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产品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
最近有朋友开发了需求型到商业型产品经理的课程,前几年做知乎live也分享过产品经理进阶的一些问题,但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都会随着实践的深入跟着刷新。本篇就分享下,这两年做产品管理工作的一些新认知。
定位变化
所谓需求型产品经理大致代表着只聚焦聊需求、写方案的从业阶段,所谓商业型产品经理代表着为业务结果负责的从业阶段。产品经理随着工作年限变长,从前者过渡到后者,的确是避免被淘汰持续走下去必要的路径。
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能顺利过渡。
最直接影响过渡的原因是所在企业本身给你的定位,比如你希望往这个方向发展,而公司就觉得你是个死跑龙套的,算不上「高阶」,那就很难过渡,因为很多想法无法落地也无法更大发挥价值和影响力。
当然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是否能清楚认识到需要过渡,并且具备「产品管理」的全栈能力,很多人事实上会受环境影响,接受了环境给的定位,也不计划面临风险改变现状。意识到要改变,能力能否支撑产品管理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幸运地是,过去几年虽然工作变动略微频繁,但也通过实践和观察,早早定位做「产品管理」,并且深耕AI技术产业落地,对全链路都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和实践。基本也只是缺一个机会。当认清前司给产品经理定位「画图员」后,果断选择了业务导向做的最好的机会。
当然换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用了大致一年才逐步找到了适合的方向,又恰巧需要「产品管理」能力,才开始进入状态。
不难发现,做「产品管理」本质上也是个需求匹配的问题,企业对产品经理有正确认知和合适岗位,且恰好遇到合适意识和能力的人。
三个问题
做「产品管理」同做写需求文档不同,很多时候不会有明确客户告知你需求,而是需要去体悟去感知,甚至被动做出动作后,再回头复盘,才会发现重来可以更加高效作业。以产品不同生命周期所主要产品管理动作来阐述。
最具挑战的是规划阶段,往往做规划的阶段,需要回答好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的哲学问题。这三个问题明面上是说服公司投入资源,实际也是说服自己和扫清障碍的过程。如果三个问题回答不好,三个问题存在的问题早晚还是要回答。
譬如在前司做规则引擎营销,一直没有回答好市场规模的问题,投入一年多时间才有合同,回头看来,当时市场规模是个伪命题,因为规则引擎搞个性化营销就不是个独立的市场,很难单拆回答这个问题。而至于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如果不回答好,一群人等着方案开工和业务推进,终究是要面对。
回头看来,「产品管理」核心是不断深入回答三个问题,但起初冷启动阶段,至少三个问题初版答案逻辑是清晰的,落地是可行的,才有开始的意义。否则大概率是做不下去,或折腾半天死在半途中的。
而在需求型阶段,以上三个问题是不必要一定回答的,「老板拍的」或者「听老板的」就是尚方宝剑,动工执行就是了,这样的做法,在业内不在少数。
验证与规模化
做规划讲故事往往会有超出实际的乐观,而一旦开始落地,最核心的就是快速推进验证,其他工作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这个阶段不用谈什么规模化,而是聚焦优势资源打透待验证点。一旦验证通过,就有了扎实的根据地。后续考虑规模化才有意义。
在前司做规则引擎营销存在的问题是产品还未验证,却被动定了500w营收目标,目标并未经过合理拆解,甚至客户画像也未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形下,目标也只是目标。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在于整个过程看似有管理,其实过程是黑盒,不具备可执行性。
因此从事「产品管理」价值就在于,将黑盒的情况,白盒化,最终达成商业目标。这样才会真正拿到结果,而非为了定目标而定目标。产品管理的价值很多时候在于过程的管理,对过程深思熟虑。
只要产品真的有价值,找到种子客户,推进验证问题并不大。验证后,规模化推广,则是并非验证阶段的客户线形扩张。往往从1-10阶段,投入并不会十倍增加,这就需要建立可规模化的机制,保证以较少的人力,能够达成同时服务更多客户的交付与服务能力。
非线性扩充能力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互联网机制提供服务,如早些年做站长推荐工具,标准的轻量化工具,标准工具+合作预装+社群运营,快速将推荐工具扩展到了上万网站;另外一种就是私有化交付机制,私有化交付方式,往往跟客户偏好或行业特性决定,需要建立标准的交付流程及运营服务流程,才能将投入控制在线形增长以下。
业务结果
在商业公司并非业务结果就等于商业收入,而是与业务本身定位有关。比如公益部门可能就看中帮助了多少人,获得了多少社会曝光度。因此业务结果,需要结合公司、部门、业务本身定位进行判断,否则拿到结果,但与定位不一致,也不会被认可。
通常来讲,业务结果决定于两方面:收入和影响力。收入非常简单,B端产品签约后,最终交付计收或者回款。影响力分为对内对外,譬如业务对主营业务拉动巨大,对内影响力也能算在内,或者对外在行业内或社会上获得广泛认可或好评也会计算在内。
在前司除了日常做产品和业务外,也会与市场人员参与线下活动进行站台分享、发布产品介绍文章或客户案例、申请业内奖项。
产品管理关键
B端产品整个业务链路通常都比较长,涵盖售前、产品研发、交付、运营。做「产品管理」每个阶段重心都不同,做好产品管理的关键在于聚焦整个团队最关键的问题,而非最触手可及的工作。
早年工作经历中,有研发出身的业务负责人做智能客服产品,出发思路不是搞清楚智能客服业务如何做,而是聚焦擅长的智能客服技术,业务自然是难以做出结果。因此做产品管理切勿形成路径依赖,只做自己擅长的,而非对整个业务最迫切的工作。
做产品管理需要聚焦影响当前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结果的工作,一些日常重复的工作可以形成机制分出去,为最终结果负责。如果人力或人员水平影响拿结果,也要适当替换或者争取更多资源进入。对目标、全链路和阻塞问题,一直保持敏锐的关注,才能聚焦难但正确的事情,为业务和团队所有成员负责。
关于作者:
小乐帝,一线大数据&AI产品经理、简书互联网优秀作者、产品经理读书会创始人。
产品社群:
产品经理求职避坑探讨小组:957290281
产业互联网产品交流QQ群:276558817
高级产品经理交流QQ群:872842643
产品经理校招求职QQ群:736083600
AI产品经理探索小组QQ群:634414026
学习转行人工智能/AI QQ群:704965446
「产品经理读书会」
专注于爱读书爱思考的产品人提供读书推荐、产品思考、以书会友的环境
欢迎爱读书的产品人分享产品道路上的感悟
欢迎关注公众号:产品经理读书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