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十大科学人物:李兰娟、张永振、谭德塞、福奇等上榜

共 7577字,需浏览 16分钟

 ·

2020-12-21 16:21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学术头条
作者:寇建超

2020年,是21世纪前所未有的一年。

这一年,天灾人祸横行: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南极气温首次突破20摄氏度、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一年,是着实不平凡的一年,人类的正常生活、生产活动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对一些行业和一些公司而言,这一年,充斥着毁灭性的灾难。

同样,2020年也是科学进程中史无前例的一年。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单位、科技公司等机构的科学研究工作;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科学界的破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界的正常交流。

但是,这一年,我们也从一些人、一些故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欣喜与温暖。是奔走在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肩负起了“治病救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是实验室内夜以继日做科研学术的科学家,扛起了“用科技服务人类”的使命;是一个个普通人的身体力行,让这个看似不温暖的2020,变得更加温暖。

还有仅仅剩余的十几天,2020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年中,科学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故事”的背后书写者又是谁?在这个时间点进行年度盘点,非常必要且颇具价值。

2020年12月15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布了本年度科技界的重磅榜单之一:2020 年度十大科学人物(Nature's 10: Ten people who helped shape the science stories of 2020)。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美国免疫学家、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永振等人上榜。

(来源:Nature)

《自然》特写板块主编Rich Monastersky称他们为“参与2020年最重大科学事件的几位人物”。这十位人物与他们的同事在一系列科学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对致命新冠病毒的测序、领导新冠疫苗的研发、为开创性北极气候任务的研究人员保驾护航等。

值得注意的是,“Nature's 10”是《自然》杂志的年度榜单,该榜单列出了在特定年份内为科学塑造做出贡献的10个人。他们可能参与了重大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关键问题的关注,也可能因为做出的争议性行动而声名狼藉。显然,这并非奖项或排名,而是通过介绍参与其中的人物身上引人入胜的故事,来突出科学领域中发生的关键事件的一种方式。

李兰娟: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疫情的发生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年末的寂静,严重影响了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甚至每个人的生活。

2020年1月18日,由李兰娟院士等人组成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逆势”而行,前往武汉评估当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两天后,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1月22日,年逾古稀的李兰娟院士率先提出“立即封锁武汉”,这一果断措施次日就被国家采纳,事实证明,“封城”举措确实有效控制了疫情向全国蔓延。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疫情继续蔓延,其他省份也会像武汉一样失去控制,那时将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

从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的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全市离汉通道关闭,无特殊原因,市民不得离开武汉。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计划外出的游客受疫情影响,也取消了春节旅行计划。武汉封城整整持续了76天,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事实证明,封城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是有效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流行病学家Raina MacIntyre对这一举措评价道:"很明显,它使中国国内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疫情发生"。

(来源:新华社)

据分析人士估计,封城措施将疫情在中国的传播时间推迟了3-5天,为其他地区做好疫情防控准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且,流向境外的新冠肺炎病例数在几周内也下降了80%。

对此,香港大学流行病学家Ben Cowling表示:“封锁一座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向外扩散的确是一种独特的做法。这一做法史无先例。”

中国最终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但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做。MacIntyre表示:"许多国家似乎已经忘记了流行病控制的基本原则,或者说他们的专家顾问缺乏必要的知识,他们在摸索中学习,但中国没有这种问题。"

疫情期间,李兰娟院士多次前往武汉,与广大医护人员共同抗击疫情,帮助新冠肺炎患者与病毒作斗争。她带领包括呼吸科、人工肝、ICU 等方面的团队,深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把浙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经验更好运用到救治工作中,为公众树立了一个无私奉献、人人敬佩的医生形象——她经常被拍到穿着厚重的医护服,战斗在一线,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亲切地叫她“李奶奶”。

今年年初,李兰娟院士在接受新华网的采访中表示,只要地球上还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永远可能发生。许多像天花等很久远的传染病基本被人类消灭了,但像之前的SARS、埃博拉病毒、H7N9,以及如今的新冠病毒这些新的传染病还会不断发生。

“SARS发生时,我们国家疾控队伍还不完善,SARS之后,我们要求所有县以上的医院都要设感染科,都要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这些对控制传染病非常重要。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医学传染病重大专项这十年来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见,消灭传染病,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向所有科学家和医务人员致敬。

李兰娟院士此前在中央电视台《开讲了》栏目中动情地说道,“什么是最大的快乐?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拉过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谭德塞:只要低下头,就能挺过去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谭德塞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便进入了一场持续的战斗之中。

2020年4月15日,谭德塞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政治风暴(found himself in a political windstorm)。此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暂停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资金,并评估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措施,及其与中国方面的往来。

但是,面对这一指责,谭德塞并没有对特朗普指控的“管理不当”和“隐瞒和失责”作出公开回应,而是继续将美国称为“慷慨的朋友”(generous friend),并强调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为每个国家和每个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他在给《自然》的一封邮件中提到:“由于我们对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感到非常震惊,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倡导全球团结。”

与特朗普的指控不同,近73年来,针对世界上出现的多次新的健康威胁,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充当着“警报器”的作用,他们通过收集数百种疾病爆发的情报,就应对措施向各国提供建议,有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直接与当地卫生机构进行合作。

(来源:WHO)

谭德塞拥有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和外交事务的多重专业背景。2017年,作为第一位来自非洲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刚刚上任的他在面对“令人不安”的埃博拉疫情时,向世界承诺重塑一个可以迅速采取行动应对下一次危机的机构。

谭德塞用他的同情心、亲和力和辛勤工作赢得了许多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及从业人员的认可和信赖。美国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公共卫生法研究员Lawrence Gostin给予了谭德塞非常高的评价,认为“他的领导方式是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并给别人做出榜样”。

当2018年埃博拉病毒再次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蔓延时,谭德塞和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人员冒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多次前往刚果民主共和国,与当地卫生应急人员共同控制疫情蔓延,并为约30万人接种了疫苗。

这次新冠大流行,再次检验了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大流行的能力。2019年12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获悉武汉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立即要求中国政府提供有关疾病的更多信息,以评估这一不明疾病的风险,并发出警告。2020年1月27日,谭德塞乘飞机前往北京,三天后,他宣布此次疫情是一次应该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立即采取措施,应对这一威胁。

面对特朗普等多方的指责,谭德塞表示:“我们从收到第一份报告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向世界拉响了警钟”。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传染病医生Dale Fisher表示,即使前期有更透明和更迅速的反应,可能也不会左右这场新冠大流行的蔓延,因为在世卫组织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许多国家仍然不愿意采取公共卫生措施。

2020年7月,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最大的政府捐助国,美国正式通知联合国将于2021年7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而近日,美国新一届当选总统约瑟夫·拜登(Joe Biden)已经承诺将在2021年1月上任后,取消特朗普政府关于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

但是,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即使世界卫生组织再次获得美国的资助,未来的工作经费仍然面临严重短缺。

“这场危机再次暴露了世界卫生组织依赖成员国提供资金支持的短板,也揭示了一个试图在险恶政治环境中开展工作的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全球健康研究员Kelley Lee说。

面对这些挑战,谭德塞表示,他的近期工作重点仍将放在抗击新冠大流行的“终极目标”上——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同等获取新冠疫苗。随着全球形势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逆风,谭德塞承诺:“只要低下头,就能挺过去。”

安东尼·福奇:murderer?hero!


在从事传染病研究的40多年职业生涯中,安东尼·福奇被一些人誉为英雄(hailed as a hero),也被另一些人咒骂为杀人犯(damned as a murderer)。

作为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所长,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曾帮助6位美国总统和1个焦虑不安的国家应对生化武器袭击,以及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暴发。

如今,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他为美国政府提供咨询和与公众交流沟通的角色,使他成为了“美国整个国家”的医生。

他不仅为美国如何应对疫情提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尽管往往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意愿相悖),还亲自在诊所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和艾滋病患者。

新冠大流行的规模以及公共卫生应对措施的政治化,迫使福奇采取了远远超出以往的措施。流行病学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尔姆(Michael Osterholm)表示,“在帮助公众理解科学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可以借助科学做些什么等方面,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来源:维基百科)

尽管这些努力遭到了反对者的抵抗,但他对这类摩擦并不陌生。1988年,美国剧作家拉里·克莱默(Larry Kramer)在《旧金山观察家报》(San Francisco Examiner)的封面上,称福奇为“杀人犯”和“无能的白痴”。克莱默等人认为,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针对艾滋病药物开展的临床试验进展过于缓慢,而当时有成千上万的人正面临着死亡。

如今,面对美国国内肆意蔓延的新冠疫情,他坚定地倡导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但这些建议遭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等人的严厉批评,批评者急于淡化新冠疫情的严重性,试图希望美国经济可以快速重启。特朗普一度向公众表示,他可能要炒掉这位科学家,特朗普的粉丝也发出了一连串尖酸刻薄的言论。

美国治疗行动团体(Treatment Action Group)执行董事马克·哈林顿(Mark Harrington)表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一直向美国政府说真话。”

如今的福奇,需要联邦警卫保护他的安全。“与其说是害怕,不如说是愤怒。我一直试图传递一个公共健康信息,来拯救人们的生命。”

他马上就80岁了,但还没有尽快退休的计划。

2020《自然》十大科学人物完整名单


谭德塞:向世界发出警告(Warning the world)

作为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领军人物,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面临来自各方挑战的情况下,始终致力于团结全球力量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图 | 谭德塞(来源:Nature)

Verena Mohaupt:极地巡逻员(Polar patroller)

在一次史无前例的北极任务中,作为后勤负责人,她在科考船冻在海冰中的一年里,努力保障约300名研究人员面对北极熊、极端寒冷和他们自己时的人身安全。

图 | Verena Mohaupt(来源:Nature)

Gonzalo Moratorio:新冠病毒猎手(Coronavirus hunter)

他是一位病毒学家,与同事合作开发了新冠病毒诊断试剂盒,协助乌拉圭成功应对新冠病毒,避免了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

图 | Gonzalo Moratorio(来源:Nature)

Adi Utarini:蚊子指挥官(Mosquito commander)

这位公共卫生研究人员,通过培育能阻断登革热病毒传播的蚊子,协助领导了一项对抗登革热感染的开创性行动,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消除登革热病毒。

图 | Adi Utarini(来源:Nature)

Kathrin Jansen:“疫苗”领袖(Vaccine leader)

她管理了成功研发新冠疫苗的几项闪电般的工作之一,带领团队在破纪录的210天里推出了一支通过临床验证的疫苗,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图 | Kathrin Jansen(来源:Nature)

张永振:基因组分享者(Genome sharer)

这位科学家和他的团队最早发布了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

图 | 张永振(来源:Nature)

Chanda Prescod-Weinstein:正义的力量(A force for justice)

为抗议系统性种族主义,这位宇宙学家参与领导了“暂停科学工作一天”的活动。

图 | Chanda Prescod-Weinstein(来源:Nature)

李兰娟:“疫情封锁”倡导者(Lockdown architect)

这位流行病学专家建议对武汉实施封锁,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最初阶段采取控制措施。

图 | 李兰娟(来源:Nature)

Jacinda Ardern:危机中的领袖(Crisis leader)

这位新西兰总理因在大流行期间采取的快速、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国际赞誉,不仅保障了她的国家相对安全,还得到了民众的信任。

图 | Jacinda Arder(来源:Nature)

安东尼·福奇:科学的捍卫者(Science's defender)

他是一位传奇医生,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在向公众传达可靠信息的同时,勇于质疑特朗普总统传播的错误信息,即使受到来自诋毁者的生命威胁,依然保持着他的良心。

图 | 安东尼·福奇(来源:Nature)

今年的许多故事都与新冠大流行有关,这场疫情至今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夺去了超过160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为此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

这些故事表明,科学需要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点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场大流行已经触及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而许多研究人员也加入了对抗这一威胁的努力工作中,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探索远离他们正常工作的领域。

“综合来看,这十位人物的故事反映了今年全球面临的一些最严峻的科学和社会挑战。” Monastersky总结道。

附:《自然》发布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

(来源:Nature)

11月14日,《自然》在线发布了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其中包括银河系中的快速射电暴、HIV治疗技术新突破、冷冻电镜首次实现单原子分辨率,以及压力如何导致头发变白等。

完整名单及相关文章链接如下:

1、物质与反物质的镜像对称性被破坏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000-9
2、《蒙特利尔协议》对南半球环流趋势的暂停起到重要作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787-x
3、在爱尔兰史前贵族陵墓中发现乱伦证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655-4
4、地面遥感精准度突破性飞跃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830-3
5、HIV治疗技术突破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010-x
6、果蝇为什么偏食?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535-1
7、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的快速射电暴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018-5
8、冷冻电镜首次实现单原子分辨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924-y
9、缺乏干扰素会导致严重新冠肺炎症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070-1
10、压力如何导致头发变白?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1935-3

同时,Nature新闻和艺术团队还评选出了2020年最佳科学影像,从薄薄的太阳能电池,到经过基因编辑的鱿鱼,当然也有导致了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

正如Nature媒体编辑Agnese Abrusci在点评一张护士将早产婴儿交给母亲的照片时表示,尽管2020年发生了太多不好的事情,但生命的奇迹仍在继续。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435-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514-8

https://www.nature.com/immersive/d41586-020-03436-5/index.html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哦!
浏览 4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