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人问你数据库缓存一致性的问题,直接把这篇文章发给他!
我们提到过,在数据库和缓存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先写数据库,后删缓存”、”先写数据库,后更新缓存”、”先删缓存库,后写数据库”以及”先更新缓存库,后写数据库”这四种。
那么,到底是应该删除缓存好呢,还是更新缓存好呢?到底应该先操作数据库呢还是先操作缓存呢?哪种方案更好呢?又该如何选择呢?
本文就来展开分析一下。
为了保证数据库和缓存里面的数据是一致的,很多人会很多人在做数据更新的时候,会同时更新缓存里面的内容。但是我其实告诉大家,应该优先选择删除缓存而不是更新缓存。
首先,我们暂时抛开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单独来看看更新缓存和删除缓存的复杂的的问题。
我们放到缓存中的数据,很多时候可能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值,他还可能是一个大的JSON串,一个map类型等等。
举个栗子,我们需要通过缓存进行扣减库存的时候,你可能需要从缓存中查出整个订单模型数据,把他进行反序列化之后,再解析出其中的库存字段,把他修改掉,然后再序列化,最后再更新到缓存中。
可以看到,更新缓存的动作,相比于直接删除缓存,操作过程比较的复杂,而且也容易出错。
还有就是,在数据库和缓存的一致性保证方面,删除缓存相比更新缓存要更简单一点。
我们在《为什么会出现数据库和缓存不一致的问题》中介绍过的"写写并发"的场景中,如果同时更新缓存和数据库,那么很容易会出现因为并发的问题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如:
先写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先更新缓存,后写数据库:
但是,如果是做缓存的删除的话,在写写并发的情况下,缓存中的数据都是要被清除的,所以就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但是,更新缓存相比删除缓存还是有一个小的缺点,那就是带来的一次额外的cache miss,也就是说在删除缓存后的下一次查询会无法命中缓存,要查询一下数据库。
这种cache miss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导致缓存击穿,也就是刚好缓存被删除之后,同一个Key有大量的请求过来,导致缓存被击穿,大量请求访问到数据库。
但是,通过加锁的方式是可以比较方便的解决缓存击穿的问题的。
总之,删除缓存相比较更新缓存,方案更加简单,而且带来的一致性问题也更少。所以,在删除和更新缓存之间,我还是偏向于建议大家优先选择删除缓存。
在确定了优先选择删除缓存而不是更新缓存之后,留给我们的数据库+缓存更新的可选方案就剩下:"先写数据库后删除缓存"和"先删除缓存后写数据库了"。
那么,这两种方式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呢?该如何选择呢?
而一般情况下,如果把缓存的删除动作放到第二步,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缓存删除失败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除非是网络问题或者缓存服务器宕机的问题,否则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成功的。
还有就是,先写数据库后删除缓存虽然不存在"写写并发"导致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但是会存在"读写并发"情况下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我们知道,当我们使用了缓存之后,一个读的线程在查询数据的过程是这样的:
1、查询缓存,如果缓存中有值,则直接返回
2、查询数据库
3、把数据库的查询结果更新到缓存中
所以,对于一个读线程来说,虽然不会写数据库,但是是会更新缓存的,所以,在一些特殊的并发场景中,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读写并发的时序如下:
也就是说,假如一个读线程,在读缓存的时候没查到值,他就会去数据库中查询,但是如果自查询到结果之后,更新缓存之前,数据库被更新了,但是这个读线程是完全不知道的,那么就导致最终缓存会被重新用一个"旧值"覆盖掉。
这也就导致了缓存和数据库的不一致的现象。
但是这种现象其实发生的概率比较低,因为一般一个读操作是很快的,数据库+缓存的读操作基本在十几毫秒左右就可以完成了。
而在这期间,更好另一个线程执行了一个比较耗时的写操作的概率确实比较低。
先删缓存
那么,如果是先删除缓存后操作数据库的话,会不会方案更完美一点呢?
首先,如果是选择先删除缓存后写数据库的这种方案,那么第二步的失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不会有脏数据,也没什么影响,只需要重试就好了。
但是,先删除缓存后写数据库的这种方式,会无形中放大前面我们提到的"读写并发"导致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因为这种"读写并发"问题发生的前提是读线程读缓存没读到值,而先删缓存的动作一旦发生,刚好可以让读线程就从缓存中读不到值。
所以,本来一个小概率会发生的"读写并发"问题,在先删缓存的过程中,问题发生的概率会被放大。
而且这种问题的后果也比较严重,那就是缓存中的值一直是错的,就会导致后续的所以命中缓存的查询结果都是错的!
那么,虽然先写数据后删除缓存的这种情况,可以大大的降低并发问题的概率,但是,根据墨菲定律,只要有可能发生的坏事,那就基本上会发生。越是庞大的系统发生的概率越高。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解决一下这种情况带来的不一致的问题呢?
其实是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方案的,在很多公司内用的也比较多,那就是延迟双删。
因为"读写并发"的问题会导致并发发生后,缓存中的数被读线程写进去脏数据,那么就只需要在写线程在写数据库、删缓存之后,延迟一段时间,在执行一把删除动作就行了。
这样就能保证缓存中的脏数据被清理掉,避免后续的读操作都读到脏数据。当然,这个延迟的时长也很讲究,到底多久来删除呢?一般建议设置1-2s就可以了。
当然,这种方案也是有一个弊端的,那就是可能会导致缓存中准确的数据被删除掉。当然这也问题不大,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只是增加一次cache miss罢了
前面介绍了几种情况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那么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选择呢?
我觉得主要还是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来分析。
比如,如果业务量不大,并发不高的情况,可以选择先删除缓存,后更新数据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案更加简单。
但是,如果是业务量比较大,并发度很高的话,那么建议选择先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并发问题更少一些。但是可能会引入加锁、延迟双删等更多机制,使得整个方案会更加复杂。
其实,先操作数据库,后操作缓存,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设计模式——Cache Aside Pattern。
这种模式的主要方案就是先写数据库,后删缓存,而且缓存的删除是可以在旁路异步执行的。
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我们说的,他可以解决"写写并发"导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并且可以大大降低"读写并发"的问题,所以这也是Facebook比较推崇的一种模式。
Cache Aside Pattern 这种模式中,我们可以异步的在旁路处理缓存。其实这种方案在大厂中确实有的还蛮多的。
主要的方式就是借助数据库的binlog或者基于异步消息订阅的方式。
也就是说,在代码的主要逻辑中,先操作数据库就行了,然后数据库操作完,可以发一个异步消息出来。
然后再由一个监听者在接到消息之后,异步的把缓存中的数据删除掉。
或者干脆借助数据库的binlog,订阅到数据库变更之后,异步的清除缓存。
这两种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延时,通常在毫秒级别,一般用于在可接受秒级延迟的业务场景中。
前面介绍过了Cache Aside Pattern这种关于缓存操作的设计模式,那么其实还有几种其他的设计模式,也一起展开介绍一下: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
在这两种模式中,应用程序将缓存作为主要的数据源,不需要感知数据库,更新数据库和从数据库的读取的任务都交给缓存来代理。
Read Through模式下,是由缓存配置一个读模块,它知道如何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写入缓存。在数据被请求的时候,如果未命中,则将数据从数据库载入缓存。
Write Through模式下,缓存配置一个写模块,它知道如何将数据写入数据库。当应用要写入数据时,缓存会先存储数据,并调用写模块将数据写入数据库。
也就是说,这两种模式下,不需要应用自己去操作数据库,缓存自己就把活干完了。
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
这种模式就是在更新数据的时候,只更新缓存,而不更新数据库,然后再异步的定时把缓存中的数据持久化到数据库中。
这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明显,那就是读写速度都很快,但是会造成一定的数据丢失。
这种比较适合用在比如统计文章的访问量、点赞等场景中,允许数据少量丢失,但是速度要快。
《人月神话》的作者Fred Brooks在早年有一篇很著名文章《No Silver Bullet》 ,他提到:
在软件开发过程里是没有万能的终杀性武器的,只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才是解决之道。而各种声称如何如何神奇的理论或方法,都不是能杀死“软件危机”这头人狼的银弹。
也就是说,没有哪种技术手段或者方案,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如果有的话,我们这些工程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任何的技术方案,都是一个权衡的过程,要权衡的问题有很多,业务的具体情况,实现的复杂度、实现的成本,团队成员的接受度、可维护性、容易理解的程度等等。
所以,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只有"适合"的方案。
但是,如何能选出一个适合的方案,这里面就需要有很多的输入来做支撑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可以为你日后的决策提供一点参考!
完
往期推荐
TCP 就没什么缺陷吗?
自作孽!知网终于被查了,涉嫌垄断,背后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款自动生成单元测试的 IDEA 插件
有道无术,术可成;有术无道,止于术
欢迎大家关注Java之道公众号
好文章,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