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纵览:健身+健康+订阅服务是未来趋势

共 189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6-26 02:55

2022年即将过半,虽然消费电子市场依旧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导致供应链持续紧张,但上半年我们仍然看到了多款令人眼前一亮的硬件新品还有软件更新。

接下来,我将分类按可穿戴式设备以及平板电脑分别总结2022年的上半场,本篇是可穿戴式设备篇。

截至2022年6月中,众厂商的可穿戴式设备依旧没有出现在方向上超越HUAWEI Watch D的单品,同时在消费市场TWS耳机依旧是可穿戴式设备的主流,出货量远大于智能手表和手环。 

从Apple Watch系列的“破土而出”到如今各家的“生态闭环”,可穿戴式设备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在产品定义上的升级,仍然是附属品而不是标配,叫“消费升级”单品也毫不过分。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苹果、三星、华为还是OPPO、vivo,大部分,甚至是99%的手腕类穿戴式设备依旧把重点聚焦到了健身。

各式各样的圆环、各种形态的卡路里计算、层出不穷的站立推送提醒,这些功能虽说都不能舍弃,但本质上,腕式穿戴设备依旧在传达给人们“你运动,我帮你记”的传统印象。

但未来的产品形态会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不。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在售的HUAWEI Watch D是唯一一款满足未来定位的腕部穿戴式设备。 

首先它提供基本的健身数据追踪,支持多种运动或健身状态的记录。其次它加入了对高血压的实时测量以及心率的检测,丰富了产品除健身场景下有关健康数据的测量。最后是加入了运动视频课程以及医院专家诊断的付费订阅制服务,就此,一个生态闭环打通了。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的腕式穿戴设备,将围绕“健身+健康+付费订阅服务”三个环节展开,而不能只局限于它是一块运动数据记录手表

目前Apple Watch在健身和付费订阅服务(Apple Fitness+)上的确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即便是今年的Apple Watch Series 8系列,恐怕也不会支持血压,心率以及体温的测量。 

而三星、OPPO、vivo等厂商和华为、苹果之间仍有着较长的距离,显然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及更多的试错。

本月初,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出货量下降4%,跌至4170万部。

与此同时,市场从腕带手环到腕带手表的转变仍在继续。腕带手表(包括基础手表和智能手表)占本季度所有可穿戴腕带设备发货量的76.6%,增长15%,达到3200万部。 

Canalys表示,继前五个季度后,基础手环出货量遭遇了第六次下降,下跌了37%。在2019年第四季度出货量达到2790万部后,基础手环发货量便一路下跌,这是首次跌至1000万部以下。

虽然腕带手表出货量的增加有助于抵消基础手环的下降,但仍然无法避免整个可穿戴带设备市场下滑的趋势。

得益于市场对Apple Watch Series 7的强劲需求,苹果在腕带手表领域依然保持领先地位。Canalys分析师Cynthia Chen表示:“尽管增长了53%,但三星还是被华为击败,目前位列第三。

虽然腕带手环和手表的设备组合有所改善,但随着智能手机业务的削减,华为的出货量仍呈下降趋势。”

可穿戴设备或仅限手表、手环这一品类的数据下滑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这一设备的更新周期较长,即便苹果、三星和华为等厂商几乎是以年为单位更新旗下的手表、手环产品,但如果从正常使用的角度来看,一块智能手表或手环,使用三至四年问题不大。

其次是全球疫情的反复,使得软件研发、硬件制造、组装加工都受到了牵制,产品的迭代周期甚至是发货周期都遭到了牵连,很难像之前一样在同样的时间交出另消费者中意十足的单品。

最后便是近两年手表、手环设备的功能依旧停留在了2019年的水平,除了涵盖大部分运动的数据检测之外,在健康测量方面,即血压、血糖、心率深度检测方面没有太大的进展。

其实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的单一或者说局限就停留在如何打破更多健康检测的壁垒上。

而健康和健身恰巧又是智能手表、手环最适合发力的场景,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年,通过技术积累缩小检测元器件的体积,更多围绕健康数据检测的智能手表、手环将会迎来新的一波出货暴增。 

而在2022下半年,我们不仅能看到秋季更新的Apple Watch Series 8系列,还可能会见到HUAWEI Watch其他产品线的更新。

较早的涉及穿戴式设备,让华为打造了一条产品线多款品类的布局,除了HUAWEI Watch D,还有手环、Watch GT系列、数字系列、Watch Fit系列、儿童手表系列、体脂秤等等。 

而这套“五花八门”的健康穿戴产品线,则是目前众多厂商需要在未来“借鉴”的。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