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大湾区
共 3583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0-11-23 00:53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鼠标轻点,目光向着中国东南,向着大湾区,向着深圳俯冲向下,十点半的深南大道上此刻正忙碌,各色汽车有序移动。顺着车流向前,视线转向路边的华侨城洲际酒店,在酒店之中穿梭,直至寻找到本次数字孪生世界“旅行”的终点——花园中一颗带有标记的石头。
深圳先行
“深圳先行”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在深圳得到了尝试。“每次来到深圳都挺感慨的,因为我们当年做智慧蛇口、智慧前海,是对整个智慧城市的规划体系奠定基础的过程。经过深圳的这些项目,(信通院)在智慧城市方面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积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智慧城市首席专家高艳丽表示。
深圳也是最先尝试三维实景建模的城市之一,是国内首个实现市域级全覆盖的实景三维模型生产的城市。
“我在深圳有一个朋友,20多年前就在深圳尝试做VR(展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林珲说:“在他的办公室电脑里,展示了从福田区逐步扩张到深圳市的三维景观模型。”
时间回到今年8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新版《深圳市地图集》中,已经创新性地利用了深圳市实景三维模型,让人们能够通过夜光遥感影像和倾斜摄影MESH模型身临其境地感受深圳的空间结构及城市魅力。
而本文开头那段影像,展示于11月19日数字孪生平台公司51WORLD在深圳举办的地球克隆计划4(EC4)发布会。“在动态、真实的大湾区中精准寻找到一颗石头”,这是现阶段相对“极致”的一个案例。目前,动态仿真尚未能完全覆盖大湾区的每个区域,但未来几年时间内,这一幕或许将在大湾区,甚至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中上演。
“深圳是努力创新、改革开放的先锋,(在包括数字孪生在内的各个行业中)可能会多一些早期应用案例。应用成熟之后(再拓展到其他地区)去用,这就是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意义。”51WORLD创始人兼CEO李熠对泰伯网表示。
未来几年内,他们希望通过本次会上发布的AES 2021数字孪生平台级产品及开发者平台2.0,链接各个生态伙伴,共同在数字孪生世界中打造数万平方公里的动态城市群,完整“克隆”大湾区。
智慧升级
而正在飞速发展的数字孪生,则是对城市的全要素表达。
“今年,数字孪生城市已经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工信部、网信办都把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5G技术并列,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发布的数字孪生规划也非常多。”
高艳丽表示:“目前,国内有700多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将智慧城市推向新高度,成为未来城市高效治理和运营的抓手,是制度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有机结合。”
11月18日,深圳市在第十届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Smart City Expo World Congress,简称SCEWC)上荣获全球“使能技术”大奖,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强大的城市感知能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各个细分场景中,数字孪生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应用阶段。
2017年9月27日,深圳前海妈湾智慧港建设项目正式启动。3年后,随着三号泊位交工验收第1箱顺利起吊,一座传统港口全面升级成为了首个数字孪生动态仿真港口。在招商芯、华为+中国移动5G、北斗定位、平安区块链、无人驾驶拖车、实时网联无人机、51WORLD动态仿真技术支持下,从货物到港、装卸、转堆、仓储及出港的全作业周期,得以被完整感知。
被称为“智慧园区样板”的华为深圳坂田园区及东莞松山湖园区也已全面实现数字孪生。通过实时接入园区 IOT 设备、资产、能源、设施及环境等信息,建立基于园区实时运行状况的数字孪生场景,实现园区运营的可视分析、园区业务的闭联动、园区决策的仿真模拟以及园区数据的全量集成。
华为企业BG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看待数字孪生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数字孪生是智慧城市的一种技术,不是智慧城市的目标。未来的智慧城市一定会是个数字孪生的城市,但数字孪生代表了智慧城市的数字空间应用,智慧城市还一定要考虑传统的城市业务,也就是包含物理城市的智慧,数字+物理的相辉相印,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数字孪生是智慧城市的线上呈现部分,但智慧城市还有线下的系统部分,线上+线下运作,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将深圳打造为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的城市典范,推动实现城市的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全业务融合和全场景智慧,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让市民共享数字生活、共创智慧社会。
共建产业
“基于城市乃至城市群构筑超大仿真模型,到底有没有必要?”
“数字孪生城市是否展示意义大于实际应用?”
“各业务部门都在基于自身业务推进数字孪生,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城市建成之后能否坚持长期运营?”
……
业内人士对数字孪生的前景,已经达成共识。
李熠认为:“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仅被开发了不到1%”。这并非因为发展速度慢,而是前景太过巨大。他表示:“现在的数字孪生就像2009年智能手机的感觉,大家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整个产业链和生态都在快速形成中。数年之后,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格局。”
对于这次呈现的大湾区案例,李熠表示“希望先让大家感受到未来”。他认为,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城市群的技术处理也是必要的:“比如高速公路场景,或者城市群底层的大量管道监管,就需要用到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仿真模拟,如果不把(这部分)技术处理好,只能回到传统模式。”
“数字孪生城市的愿景是坚信不移的,从单点应用到多点应用,可能是人类挺进智能时代的起点。”高艳丽表示:“从价值上看,数字孪生城市正好是我国在推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东部地区是三缺三不缺,这正好可以运用数字孪生城市破解。西部城市还是缺资金、缺人才、缺运维、缺数据、缺思维,这可能在未来智慧城市基础打完之后才能够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她补充道:“从技术架构说,数字孪生城市已经成为新型智慧城市演进的必然选择,虚实融合、智能迭代,包括数字孪生城市架构,相当于对原来的智慧城市架构进行优化。”
但专家也表示,统一标准,统一“语言”,是数字孪生构建完整产业生态,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大量数据让我们有了所谓的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到现在,也遇到了瓶颈。我们现在需要一个新的地图的表达形式,虚拟地理环境。”林辉呼吁:“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部门用不同的地图符号让大家无法交流,我们需要共同的语言以应对应急监管等复杂情况。”
这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
“要通过模拟的场景更好地管理城市,调节城市的生活节奏,需要面积合理、要素统一、场景真实。”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表示。
“在当下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先从一个小区做起,小区、社区再到城市。小区是‘麻雀’,有水暖电、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把这只‘麻雀’解剖好了,把不同的要素用统一的信息编码编出来以后,实现共享,就能解决进一步的问题。”
“在面对来势凶猛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面前,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该按照态度冷静、思维冷静、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来面对这些变化。”陈宜明最后总结:“智能技术在城市及应用中的发展,应该遵从这样的原则:需求导向、整合信息、统一标准、顶层设计、循序渐进。”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