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共 219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2-01-13 15:51


我之前一直很喜欢看物理相关的科普读物,比如宇宙、深空、黑洞、引力波、狭义/广义相对论,因为这些东西太“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不可思议?举个例子,比如黑洞的发现是先经过假设推导得出结论,最后被科学家通过望远镜拍摄到黑洞照片,证明黑洞的存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速度越快,时间越慢”,这也是在GPS导航系统里被活生生证明正确性的,同样引力波也是这么被发现证明。


所有发现都是先“提出假设”→ 再“理论推导” → 再“得出结论” 最后“实验证明”,这真的太神奇了。光理解这些东西就觉得这个世界很疯狂了,那发现这些定理公理的科学家岂不是更疯狂?我很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想到的?他们的脑袋究竟怎么思考?他们是地球人吗?


我一直不知道这种“倒推”方法叫什么,今天从《第一性原理》这本书找到答案了。—— 公理化思维。这绝对是人类上最顶级的思维。


他的发明者就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他最出名的著作是《几何原本》,如果你不知道《几何原本》那一定知道勾股定理,西方印刷版本最多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欧几里得的这本书。

没有欧几里得的这种顶级思维的训练,可能就没有笛卡尔儿,也没有牛顿,没有爱因斯坦,没有霍金,也可能没有杨振宁。这么说未免太夸张了,更准确的说,历史上所有杰出的人物都有着和欧几里得同样的思维方式。


这本书整体给人灌输的思想是首先要转变思维。思维方式转变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境界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称之为“启蒙”。


成年人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增加信息量,而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型。在低水平的思维模型中,增加再多的内容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而已,只有提升思维模型的水平,才能让我们接纳更多高维的信息和知识。当然,想要实现这种目的,学习更多的思维模型和重要学科的重要内容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书先提出了两个概念,归纳法和演绎法,解释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用这两种方法解释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大招。


归纳法: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比如实验室里的科学工作者,生活中也是如此。归纳法是一种把一定时空边界之内的规律推广到所有时间和空间中的思维方式。几千年来,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大家默认都会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甚至可以说,99%的人类日常知识、经验建立在归纳法之上。


演绎法:大胆提出假设,并用实践去验证,这个大胆的假设就是“第一性原理”。


历史上所有的大佬都具备的思考方式“演绎法”,这可谓一招制胜。


归纳法与演绎法是人类主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只有了解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我们才能进入第一性原理的语境当中,才能知道第一性原理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





科学:先提出假设


爱因斯坦发明狭义相对论,E=MC2,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的前提下,如果光速不变不成立,那狭义相对论就不成立了。相对性和光速不变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一性原理。


同理牛顿经典力学建立在“惯性假设”和“引力假设的基础上

达尔文自然选择建立在“遗传变异”和“生存竞争”的基础上


所有的顶级科学家都使用演绎法。如果不会演绎法,没有公理化的思维方式,你只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帮助大科学家证明或证伪他们的假设。


商业:打破常规、创新式生存。


Space X 的成功 马斯克提出可回收火箭的假设。

iPhone 的成功 乔布斯提出触摸屏的概念。

IBM 起家,得益于预测到计算机在商业市场的需求。

“不破不立”,“破”的是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立”的是一个新的第一性原理,这个方法论就叫作破界创新。


文化:

西方世界,人们把万物的起源推给“上帝”,这是上帝创造的,宗教信仰就是万物起源的“第一性原理”。


东方世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第一性原理”。


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要转变思维,思维方式转变之后,从方方面面改变自己,人和人的差距重要来自认知差异。


我很想把下面这段贴出来,但是不知道取一个什么名字好。


张首晟教授的一堂课,这节课的名称很有趣,叫“2012信封的背后”。他说假设世界末日就要到来,挪亚方舟上只能带一对动物和一个信封总结人类所有的知识,那么你们会写下什么?这个思想实验非常有趣,它要求你必须写下极简的东西。


张首晟教授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他一共列举了8条重要学科的重要内容:

第一,在哲学领域中,他列举了原子论[4];

第二,在数学领域中,他列举了欧氏几何;

第三,在生物学领域中,他列举了自然选择;

第四,在经济学领域中,他列举了“看不见的手”;

第五,在政治学领域中,他列举了“人人,生而平等”;

第六,E=MC2;

第七,熵增定律;

第八,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这些都是人类的文化基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真可谓顶级思维的产物。


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很有“震撼”的感觉,作者 李善友 给他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教书匠”,果然教书的说话都一套一套的,全书都在运用批判性思维。哈哈哈,很有意思。


自己写完了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感觉我写的这些内容好苍白无力,根本体会不到全书的宗旨,这很可能是2022年我的书单里最好的一本书书(2022才过去10天)。还是自己读吧。


浏览 2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