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字长文让你彻底掌握 FastAPI

简说Python

共 57569字,需浏览 116分钟

 · 2022-10-09

楔子

随着 Python 的发展,与协程相关的 Web 框架也层出不穷,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 FastAPI。相比其它的协程框架,FastAPI 要更加的成熟,社区也更加的活跃。

那么 FastAPI 都有哪些特点呢?

  • 快速:拥有非常高的性能,归功于 Starlette 和 Pydantic;Starlette 用于路由匹配,Pydantic 用于数据验证;

  • 开发效率:功能开发效率提升 200% 到 300%;

  • 减少 bug:减少 40% 的因为开发者粗心导致的错误;

  • 智能:内部的类型注解非常完善,IDE 可处处自动补全;

  • 简单:框架易于使用,文档易于阅读;

  • 简短:使代码重复最小化,通过不同的参数声明实现丰富的功能;

  • 健壮:可以编写出线上使用的代码,并且会自动生成交互式文档;

  • 标准化:兼容 API 相关开放标准;


FastAPI 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使用了 Python 的类型注解,我们后面会详细说,下面来安装一下 FastAPI。

使用 FastAPI 需要 Python 版本大于等于 3.6

安装很简单,直接 pip install fastapi 即可,并且会自动安装 Starlette 和 Pydantic。然后还要 pip install uvicorn,因为 uvicorn 是运行相关应用程序的服务器。或者一步到位:pip install fastapi[all],会将所有依赖全部安装。



请求与响应

我们来使用 FastAPI 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 类似于 app = Flask(__name__)
app = FastAPI()

# 绑定路由和视图函数
@app.get("/")
async def index():
    return {"name""古明地觉"}

# 在 Windows 中必须加上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否则会抛出 RuntimeError: This event loop is already runni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 启动服务,因为我们这个文件叫做 main.py
    # 所以需要启动 main.py 里面的 app
    # 第一个参数 "main:app" 就表示这个含义
    # 然后是 host 和 port 表示监听的 ip 和端口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整个过程显然很简单,然后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 localhost:5555 就会显示相应的输出。注意这里的视图函数,里面返回了一个字典,当然除了字典,其它的数据类型也是可以的,举个例子: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nt")
async def index1():
    return 666

@app.get("/str")
async def index2():
    return "古明地觉"

@app.get("/bytes")
async def index3():
    return b"satori"

@app.get("/tuple")
async def index4():
    return ("古明地觉""古明地恋""雾雨魔理沙")

@app.get("/list")
async def index5():
    return [{"name""古明地觉""age"17}, 
            {"name""古明地恋""age"16}]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host="0.0.0.0", port=5555)

这里我们直接使用 requests 发请求,测试一下。

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支持的,只不过元组自动转成列表返回了。并且当前的路径是写死的,如果我们想动态声明路径参数该怎么做呢?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tems/{item_id}")
async def get_item(item_id):
    """
    和 Flask 不同,Flask 是使用 <>
    而 FastAPI 使用 {}
    """

    return {"item_id": item_i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整体非常简单,路由里面的路径参数可以放任意个,只是 {} 里面的参数必须要在视图函数的参数中出现。但是问题来了,我们好像没有规定类型啊,如果我们希望某个路径参数只能接收指定的类型要怎么做呢?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tems/{item_id}")
async def get_item(item_id: int):
    """
    和 Flask 不同,Flask 定义类型是在路由当中
    也就是在 <> 里面,变量和类型通过 : 分隔
    
    而 FastAPI 是使用类型注解的方式
    此时的 item_id 要求一个整型
    准确的说是一个能够转成整型的字符串
    """

    return {"item_id": item_i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如果我们传递的值无法转成整型的话,那么会进行提示:告诉我们 value 不是一个有效的整型,可以看到给的提示信息还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通过 Python 的类型声明,FastAPI 提供了数据校验的功能,当校验不通过的时候会清楚地指出没有通过的原因。在我们开发和调试的时候,这个功能非常有用。



交互式文档


FastAPI 会自动提供一个类似于 Swagger 的交互式文档,我们输入 localhost:5555/docs 即可进入。

注意一下左上角的 /openapi.json,可以点进去,会发现里面包含了我们定义的路由信息。

浏览器的话,由于我这里没有安装解析 JSON 的插件,所以看起来很不舒服。因此推荐大家安装一个 JSON Viewer 插件,查看 JSON 数据时会很方便。

至于 localhost:5555/docs 页面本身,我们也是可以进行设置的: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title="测试文档",
              description="这是一个简单的 demo",
              docs_url="/my_docs",
              openapi_url="/my_openapi")

@app.get("/items/{item_id}")
async def get_item(item_id: int):
    return {"item_id": item_i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然后我们再重新进入,此时在浏览器里就需要输入 localhost:5555/my_docs

整体没什么难度,我们还可以指定其它参数,比如 version 等等,可以自己试试。该页面主要用来测试自己编写的 API 服务,不过个人更喜欢使用 requests 发请求。



路由顺序


我们在定义路由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顺序,举个例子: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users/me")
async def read_user_me():
    return {"user_id""the current user"}

@app.get("/users/{user_id}")
async def read_user(user_id: int):
    return {"user_id": user_i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因为路径匹配是按照顺序进行的,所以这里要保证 /users/me 在 /users/{user_id} 的前面,否则的话只会匹配到 /users/{user_id},这样的话访问 /users/me 就会解析错误,因为字符串 "me" 无法解析成整型。



使用枚举


我们可以将某个路径参数通过类型注解的方式声明为指定的类型(准确的说是可以转成指定的类型,因为默认都是字符串),但如果我们希望它只能是规定的几个值之一,该怎么做呢?

from enum import Enum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class Name(str, Enum):
    satori = "古明地觉"
    koishi = "古明地恋"
    marisa = "雾雨魔理沙"

@app.get("/users/{user_name}")
async def get_user(user_name: Name):
    return {"user_id": user_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通过枚举的方式可以实现这一点,我们来测试一下:

结果和我们期望的是一样的,可以再来看看 docs 生成的文档:

可用的值都有哪些,也自动提示给我们了。



路径中包含 /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路由:/files/{file_path},而用户传递的 file_path 中显然是可以带 / 的。假设 file_path 是 /root/test.py,那么路由就变成了 /files//root/test.py,显然这是有问题的。

那么为了防止解析出错,我们需要做一个类似于 Flask 的操作: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 声明 file_path 的类型为 path
# 这样它会被当成一个整体
@app.get("/files/{file_path:path}")
async def get_file(file_path: str):
    return {"file_path": file_path}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然后来访问一下:

结果没有问题,如果不将 file_path 的格式指定为 path,那么解析的时候就会找不到指定的路由。



查询参数


查询参数在 FastAPI 中依旧可以通过类型注解的方式进行声明,如果函数中定义了不属于路径参数的参数时,它们将会被解释为查询参数。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users/{user_id}")
async def get_user(user_id: str, name: str, age: int):
    """
    我们在函数中定义了 user_id、name、age 三个参数
    显然 user_id 和 路径参数中的 user_id 对应
    然后 name 和 age 会被解释成查询参数
    这三个参数的顺序没有要求,但一般都是路径参数在前,查询参数在后
    """

    return {"user_id": user_id, "name": name, "age": ag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注意:name 和 age 没有默认值,这意味着它们是必须要传递的,否则报错。

我们看到当不传递 name 和 age 的时候,会直接提示你相关的错误信息。如果我们希望用户可以不传递的话,那么必须要指定一个默认值。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users/{user_id}")
async def get_user(user_id: str, 
                   name: str = "UNKNOWN"
                   age: int = 0)
:

    return {"user_id": user_id, "name": name, "age": ag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这里使用了默认值,并且对于查询参数,由于它们指定了类型,所以我们也要传递正确类型的数据。假设给这里的 age 传递了一个 "abc",那么是通不过的,因为它要求的是整型。

另外默认值的类型和指定的类型还可以不相同。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users/{user_id}")
async def get_user(user_id: str,
                   name: str = "UNKNOWN",
                   age: int = "蛤蛤蛤")
:

    return {"user_id": user_id, "name": name, "age": ag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这里的 age 需要接收一个整型,但默认值却是一个字符串,那么此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我们来试一下:

我们看到,传递的 age 依旧需要整型,只不过在不传的时候会使用字符串类型的默认值。所以指定的类型和默认值类型不相同,也是允许的,只不过这么做显然是不合理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指定多个类型,比如让 user_id 按照整型解析、解析不成功时退化为字符串。

from typing import Union, Optional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users/{user_id}")
async def get_user(user_id: Union[int, str],
                   name: Optional[str] = None)
:

    """
    通过 Union 来声明一个混合类型,int 在前、str 在后
    会先按照 int 解析,解析失败再变成 str
    然后是 name,它表示字符串类型、但默认值为 None(不是字符串)
    那么应该声明为 Optional[str]
    """

    return {"user_id": user_id, "name": name}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所以 FastAPI 的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通过 Python 的类型注解来实现参数类型的限定可以说是非常巧妙的,因此这也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Python 的类型注解。

这里补充一下,我当前的 Python 版本是 3.8,如果你用的是 3.10,那么类型注解还有不同的写法:

>>> from typing import Union, Optional
# Optional[str] 和 str | None 等价
>>> name: Optional[str] = "古明地觉"
>>> name: str | None = "古明地觉"
# Union[int, str] 和 int | str 等价
>>> age: Union[int, str] = 17
>>> age: int | str = 17

这种写法在 3.10 才开始正式引入,但通过 from __future__ import annotations 也可以在 3.9 里面使用,而 3.8 是不支持的。

布尔类型自动转换


对于布尔类型,FastAPI 支持自动转换,举个例子:

@app.get("/{flag}")
async def get_flag(flag: bool):
    return {"flag": flag}


多个路径和查询参数

前面说过,可以定义任意个路径参数,只要动态的路径参数 {} 在函数的参数中都出现即可。当然查询参数也可以是任意个,FastAPI 可以处理的很好。

@app.get("/postgres/{schema}/v1/{table}")
async def get_data(schema: 
str,
                   table: 
str,
                   select: 
str = "*",
                   where: Optional[
str] = None,
                   limit: Optional[
int] = None,
                   offset: Optional[
int] = None):
    """
    标准格式是:路径参数按照顺序在前,查询参数在后
    但 FastAPI 对顺序本身是没有什么要求的
    """

    query = f"select {select} from {schema}.{table}"
    if where:
        query += f" where {where}"
    if limit:
        query += f" limit {limit}"
    if offset:
        query += f" offset {offset}"
    return {"query": query}

然后使用 requests 测试一下:


Depends

这个老铁比较特殊,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from typing import Optional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Depends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sync def common_parameters(
        select: str = "*",
        skip: int = 0,
        limit: int = 100)
:

    return {"select": select, "skip": skip, "limit": limit}

@app.get("/items/")
async def read_items(
        commons: dict = Depends(common_parameters))
:

    # common_parameters 接收三个参数:q、skip、limit
    # 因此会从请求中解析出 q、skip、limit 并传给 common_parameters
    # 然后将 common_parameters 的返回值赋给 commons
    # 但如果解析不到某个参数,那么会判断函数中参数是否有默认值
    # 没有的话就会返回错误
    return commons

@app.get("/users/")
async def read_users(
        commons: dict = Depends(common_parameters))
:

    return commons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我们来测试一下:

所以 Depends 能够很好地实现依赖注入,而且这里特意写了两个路由,就是想表明它们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当有共享的逻辑、或者共享的数据库连接、增强安全性、身份验证、角色权限等需求时,会非常的实用。



数据校验(针对查询参数)


FastAPI 支持我们进行更加智能的数据校验,比如一个字符串,我们希望用户在传递的时候只能传递长度为 6 到 15 的字符串该怎么做呢?

from typing import Optional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Query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user")
async def check_length(
    # 默认值为 None,应该声明为 Optional[str],当然声明 str 也是可以的
    # 只不过声明为 str,那么默认值应该也是 str
    # 所以如果允许一个类型的值为空,那么更规范的做法应该是声明为 Optional[类型]
    password: Optional[str] = Query(None, min_length=6, max_length=15)
)
:

    return {"password": passwor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password 是可选的,但传递的时候必须传字符串、而且还是长度在 6 到 15 之间的字符串。所以在声明默认值的时候 None 和 Query(None) 是等价的,只不过 Query 还支持对参数进行额外的限制。

Query 里面除了限制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还有其它的功能:

@app.get("/user")
async def check_length(
    password: str = Query("satori", min_length=6
                          max_length=15, regex=r"^satori")

)
:

    """
    此时 password 的默认值为 'satori',并且传递的时候也必须要以 'satori' 开头
    但值得注意的是 password 后面的类型注解是 str,不再是 Optional[str]
    因为默认值不是 None 了,当然这里即使写成 Optional[str] 也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

    return {"password": password}


声明查询参数为必传参数

如果我们想让某个查询参数为必传参数,只需要不给它默认值就行了。

@app.get("/user")
async def check_length(password: str):
    return {"password": password}

函数里面的参数,要么是路径参数、要么是查询参数。显然 password 是一个查询参数,通过不指定默认值,我们即可实现它是一个必传参数。也就是在 URL 中,必须通过 ?password=xxx 的方式进行传递。

虽然目的很简单,但我们发现此时无法对 password 进行限制了,比如希望它的长度是 6 到 15。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两者兼顾呢?

@app.get("/user")
async def check_length(
    password: str = Query(..., min_length=6,
                          max_length=15)

)
:
  
    # 我们知道 Query 的第一个参数是 password 的默认值
    # 但如果将 Query 的第一个参数换成 ...
    # 那么 FastAPI 就不会再将它当成是默认值了
    # 而是对 password 起一个限定作用,表示它是必传参数
    return {"password": password}

... 是 Python 的一个特殊的对象,可以了解一下,在 Numpy 里面也可以使用它。

最后再补充一点,我们也可以不使用 Query,将 password 的长度限制逻辑写在函数体里面也是一样的。

同时获取多个相同的查询参数

如果我们指定了 a=1&a=2,那么在获取 a 的时候,会得到什么呢?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Query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tems")
async def read_items(
        a1: str = Query(...),
        a2: List[str] = Query(...),
        b: List[str] = Query(...)
)
:

    return {"a1": a1, "a2": a2, "b": b}

我们访问一下,看看结果:

首先 a2 和 b 都是列表,会获取所有的值,但 a1 只获取了最后一个值。

另外可能有人觉得代码有点啰嗦,在函数声明中可不可以这样写呢?

@app.get("/items")
async def read_items(
        a1: str,
        a2: List[str],
        b: List[str]
)
:

    return {"a1": a1, "a2": a2, "b": b}

我们将 Query(...) 去掉了,因为它没有对参数做其它的限制,只是表示参数是一个必传参数。而不指定 Query(...),那么本身就是一个必传参数,所以完全可以把 Query(...) 去掉。

这种做法,对于 a1 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 a2 和 b 来说不行。对于类型为 list 的查询参数,我们必须要显式的加上 Query(...) 来表示必传参数。如果允许为 None(或者有默认值)的话,那么应该这么写:

@app.get("/items")
async def read_items(
    a1: 
str,
    a2: 
Optional[List[str]] = Query(None),
    b: 
List[str] = Query(["1""嘿嘿"])
)
:

    return {"a1": a1, "a2": a2, "b": b}


给参数起别名

问题来了,假设我们定义的查询参数名叫 item-query,那么由于它要体现在函数参数中,而这显然不符合 Python 变量的命名规范,这个时候要怎么做呢?

@app.get("/items")
async def read_items(
    # 三个查询参数,分别是 item-query、@@@@、$$$$
    # 但它们不符合 Python 变量的命名规范
    # 于是要为它们起别名
    item1: Optional[str] = Query(None, alias="item-query"),
    item2: str = Query("哈哈", alias="@@@@"),
    # item3 是必传的
    item3: str = Query(..., alias="$$$$")  
)
:

    return {"item-query": item1, "@@@@": item2, "$$$$": item3}


数值检测

Query 不仅仅支持对字符串的校验,还支持对数值的校验,里面可以传递 gt, ge, lt, le 等参数,相信这几个参数不用说你也知道是干什么的,我们举例说明:

@app.get("/items")
async def read_items(
    # item1 必须大于 5
    item1: int = Query(..., gt=5),
    # item2 必须小于等于 7
    item2: int = Query(..., le=7),
    # item3 必须等于 10
    item3: int = Query(..., ge=10, le=10)
)
:

    return {"item1": item1, 
            "item2": item2, 
            "item3": item3}

Query 还是比较强大的 ,当然内部还有一些其它的参数是针对 docs 交互文档的,有兴趣可以自己了解一下。



数据校验(针对路径参数)


对查询参数进行数据校验使用的是 Query,对路径参数进行数据校验使用的是 Path,两者的使用方式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Path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tems/{item-id}")
async def read_items(
    item_id: int = Path(..., alias="item-id")
)
:

    return {"item-id": item_id}

路径参数是必须的,它是路径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该使用 ... 将其标记为必传参数。当然即使不标记也无所谓,就算指定了默认值也用不上,因为路径参数不指定压根就匹配不到相应的路由。至于一些其它的校验,和查询参数一模一样,所以这里不再赘述了。

不过我们之前说过,路径参数应该在查询参数的前面,尽管 FastAPI 没有这个要求,但是这样写明显更舒服一些。不过问题来了,如果路径参数需要指定别名,但是某一个查询参数不需要,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app.get("/items/{item-id}")
async def read_items(
    q: str,
    item_id: int = Path(..., alias="item-id")
)
:


    return {"item_id": item_id, "q": q}

显然此时 Python 的语法就决定了 item_id 必须放在 q 的后面,当然这么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FastAPI 对参数的先后顺序没有任何要求,因为它是通过参数的名称、类型和默认值声明来检测参数,而不在乎参数的顺序。但如果我们就要让 item_id 在 q 的前面要怎么做呢?

@app.get("/items/{item-id}")
async def read_items(
    *,
    item_id: int = Path(..., alias="item-id"),
    q: str,
)
:


    return {"item_id": item_id, "q": q}

此时就没有问题了,通过将第一个参数设置为 *,使得 item_id 和 q 都必须通过关键字参数传递,所以此时默认参数在非默认参数之前也是允许的。当然我们也不需要担心 FastAPI 传参的问题,你可以认为它所有的参数都是通过关键字参数的方式传递的。



请求的载体:Request 对象


任何一个请求都对应一个 Request 对象,请求的所有信息都在这个 Request 对象中,FastAPI 也不例外。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Request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girl/{user_id}")
async def read_info(user_id: str,
                    request: Request)
:

    """
    路径参数必须要体现在函数参数中
    但是查询参数可以不写了
    因为我们定义了 request: Request
    那么请求相关的所有信息都会进入到这个 Request 对象中
    """

    header = request.headers  # 请求头
    method = request.method  # 请求方法
    cookies = request.cookies  # cookies
    query_params = request.query_params  # 查询参数
    return {"name": query_params.get("name"), 
            "age": query_params.get("age"), 
            "hobby": query_params.getlist("hobby")}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通过 Request 对象可以获取请求相关的所有信息,我们之前参数传递不对的时候,FastAPI 会自动帮我们返回错误信息。但通过 Request 我们就可以自己进行解析、自己指定返回的错误信息了。

FastAPI 重度依赖 Python 的类型注解,假设 request 参数的类型是 str,那么 FastAPI 就会认为 request 是一个普通的查询参数。但这里 request 的类型是 Request,那么 FastAPI 就知道它代表整个请求,于是会自动将请求的载体 Request 对象赋值给参数 request。

而通过 request,我们可以拿到所有的请求参数,非常方便。只是数据校验这一步就必须由我们手动做了,比如这里 name 没有做校验,客户端传递任何值都是合法的,并且不传递的话也会返回 None。但手动校验的好处就是自由程度要更高一些,当参数不合法时,我们可以自定制返回的错误信息,之前的错误信息都是 FastAPI 内部预定义好的。



响应的载体:Response 对象


既然有 Request,那么必然会有 Response,虽然我们之前都是直接返回一个字典,但 FastAPI 实际上会帮我们转成一个 Response 对象。

Response 内部接收如下参数:

  • content:返回的数据;

  • status_code:状态码;

  • headers:返回的响应头;

  • media_type:响应类型(就是响应头里面的 Content-Type,这里单独作为一个参数出现了,其实通过 headers 参数设置也是可以的);

  • background:接收一个任务,Response 在返回之后会自动异步执行(这里先不做介绍,后面会说);


举个例子: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Request, Response
import uvicorn
import orjson

app = FastAPI()

@app.get("/girl/{user_id}")
async def read_info(user_id: str,
                    request: Request)
:

    # 查询参数
    query_params = request.query_params
    data = {"name": query_params.get("name"),
            "age": query_params.get("age"),
            "hobby": query_params.getlist("hobby")}
    # 实例化一个 Response 对象
    response = Response(
        # content,手动转成 json
        orjson.dumps(data),
        # status_code,状态码
        201,
        # headers,响应头
        {"Token""xxx"},
        # media_type,就是 HTML 中的 Content-Type
        # content 只是一坨字节流,需要告诉客户端响应类型
        # 这样客户端才能正确的解析
        "application/json",
    )
    # 拿到 response 的时候,还可以单独对响应头和 cookie进行设置
    response.headers["ping"] = "pong"
    # 设置 cookie 的话,通过 response.set_cookie
    response.set_cookie("SessionID""abc123456")
    # 也可以通过 response.delete_cookie 删除 cookie
    return response

通过 Response 我们可以实现请求头、状态码、cookie 的自定义。另外除了 Response 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响应,比如:

  • FileResponse:用于返回文件;

  • HTMLResponse:用于返回 HTML;

  • PlainTextResponse:用于返回纯文本;

  • JSONResponse:用于返回 JSON;

  • RedirectResponse:用于重定向;

  • StreamingResponse:用于返回二进制流;

它们都继承了 Response,只不过会自动帮你设置响应类型,举个例子: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Response, HTMLRespons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ndex")
async def index():

    response1 = HTMLResponse("<h1>你好呀</h1>")
    response2 = Response("<h1>你好呀</h1>"
                         media_type="text/html")
    # 以上两者是等价的,在 HTMLResponse 里面
    # 会自动将 media_type 设置成 text/html
    return response1

另外我们在开头说过,FastAPI 的请求与响应相关的功能,实际上是基于 starlette。

请求载体 Request 和响应载体 Response 都是直接从 starlette 里面导入的。



其它类型的请求与响应


FastAPI 除了 GET 请求之外,还支持其它类型,比如:POST, PUT, DELETE, OPTIONS, HEAD, PATCH, TRACE 等等。而常见的也就 GET, POST, PUT, DELETE,介绍完了 GET,我们来说一说其它类型的请求。

显然对于 POST、PUT 等类型的请求,我们必须要能够解析出请求体。

Model

在 FastAPI 中,请求体可以看成是 Model 对象,举个例子:

from typing import Optional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Response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import orjson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class Girl(BaseModel):
    """
    数据验证是通过 pydantic 实现的
    我们需要从中导入 BaseModel,然后继承它
    """

    name: str
    age: Optional[str] = None
    length: float

@app.post("/girl")
async def read_info(girl: Girl):
    # girl 就是我们接收的请求体,它需要通过 json 来传递
    # 并且这个 json 要有上面的三个字段(age 可以没有)
    # 通过 girl.xxx 的方式我们可以获取和修改内部的所有属性
    data = {"姓名": girl.name, "年龄": girl.age,
            "身高": girl.length}
    return Response(
        orjson.dumps(data),
        media_type="application/json"
    )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我们访问一下:

除了使用 pydantic,我们还可以手动验证:

@app.post("/girl")
async def read_info(request: Request):
    # 是一个协程,所以需要 await
    data = await request.body()

我们说过 Request 对象是请求的载体,它包含了请求的所有信息,代码中的 data 便是请求体,并且是最原始的字节流形式。而它长什么样子呢?

首先在使用 requests 模块发送 post 请求的时候,数据可以通过 data 参数传递、也可以通过 json 参数传输。

所以 await request.body()得到的就是最原始的字节流,除了它之外还有 await request.json(),它在内部依旧会获取字节流,只不过获取之后会自动 loads 成字典。

因此使用 await request.json() 也侧面要求,我们在发送请求的时候必须使用 json 参数传递,否则无法正确解析。

@app.post("/girl")
async def read_info(request: Request):

    data = await request.body()
    try:
        # 解析成字典
        data = orjson.loads(data)
    except orjson.JSONDecodeError:
        result = {"error""请传递 JSON"}
        return Response(
            orjson.dumps(result),
            status_code=404,
            media_type="application/json"
        )
    result = {"name": data.get("name"),
              "age": data.get("age"),
              "length": data.get("length")}
    return Response(
        orjson.dumps(result),
        media_type="Application/json"
    )

从 Request 对象解析出请求体之后,我们手动转成了字典,如果你对字段有要求的话,那么可以再单独进行判断。

就我个人而言,基本很少使用 pydantic 做数据验证,一般都是手动解析数据、进行验证。当数据不合法时,返回自定义的错误信息。

路径参数、查询参数、请求体

这几种不同的参数,我们可以混合在一起:

from typing import Optional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class Girl(BaseModel):
    name: str
    age: Optional[str] = None
    length: float

@app.post("/girl/{user_id}")
async def read_info(user_id,
                q: str,
                girl: Girl)
:

# user_id:路径参数,q:查询参数,girl:请求体
    return {"user_id": user_id,
            "q": q, 
            **dict(girl)}

里面同时指定了路径参数、查询参数和请求体,FastAPI 依然是可以正确区分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 Request 对象。

@app.post("/girl/{user_id}")
async def read_info(user_id,
                request: Request)
:

    # user_id 是路径参数,它一定要出现在视图函数中
    # 并且没有限制类型,那么 user_id 可以是任意类型

    # 然后查询参数和请求体,可以通过 request 获取
    q = request.query_params.get("q")
    # 请求体应该是一个 JSON
    data = await request.json()
    return {"user_id": user_id, "q": q, **data}

发请求的话,返回的内容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服务端而言,解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体现在函数参数中,如果参数不对,FastAPI 会自动检测到,然后抛出预定义错误;而另一种则是使用 Request 对象,此时请求相关的全部信息都会被封装到这个对象中,然后我们手动解析,当参数不合法时,可以自定义返回的错误信息,可控性更高。

特别是当 JSON 的字段非常多的时候,定义 Model 比较麻烦,用 Request 对象会方便一些。举个例子:

如果发送的 JSON 里面有很多字段,每个字段的值的类型还不同,以及还包含 JSON 的嵌套等等。那么再通过定义 Model 的方式就很麻烦了,而通过 Request 拿到字节流之后再解析,就会方便很多。

Form 表单

我们调用 requests.post,如果参数通过 data 传递的话,则相当于提交了一个 form 表单,那么在 FastAPI 中可以通过 await request.form() 进行获取,注意:内部同样会先调用 await request.body()

@app.post("/girl")
async def read_info(request: Request):
    form = await request.form()
    return {"name": form.get("name"),
            "age": form.getlist("age")}

而对于表单提交,FastAPI 还提供了另一种方式。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orm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post("/user")
async def get_user(username: str = Form(...),
                   password: str = Form(...))
:

    return {"username": username, 
            "password": passwor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像 Form 表单,查询参数、路径参数等等,都可以和 Request 对象一起使用,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再多定义一个参数 request: Request,那么仍然可以通过 await request.form() 拿到相关的表单信息。

@app.post("/user")
async def get_user(*,
                   username: str = Form(...),
                   password: str = Form(...),
                   request: Request)
:

    form = await request.form()
    return {"username": username,
            "password": password}
    # 两个 return 是等价的
    return {"username": form.get("username"),
            "password": form.get("password")}

所以如果你觉得某个参数不适合类型注解,那么可以单独通过 Request 对象进行解析,因为它是请求的载体,请求相关的一切信息都在里面。

文件上传

然后是文件上传功能,FastAPI 如何接收用户的文件上传呢?首先如果想支持文件上传,必须要安装一个包 python-multipart,直接用 pip 安装即可。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ile, UploadFil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post("/file1")
async def file1(file: bytes = File(...)):
    # 此时会以字节流的形式拿到文件的具体内容
    return {"文件长度": len(file)}

@app.post("/file2")
async def file2(file: UploadFile = File(...)):
    # 会拿到文件句柄
    # 通过 await file.read() 可拿到文件内容
    return {"文件名": file.filename,
            "文件长度": len(await file.rea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获取字节流,或者获取文件句柄。但如果是多个文件上传要怎么做呢?

from typing import List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UploadFile, Fil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post("/file")
async def file(files: List[UploadFile] = File(...)):
    """
    指定类型为列表即可
    """

    return [{"文件名": f.filename,
             "文件长度": len(await f.read())}
            for f in files]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此时我们就实现了 FastAPI 文件上传,当然文件上传并不影响我们处理表单,可以自己试一下同时处理文件和表单。



返回静态资源


再来看看 FastAPI 如何返回静态资源,首先我们需要安装 aiofiles,直接 pip 安装即可。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staticfiles import StaticFiles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 name 参数只是起一个名字,FastAPI 内部使用
app.mount("/static",
          StaticFiles(directory=r"/Users/satori/Downloads/pics"),
          name="static")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浏览器输入:localhost:5555/static/1.png,那么会返回指定目录下的 1.png 文件。



APIRouter


APIRouter 类似于 Flask 的蓝图,可以更好地组织大型项目,举个例子:



在当前的工程目录中有一个 app 目录和一个 main.py,其中 app 目录里面有一个 app01.py,然后来看看它们是如何组织的。

# app/app01.py
from fastapi import APIRouter

router = APIRouter(prefix="/router")

# 以后访问的时候要通过 /router/v1 来访问
@router.get("/v1")
async def v1():
    return {"message""hello world"}


# main.py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app.app01 import router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 将 router 注册到 app 中
# 相当于 Flask 里面的 register_blueprint
app.include_router(rout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然后在外界便可以通过 /router/v1 的方式来访问。


错误处理

错误处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点,错误有很多种,比如:

  • 客户端没有足够的权限执行此操作;

  • 客户端没有访问某个资源的权限;

  • 客户端尝试访问一个不存在的资源;

  • ······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将错误通知给相应的客户端,这个客户端可以浏览器、代码程序、IoT 设备等等。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使用 Response 对象,将里面的 status_code 设置为 404,然后在返回的 json 中指定错误信息。不过 FastAPI 内部也提供了一些异常类: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HTTPException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tems/{item_id}")
async def read_item(item_id: str):
    if item_id != "foo":
        # 里面还可以传入 headers 设置响应头
        raise HTTPException(status_code=404
                            detail="item 没有发现")
    return {"item""bar"}

HTTPException 是一个普通的 Python 异常类(继承了 Exception),它携带了 API 的相关信息。并且既然是异常,那么我们不能 return、而是要 raise。

个人觉得这个不是很常用,至少我本人很少用这种方式返回错误,因为它能够携带的信息太少了。



自定义异常


上面使用的 HTTPException 是 FastAPI 内部提供的异常类,我们也可以自定义,但是定义完异常之后,还要定义一个 handler,将异常和 handler 绑定在一起,然后引发该异常的时候就会触发相应的 handler。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Request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Response
import uvicorn
import orjson

app = FastAPI()

class ASCIIException(Exception):
    """什么也不做"""

# 通过装饰器的方式
# 将 ASCIIException 和 ascii_exception_handler 绑定在一起
@app.exception_handler(ASCIIException)
async def ascii_exception_handler(request: Request, 
                                  exc: ASCIIException)
:

    """
    当引发 ASCIIException 的时候,
    会触发 ascii_exception_handler 的执行
    同时会将 request 和 exception 传过去
    """

    return Response(
        orjson.dumps({"code"404
                      "message""必须传递 ascii 字符串"}),
        status_code=404
    )

@app.get("/items/{item_id}")
async def read_item(item_id: str):
    if not item_id.isascii():
        raise ASCIIException
    return {"item"f"get {item_id}"}

还是很简单的,另外关于 Request 和 Response,我们除了可以通过 fastapi 导入,还可以通过 starlette 导入,因为 fastapi 的路由映射是通过 starlette 来实现的。当然我们直接从 fastapi 里面导入即可。



自定义 404


当访问一个不存在的 URL,我们应该提示用户,比如:您要找到页面去火星了。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Response
from fastapi.exceptions import StarletteHTTPException
import uvicorn
import orjson

app = FastAPI()

@app.exception_handler(StarletteHTTPException)
async def not_found(request, exc):
    return Response(
        orjson.dumps(
            {"code"404,
             "message"f"您要找的页面 {request.url} 去火星了。。。"}),
        status_code=404
    )

此时访问一个不存在的 URL 时,就会返回我们自定义的 JSON 字符串。而参数 request,就是请求对应的 Request 对象,为了方便 IDE 提示,定义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个类型注解。


后台任务

如果处理请求的时候需要执行一个耗时任务,那么可以将其放在后台执行,而 FastAPI 已经帮我们做好了这一步。来看一下:

import time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BackgroundTasks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Response
import uvicorn
import orjson

app = FastAPI()

def send_email(email: str, message: str = ""):
    """发送邮件,假设耗时三秒"""
    time.sleep(3)
    print(f"三秒之后邮件发送给 {email!r}, "
          f"邮件信息: {message!r}")

@app.get("/user/{email}")
async def order(email: str, bg_tasks: BackgroundTasks):
    """
    这里需要多定义一个参数
    此时任务就被添加到后台,当 Response 对象返回之后触发
    """

    # 可以添加任意多个任务
    bg_tasks.add_task(send_email, email, message="这是一封邮件")
    return Response(
        orjson.dumps({"message""邮件发送成功"})
    )
    # 我们在之前介绍 Response 的时候说过,里面有一个参数 background
    # 所以我们还可以这么做
    """
    bg_tasks = BackgroundTasks() # 不在参数中定义 bg_tasks
    bg_tasks.add_task(send_email, email, message="这是一封邮件")
    return Response(
        orjson.dumps({"message": "邮件发送成功"}),
        background=bg_tasks
    )
    """

调用之后会立刻返回,然后我们看一下终端,会打印出如下信息:

所以此时任务是被后台执行了的,注意:任务是在响应返回之后才后台执行。

而后台任务的实现原理也很简单,FastAPI 会将我们添加的任务依次丢到线程池里面运行,看一下源码就知道了,实现比想象中要简单很多。

所以有些设计用起来感觉挺神奇的,但是看具体实现的话,会发现简单到不行。


中间件

中间件在 web 开发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了,说白了中间件就是一个函数或者一个类。

在请求进入视图函数之前,会先经过中间件(被称为请求中间件),在里面我们可以对请求进行一些预处理,或者实现一个拦截器等等;同理当视图函数返回响应之后,也会经过中间件(被称为响应中间件),在里面我们也可以对响应进行一些润色。



自定义中间件


FastAPI 也支持像 Flask 一样自定义中间件,在 Flask 里面有请求中间件和响应中间件,但在 FastAPI 里面这两者合二为一了,我们看一下用法。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Request, Response
import uvicorn
import orjson

app = FastAPI()

@app.get("/")
async def view_func(request: Request):
    return {"name""古明地觉"}

@app.middleware("http")
async def middleware(request: Request, call_next):
    """
    定义一个协程函数,然后使用 @app.middleware("http") 装饰
    即可得到中间件
    """

    # 请求到来时会先经过这里的中间件
    if request.headers.get("ping""") != "pong":
        response = Response(
            content=orjson.dumps({"error""请求头中缺少指定字段"}),
            media_type="application/json",
            status_code=404)
        # 当请求头中缺少 "ping": "pong"
        # 在中间件这一步就直接返回了,就不会再往下走了
        # 所以此时相当于实现了一个拦截器
        return response
    # 如果条件满足,则执行await call_next(request),关键是这里的 call_next
    # 如果该中间件后面还有中间件,那么 call_next 就是下一个中间件;
    # 如果没有,那么 call_next 就是对应的视图函数
    # 这里显然是视图函数,因此执行之后会拿到视图函数返回的 Response 对象
    response: Response = await call_next(request)
    # 我们对 response 做一些润色,比如设置一个响应头
    # 所以我们看到在 FastAPI 中,请求中间件和响应中间件合在一起了
    response.headers["status"] = "success"
    return response

我们可以测试一下:

测试结果也印证了我们的结论。



内置的中间件


通过自定义中间件,我们可以在不修改视图函数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扩展。但是除了自定义中间件之外,FastAPI 还提供了很多内置的中间件。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starlette.middleware.httpsredirect import HTTPSRedirectMiddleware
from starlette.middleware.trustedhost import TrustedHostMiddleware
from starlette.middleware.gzip import GZipMiddlewar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 要求请求协议必须是 https 或者 wss,如果不是,则自动跳转
app.add_middleware(HTTPSRedirectMiddleware)

# 请求中必须包含 Host 字段,为防止 HTTP 主机报头攻击
# 并且添加中间件的时候,还可以指定一个 allowed_hosts,那么它是干什么的呢?
# 假设我们有服务 a.example.com, b.example.com, c.example.com
# 但我们不希望用户访问 c.example.com,就可以像下面这么设置
app.add_middleware(TrustedHostMiddleware,
                   # 如果指定为 ["*"],或者不指定 allow_hosts,则表示无限制
                   allowed_hosts=["a.example.com""b.example.com"])

# 如果用户的请求头的 Accept-Encoding 字段包含 gzip
# 那么 FastAPI 会使用 GZip 算法压缩
# minimum_size=1000 表示当大小不超过 1000 字节的时候就不压缩了
app.add_middleware(GZipMiddleware, minimum_size=1000)

除了这些,还有其它的一些内置的中间件,可以自己查看一下,不过不是很常用。



CORS


CORS(跨域资源共享)过于重要,我们需要单独拿出来说。

随着前后端分离的流行,后端程序员和前端程序员的分工变得更加明确,后端只需要提供相应的接口、返回指定的 JSON 数据,剩下的交给前端去做。因此数据接入变得更加方便,但也涉及到了安全问题。

所以浏览器为了安全起见,设置了同源策略,要求前端和后端必须是同源的。而协议、域名以及端口,只要有一个不同,那么就是不同源的。比如下面都是不同的源:

  • http://localhost

  • https://localhost

  • http://localhost:8080

即使它们都是 localhost,但是它们使用了不同的协议或端口,所以它们是不同的源。如果前端和后端不同源,那么前端里面的 JavaScript 代码将无法和后端通信,此时我们就说出现了跨域。而 CORS 则是专门负责解决跨域的,让前后端即使不同源,也能进行数据访问。

假设你的前端运行在 localhost:8080,并且尝试与 localhost:5555 进行通信。然后浏览器会向后端发送一个 HTTP OPTIONS 请求,后端会返回适当的 headers 来对这个源进行授权。所以后端必须有一个「允许的源」列表,如果前端对应的源是被允许的,浏览器才会允许前端向后端发请求,否则就会出现跨域失败。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middleware.cors import CORSMiddlewar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add_middleware(
    CORSMiddleware,
    # 允许跨域的源列表,例如 ["http://localhost:8080"]
    # ["*"] 表示允许任何源
    allow_origins=["*"],
    # 跨域请求是否支持 cookie,默认是 False
    # 如果为 True,allow_origins 必须为具体的源,不可以是 ["*"]
    allow_credentials=False,
    # 允许跨域请求的 HTTP 方法列表,默认是 ["GET"]
    allow_methods=["*"],
    # 允许跨域请求的 HTTP 请求头列表,默认是 []
    # 可以使用 ["*"] 表示允许所有的请求头
    # 当然下面几个请求头总是被允许的
    # Accept、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
    allow_headers=["*"],
    # 可以被浏览器访问的响应头, 默认是 [],一般很少指定
    # expose_headers=["*"]
    # 设定浏览器缓存 CORS 响应的最长时间,单位是秒
    # 默认为 600,一般也很少指定
    # max_age=1000
)

以上即可解决跨域问题。

所以过程很简单,就是浏览器检测到前后端不同源时,会先向后端发送一个 OPTIONS 请求。然后从后端返回的响应的 headers 里面,获取上述几个字段,判断前端所在的源是否被允许,如果允许则发请求,如果不允许则跨域失败。


FastAPI 的其它操作

下面看一些 FastAPI 的其它操作,相当于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补充。


其它种类的响应

们前面介绍了如何返回不同格式的响应数据:

# 返回 JSON 数据(返回字典会自动转成 JSON)
Response(orjson.dumps({"k""v"}),
         media_type="application/json",
         status_code=200,
         headers={"k""v"})

# 返回 HTML
Response("<h1>古明地觉</h1>",
         media_type="text/html",
         status_code=200,
         headers={"k""v"})

# 返回纯文本(此时 <h1> 不再是标签)
Response("<h1>古明地觉</h1>",
         media_type="text/plain",
         status_code=200,
         headers={"k""v"})

但还剩下几种响应,我们再单独说一下。

返回重定向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RedirectRespons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ndex")
async def index():
    return RedirectResponse("https://www.bilibili.com")

页面访问 /index 会跳转到 bilibili。

返回字节流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StreamingRespons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sync def some_video():
    for i in range(5):
        yield f"video {i} bytes ".encode("utf-8")

@app.get("/index")
async def index():
    return StreamingResponse(some_video())


如果有文件对象,那么也是可以直接返回的。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responses import StreamingResponse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get("/index")
async def index():
    return StreamingResponse(open("main.py", encoding="utf-8"))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返回文件

返回文件的话,可以通过 FileResponse,但介绍 FileResponse 之前,我们先额外补充一些内容。我们知道 Chrome 可以显示图片、音频、视频,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字节流,Chrome 在拿到字节流的时候,怎么知道字节流是哪种类型呢?不用想,显然要通过 Content-Type

# 我们可以返回图片、音频、视频,以字节流的形式
# 但光有字节流还不够,我们还要告诉 Chrome
# 拿到这坨字节流之后,应该要如何解析
# 此时需要通过响应头里面的 Content-Type 指定
Response(
    b"picture | audio | video bytes data",
    # png 图片:"image/png"
    # mp3 音频:"audio/mp3"
    # mp4 视频:"video/mp4"
    media_type="image/png"
)

通过 Content-Type,Chrome 就知道该如何解析了,至于不同格式的文件会对应哪一种 Content-Type,标准库也提供了一个模块帮我们进行判断。

from mimetypes import guess_type

# 根据文件后缀进行判断
print(guess_type("1.png")[0])
print(guess_type("1.jpg")[0])
print(guess_type("1.mp3")[0])
print(guess_type("1.mp4")[0])
print(guess_type("1.wav")[0])
print(guess_type("1.flv")[0])
print(guess_type("1.pdf")[0])
"""
image/png
image/jpeg
audio/mpeg
video/mp4
audio/x-wav
video/x-flv
application/pdf
"""

只要是 Chrome 支持的文件格式,通过返回文件的字节流,然后指定正确的Content-Type,都可以正常显示在页面上。然后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Chrome 有时候获取完数据之后,并没有显示在页面上,而是直接下载下来了。

那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app.get("/file1")
async def get_file1():
    # 读取字节流(任何类型的文件都可以)
    with open("/Users/satori/Downloads/1.jpg""rb"as f:
        data = f.read()
    # 返回的时候通过 Content-Type 告诉 Chrome 文件类型
    # 尽管 Chrome 比较智能,会自动判断,但最好还是指定一下
    return Response(data,
                    # 返回的字节流是 jpg 格式
                    media_type="image/jpeg")
    # Chrome 在拿到字节流时会直接将图片渲染在页面上


@app.get("/file2")
async def get_file2():
    with open("main.py""rb"as f:
        data = f.read()
    # 在响应头中指定 Content-Disposition
    # 意思就是告诉 Chrome,你不要解析了,直接下载下来
    # filename 后面跟的就是文件下载之后的文件名
    return Response(
        data,
        # 既然都下载下来了,也就不需要 Chrome 解析了
        # 将响应类型指定为 application/octet-stream
        # 表示让 Chrome 以二进制格式直接下载
        media_type="application/octet-stream",
        headers={"Content-Disposition""attachment; filename=main.py"})

访问 localhost:5555/file1 会获取图片并展示在页面上;

访问 localhost:5555/file2 会获取 main.py 的内容,并以文件的形式下载下来;

所以即使返回的内容是纯文本,也是可以下载下来的。

了解完上述内容之后,再看 FileResponse 就简单多了。

它默认是将文件下载下来,path 是文件路径,filename 是下载之后的文件名。如果你不想文件下载下来,而是直接显示在页面上,那么推荐使用 Response。



HTTP 验证

如果当用户访问某个请求的时候,我们希望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确认身份的话该怎么做呢?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Depends
from fastapi.security import HTTPBasic, HTTPBasicCredentials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security = HTTPBasic()

@app.get("/index")
async def index(
    credentials: HTTPBasicCredentials = Depends(security)
)
:

    username = credentials.username
    password = credentials.password
    if username != "satori" or password != "123456":
        return {"error""用户名密码错误"}
    return {"username": credentials.username, 
            "password": credentials.password}

if __name__ == "__main__":
    uvicorn.run("main:app", host="0.0.0.0", port=5555)

访问 /index 页面之后,会提示输入用户名密码。

我们也可以用 requests 发请求。

输入完毕之后,用户名密码会保存在 credentials 里面,我们可以通过 username 和 password 字段取出来进行验证。



WebSocket

然后再来看看 FastAPI 如何实现 websocket: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
from fastapi.websockets import WebSocket
import uvicorn

app = FastAPI()

@app.websocket("/ws")
async def ws(websocket: WebSocket):
    await websocket.accept() # 等待建立连接
    while True:
        # websocket.receive_bytes()
        # websocket.receive_json()
        data = await websocket.receive_text()
        await websocket.send_text(f"收到来自客户端的回复: {data}")

我们通过浏览器进行通信:


FastAPI 的部署

目前的话,我们算是介绍了 FastAPI 的绝大部分内容,最后再来看看 FastAPI 服务的部署。其实部署很简单,直接 uvicorn.run 即可,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参数,我主要是想要介绍这些参数。

def run(app, **kwargs):
    config = Config(app, **kwargs)
    server = Server(config=config)
    ...
    ...

我们看到 app 和 **kwargs 都传递给了 Config,所以我们只需要看 Config 里面都有哪些参数即可。这里选出一部分:

有兴趣可以试一下这些参数,看看将参数设置为不同的值,FastAPI 会有什么表现。


小结

总的来说,FastAPI 是一款非常成熟的协程框架,完全可以放在生产上使用。另外我们也清楚,性能的瓶颈基本不在框架上面,而是取决于数据库,所以在使用 FastAPI 的时候,还要搭配一个支持协程的驱动以及 ORM。

驱动的话推荐 asyncmy, asyncpg 等等,而 ORM 这里我推荐 SQLAlchemy(1.4 版本开始支持协程)。

最后 FastAPI 还有一些第三方组件,比如后台管理、接口限流等等,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End--

1、想领取赠书,加我微信,朋友圈不定期送书;

2、想咨询学习,加我微信,每次咨询仅9.9元;

3、更多需求(学习 代码 视频剪辑),都可以加我微信,欢迎咨询。


扫码即可加我微信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浏览 13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