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很努力,为何依然留在原地?
我是法医,一只治疗系前端码猿🐒,与代码对话,倾听它们心底的呼声,期待着大家的点赞👍与关注➕,当然也欢迎加入前端猎手技术交流群😛,文末扫码我拉你进群,一起交流技术以及代码之外的一切🙆♀️
转载自Duing(ID:duyi-duing)
一年中考作文题是一组漫画:一个年轻人挖井找水,挖了几口井,都没挖到有水的深度就放弃了,而且有一口井只差几锹就可见水了,他没有坚持下去。最终他一无所获,沮丧地离开。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理所应当地用“浅尝辄止”或是“半途而废”来概括漫画中年轻人的行为。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将自己代入到年轻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并不能确定此处究竟有没有水,而为了找到水,他也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做了很多次的尝试,完成了超过足以打出水来的工作量。
不如来假设一下,这里根本没有水呢?那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叹息这年轻人的愚蠢和固执,如果早早停止也不至于空耗了如此多的体力。
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要条件。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那么努力反而会让我们与成功背道而驰,渐行渐远。因此努力的前提,是找到正确的方向。
很多人每天奔波劳碌,筋疲力尽。任何人都看得出他们很努力,但是他们自己却感受不到一点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就感的喜悦。原因很简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脚下的路会通往何方,又哪里来的成就感呢?
盲目的努力,除了可以提供一点暂时的自我感动,大多数时候都是徒劳。处于这种无效努力的人会有两种表现:
1.涉猎广泛,却无一精通
互联网上有一个很老的段子,但是用来形容这类人却十分恰当:
“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家看哈佛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创业咨询每日必读,BAT大格局了如指掌,张小龙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饭局去雕爷,喜欢罗永浩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这种状态下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又或者是兴趣过于广泛。有限的精力被分散给了多个领域,也就导致了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没能投入足够的精力。始终没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每件事情都略懂,但又都可以被更加专业的人所替代。这样的努力也丧失了意义。
2.邯郸学步,浅尝辄止
这种状态相对于前一种,则更加不可取。前一种人虽然找不到方向,但他们至少做到了尽可能抓住更多的机会。这样的人往往有着足够强大的恒心和毅力,不会因一些完全可以克服的困难而轻易放弃,或许成效不大,但他们确确实实付出了努力。
而我们要说的这一种人,往往刚一开始就没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因此一些小困难就足以将他们劝退,他们会找借口说这不适合自己,然后很快找一条新的道路,重复和之前一样的过程。
想必我们都见过这样的同学,羡慕大厂程序员的高收入,决定开始学习编程。开始学习web前端,从最开始学习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觉得轻松也学得起劲,直到碰到难懂得知识点。他们懒得反复琢磨讲义,也不愿意借阅别人的笔记,稍加思索没有头绪,便就此作罢。转头开始学习JAVA,结果自然也是一样的。折腾没几天,就彻底打消了学编程的念头,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编程并不适合我。
很多人会说,这就像前面提到的挖井,我们并不能确定是否真的能打出水,可见找准方向,需要运气。这话没错,更多的时候,目标的选取来源于我们自身,无论选取怎样的目标,旅程的起点都是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
1.迷茫时,不如走好脚下的路
找不到方向,不如就将目标设定在眼前,将当前的事情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做到极致。
比如作为一名程序员,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写出更简洁高效的代码,避免产生更多的bug。并且时刻考虑为了达到行业的更高水准,还需要学习哪些技术?要掌握哪些能力?该熟悉哪些项目环节。这就是当前的目标,坚持下去,自然可以有所成就。
2.养成习惯,成就非凡
美国作家塞思·W·戈丁(SethW.Godin)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当我们有了目标之后,一切会在脑海中逐渐清晰。为了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变。然后我们必须做出一系列的选择,但我认为如果我们养成习惯会更容易,习惯引领我们得到成果。”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良好的习惯可以将通往目标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因此在向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注意力更多地倾向于习惯的养成。
就像戈丁在访谈中所举的例子:一位作家想要写出一部畅销书,但这个目标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不如将目标设定为“我每天都要坚持写作”,将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当作目标去完成,而写成畅销书的结局更有可能作为这一过程的副产品而被实现。
3.培养自控的能力
找到方向,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目标的奋斗中去,依照自己的规划按部就班地执行每一步,相信努力的意义,每一小步都在向着目标而靠拢。而在这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严格自控,剔除杂念。
就像前面提到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涉猎太多而导致迷失方向。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我们已经认定的道路上才能让努力的效率最大化。这时候就需要时刻告诉自己,过滤掉无关的信息,即使它再精彩,也与我无关。
在《英雄联盟》职业联赛中,针对团队中重要的ADC位置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叫做伤害转化率,是一名选手在一场比赛中所输出的伤害与他个人所“输入”的经济的比例。消耗的资源越少,打出的伤害数据越高,转化率就越高,也越能证明选手发挥出色,而反之则会成为团队的突破口。
同样,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所学的一切是为了能够有效输出,成为我们追寻目标路上的助力。但很多时候,我们都误将输入和储存知识当作重点,笃信“厚积薄发”,却忘了输出才是我们的目的。这样的努力就是低效的。
况且输出,也是我们学习和巩固知识的一项十分高效的方法。比如将够所学知识转述给他人,在我们的讲解下,其他人也能将知识理解并掌握,这就证明我们已经将所学融会贯通。
努力也需要找到恰当高效的方法,提高知识转化率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
能够向着目标而努力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生活有时也会和我们开玩笑,也许在某一天,我们会突然意识到,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并不适合自己,我们很难有所成就。这时候该怎么办?
懂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图片源自网络,仅做配文展示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年轻时候曾立志要写出一篇实验论文。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他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实验室更是传出了“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的笑话。
所幸杨振宁很快认清现实,直到实验并非自己所长,及时掉转马头专攻理论物理研究。最终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他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么该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值得我们努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反思自身。
1、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是否能感受到成就感的回馈?
2、我们的努力是否能决定事情的结局?
3、在这件事上的坚持是否已经让我们产生了自我怀疑?
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发现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就要趁着时间尚早,尽快转变思路,去探索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这并不代表之前的努力就付诸东流,所积累的经验都会成为之后的助力,引导我们以更高的效率在新的道路上加速前进。
张文宏教授曾说过:“其实无论生在哪个年代,年轻人生活的主色调就是焦虑与希望并存。年轻人无论你同意或者不同意,注定是要与时代共成长的。”
既然如此,我们不必担忧会迷失方向,年轻让我们有资本去大胆尝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跟随时代,向着未来努力。
当然,努力也需要智慧,希望我们所付出的努力都能化作成果在终点处迎接我们。我们共勉。
RECOMMEND
很感谢小伙伴看到最后😘,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您的的话不妨关注➕+点赞👍+收藏📌+评论📜,您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欢迎加入前端猎手技术交流群😛,文末扫码加我微信,我拉你进群,一起交流技术以及代码之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