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米创业思考》,聊聊我们到底该如何读书?
共 3188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2-09-15 20:46
前段时间看雷军《穿越人生低谷》的演讲,随即种草了《小米创业思考》,于是下单、阅读。
书是好书,书名集合了我感兴趣的全部要素——小米、创业、思考。
小米的创业故事、小米的发展经历、小米巅峰低谷再到巅峰,加上雷军的复盘思考,值得立即购买。
开卷有益,我带着雷军和小米如何把握移动互联网的新机遇、又如何应对低谷再次崛起等一系列问题,开始享受阅读。
但当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得到一个额外的收获——我们到底该如何读书?当书中没有预期结果时,我们该如何自己找到答案。
01
波澜但不惊的创业故事
在书的前半段,小米的创业是讲述故事,起于金山、尝试在卓越、功成在小米。但看完这段往事,我有些许的疑惑。
书中对于小米10年的发展,表达方式是「陈述」。即遇到了事情,解决了事情,其中没有思考,也没有决策的复盘过程(或者说比较少)。
这是我的第一个困惑,为什么只有「事情→结论」,为什么书名是创业思考的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随即释然。思考和复盘是仅限于私密的对话讨论,不可能将内容付诸文字公开发表,我想要的其实是对内的复盘笔记,而不是对外的品宣书籍。
作为一本对外偏向于传记的书籍,不可能写挣扎、痛苦、试错,确实应该写遇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然后继续伟大着。
举个例子,我对书中最感兴趣的是3年平台期后的崛起,但在只有三页的内容——起于细微之末,终于风平浪静,但过程的波澜壮阔一笔带过。
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也不是我买这本书的初衷。
随即我调整阅读方式,开始尝试寻找到书中没有讲的内容,即通过事实和结果,我自己要复盘出事件的整体轮廓。
02
找到书里没说的内容
我要找到书中没写的内容,即开头的几个问题:小米是如何把握机遇发迹、又是为何陷入低谷再次崛起?
即在书中「事情→结论」的基础上,我要得到「事情→思考→结论」的全貌,然后基于思考的复盘,将决策的过程复用到自己身上。
这个思考才是我们应当探索的、能为化为己用的价值。毕竟看书不是为了完成100本的目标,而是我们在看的过程中有所得、看后有所改变。
01 一个低谷的例子
举一个书中的例子,小米在低谷应对的决策是三个决定:交付、创新、质量。基于这一句话的表述,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要确定「交付、创新、质量」为目标?为什么是这个顺序?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小米「陷入增长瓶颈是」事实,小米要做的「交付创新质量」是结论,那中间没讲的思考是什么?
我们要做的是代入式的去还原当时的情形,这样才有可能找到书中没写的内容。
02 为什么交付是第一优先级?
14-16年的小米很难买,朋友码抢到后转手就能倒卖,官网下单要等很长时间,就跟现在的比亚迪一样。
一个显著的事实——想卖1亿台手机,得先生产1亿台手机。年产量只有4千万,打死也卖不到5千万。
因此,核心是供应链的问题、产能的问题,所以当时有新闻说,雷总亲自上阵去抓供应链,这也是将交付作为了核心。
同样,饥饿营销已经成为了耍猴一样的贬义词,用户不愿意等了,如果不立即交付,用户转头就去了隔壁OV。
此时的小米已经扩张到了非米粉群体,米粉愿意等三个月买手机。但当小米想破圈时,就需要面对那些没有品牌忠诚度的用户。
这些用户买什么都可以,什么火买什么。但你要说让他们等几个月,那不好意思,他们转头就走了。
还有,竞品已经足够强大。OPPO、VIVO、荣耀已经快速发展,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了,这不是1999秒杀行业的一枝独秀,而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百花齐放。
因此,无论是站在供应链、消费者、还是竞争的维度,交付都必须是第一优先级。
03 为什么要创新和质量?
有质量才有口碑,质量是口碑的必要条件。没有质量,肯定没有口碑。没有质量,再忠诚的米粉也会崩塌。
质量之所以被提出来,就是因为扩大产能做交付的第一核心,即手机交付又快又好,不能扩大产能而降低品控。
小米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不是当下割韭菜,因此口碑很重要。小米专注极致口碑快的7字箴言,口碑是长期的价值肯定,是用户复购的粘性。因此小米必须保证当下的口碑,才能在长远期限内得到未来的发展增量。
但质量不等于口碑,质量的作用是不拉低口碑。因此口碑除了质量之外,要考虑其他极致的创新,即口碑是定位和品宣,是除了硬件的其他特点。
此时小米的变化可以从小米手机第八代和第九代的广告词中看出:小米8——8周年旗舰机。小米9——战斗天使,好看又能打。
这是明显的变化,8周年的小米聚焦于自身,小米就是棒。9周年的小米聚焦于对外,好看和能打比别人棒。
总的来说,当小米陷入增长瓶颈时,制定了保交付的战略,同时在保交付的基础上,聚焦于创新和质量,前者决定好评提高口碑上限,后者决定口碑不差评兜住下限。
同时小米从聚焦于自身的「就是快」「谁与争锋」「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开始转变为聚焦于市场的竞争优势,在颜值(好看、手感、大师杰作)、能打(拍照、双频)等方面尊重了市场,实现了二次增长。
到这里,我才算是看懂了书中这两页的内容,虽然寥寥数百字,但这部分小米的挣扎和探索,才是书中的精华核心,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03
找到决策背后的底层思考
通过上面,我们算是看懂了书中的隐含内容,但还不够。我们还没有提炼出可借鉴的方法,应用到我们自身的工作生活中。
如果用一句话叙述小米的上面的历程——发现了不增长的问题,找到了保交付的目标,于是就要解决供应链的核心问题,同时在保交付的基础上,要狠抓质量和关键性能,实现口碑的增长。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看到原题,即通过答案看到背后蕴含的解题公式,找到动量守恒的 F =MV,找到加速度公式v=s/t。
基于此,再看上面小米的历程,即是「发现问题→定义目标→核心路径→关键抓手」的解题思路,这就是能复用的大佬决策链路。
发现问题往往是被动的过程,落后就要挨打,社会会给傲慢以教育。定义目标是主动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开始调配资源全力解决。
但最难把握的是「抓手」,这个词看起来是互联网的自嘲黒话,却有其实际的意义,即追求决策的确定性。
举几个书中的例子,在小米保交付的过程中,写了一些例子:换血,换成年轻人。
为什么要换成年轻人?因为要让既得利益者、改革不从者离开,用新鲜血液、渴望证明自己的人上位。
这部分人有自我证明的驱动,能够按照新的改革方式做事、有变革老形式的决心和动力,恰恰也是当下最能打、最有执行力的人。
因此,决策执行的抓手,就是将自己的意志交给靠谱的人、自己信得过、有自驱意愿的人。
当然,书中只写了让新人上位的结果,上述的两段分析是看书过程中思考猜测,不一定对,但至少是一个自洽的合理结论。
综上,读罢《小米创业思考》,我虽然陷入了描述事实的落差,但带着思考去读书,有事实也就足够了,我满分推荐这本。何况后面还有小米对专注极致口碑快的详细分析和案例解读。
毕竟,现在的商业社会,能够无私公正的分享自己的案例的企业已经很少,靠谱做事、阳光正能量的大佬分享就更少了。
感谢雷军,感谢《小米创业思考》,让我有收获的同时,明确了看书看的是与自己已有认知的碰撞,不能是仅有的「知道了」三个字的全盘吸收。这其中要夹杂的质疑、批判和释然,夹杂着独立思考。
最后
还有一个延伸问题:这样看书累不累呢?
累不累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适用的读书方式。
好的方式应当是——有些书浅读,有些书深读。不是每本书都需要花费时间深入的探索,就像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交心一样。
但哪些书深读、哪些书浅读呢?答案是要基于我们自己读书的目的。书中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就聚焦在书本的内容。书中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在思考中自己得到答案。
解决了问题有收获,就是读好书。如果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不一样的看法就更好了。说明我们有了自己的观点,在碰撞吸收。
愿大家读书有收获~
注:封面为中关村软件园一角,散步随拍...
往期推荐
《产品经理推荐书单》
欢迎关注公众号
持续输出深度思考的干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