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透视区块链的绿色转型大潮!
共 154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8-06 22:28
···约1400字,阅4分钟···
面对气候异常,无人能置身事外,影响或早或晚。
2016年4月22日,全球178个缔约方正式签署巴黎协定,做出约束性承诺。几年之后,全球以未曾预料的速度编织起了一张绿色网,目前已有126个国家和地区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争取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是中国政府向全球做出的庄严承诺。
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之后,“双碳”成为热词,频频刷屏,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正在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而来的是,高能耗的通证获取机制、POW 机制,这些曾经在大众视野中的“隐秘的角落”,正在走向聚光灯下被追踪计算,统计到各行业能耗名单中比较。
虽然,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在传统产业方面,但是数字经济体系运行的能耗一路高起,终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凸显出来。假以时日,加密资产的生产、交易、流转等所需算力产生的能耗问题,终归要被定性为属于“减排”范畴。
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所有的数字经济模式都是绿色、低碳、低能耗的,同时,伴随着加密数字货币、Defi等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加密资产也衍生出更复杂的形态,其自身如何实现“碳中和”也是绕不开的问题。
围绕着这项挑战,全球范围内加密行业也迎来了历史上发展形势最为复杂的时期。马斯克因高耗能暂停特斯拉的数字货币支付功能后,绿色可持续的获取通证已逐渐成为趋势。如今,这股风潮更是陆续吹进了加密行业的各个角落。不仅是FTX、Gemini、One River Digital等交易所,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发力碳中和业务,甚至火爆的NFT市场也有碳减排的足迹。
除了加密行业中的节能减排举措,区块链这项技术本身也正在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区块链以效率换节能,进而减少碳排放,同时可对碳足迹进行追踪,这在助力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上有着极大应用价值。
近日,国网电商公司组织发布了“区块链+双碳目标”十大场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碳资产交易、清洁能源消纳、冬奥绿电溯源、共享充电桩、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综合能源、能源跨境贸易、共享储能、能源大数据中心等。这十大场景紧密围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充分发掘区块链在低碳业务领域的技术价值,依托新一代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和创新成果助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转型升级。
目前,绿色区块链已经被推向聚光灯下,奔驰、沃尔沃、塔塔等汽车企业都已启用区块链技术来追踪及减少碳排放,相信今年还会有更多行业加入其中。
如果说,过去五年里,性能与应用是全球区块链的竞争维度,那么接下来五年的竞争指标与发展模式将会出现“大反转”,可持续发展、低碳减排将会成为新的竞争维度,且这种推动力将是“自上而下”的。这也决定着,区块链或许将开启新一轮的淘汰赛。这轮淘汰赛中,不仅要“洗绿” 行业,同时要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证的效用真正产生价值,能做到这两点的,才有可能扛起区块链行业的减排大旗。
碳中和是难得的全球共识和统一行动。作为这场“减碳”风暴中的区块链行业,无论是加密圈的紧急转型,还是各行业链条中的减碳措施,都将更加积极地引导并推动整个行业的集体行动,大众舆论和同业的群体压力也将逐渐增强,一轮“绿色洗牌”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