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行·青城山拉练记

微小趋势

共 127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5-02 07:44

《码农行·青城山拉练记》

屈小勇

 

团建青城山,

山高雾遮天。

天高皇帝远,

远方也团建。


问道青城山,

拜水都江堰。

顶上南天门,

山下新汶川。




引言部分,是被称为「大陆数万逗比程序员」之一的屈小勇先森(作者)所作的打油诗。


上阙源于我太过相信自己,去年登了三次青城山,本次又是青城山,没有分清楚前山和后山的区别,爬到顶上才知道,本次去的后山,高度和难度,都是前山的翻倍。


这种乌龙的性质,相当于一个5年经验的资深Java开发工程师,第一次听说本次需求要做一个管理系统,立马就认为自己理解清楚了。


于是花了两个小时写了数以千行的代码并单元测试通过,然后提交到代码库以后,才发现实现的内容跟需求偏离太远,结果又花了四天时间做纠正,俗称改八阿哥。


前面四句源于拍了一个小型瀑布后发了个朋友圈,配文是:诗性大发。


同事同行者要求我发挥一下,就做了这个打油诗。


我的直接领导给我的评价是:小勇做了个shi循环。


后四句是他们下山的时候,我同班同学更是一个寝室的兄弟呼叫,让我去都江堰,他在那里工作了十多年。


于是我就先联系了一个拼车,五菱宏光嘛。「听我讲过故事的同志们都知道,就是今年把我车撞了他一点事没有的那款,号称秋名山车神的款式,后来他全责让保险公司出资三万多」


然后我就继续登顶,翻过山顶到达南天门。


一路顺风往下滑,最高坡度估计四十度。


车上一共七个大人一个小孩,长得真帅的那种小孩,跟我家长子同岁。


到都江堰下车之前,跟小孩的父亲,也是技术男,相聊甚欢。


从大的方向讲,是同一个行业,都是技术流;从细分行业讲,他是做半导体相关,属于硬件;我是做软件相关,属于软件。


我先下车,互相留了微信,并互道江湖再见。


之所以将团建称之为拉练,是因为想起了15年前那个汗流浃背的国庆前。


大学军训平时在西南大学校园,汗流浃背,号称国防身材的人也倒下几个。


重庆最热的时候,鸡蛋放在大理石上面是可以直接煮熟的,那种热肯定不是吹的。


拉练的地点选择在重庆北碚旁边的缙云山。


拉练的方式是走路没错,但是是可以行车的水泥路,除了偶尔会丢几个烟雾弹,当教官路过的时候喊几句口号,其他的相对还是比较好。


本次爬山应该是个人十多年接近二十年时间内,最伤脚的一次,虽然海拔仅仅1700多接近1800。


但是一次又一次让你先上山又下山,山路十八罗汉随意发挥的弯弯绕,瞬间就将年仅30多岁的我,整得没有脾气。


所以我定义这次团建行为是属于拉练,因为已经超越了我躲避烟雾弹的那次真实校园拉练。


回来后,我在考虑一个问题:「用这种方式来惩罚上班摸鱼的人,是不是很有效?」


因为加班只是让你坐在那里,不用太耗费体力,具体是不是脑力劳动,其实是看不出来的。

如果一周搞一次爬山拉练,996算啥?弟中弟。


下图是途中随意拍的一张。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标明作者与出处


浏览 1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