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
共 2394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8-31 13:26
在线教育,最近不太好过,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2018年,有两个行业的机会摆在我面前。
一个是当时火热朝天、前景看似一片光明的在线教育。
另一个是当时已经趋于成熟、前景看似空间不大的电商。
基于当时对这两个行业的判断,加之对在线教育行业的情怀,选择加入了在线教育。
这一干、就是三年,未来、可能也还会再干一段时间。
下一次换工作,大抵也会换个行业了。
曾经也有个很好的行业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现在教育行业衰落之后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行业说三个字:“我会去!”,如果非要给这个行业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哈哈,开个玩笑。
其实,每次选择都会伴随着对应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没有对错。
就算有如果,基于当时自己的认知和两个行业的发展形势,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何况,可惜没如果。
自2018年加入在线教育行业至今,已然快有3年。
这3年,经历过在线教育行业的鼎盛时期,而今也正在经历行业的衰退期。
衰退的程度暂不得而知,但,无论转型成功与否,在线教育都不可能再有之前的盛况,这一点已成定局。
这段时间,在政策的影响和管控下,教育企业动荡不安,探索转型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人力缩减成本,断臂求生。
依稀记得双减政策落地那天、教培行业的从业者一片哗然,甚至引来了很多非教培行业从业者的慰问,二级市场当晚也是先跌为敬。
随后,便是各种文章分析和解读双减政策以及教培行业,时而伴随着一些教培机构因为裁员登上热点,脉脉上更是充斥着教培从业者的各种哀嚎。
坦白说,作为教培行业的从业者,这段时间确实挺焦灼。
一方面,担心覆巢之下无完卵。
另一方面,又还是对这个行业抱有一些希望。
当初选择在线教育行业,一是判断这个行业前景很好、是个慢行业、发展空间大、可以深耕,二是感觉加入这个行业之后做的事儿很有意义,带有一丝教育情怀。
时至今日,虽然曾经判断的慢行业在去年疫情期间引来了加速井喷,如今已进入下跌通道,但我仍然对教培行业有着当初的情怀。
就像当初做长线的你,在一个很看好的行业中选择了一家上市企业,全仓买入,整个行业中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慢牛和快速拉伸后,开始构造顶部慢慢阴跌再到如今的大跌,仿佛一下又快回到三年前的起点。
这个时候,你面临两个选择:割肉离场、继续持有。
目前,我选择了继续持有。
虽然,当初做长线买入的逻辑,有很多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涨涨跌跌,才是市场的常态。
经历了前期长达几年的慢牛和去年的快速拉伸,整个行业的估值已经过高,必然需要时间来调整修复,回归到合理的估值区间。
更何况,这家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转型,继续寻找属于它的新一条第二曲线,虽然以后再也不会有去年那种快速拉伸的盛况,但转型成功之后慢牛还是有的。
当然,选择继续持有,也有一些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如果目前割肉离场重新选择一家企业买入,这里面的选择成本和风险很大,毕竟外面的企业目前也都或者快要进入下跌通道。
另一方面,之前在这家企业内较为频繁的买卖做T,违背了最初做长线的逻辑,让自己的操盘履历变得有点花,会被认为不够坚定。
综合以上考虑,在目前大行情不好的背景下,我还是选择了继续持有、观望。
市场在走慢牛时,总是没有构造顶部前的快速拉升来的刺激,令无数散户为之疯狂。
阴跌的时候却又是温水煮青蛙,直到最后的大跌割肉离场。
但是在经历了长时间阴跌之后再大跌割肉离场的,一般是两种结果。
一种,是倒在了黎明前。
另一种,是卖在了新一轮下跌前。
就像横盘带来的向上和向下空间,几乎是同等概率。
有可能是主力横盘盘整、洗掉不坚定的散户之后,继续向上。
也有可能是主力横盘派发筹码后,获利离场。
用市场的这种情形,来形容我在教培行业从业三年的经历,十分恰当。
三年前,加入在线教育行业时,正值整个行业的慢牛期,前景一片光明。
各家企业一直不断的在扩招,隔三差五的也会来几个热点吸引一下人气,好获取更多的用户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到去年的疫情期间,加速井喷爆发快速拉伸构造顶部后,便开始了温水煮青蛙式的阴跌,再到如今的大跌。
各家企业在去年更是争先恐后的比着吸引人气、疯狂扩张,而后,便开始了温水煮青蛙式的逐渐缩减福利,如今这段时间,又开始陆续裁员。
这也是我毕业至今,经历的第一次公司裁员。
从顶部下跌开始,截止目前,整个公司规模也已腰斩。
而且,还在不断的下跌...
我所在的这个业务线,也是分批次,分部门下跌。
前一轮下跌刚横盘不久,新一轮的下跌又在上周开始,这一轮的下跌比上次更快更猛,下周又会接着横盘,也不知道下次的横盘的短暂企稳时间能有多久。
这一轮跌完之后,我所在的这个组跟顶部相比,跌幅已超50%。
如今站在半山腰,吹着山顶刮下来的凉风,看着近期的一些离别场景,也让我产生了几点思考。
- 国家战略至上,一个行业,尤其是触及到国家战略的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之后,必然会迎来监管,轻则合规,重则团灭;
- 遵循时代和行业本身的规律、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如果把一个慢行业强行或者被动加速,会过早透支未来几年的市场,而且会产生由于内部沉淀积累不够、跟不上快速扩张的规模导致的内耗和混乱;
- 平台是平台、个人是个人,别把平台的能力当作自身的能力,也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基业长青;
- 一旦开始有温水煮青蛙的征兆(比如缩减福利,就可以考虑离场,或者做好被套准备;
- 任何时候都要以提升自身能力为重,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为公司带来价值,这个先后顺序很重要;
- 掌握主动权,预留后路,别成为直到被裁的上一秒还在闷头干活儿的人(最近遇到几个,心酸的同时又略感可悲;
- 对职场的人和事保持敏感,信息差很可怕,建立培养获取信息的渠道,工作之余多跟同事闲聊获取信息,建立或加入各种同事群交换信息;
- 人和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只要主动权还在,就别轻易受环境影响;
最后,跳出教培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客观来看待这个行业,也确实,该管了。
太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