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去了西安,分享一些趣事。

我没有三颗心脏

共 117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4-12

帅到模糊(不接受反驳,谢谢合作)

清明节三天,去了西安,分享一些趣事。

1、

可能是思维比较活跃发散吧,我老是能注意到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在成都坐地铁,你会看到 「请勿穿旱冰鞋」 的指示牌:

对比起其他诸如「禁止吸烟」、「禁止坐卧」等警示,「请勿穿旱冰鞋」显得格外突兀。

别的先不说,你就想象一下,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

没想到去西安又有了精彩的发现,西安地铁指示牌更有画面感,「禁止卖艺」

拍摄的西安地铁警示牌

好家伙,这两个警示牌一对比,瞬间就觉得这里面饱含着精彩的故事,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我当场震惊!

2、

刚从钟楼地铁站出来,一群扎堆的大妈格外显眼,特别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在吆喝着什么。

后来离开西安前拍下的"神秘大妈"众

但是根本听不懂,就只隐约听得见:「诶~ (未知语言...)」。

起初不是很在意,但因为就住在钟楼附近,每天出去回来,大妈们都在,这就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经过好几天的反复蹲点,来回确认,终于,在一位大妈手上拿着一件衣服在缝缝补补的时候,我瞬间听懂了:「诶~ 补衣服不~」

我更懵了,为什么会在大街上补衣服啊... 好奇怪... 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查资料才发现,这居然是西安钟楼的地方特色:

原文:https://new.qq.com/omn/20190710/20190710A07RKW00.html

原来,这些"大妈众"是西安深藏不露的"手艺人",江湖人称——"织补女"。

3、

你们吃饭有被老板骂过吗? 没有的话,建议去西安吃「羊肉/牛肉泡馍」,自己掰体验一下「吃饭被骂」的感觉。

没去过不知道,一上来老板就给我们一块馍让我们自己动手掰馍(其实可以直接吃老板掰好的):

第一次掰馍

掰了老半天,自信满满地给老板,结果被老板一顿臭骂,说这个太大了做不了。

又好气又好笑。特别是坐我对面的大哥,一身正装,坐的笔直,硬生生从我们点菜开始,一直掰馍掰到我们吃完。

好家伙,吃馍 5 分钟,掰馍 1 小时?!

4、

越出去,越想念成都的好。

西安作为中国古城代表,就三天短暂的相处来看,基础建设也挺"古老"的——这里特指交通。

主道路交通有很多地方都在修建。地铁缓慢,打车困难。

不过相比成都,西安人民倒是挺懂得「先下后上」的道理的,这可能也是地方特色。

在西安,大部分的吃食在成都也能吃到,更多的是去感受了一把陕西人民特有的忠厚吧(参考掰馍 1 小时的大哥)。

不知道你们旅游一般是怎么度过的,反正我对「兵马俑」这种地方不是特别感冒,更多的地是想去领略一些新奇的东西吧。

5、

突然就很好奇,你们当地的地铁牌子上都有哪些神奇的警示牌?!



(完)

浏览 5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