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千亿身价的ToB老兵聊完,打破了我以往的认知

运营官张沐

共 200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6-14 23:57


shopping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最近非常的幸运能与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兵一起交流ToB的生意,这篇文章的ToB不仅仅局限于SaaS产品。

在这次的沟通中有两位重要级的大佬,一位身价千亿以上的CEO,传统企业转型智能化、数字化,一位是SaaS领域的领军人物,身价百亿左右。

这次内部沟通,绝对是震撼,经过这次沟通之后,认知到,作为SaaS的运营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有,而且国内的SaaS生意与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番景象,简单的沟通可以说对一般的ToB从业者还是震撼的认知。

由于两方公司的数据和行业问题,在本篇文章中会有其他的行业代替,数据则简略为几十、几百这种概况的数字。

我认为这次的沟通可以看做是传统企业向科技企业看起,也可以看做,科技企业对于传统企业的延伸。

从SaaS企业的角度来看,传统企业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行业更具科技化、数字化,以此为基础推动行业的发展,而且在传统企业中也有很多的应用已经落地,比如AutoML、AutoCV的技术。

这些重资产、重投入的项目,不是一家SaaS的厂商可以坐下来的,一般需要三五家厂商共同交付,因此团队内部必须有行业专家,引领大家在这个行业中探索。

传统企业其实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需要拓展科技领域,让科技的力量催促自己成长的更快,其实也跟外国资本的认知有关系,国外的资本并不太看好一些轻资产的交易类公司,如果在这个交易公司的头上,冠上“科技”二字,那么公司的估值就能翻几倍。

传统行业都在孵化自己的科技公司,包括国内的几大行,也开始拓展自己的科技公司,让自己的技术赋能自己的业务,有余力则在行业中深耕。

虽然传统行业都在拓展科技领域,由于公司的作风和以技术主导的科技公司完全是两种玩法,也是这样让科技公司可以在某个领域中横冲直撞。

现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产生了,SaaS公司想要在传统公司落地自己的技术,传统公司对自己的所组建的科技公司并不是特别满意,还需要借助SaaS公司的能力为自己服务。

强强联合就开始了,国内的强强联合一般走过三个阶段,接洽、合作和合资公司。

如果你提供的正是他们想要的,那么双方存在一定的关系时,双方的中层开始接洽,谈相关的业务,并以此形成双方的合作关系,我个人认为这次的合作就是双方的试水,看看地方的诚意以及底线。

在双方合作的还可以之后,就开始最后一步的动作,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在行业中深耕,到这一步才是真正的对业务有良好帮助的方式,也算是各有所需,各取所长了吧。

如果你认为成立合资公司是双方基于某个行业深入研究,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一般这样的合作方式无非是拉动股价或把双方的合作绑的更紧一些,绝对不是在一个行业里深耕,一般就是到了资本层面,这个复杂的程度,我讲述不清楚。

不过从这的沟通来看,传统企业确实需要科技促进自己的进步,SaaS行业的公司也需要借助传统企业,让自己在细分的领域中占领一片天地,从而促进自己更广泛的在行业内深耕的能力。

为什么SaaS企业都扎堆的去传统行业扎,而不是稳扎稳打的做自己的产品?

我个人认为,能做的通用性的应用,已经被现在的公司占领的差不多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速度太快,还有很大的需要提升空间,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也需要科技的能力来监控其安全性等。

这次两个非常典型的行业代表,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通用性的产品已经饱和,进入行业特别是传统的细分行业已经迫在眉睫,传统行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率或者提高自己的估值,与可以搭边做好自己的迭代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这篇文章从传统行业和软件行业两方进行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对于这次的沟通我还有一些心得,接下来的两篇文章会从SaaS公司的发展方向,SaaS产品的用户运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写在最后:

我又想到了前一段时间,以为朋友问我的一个问题,假如,你未来的观点与你现在的观点冲突了,你会颠覆自己吗?

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颠覆自己,这是对自我的负责,也是对各位阅读文章的朋友负责,我的文章中有很多个人的观点,随着我知识储备的丰富以及自己担任的职务、沟通的认知,一定会产生与现在不同的观点。

一起来学习,共同成长


                     


张沐的新书《运营思维:全方位构建运营人员能力体系》已经在京东、当当平台可以购买,可以私聊我获取签名版。

积累了7年的产品运营实操经验,期间经历过从小公司到中型公司、从To C到To B的产品运营工作,主导过从0到1的产品,深知不同类型产品在不同阶段的运营要点。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