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稳了,我想去国企
稳定,成了年轻人的头等大事。
全文5138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文|邓双琳
编辑|林文龙
来源|燃次元
ID:chaintruth
题图|Pixabay
“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这句电影里的台词,成了互联网人今年以来心路历程的最佳写照。
互联网大厂曾经是风光的代名词:收入高、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好;如果有股票,财务自由不是梦……可惜,从去年11月蚂蚁集团上市失败后,互联网的光环逐渐消退,今年以来,各种坏消息不断,关于“互联网还值得留恋吗”等话题,就不断在发酵。前几天发生的教育股暴跌事件,让“互联网是否不稳了”的疑问,似乎有了清晰的答案。
每一次互联网的大震荡,都会引发一场关于人才迁徙的故事。过去,互联网是人才迁徙的终点,互联网人跳槽,下一站也还是互联网。
资本助推了互联网风口的变换,从共享出行到电子烟,从P2P到新零售,每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都极度渴求人才。在抢人大战下,背后拥有丰厚资本的新风口公司往往愿意开出优厚的待遇去争夺一个互联网人才。
在很长时间里,互联网行业都是人才流入最多的赛道,许多211、985应届毕业生都将进入互联网头部大厂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厂待遇比传统企业好多了,我本科应届校招,大厂开出来的年薪是30万,而同在一个城市的国企却只有10万。”应届生小王的说法,曾经具有普遍性,从待遇的角度,大厂的吸引力至今仍比传统企业高很多。
但互联网行业并不是慈善机构,这里是效率优先的竞技场,内卷、996、PUA、35岁年龄分界线等问题,成了年轻人在互联网企业躲不掉的“诅咒”。越来越多人发现,互联网盛行的加班文化带给自己的回报越来越少,所谓的高薪如果换成时薪,其实并不多,而加班带来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从工作的幸福指数来说,大厂的吸引力并不高。
“互联网吃的是青春饭”,很多人都对此心知肚明。由此也衍生出一个通用的职业宝典,即年轻的时候在互联网多拼几年赚赚钱,等到30-35岁,再找一个稳定的地方上岸养老。
但如今,形势似乎有点变化。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再在一个又一个互联网风口上不停迁徙了,而是想要“逆行”去传统企业。曾经年轻人眼里看不上的外企、国企、车企、事业单位等地方,如今却成了他们心目中跳槽的最佳应许之地。
因为,国内互联网的不稳定性暴露的越来越明显。今年创投圈传来的坏消息太多了,例如,Keep、喜马拉雅、小红书、soul等企业纷纷取消了赴美IPO计划。
不少明星创业企业还倒闭了,比如创立六年、累计完成6轮融资的“共享衣橱”企业“衣二三”正式宣布关停;社区团购“独角兽”同程生活的主体运营公司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破产公告,称几年来因经营不善,虽多方努力,但仍未摆脱困境。
在过去互联网的黄金时期,大家普遍认为,进入快速发展的公司,机会更多,晋升空间也更大,但在如今看来,这些公司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已经远超它们描绘的未来期待值。而且,互联网红利增长已经放缓,即便现在的年轻人再努力,也很难像前辈们当年一样轻易获得跃升的机会了。
年轻人开始抗拒冒险,也抗拒画饼,一个稳定、不加班、不内卷的工作单位,成了许多经历过互联网大震荡的年轻人的心之所向。
过去年轻人看不上的外企、国企、车企、事业单位,如今却成了他们心里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起码在他们掌握的信息里,这些地方可以按时下班,并且相对稳定,年龄危机不明显,最重要的是受政策的影响不会像互联网企业这么深。
在互联网大震荡之下,一些年轻人开始放弃大厂的高薪,“逆行”去到传统企业,只为求一方安稳之地。一场关于互联网人才迁徙的新故事,正在拉开序幕。
去国企就是上岸
雯雯 | 26岁 社区团购行业
不只是在线教育遭遇震荡,社区团购最近也不好过,一个月之内,先是同程生活宣告破产,又是食享会传出倒塌的消息,京东的京喜拼拼最近也传出来裁员,整个行业都人心惶惶。
而我所在的橙心优选,已经开始进行一轮优化了,身边有同事被以合并大区为由头突然调动base地区,不接受的话,只能主动离职走人。据传,优化还没有结束,这次优化将大面积针对BD、产品和运营。
最近上班,我已经无心工作,在橙心优选的半年,经常每天加班到两点,经常回到家了还会突然接到电话处理工作,我才26岁就已经长出了白头发,身体和精神都快崩溃了。
未雨绸缪,虽然裁员还没轮到我,但我已经开始策划自己的后路了。政策对互联网的整顿,让我觉得互联网企业没有那么香了,而且我也不敢再投其他社区团购公司,怕接了offer没多久,又要开始找新的工作。
我开始萌生出要去国企的念头。以前,身边同事总是把去国企当作最后的退路,大家都觉得,年轻的时候要去互联网拼一拼,年纪上来了卷不动的时候,再挑一个稳定的地方。
以前,大家都嫌国企官僚气息太严重,得不到成长,薪资太低。但我来互联网亲身体验了几年后,才发现,互联网公司里的官僚做派也没好到哪里去,leader的PUA手段一个比一个厉害。
以前很多国企的技术相关工作都是外包,现在,不少国企也都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开发中心,待遇也提上来了,而且社招对年龄和学历都有要求,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好进。以前大家都看不上国企,现在却都觉得,35岁之前能进一个稳定、待遇又不错的国企,就是成功转型上岸了。
我不想再被“年轻就要在互联网打拼”这种言论洗脑了,也不想在互联网继续卷了。我打算好好投简历,认真准备社招笔试,争取进到一个好的国企,不再为未来是否会被裁员而终日惶惶不安。
外企也是彼岸
刘侃 | 29岁 短视频公司
我今年29岁了,在某短视频大厂做研发。在我这个年龄还没当上管理层的人,另有一个江湖绰号,叫大龄大头兵。
不是我想当大头兵,而是真的卷不动了。有时候看着那些实习的小朋友或者刚工作一两年的同事在朋友圈晒工位、晒食堂,我甚至有点羡慕。
想当年,我对工作也充满热情,刚好赶上短视频发展高速期,不分昼夜地工作了三四年以后,我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经常出现心悸、心慌、头晕的症状。去体检,检查单上一堆小毛病,都是长期熬夜工作加上压力大造成的。
后来,为了身体着想,我也不敢像以前那么拼了。回想起自己这几年,早上10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经常周六还要来公司赶进度,几乎没有个人生活,休息时间几乎全部用来睡觉了,而同龄人基本上都已经成家生子,迈进人生下一阶段了。
有时候,我想到自己快30岁了还和一群小朋友在这里卷,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今年,互联网的形势可以用“动荡”二字来形容,这让我“退网”的念头越来越深——我这个年龄的大头兵,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也很难再晋升了,而且下一波裁员潮来袭时,恐怕我就是第一批被祭天的。
跳槽的话,也没有优势,大厂更喜欢性价比高的应届生或者两三年经验的年轻人,我尝试着面了三家大厂,有两家一面就挂了,另外一家虽然过了,但给我的涨幅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工作强度更高。
我这个年纪,需要一份相对稳定,没有35岁危机,而且工作强度适中的工作,钱可以少点,但千万不能太卷。
思来想去,外企成了我心里最佳的彼岸。
前几年,我有过进外企的机会,但当时觉得外企一点都不香——薪资不如互联网大厂有竞争力,而且听说不少外企都陆续撤离中国,裁员也很严重。但现在,又有不少大厂人开始“逆行”到外企了。
我之前对外企的误解太深,虽然外企也有裁员危机,但是与年龄无关,外企裁员大多数都是因为业务调整或者组织架构调整,而且外企裁员和现今的国内互联网企业相比,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身边几个认识的人,40多了还能应聘进外企,在他们嘴里,外企就是养老的最佳圣地。早10晚6一周五天,很少有加班的情况,而且福利待遇什么的都不错,年假18天,病假14天,可能薪资不如互联网高,但按时薪算下来,比互联网香太多了。
你陪公司一起成长,公司却不能陪你到35岁以后。以前追求梦想,现在发现,形势不好的时候,安稳才是最重要的。我已经开始找朋友帮忙内推外企面试了,希望能够成功上岸。
事业单位编制真香
王犇 | 27岁 在线教育公司
在线教育这次算是彻底凉了。
原本暑期是在线教育行业获客的高峰期,每年重头戏都押注在寒暑假,按理说,我现在应该每天都在如火如荼的加班中,但一系列的政策重锤之后,我等来的却是一记裁员通知。
昨天下午我刚被人事叫去谈话,说整个部门都没了,公司会给我N+1的补偿。其实人事也不好过,月初的时候,公司就传出消息,所有面试已经全部暂停,公司的招聘团队被裁掉了大半。
我们公司算是头部的K12公司,境遇已经这么糟糕,更别提其他不如我们的教育公司了。就连行业里的老大哥新东方和好未来也不好过,今天刚听说,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裁员方案马上就要公布了,据说裁员幅度在40%-50%之间。
可以说,这次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都遭遇了灭顶之灾,很难再看到前景了。
我是做运营的,才转型跳槽来教育行业半年,就遭遇了行业动荡。从月初的时候我就开始海投简历,一直到现在,一个好的面试都没接到,求职变得异常困难。
问了身边的同事,大家都有同样的经历。在我之前,公司已经裁过几批员工了,有在我之前被裁的同事,已经待业在家找了两个月工作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不是薪酬福利和公司之前差太多,就是他看上的公司没看上他。
现在各家机构都在裁员,大批教育行业的人才流入市场,求职竞争变得异常困难,最主要的是整个在线教育行业都完了,我们只能选择跨行投简历,之前在教育行业积攒的经验,都成了无用功。
思来想去,我还是打算回老家考事业单位了,与其给我一个大厂offer,不如给我一个事业单位编制。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互联网企业太脆弱了,我们这些底层员工,无端地就成了大震荡中最无辜的牺牲者。
虽然互联网的工资很香,但我现在觉得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与其心惊胆战拿着高薪,不如在体制内心安理得de地躺平。
车企是我的退路
陈墨 | 26岁 出行行业
滴滴被下架后,很多朋友都来问我,滴滴会不会又像2018年那样,开启一波大规模裁员。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作为滴滴内部员工,我们似乎并未被风暴席卷到,大家的需求依然提得火热,除了被领导要求最近低调一点,其他似乎什么也没变。
但我知道,大家表面上虽然平稳,但其实心里都在打鼓。滴滴现在面临的形式很严峻,即便瘦死的骆驼也会比马大,但谁也不敢说,自己会不会是被瘦掉的那一部分。我所知道的好几个关系好的同事,已经开始私下偷偷刷题,为下一次跳槽做准备了。
我也接到了好几个猎头和其他大厂HR的电话。其他几家头部互联网大厂,现在正在积极挖滴滴的人,最近同组的同事如果在上班的时候出去接电话,十有八九都是猎头的电话。
现在办公室的氛围,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大家表面上都在正常推进工作,但心里都开始策划后手,毕竟谁也不知道最坏的情况是怎样的。当然,我们最希望的还是滴滴能够安全挺过这一波。
这种感觉我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2018年中旬,我通过校招加入ofo不足一年,就迎来了ofo的大规模裁员,见证了一个独角兽迅速崩溃的时刻。而后,我辗转了两家同样做共享出行的企业,均没有呆超过三个月。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2019年末,我拿到了滴滴的offer,选择加入了滴滴。
相比ofo,滴滴大厂的光环更强,起码回老家时,亲戚问我在哪上班,我说滴滴,大家都知道,而且滴滴给的薪资也还不错。因为中间有过两段短暂的就业经历,我的简历现在有点花,我原本计划着在滴滴呆3-5年左右,刷刷经验,顺便养养简历,再跳槽去更好的厂。
但现在来看,这一计划很可能要受到干扰了。我研究了几个适合跳槽的行业,发现最近造车新势力的势头不错,不少同行都跳槽去了新势力车企。据说,新势力车企更像是互联网和传统车企的结合,工作节奏早9晚6,很少有强制加班,而且给出的薪酬也很优厚。
而且新势力车企有互联网没有的优势,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新能源汽车人才启示录》,新能源汽车领域,年龄不仅不是焦虑因素,反而是优势。新能源汽车行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合计占比49.2%,其中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超过20%。
另外,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并不像互联网一样,仅仅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保定、重庆、宁波、杭州 、西安等城市也有核心业务。
但我经历了太多风口,明白在风口上择业是一件赌性很强的事情,所以,我并不会考虑那些新兴的新势力车企。但是,我觉得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品牌或许稳定性更强一些,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即使薪资给不到互联网这么高,但如果稳定性强而且不加班,那我觉得就是一条可靠的后路。
我计划着,如果这次动荡波及到我,我就离开互联网,去车企。
参考资料:
《逃离互联网,奔向新造车》,来源,后厂青年
*文中小王、陈墨、刘侃、王犇、雯雯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燃次元授权亿欧发布,申请文章授权请联系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