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鸡汤还是血泪史:硅谷华人精英逆袭图鉴
在上一期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现任硅谷科技大厂的华人技术高管里,名校学历、对口专业、大厂实习,是绝大多数精英的标配。超过40%的人集中在了前20所高校中,98%的人都出身于正统的STEM专业,90%的人职业起跑线就已在万众瞩目的FAMG大厂。或许这样的人生赢家纯粹就是用来仰望的,但我们也在数据中,发现了一些逆袭的可能性。他们或出身于普通院校,或在毕业时和大厂offer失之交臂,但经过十年一日的努力,他们也最终圆了自己的硅谷高管梦。那么,这些逆袭成功的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的秘诀吗?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数据背后的答案。大家好,我是硅谷OCInsights的分析师Luna。今天,我继续研究了Facebook、苹果、微软、谷歌四家大厂3000名在职华人技术高管的人生简历,针对其中非名校和大厂实习出身的成功逆袭人士,分析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
1.双非院系
VS 做题家
对于在国内就读的工程师们,
非985、211院校出身进入大厂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是千分之一。
而且,在我们的研究样本中,这些“双非”院校出身的工程师们,也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再去传统名校读研读博继续深造;他们的硅谷进阶之路,多是从科技大厂在中国分部工作了8-15年后,通过内部调岗的方式来到美国的。
当然,在进入大厂的中国分部之前,他们不乏在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公司打拼积攒经验,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跑赢了这场马拉松。如果有程序员观众朋友有志于复刻这条逆袭之路,那么不妨考虑一下微软这家调岗友好的跨国企业,或许真的能实现北京遇上西雅图。
2.谁能跳槽
进大厂
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还发现在现任硅谷科技大厂的华人技术高管中,超过90%的工程师就是从他们目前所在的科技大厂开始职业生涯的,而仅有10%不到的工程师高管们属于“曲线救国”,辗转来到今天的公司。
在这10%的非嫡系出身的高管中,仍有很大比例的人其实不属于传统的逆袭者行列。譬如,有22%是从FAMG中的其他三家中跳槽入职的,最常见的流向就是从微软跳到谷歌和Facebook。
另外,还有许多工程师高管在入职前,虽然不是在FAMG这个量级的科技巨头工作,但任职的公司也算得上是科技行业的名牌企业了,其中占比最高的几家分别为亚马逊,IBM,雅虎,因特尔,甲骨文,摩托罗拉,惠普,三星,高通,思科,这十家明星科技公司出身的工程师总占比约为17.5%。
而余下的工程师们,绝大多数同样出身于软件和互联网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从Salesforce、Airbnb这样的明星独角兽,到许许多多规模在百人以下、专攻某一领域的精品软件公司。零零总总加起来,他们的占比为所有非嫡系出身的工程师的33%。
不过,我们还是要相信,通往罗马的大道不止一条。还有少部分的工程师在进入大厂之前曾经效力于IT咨询公司,其中包括埃森哲、Booz Allen Hamilton这类传统的大型咨询公司,也包括了像Infosys、Tata咨询服务公司等这些总部设立在印度的企业,也就是中国留学生口中如雷贯耳的ICC。实现从乙方到甲方跳跃背后付出的努力,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其他的热门跳槽来源行业,还包括了半导体、投行与金融服务、游戏、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甚至还有非常少量的华人技术高管还曾在非盈利组织和媒体行业就职过。
那么问题来了。
在进入大厂之前,
这些逆袭成功者总共努力了多长时间才拿到大厂的入场券呢?
数据显示,他们在跳槽进入大厂时平均积攒了8.6年的经验。所谓十年磨一剑,终得进大厂。
3.近水楼台
先得月?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逆袭成功的工程师们曾在世界上的哪些地区打怪升级过。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确,在成功逆袭的群体中,有38%的技术人才一直驻扎在全球科技前沿硅谷,19%的工程师则选择了同样巨头云集的西雅图。不过呢,也有10%非嫡系出身的技术高管在加入他们目前任职的美国大厂之前,没有任何的在美工作经验:当然,如我们在开头所提到,他们其中的7%是从国内分部调岗进入美国总部工作,而剩下的3%则是出身于我国本土的头部科技公司,例如百度、阿里巴巴、网易、华为、京东等。
除了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我们还发现有2.4%的技术高管曾在加拿大工作过,2%曾在新加坡工作过,还有1%左右的工程师在巴西和日本工作过。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
总结一下,这些逆袭者的背景还是相当多元的。双非院校出身,大厂校招失利,甚至因为签证而身不由己,其实都不会决定一个人最终可以走多远。
希望今天这一分析能为屏幕前曾在职场中迷茫失措的你带来一剂鸡血,愿你永远不要放弃努力,成为实现弯道超车的1/10。
讲完了入职和逆袭,下一期我们将聊一聊硅谷大厂升职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视频,请记得点赞、留言、订阅。我们下期见!
推荐阅读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