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H7的终极调试组件Event Recorder

李肖遥

共 13361字,需浏览 27分钟

 ·

2021-11-26 20:32

关注、星标公众号,直达精彩内容

来源:安富莱电子

论坛:www.armbbs.cn


最近因为项目选型需要,开始用了stm32H750vbt6这款MCU,我一直提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是在嵌入式开发中,所以看到armfly有这样的好东西,就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章节为大家介绍终极调试方案Event Recoder,之所以叫终极解决方案,是因为所有Link通吃,支持时间测量,功耗测量,printf打印,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调试信息展示。

  • 8.1 重要提示(必读)
  • 8.2 Event Recorder简介
  • 8.3 创建工程模板和注意事项
  • 8.4 Event Recorder事件记录的实现
  • 8.5 Event Recoder 实现printf重定向
  • 8.6 Event Statistics 时间测量功能的实现
  • 8.7 Event Statistics 功耗测量功能的实现
  • 8.8 Event Recoder对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的支持
  • 8.9 JLINK配置说明
  • 8.10 STLINK配置说明
  • 8.11 CMSIS-DAP配置说明
  • 8.12 ULINK配置说明
  • 8.13 配套例子
  • 8.14 总结


8.1   重要提示(必读

  1.   只要是MDK支持的调试下载器,基本都支持Event Recorder,本教程测试了JLINK,STLINK和CMSIS-DAP。

  2.   务必使用MDK5.25及其以上版本。

  3.   使用ARM_Compiler 软件包V1.4.0及其以上版本。详情看此贴: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75。

  4.   CMSIS软件包 要是使用V5.3.0及其以上版本,详情本教程8.3小节末尾的说明。

  5.   如果大家的MDK5.X应用不是很熟练的话,可以看论坛网友翻译的MDK5.X入门手册: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288。如果觉得看手册上手慢的话,可以直接看KEIL官方做的MDK入门系列视频,带中文字幕: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667 。

  6.   为了实现Event Recorder组件的最高性能,最好将下载器的时钟速度设置到所支持的最大值,另外,根据需要加大EventRecorderConf.h文件中的缓冲大小,默认可以缓冲64个消息(动态更新的FIFO空间)。

  7.   此调试组件不需要用到SWO引脚,使用标准的下载接口即可。以我们的开发板为例,用到VCC,GND,SWDIO,SWCLK和NRST。大家使用三线JLINK-OB也是没问题的,仅需用到GND,SWDIO和SWCLK。

8.2   Event Recorder简介

前面的专题教程中为大家讲解了使用SEGGER的RTT功能来替代串口打印,比较方便。只是这种方法限制用户必须使用JLINK才可以。而使用Event Recorder的话,无此限制,各种LINK通吃。只要是MDK支持的即可。

Event Recorder是MDK在5.22版本的时增加的功能,到了5.25版本后,这个功能就更加完善了,增加了时间测量和功耗测量的功能。

此调试组件不需要用到SWO引脚,使用标准的下载接口即可。以我们的开发板为例,用到VCC,GND,SWDIO,SWCLK和NRST。大家使用三线JLINK-OB也是没问题的,仅需用到GND,SWDIO和SWCLK。

 

  •   JTAG接口和SWD接口区别

下图分别是20pin的标准JTAG引脚和SWD( Serial Wire Debug)引脚,一般SWD接口仅需要Vref,SWDIO,SWCLK,RESET和GND五个引脚即可,SWO(Serial Wire Output)引脚是可选的。有了SWO引脚才可以实现数据从芯片到电脑端的数据发送。

  •   词条 SWV(Serial Wire Viewer)

SWV是由仪器化跟踪宏单元ITM(Instrumentation Trace Macrocell)和SWO构成的。SWV实现了一种从MCU内部获取信息的低成本方案,SWO接口支持输出两种格式的跟踪数据,但是任意时刻只能使用一种。两种格式的数据编码分别是UART(串行)和Manchester(曼彻斯特)。当前JLINK仅支持UART编码,SWO引脚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发送不同的数据包。当前M3/M4可以通过SWO引脚输出以下三种信息:

  1. ITM支持printf函数的debug调用(工程需要做一下接口重定向即可)。ITM有32个通道,如果使用MDK的话,通道0用于输出调试字符或者实现printf函数,通道31用于Event Viewer,这就是为什么实现Event Viewer需要配置SWV的原因。

  2. 数据观察点和跟踪DWT(Data Watchpoint and Trace)可用于变量的实时监测和PC程序计数器采样。

  3. ITM 还附带了一个时间戳的功能:当一个新的跟踪数据包进入了ITM的FIFO 时,ITM 就会把一个差分的时间戳数据包插入到跟踪数据流中。跟踪捕获设备在得到了这些时间戳后,就可以找出各跟踪数据之间的时间相关信息。另外,在时间戳计数器溢出时也会发送时间戳数据包。

8.2.1        Event Recorder的特色

Event Recorder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提升应用程序动态执行期间的检测能力。

  2. 支持的事件类型滤除机制,比如运行错误、API调用、内部操作和操作信息的区分。

  3. 可以在任务中、RTOS内核中和中断服务程序中任意调用。

  4. 对于带ITM功能的Cortex-M3/M4/M7/M33内核芯片,执行记录期间,全程无需开关中断操作。对于不带ITM功能的Cortex-M0/M0+/M23,是需要开关中断的。

  5. 支持printf重定向。

  6. 各种link通吃,支持SWD接口或者JTAG接口方式的JLINK、STLINK、ULINK和CMSIS-DAP。

  7. 对于带DWT时钟周期计数器功能的Cortex-M3/M4/M7/M33内核芯片,创建时间戳时,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负担,无需专用定时器来实现。

  8. Event Recorder执行时间具有时间确定性,即执行的时间是确定的,而且执行速度超快,因此,实际产品中的代码依然可以带有这部分,无需创建debug和release两种版本。

  9. 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都支持Event Recorder调试。

8.2.2        Event Recorder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来看下面这张图:

 

在截图的左下角有个Memory内存区,在这个内存区里面有一个缓冲Event Buffer,其实就是一个大数组。MDK通过访问这个数组实现消息的图形化展示。为了正确的图形化展示,数组缓冲里面的数据就得有一定的数据格式。而这个数据格式就是通过左侧截图里面的Event Recorder和Event Filter来实现的。Event Recorder的API实现数据记录和整理,Event Filter的API实现数据的筛选,从而可以选择哪些数据可以在MDK的Event Recorder调试组件里面展示出来。

这就是Event Recorder的基本工作流程。

8.2.3  Event Statistics时间测量功能

Event Statistics提供的时间测量功能简单易用,在测试代码前后加上测量函数即可:

 

在本章教程程的8.6小节为大家详细进行了讲解。通过这个时间测量功能,用户可以方便测试代码的执行时间,从而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提高代码执行效率。

8.2.4  Event Statistics功耗测量功能

Event Statistics提供的功耗测量功能,当前只有KEIL的ULINKplus支持此功能,由于ULINKplus价格不便宜,一套5000多,大家作为了解即可,实际效果如下:

 

8.2.5  Event Recorder的实现原理

每条Event Recorder消息是由16字节的数据组成,32位的ID,32位的时间戳,两个32位的数据,共计16个字节。其中32位ID最重要,格式如下: 

Level指定消息分类,主要用于消息筛选: 

Component number指定事件消息所属的软件组件,也可用于过滤: 

看了下Event Recorder的源码,每条消息大体是一样的:

typedef struct {

  uint32_t ts;                  // Timestamp (32-bit, Toggle bit instead of MSB)

  uint32_t val1;                // Value 1   (32-bit, Toggle bit instead of MSB)

  uint32_t val2;                // Value 2   (32-bit, Toggle bit instead of MSB)

  uint32_t info;                // Record Information

                                //  [ 7.. 0]: Message ID (8-bit)

                                //  [15.. 8]: Component ID (8-bit)

                                //  [18..16]: Data Length (1..8) / Event Context

                                //      [19]: IRQ Flag

                                //  [23..20]: Sequence Number

                                //      [24]: First Record

                                //      [25]: Last Record

                                //      [26]: Locked Record

                                //      [27]: Valid Record

                                //      [28]: Timestamp MSB

                                //      [29]: Value 1 MSB

                                //      [30]: Value 2 MSB

                                //      [31]: Toggle bit

} EventRecord_t;

其中参数成员info最重要,也就是前面说的32位ID,这里的说明与前面的说明稍有不同。这里是经过处理后,实际存储到Event Recorder缓冲里面的数据。

对于Event Recorder,大家了解了这些知识点基本就够用了。

8.3   创建工程模板和注意事项

Event Recorder工程的创建比较简单,这里分步为大家做个介绍。

  第1步:准备好一个使用MDK5.25或以上版本创建的工程模板。

 

  第2步:安装ARM_Compiler V1.4.0或以上版本(如果有最新版,直接安装最新的),详情见帖子:

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175 。

  第3步:打开MDK5.25或以上版本创建的RTE环境。

 

  第4步:通过RTE环境,为工程添加Event Recorder功能。

 

  第5步:为了实现printf重定向,我们需要将STDOUT的输出方式改为Event Recorder,即选项里面的EVR。

 

  第6步:打开通过RTE环境为工程添加的文件EventRecorderConf.h,配置如下:

 

这里主要设置方框里面的两个参数。

Number of Records:表示Event Recorder缓冲可以记录的消息条数。

Time Stamp Source:表示时间戳来源,有如下四种可以选择,我们这里使用DWT时钟周期计数器。

 

由于选择的是DWT,因此EventRecorderCong.h文件中的Systick Configuration配置就不用管了。

==========================

通过上面的6步就完成了Event Recorder功能的添加,效果如下:

 

添加完成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两点要特别注意:

  •   第1点:一定要使用当前最新的CMSIS软件包,当前是V5.4.0(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升级了新版本,直接使用新版即可)。大家可以从这里下载:

http://www.keil.com/dd2/pack/ 。

 

下载并导入到MDK后,需要大家更新自己现有工程CMSIS文件里面的头文件,可以直接将CMSIS文件夹中Include文件里面的所有文件全部删掉,替换为MDK安装目录如下路径里面的所有头文件:

ARM\PACK\ARM\CMSIS\5.4.0\CMSIS\Include。保证头文件都是最新的5.4.0版本。

  •  第2点:由于使能了printf重定向,大家的工程里面一定不要再做重定向了,比如fpuc,fgetc。另外当前选择了微库MicroLib:

 

注意这两点后,就可以使用Event Recorder的功能了。

8.4   Event Recorder事件记录的实现

Event Recorder的使用也比较省事,这里也分步为大家进行说明:

  第1步:初始化,仅需添加如下两行代码即可。

/* 初始化EventRecorder并开启 */

EventRecorderInitialize(EventRecordAll,
1U);

EventRecorderStart();

  第2步:调用Event Recorder的API就可以使用了,主要有以下三个API:

EventRecord2:可以发送两个32位数据。

EventRecord4:可以发送四个32位数据。

EventRecordData:可以发送字符串。

显然这三个函数没有printf使用方便,所以对于这三个函数,大家做个简单的了解即可。教程配套例子里面有调用到这三个函数,可以操作熟悉下。这三个API的说明是在对应的help文档中,即MDK安装目录路径:/ARM/PACK/Keil/ARM_Compiler/1.6.0/Doc/General/html/index.html。

 

  第3步:进入调试状态,选上周期更新:

 

点击全速运行:

 

然后将Event Recorder调试组件展示出来:

 

效果如下:

 

另外,这里有个知识点需要大家了解下,如果程序里面也调用了Event Statistics时间测量函数,那么也会在这个界面里面展示消息的,如何才能仅展示大家想看的功能呢?这就需要用到Event Recorder支持的筛选功能。使用这个功能需要大家先暂停全速运行,然后点击下面这个选项:

 

弹出的界面里面可以设置哪些选项显示,哪些选项不显示(勾上表示显示),我们这里取消Event Statistics的显示,设置完毕后记得点击OK按钮。

 

这就不展示Event Statistics的内容了。再次启动全速运行前,下面这个选项的对勾别忘了勾上。

 

8.5   Event Recorder实现printf重定向

实现printf输出需要用到MDK调试组件中的Debug(printf) Viewer,输出效果就跟大家使用串口调试软件一样,可以输出中文和英文。

MDK的printf调试组件使用方法跟本章8.4小节中的说明一样,点击调试,选中周期运行,然后显示Debug(printf) Viewer调试组件:

 

效果如下:

 

另外,还有一个知识点需要给大家做个补充,使用SWD接口的SWO引脚也是可以做串口打印的,并且也是通过这个调试组件Debug(printf) Viewer进行输出。只是这种方式的性能没有Event Viewer强,而且要多占用一个SWO引脚。

 

关于SWO输出方式可以看此贴:http://www.armbb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6 。

8.6   Event Statistics 时间测量功能的实现

时间测量功能简单易用,仅需一个起始函数,一个停止函数即可。当前支持4组,每组支持16路测量,也就是可以同时测量64路。

时间测量的API函数支持多任务和中断里面随意调用。

1、  测量起始函数:EventStartG (slot) 或者EventStartGv (slot, val1, val2)

  •  函数中的字母G是表示分组A,B,C,D,即实际调用函数为EventStartA,EventStartB,EventStartC和EventStartD。

  •   函数的第一个形参slot的范围是0-15,也就是每个分组可以测试16路。

  •   函数后面的两个形象val1和val2是32位变量,用户可以用这两个形参来传递变量数值给Event Statistics调试组件里面,方便图形化展示。简单的说,这两个变量仅仅起到一个传递变量数值的作用。

2、  测量停止函数:EventStopG (slot) 或者  EventStopGv (slot, val1, val2)

  •   函数中的字母G是表示分组A,B,C,D,即实际调用函数为EventStopA,EventStopB,EventStopC和EventStopD。

  •   函数的第一个形参slot的范围是0-15,也就是每个分组可以测试16路。

  •  函数后面的两个形象val1和val2是32位变量,用户可以用这两个形参来传递变量数值给Event Statistics调试组件里面,方便图形化展示。简单的说,这两个变量仅仅起到一个传递变量数值的作用。

 

这里也分步为大家说明Event Statistics时间测量功能的使用方法。

  第1步:初始化,仅需添加如下两行代码即可。

/* 初始化EventRecorder并开启 */

EventRecorderInitialize(EventRecordAll, 1U);

EventRecorderStart();

  第2步:在要测量的代码前后加上起始和结束时间。

EventStartA(0);

//测量的代码部分

EventStopA(0);

这里是用分组A的测量通道0。

  第3步:跟本章8.4小节讲解的一样,点击调试,选择周期更新选项,然后全速运行。

  第4步:全速运行后,显示Event Statistics调试组件。

 

比如我这里简单的测试了一个5ms的延迟函数,效果如下(测量时间是动态更新的):

 

另外要注意一点,微秒的时间单位us可能无法正常显示,这个是没有关系的:

 

8.7   Event Statistics 功耗测量功能的实现

当前仅KEIL自家的ULINKplus支持功耗测量功能,这款下载器不便宜,一套5000多,大家有个了解即可,我们这里就不做讲解了。

8.8   Event Recorder对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的支持

后面做RTX5及其所有中间件的教程时会为大家做讲解,这里让大家看下效果:

  •   RTX5组件和使用Event Recoder的效果:

 

 

  •   网络调试组件效果展示:

 

 

  •   文件系统和USB协议栈的效果展示:

 

8.9   JLINK配置说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JLINK,这里将JLINK配置中关键的几个地方做个说明。

  •   下面这个地方最重要一定要正确设置当前系统工作的主频,如果不正确,会导致Event Statistics的时间统计不正确对于H7,Core部分要填400MHz)。

 

注:如果大家调试状态弹出SWD配置时钟超出范围的问题,可以考虑将上面截图中的Enable选项的对勾取消掉即可,但内核时钟一定要修改为芯片的主频。

另外,进入调试状态后,右下角的时间是否正常更新都没有关系:

 

  •   其它选项配置如下(只要大家的工程能够正常调试,配置就是没问题的):

 

 

 

 

8.10 STLINK配置说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STLINK,这里将STLINK配置中关键的几个地方做个说明。

  •   下面这个地方最重要一定要正确设置当前系统工作的主频,如果不正确,会导致Event Statistics的时间统计是不正确的对于H7,Core部分要填400MHz)。

 

另外注意,进入调试状态后,右下角的时间是否正常更新都没有关系:

 

  • 其它选项配置如下(只要大家的工程能够正常调试,配置就是没问题的)

 

 

8.11 CMSIS-DAP配置说明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CMSIS-DAP,这里将CMSIS-DAP配置中关键的几个地方做个说明。

  •   下面这个地方最重要一定要正确设置当前系统工作的主频,如果不正确,会导致Event Statistics的时间统计不正确对于H7,Core部分要填400MHz)。

 

另外注意,进入调试状态后,右下角的时间是否正常更新都没有关系:

 

  •   其它选项配置如下(只要大家的工程能够正常调试,配置就是没问题的)

 

 

 

 

 

8.12 ULINK配置说明

由于手头没有ULINK,这里就不做讲解了。如果大家需要相关配置,按照前面小节三款LINK的配置照葫芦画瓢搞一下即可,或者在MDK安装目录的路径ARM\Hlp下有对应的文档说明:

 

8.13 配套例子

本章节教程配套了如下例程,仅MDK版本。

  •   V7-008_终极调试组件EventRecoder的使用

 

具体代码实现也比较简单,以V6开发板为例,定义一个TIM6的中断,中断频率是500Hz,通过Event Statistics测量中断的执行频率。代码如下:

#include "bsp.h"

#include "EventRecorder.h"
/* 定时器频率,500Hz */
#define  timerINTERRUPT_FREQUENCY    500
/* 中断优先级 */
#define  timerHIGHEST_PRIORITY       10
/*

*********************************************************************************************************
*    函 数 名: vEventRecorderTest
*    功能说明: 创建定时器
*    形    参: 无
*    返 回 值: 无
*********************************************************************************************************
*/
void vEventRecorderTest(void)
{
     bsp_SetTIMforInt(TIM6, timerINTERRUPT_FREQUENCY, timerHIGHEST_PRIORITY, 0);
     EventStartB(0);   
}

/*
*********************************************************************************************************
*    函 数 名: TIM6_DAC_IRQHandler
*    功能说明: TIM6中断服务程序。
*    形    参: 无
*    返 回 值: 无
*********************************************************************************************************
*/
void TIM6_DAC_IRQHandler( void )
{
     if((TIM6->SR & TIM_FLAG_UPDATE) != RESET)
     {
         EventStopB(0);    
         EventStartB(0);   
         /* 清除更新标志 */
         TIM6->SR = ~ TIM_FLAG_UPDATE;
     }
}

效果如下,测量的平均频率是1.98ms,与我们设计的500Hz基本符合:

 

应用程序的设计如下:

#include "bsp.h"            /* 底层硬件驱动 */
#include "EventRecorder.h"

/*
*********************************************************************************************************
*                                              函数和变量
*********************************************************************************************************
*/
extern void vEventRecorderTest(void);
uint8_t s_ucBuf[10] = "armfly";

/*
*********************************************************************************************************
*    函 数 名: main
*    功能说明: c程序入口
*    形    参:无
*    返 回 值: 错误代码(无需处理)
*********************************************************************************************************
*/

int main(void)
{
     uint8_t ucKeyCode;     /* 按键代码 */

     uint32_t t0 = 0, t1 = 0, t2 = 0, t3 = 0, t4 = 0;

     /* 初始化EventRecorder并开启 */

     EventRecorderInitialize(EventRecordAll, 1U);

     EventRecorderStart();

     bsp_Init();        /* 硬件初始化 */

     bsp_StartAutoTimer(0, 200); /* 启动1个200ms的自动重装的定时器 */

     /* 测量中断周期 */
     vEventRecorderTest();

     /* 进入主程序循环体 */
     while (1)
     {
         bsp_Idle();        /* 这个函数在bsp.c文件。用户可以修改这个函数实现CPU休眠和喂狗 */

         /* 判断定时器超时时间 */
         if (bsp_CheckTimer(0))
         {
              EventStartA(0);  
              EventStopA(0);
              EventStartA(1);
              bsp_DelayMS(5);
              EventStopA(1);
              EventStartA(2);
              bsp_DelayMS(30);
              EventStopA(2);

              t0++;
              EventStartAv(3, t0, t0);
              bsp_DelayMS(30);
              EventStopAv(3, t0, t0);
         }

         /* 按键滤波和检测由后台systick中断服务程序实现,我们只需要调用bsp_GetKey读取键值即可。 */
         ucKeyCode = bsp_GetKey();   /* 读取键值, 无键按下时返回 KEY_NONE = 0 */
         if (ucKeyCode != KEY_NONE)
         {
              switch (ucKeyCode)
              {
                   case KEY_DOWN_K1:           /* K1键按下 */
                       t1 += 1;
                       t2 += 2;
                       EventRecord2(1+EventLevelAPI, t1, t2);
                       t3 += 3;
                       t4 += 4;
                       EventRecord4(2+EventLevelOp, t1, t2, t3, t4);
                       EventRecordData(3+EventLevelOp, s_ucBuf, sizeof(s_ucBuf));
                       break;

                   case KEY_DOWN_K2:           /* K2键按下 */
                       printf("K2按键按下\r\n");
                       break;

                   case KEY_DOWN_K3:           /* K3键按下 */
                       printf("K3按键按下\r\n");
                       break;

                   default:
                        /* 其它的键值不处理 */
                       break;
              }
         }
     }
}

应用程序里面主要实现了三个功能:

  1、利用测量分组A实现4路时间的测量(第1路什么也没有测量,可以用来表示这两个函数本身执行占用的时间)。每100ms测量一次时间,效果如下:

 

  2、利用函数EventRecord2,EventRecord4和EventRecordData发送消息事件。按下按键K1进行更新,效果如下:

 

  3、基于Event Recorder的printf重定向。按下按键K2或者K3会打印消息,效果如下:

 

8.14 总结

Event Recoder还是非常实用的,建议大家多使用几次,熟练掌握。基本用上几次就上瘾,离不开了,的确是工程调试的利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rmfly/p/10757582.html

‧‧‧‧‧‧‧‧‧‧‧‧‧‧‧‧  END  ‧‧‧‧‧‧‧‧‧‧‧‧‧‧‧‧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回复“加群”按规则加入技术交流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欢迎点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浏览 5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