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刚学生凌堃发信请饶毅配合,共同寻找实验失败原因;饶毅:不要帮倒忙
大数据文摘出品
编辑:王烨
此前,网传中科院裴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相关论文涉嫌造假一事,1月21日晚 8 点 30 分,科学技术部发表了一篇《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算是对此事给出了官方结论。
通报显示,曹雪涛、李红良与耿美玉 3 人不存在造假,但论文存在图片误用;而裴钢与饶毅的涉嫌论文未发现有造假。
通报后仅两小时,“涉事人”饶毅便写了一封邮件,于21日10点25分正式向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实名举报了另一位“涉事人”裴钢院士。
在邮件中,饶毅举报裴钢院士在199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的论文“Five-transmembrane domains appear sufficient fo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unctional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 chemokine receptors”中,实验结果无法复现,存在造假嫌疑。
值得注意的是,饶毅举报的这篇论文的一作并不是裴刚,而是现任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副教授凌堃。
1月24日,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凌堃给饶毅发了一封邮件,并在知乎上将邮件进行了公开。
凌堃表示,当年的实验数据可靠,并且请求饶毅配合,愿一起寻找试验失败的原因。
对此,在1月24日晚间,饶毅给凌堃回了邮件,并且在“饶议科学”上进行了公开,题目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劝裴刚的学生凌堃不要帮倒忙”。
至此,继MIT首席研究员张曙光之后,裴刚学生凌堃也加入了饶毅举报裴刚学术不端事件争端中
凌堃呼吁饶毅一起寻找实验复现失败的原因
在给饶毅的邮件中,凌堃首先表示,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先后组织了独立的专家组和工作组对此进行了严肃的审查,包括调阅当年的原始实验记录、审查第三方实验室重复的实验结果等等,我们也按照专家们的要求提供了所有支持材料。
另外也提到了科技部给出的公告:科技部公布的最后结论也正是基于这些严谨独立的专家组对所有数据的认可。
并表示,这些审查已经占用了这些科学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饶毅此前提到的无法重现实验结果,凌堃表示,希望饶毅能提供具体的实验操作流程记录及相关结果,一起来寻找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
另外还提出了两个请求,一是请饶毅配合提供佐证您对该项研究质疑的支持材料;二是借助饶毅的自媒体平台,将此信原文公之于众。
在邮件后凌堃还列出了12篇重复了实验结果的文献。
凌堃的这个回应也在知乎上进行了公开,引发了知乎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评论表示,凌堃并未直接回应饶毅的质疑,与其列出12篇论文,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在做次实验,或者让第三方重新做次实验。
此前,饶毅在回复张曙光的信中也表示,愿意共同等待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如果它能够重复实验结果,就公开向裴刚道歉。
饶毅:不要帮倒忙
昨天(1月24日)晚间,饶毅对凌堃的公开信进行了回应。
文章较长,一时间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针对核心的质疑学术造假问题,饶毅主要回应了4点:
1.我(饶毅)实验室确实重复过您(凌堃)的实验,这一事实裴钢肯定知道。
2.现在也有实验室做了,重复不出您(凌堃)的结果。
3.中国科学院的所谓工作组,从头到尾没与我(饶毅)联系。
4.《知识分子》现属于非盈利的公益组织“智识学研社”,不是我(饶毅)个人的。近年发生几次其他人与我(饶毅)的矛盾,我(饶毅)从来不从《知识分子》或《赛先生》发反击文字。我只用“饶议科学”。
在回信最后,饶毅还表示:只有更爱真理才能显示吾爱吾师,要不然,出现谬误把老师拖进去了,不妥当。
在附录中,饶毅还针对此前凌堃列出的12篇支持实验结果的文章进行了分析,并且表示而其中没有一篇是研究显示CCR5和CXCR4的缺乏72个氨基酸残基的五重跨膜蛋白。所以,完全阙如严格的重复实验,并指出其中有文章是否定该实验结果的。
饶毅回应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LYbRkIoZD0b9qIYfFGv2ww
饶毅举报学术不端时间线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饶毅教授便已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报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裴钢院士以及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涉嫌学术造假。
当时的举报信也轰动了整个学术圈。
时隔一年多,饶毅的举报仍在继续,并且引发的连锁反应,牵涉其中的人也更多了。
近期时间线整理如下:
截止发稿时间,凌堃和裴刚尚未对饶毅的最新邮件发表新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