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她被面试官怼?

唐韧

共 288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8-07

昨天我星球里有个同学私信我,说自己上周出去面一个产品岗位时被怼了。面试官直接说她缺乏产品思维,不像一个有经验的产品经理。


可实际上,她已经是一个有 4 年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毕业后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做教育类产品。


最近不是遇上教育行业大调整么,他们组的业务被砍掉了,无奈之下只能出来找工作。


虽然有 4 年产品经验,但一直做的都是一线执行工作,产品知识和技能虽然比较完善了,但基本都是扮演承接业务需求的角色。


平时,她做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沟通协调和项目管理都没啥问题,可以说是很擅长,因为长期的训练让她对这几块都已经非常熟悉了。


这次面试的岗位是一个高级产品经理岗,同属教育行业,但做的是职业教育领域。


对口的经验加上一定的工作年限,简历关很快就过了。


可等到了面试环节,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她准备了很多关于具体项目如何开展的问题,也总结了自己过去项目的一些亮点,可面试官一个没问。


相反,面试官问她的都是跟行业和具体业务相关的话题。


比如,他们之前业务所属的上下游产业链包括了哪些环节、业务开展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平衡业务需求和用户体验、以及做产品决策的依据通常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她一个都答不上来。


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执行产品经理,她平时的工作中基本不用涉及这些问题。业务有专门的业务团队思考,产品决策有领导做,自己做的都是方案落地。


很显然,4 年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她带来 4 年的能力增长。


准确说,她只是把第一年应该掌握的能力熟练地使用了 4 年,而且越来越熟练。


她说,因为这次面试的岗位比她之前的要高阶一点,所以面试官问出这样的问题也不奇怪。没办法,被现实啪啪打脸。


面对面试官的提问,虽然她也说了很多自己的理解,但她知道压根没说到点上。


最后,面试官直接说了句,你缺乏产品思维,知识、能力和经验还停留在功能设计阶段,跟这个岗位不匹配。


说到这,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挺能理解她的感受,自己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但受制于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让她没有机会接触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刚做产品的头两年,我也有过这么一段时期,那时候特别郁闷。


产品已经上线了,就天天盯着功能和界面找优化空间。似乎除此之外,自己就没啥可干的了。


改变发生在一次会议上,当时我去参加了一个业务会,参会的除了业务负责人,还有一线的业务人员。


他们讨论的都是具体的业务问题,在明确问题后,再提出一些产品需求。很多时候,他们以为的需求实际上就已经是产品方案了。


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接到的需求并不是原始问题,而是一个方案。如果只是落地方案而脱离问题,就只是一个功能型产品经理。


后来做产品的时候,我都会习惯性的忽略他们提过来的方案,反而去挖掘他们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下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比如,有人说要一个数据统计工具,要做成 App 里面的一个功能。实际上,他只是要不定期的查看一下相关业务数据。


如果真把这个功能做到 App 里,那铁定是个只有极少数人使用的低频功能,却要为此投入资源开发。


在了解到问题后,方案也很简单。设置一个短信模板,短信内容由后台根据模板自动生成,在调用查询数据后以固定的周期频率发送给需要的人。


就这样,一个复杂的 App 功能被降级到一条短信就搞定了。


同理,产品功能之上的业务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只要搞清楚几件事就能帮你快速全面的了解业务。


第一,业务有哪些角色。


就以我比较熟悉的医药电商为例吧。


这个业务本质上做的是线上药品零售和批发的生意,参与角色大致包括了消费者、平台、营销人员、物流方、商家、品牌商、生产方等等。


这些角色在整条药品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上占据着自己的位置,通过业务活动产生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三流会以数据的形式在业务流程中流动,从而体现在产品数据上。


第二,这些角色相互之间在完成一个什么业务活动。


业务活动,就是这些业务角色相互协作完成的一件或多件事情。


比如药品通过平台销售给消费者,需要经过商品管理、价格管理、上架、营销、下单、配送、服务等多个活动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有产品和系统的参与,如果你想搞清楚这些环节之间是如何与产品发生关系的,拆开揉碎去仔细了解就行。


第三,这个业务活动有什么特殊的规则。


每一个业务活动的进行都是受规则约束的,比如药品零售对于仓储和 ERP 系统有要求,需要满足国家的 GSP 认证规范。


因此,产品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参照这个规范做调整,跟普通的商品会存在一些区别。这种特殊的业务规则,在很多产品中都存在,也是那些外行不懂的行业秘密。


第四,业务角色让各自获利的方式是什么。


每一个业务都是一个商业活动,凡是商业,都离不开赚钱。


因此,要了解一个业务,就得搞清楚各个业务角色是如何获利的。


在销售型业务中,消费者都是最终买单方。一笔钱花出来,通常需要被多个环节瓜分,他们瓜分的比例和方式就是获利规则。


除此之外,想办法去搞清楚一些业务经营概念,比如营销成本、商品毛利、同比环比、净利等等,这些都是衡量和判断业务问题的基础认知。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想告诉大家,在做产品的过程中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以及思考问题的框架。


问题的类型虽然有很多,但大致类型也就那么几种。业务问题、产品问题、技术问题、运营问题等,每一类问题都有对应的思考框架。


我发现一个问题,很多 PM 在做产品的时候都喜欢凭直觉或凭感觉,思考或处理问题也都是随机应付。


其实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时间长了,别说形成系统性的产品思维,连一些可复用的方法都沉淀不下来。


所以,工作之余多反思、多复盘、多输出,这个过程会强化你的系统思维,对做好产品是极度有利的。


最后,给你们推荐一个免费的产品公开课,建议凭感觉、碰运气、靠直觉做产品的同学能去听一听,一定会有所收获。


这个公开课是前爱奇艺产品总监高老师主讲的,我听过了,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如何构建产品思维体系,如何运用思维体系做好产品决策对我启发很大。


如果你是产品新人,或者是处于成长进阶初期的产品经理,着实可以去听一下,反正是免费的。



要报名的读者可以直接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后还可以找小助理领取一份产品经理知识地图,还挺实用的。



工作之余,也多安排一些时间和机会学习。产品经理是个特别注重终身学习的职业,时刻更新自己,保持自身对知识、技能、能力的最新状态。


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进入下半年,很多公司都陆续在搞年中述职晋升答辩,最近也收到一些同学的咨询,发现共性问题还挺多的。


如果你们有需要,下次我专门写篇文章聊聊这个话题。


今天,与 65063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


饿了么经常给我「转账」,但我却很反感!
我在长沙茶颜悦色大门口,蹲了个点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