一批。


4月16日,是神舟十三号英雄回家的日子。
 
下面现场拍摄的照片便记录了中国航天的非凡时刻。
 
 
话说,这是用什么手机拍摄的。
 
还未面世的vivo X80系列,现在已经有网友等不及了...
 
 
不如先看看这款高端产品背后的技术如何?


地表最强天玑9000即将诞生?!

 
前段时间,安兔兔曝光了一款搭载联发科最新旗舰的新机跑分。
 
这颗天玑9000的总成绩超过了107万分,其中CPU为277291分,GPU为422365分。
 
 
由此也毫无悬念地坐上了天玑平台第一名的宝座,甚至比联发科自己发布的还要高了6万多分。
 
而跑出这个成绩的,正是即将发布的vivo X80 Pro。
 
 
不过,想要实现到这种程度的提升,仅凭一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性能提升7%,对于天玑9000这个级别的芯片来说绝非易事,这还要归功于vivo的积极介入。
 
不同于传统的单方面「压榨」CPU,vivo的思路是叫上联发科一起搞——把自己的算法、架构固化到芯片层面,与联发科开展深度联调。
 
于是,当天玑9000还在定义初期的时候,vivo就和联发科展开了深度合作,目标就是全面释放天玑9000平台作为旗舰的性能。
 
当性能和功耗同时具备惊人表现的天玑9000,遇上vivo的自研芯片,结果就是,「焕然一新」的天玑9000不仅有了更高的能效比、更快的响应速度,而且还拥有更强的游戏体验。
 
 
说到游戏,就必须提一下联合团队在业界首发的全新技术GPU Fusion了。
 
众所周知,游戏画面大量的素材由GPU完成渲染。
 
虽然近几年CPU、GPU的性能越来越好,但在追求分辨率和画质提高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耗电迅速、发热严重等问题。
 
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堂堂一个「旗舰级」处理器愣是在游戏中各种卡顿和掉帧。比如,开着中画质的某888竟然在帧数上只有三四十。
 
 
对此,联合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GPU Fusion。
 
通过两个创新技术的结合,GPU Fusion让性能和功耗达到了一个完美平衡:
 
  1. 利用联发科APU的AI运算能力,联动内外部多枚处理器的协同工作,与GPU共同完成游戏的画面渲染,进而释放GPU一部分的负载;
  2. 同时调用vivo自研芯片的硬件级插帧算法,对帧率稳定性进行优化。
 
就拿刚才提到的游戏不流畅这个问题来说吧。
 
其实在PC端、移动端甚至是主机上,都可以先降低分辨率,再用超分辨率技术拉高清晰度从而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帧率和功耗。比如用在老黄家RTX20系以上显卡的DLSS,以及AMD最近发布的FSR2.0。


而这一次,团队不仅首次把超分辨率带到了手机上,而且在vivo自研芯片和天玑9000 AI渲染的共同加持下,游戏中GPU的频率下降了20%,整机功耗也节省了近10%。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光模型的训练,就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
 
 
那么,vivo的「自研芯片」又是何方神圣呢?


唯一通吃全平台的自研芯片

 
时间回到2021年,随着首颗自研影像芯片V1的推出,vivo的手机影像正式迈入了硬件级算法时代。
 
而就在刚刚结束的双芯影像技术沟通会上,vivo再次发布了第二代自研影像芯片「V1+」。
 
这颗全新的V1+不仅进一步延续了算法的硬件化,而且还通过创造性的CPU与GPU调度,让整机发挥出最佳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功耗。


而且,最厉害的一点是,这个V1+芯片不仅能和联发科的芯片配合,而且也能用在高通的平台上,实现多平台适配。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看纸面的参数如何。
 
 
在V1+的IC里,vivo封装了3个可能是手机影像上最消耗性能的算法:
  1. AI超分(AISR)
  2. MEMC插帧
  3. 3D实时立体夜景降噪
 
这第一个算法,就是刚才看到的超分辨率功能。
 
而第二个MEMC插帧,则可以让多达16款游戏的帧率达到90fps,甚至是120fps。妥妥的游戏神器啊。

 
第三个,一看就是到了vivo向来擅长的图像和视频的拍摄领域,而且还是最难搞的夜景。
 
展开了讲就是,经过vivo精细化调优的V1+能够实现小于1 lux环境的极夜视频功能。
 
等下,小于1 lux是个什么概念?
 
通常来说,室内日光灯的亮度大概为100 lux,20厘米外烛光的亮度大约是10~15 lux。而1 lux就相当于是十分之一个蜡烛的亮度,对于肉眼来说,已经很难看清了。
 

那么,这功能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比如,你周五下班之后约几个好久不见的伙伴去小酒吧聚上一聚。来都来了,又难得见一面,总拍个照或者视频留念吧。

而在这种非常昏暗的环境之中,V1+就派上用场了。不管是用主摄像头还是前置摄像头,甚至连超广角摄像头都可以得到亮度和噪声表现明显提升的画质。

 
怎么样,把搭载了V1+的手机称为「微光手机夜视仪」不为过吧?
 
此外,再加上vivo自研的算法以及和蔡司的联合研发,X80的影像水平自然也就达到了巅峰级别。


说回到硬件上来,除了刚才那些,vivo还给V1+上集成了一块等效32MB主机级别的SRAM。
 
好处嘛,很明显。
 
不仅可以让数据的吞吐速度维持在约8GB/s(实际值),而且在结合了SRAM之后,V1+的能效提高了300%,功耗降低了72%。
 
缺点倒也显而易见,就是「贵」。
 
 

脖子越卡越紧,蓝厂下场造芯

 
那么,vivo为什么要自研双芯系统?
 
这还得从最本质问题入手:为什么要自研芯片?
 
要知道,这种烧钱又费力的事搁在几年前,国内手机厂商根本不会感兴趣,那么为啥现在都纷纷入场了呢?
 
一方面,在当下这个国际大环境,芯片产业作为科技行业的高端产业,一直以来都被欧美国家霸占。
 
再加上华为近年来接连被美国打压,让大众更加认识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如果自己手中没有研发的芯片,那么一但国外厂商断供,后果将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软硬兼施」其实是每家公司都要考量的因素,苹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家公司从一开始便专注于软件和硬件的统一,而非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直白来讲,苹果的软硬件从研发阶段就是整合一体的。
 
苹果自研M1芯片不仅仅在MacBook,也在新款iPad Pro 2021上大获成功,其性能、功耗远远超出许多人的预期,就连M2都已经开始投产了。
 
另外,IDC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持续下滑。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55亿台,同比增长5.7%,为近来首次增长。
 
vivo在2021全年以21.5%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市场第一,年出货量超7100万台,同比增长23.3%。
 
图源:IDC
 
尽管vivo手机的出货量已经名列前茅,但在自研芯片方面,直到今天,苹果、华为、三星都比其他手机厂商走得更远。
 
对于vivo来说,没有理由止步不前。
 
提起自研芯片,从广义上来讲,更多指的是SoC(系统级芯片)。
 
 
这个微型系统就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PS)、存储器(ROM/RAM)、基带芯片(Modem)、图像处理器(ISP)以及神经处理单元(NPU)等元器件组成的集合。
 
可以看到,SoC是一个更庞大更复杂的系统。研发SoC系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是巨额的资金。而在短期之内,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
 
由简易芯片逐渐向更复杂芯片推动,对一家企业来讲无疑是最好的发展套路。
 
上面提到的V1,以及升级后的V1+都是一种专用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
 
 
ASIC芯片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求而专门定制的芯片的统称,比如专用的音频、视频处理器。
 
就vivo自身来讲,追求高影像的质量仅凭光学器件升级是不够的,当面对暗光场景、复杂光线等复杂因素,还是需要手机芯片进一步升级进化。
 
再加上SoC系统已经有很多成熟的企业在做,vivo需要把资源聚焦到一个点,一个用户可以感知的点。
 
而图像处理的专用ASIC芯片,就很容易被用户感知。
 
当前,「一机双芯」将智能手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vivo率先推出了「双芯」系统之后,包括OPPO、荣耀等国内厂商也在这一赛道展开了布局。
 
可见,像vivo等企业给手机加上了专用的影像芯片后,切切实实带了更加出色的拍摄体验。
 

下一站,在哪?


要说vivo自研之路,还得从2019年,最先爆出要组建芯片团队的消息开始。
 
那时的手机还只有一颗芯片,算法也都运行在CPU、GPU等通用计算单元之上。
 
然而,运算中的调度过程,却需要耗费大量的算力。于是,随着手机对计算摄影的依赖越来越大,算力也就成为了限制手机影像前进的关键瓶颈。
 
尽管vivo在自研算法上看到了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但无奈,算力限制了想象力。


既然「软」的不行,干脆直接上「硬」的。
 
为此,vivo组织了超300人的研发团队,历经2年研发,最终在2021年9月发布了首款自研芯片V1,由vivo X70系列首发搭载。
 
如上面所提到的,V1是vivo自研的第一颗影像芯片。它并非单兵作战,而是与主芯片协作,来扩充ASIC算力,还释放了主芯的负载。

 
此次,vivo双芯沟通会上发布自研芯片V1+,成功适配天玑9000平台,真正实现「一芯二用」,也意味着第二代双芯旗舰的面世。
 
vivo与联发科双方的合作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目标,那便是要做天玑9000之王!软硬协同,实现平台性能全方面的突破。
 
围绕这一目标,双方投入300多人的精英开发团队,经过超过350天的开发周期,大幅革新了软件通路架构,将V1+芯片与天玑9000调通。
 
双芯合璧,实现了1+1>2的效果。而vivo也成为首个在自研影像芯片上,与联发科旗舰平台完成调通的终端手机厂商。

V1,以及V1+芯片的成功说明vivo有能力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的整体布局。至此,vivo在影像技术赛道上愈行愈远。
 
未来,vivo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