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的导购

Python面面观

共 138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8-11

电商导购的价值,是帮用户锁定购物目标。购物目标是多样的:

  1. 有明确购物诉求。比如需要一部 iPhone 12 手机;
  2. 有模糊购物诉求。比如需要一双运动鞋,至于样式、品牌,需要看看;
  3. “逛”的状态,有看中的商品就买。这里细分下来也有很多,既然是“逛”,那么影响下单的因素就会有很多。比如:被内容击中。无论是商品/品牌宣导的内容,还是在某个场景下用途(小红书、抖音、快手的短视频);被价格击中。实实在在的物美价廉(聚划算、薇娅李佳琦辛巴这类团长主播)。被朋友推荐。母婴类目就是典型类目,复购率和私域运营要远远高于常规类目。

延伸说下,这类划分行业越来越多,刘润有一篇文章有简单介绍。划分越来越多,是因为有一定流量规模的产品,都会把卖货作为变现的一种方式。而现在单卖货,可以拆分为:流量获取,商品供应、主图/视频设计、发货、售后、日常经营。其中只要你会做流量,其他甚至都可以外包。对于平台来说,每个阶段/方式,都可以选择合适的卖货方式。所以看起来大家都是在卖货,但其实差距还挺大。

上面说的是站在买家角度,《淘宝十年产品事》[1]中,还说到了关于商品供应量和买家需求量平衡的角度。通过对淘宝供求关系所处的不同关系的分析,制定经营策略:

  • 当商品供应量远小于买家需求量时,需要为有需求的买家提供预订服务、资讯服务、订阅提醒服务。对有相应能力的卖家提供相关的情报,以刺激市场发展。
  • 当商品供应量近似于买家需求量时,关注需求的满足率,通过细分人群,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导购决策产品,来降低流失率。
  • 当商品供求量远大于买家需求量时,需要对有需求的买家做优质商品和卖家的推荐,以及促销活动的推荐,并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决策树。对没需求但有可能购买的买家做信息推送,以扩大需求量。同时为卖家提供付费型的营销工具。

在导航场景上,通过分类、标签、搜索、推荐这些设计,来满足上面提到的 3 种买家购物需求。搜索和推荐又是个大部头(挺难啃的),先简单理理分类和标签。单从设计上,关于这 2 者的关系,豆瓣创始人阿北有描述[2]过:“标签不同于传统的分类,能看到明确的树状结构,而更像是扁平的海岸线,一望无际。

像 Web 一样,有了链接 tag 就成了网,你可以顺着它闲庭信步地游走。而且,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一张网上爬比在一颗树上爬要惬意的多。”

除了分类和设计标签的使用,在分类上,还有前台和后台大概有 3 种对应关系:

  1. 在商家发布后台,商品是按照类目 + 属性等各个商品信息发布,前台通过查找商品时,也根据对应的类目来找;
  2. 卖家在商家后台按照类目发布,前台按照买家易懂 + 可调节来找商品。可调节的意思是类目内容的可调节(比如运营根据季节调节商品类目),以及类目对应的子类目可调节(比如原有的 3 级类目 iPhone 变成 1 级类目);
  3. 卖家在商家后台按照类目发布,前台不止可调节,并且可以一对多的方式找到商品,比如在“夏季”分类下有裙子,在“女装 -下装”下面也有裙子。

现在几家大的电商平台,都是第 3 种形式。

参考资料

[1]

《淘宝十年产品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32463/

[2]

描述: https://blog.douban.com/douban/2005/06/06/24/


浏览 2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