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骂得再狠,也永远是中国顶流

大数据DT

共 4116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10-02 01:16


导读:9月22日,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了“贺杨振宁先生百岁华诞”学术思想研讨会。但实际上,9月22日是杨振宁先生护照上误写的生日,他的真实生日是10月1日,跟国庆节是同一天。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再来重新认识一下100岁的杨振宁先生。

作者:Kyle
来源:Kyle (ID:kylehello)


杨振宁是谁?

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世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最初听到这个名字,还是从初中语文老师口中说的。

当时同桌一男孩得瑟地跟我说,害,就是那个谁,80多岁娶了个28岁老婆的!

年少不懂无知为何物,可就算在成人世界里,人们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花边新闻,难以理解他的科学成果。

八卦是人之天性,知识无形构成了壁垒。


01 杨振宁有多牛?

来看一张照片:

▲192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索尔维物理研究召开“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这场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上的物理学大牛,居里夫人、波尔、洛伦兹、泡利、海森堡、狄拉克,还有爱因斯坦。

这张照片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们的合影,堪称是世上最聪明的头脑的聚会,C位是我们所熟知的爱因斯坦。

N年后,这张照片同样汇聚了当今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


照片中,每一位站出来,都是在各国科学界跺一脚能颤三颤的人物。

这一次,站在C位的,是杨振宁。

2000年时,顶级科学杂志《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全人类只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排在第18位。

▲杨振宁(右下角)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

他是这个榜单里唯一在世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的华人。

就凭这两件事,你就明白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里的地位有多高。

至于他的学术成就到底牛在哪?

有个回答很有意思:

你能认识到的杨振宁的伟大程度= Exp(你的学识程度。


02 无法理解的物理学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

这个理论一年后被吴健雄迅速验证,因此两人的理论成果得到了认可,共同站在了领奖台上。

这也是华人第一次站在了这个世界级舞台上。


很多人就有争议了。

毕竟在理论物理学上,一个理论要被验证,往往要等个十年八年,而杨振宁俩人的理论被迅速验证,这个奖更该颁给验证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

学术的争论永无止境,公众的非议似有道理,可不容置疑的是,这个奖鼓舞了一大批国人。

要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主流物理学界基本上没有华人参与。

杨振宁之后,物理学届才真正迎来了中国人的声音。

当然,杨振宁最大的贡献还不是“宇称不守恒”,而早年的“杨-米尔斯理论”(也称规范场)

丁肇中曾说,20世纪物理学的里程碑有三件事: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三是杨振宁的规范场。

这是啥东西呢?

首先,我们物理书上说的四种作用力:引力、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


爱因斯坦到了晚年依旧没能统一引力和磁力的关系,反而还多发现出了两种力。

“杨-米尔斯理论”就是除了万有引力,把其他三种力都统一起来了。

统一是物理学的主线,是无数物理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杨-米尔斯能在这条主线里占有一席之地。

它是一个基础理论,提供了一个精妙的框架,让大批物理学家就可以撒开了研究。

也因为有这个框架,后来科学家们才能精准预言那么多没被发现的粒子。

据不完全统计,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促进间接获得诺奖的则有几十个。

有人甚至这么形容:

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的(3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03 莫须有的争议

读到这,是不是很难理解?

难理解就对了。

就是因为难懂,才心生敬畏。

就是因为难懂,才能明白公众对杨先生的认知有多浅薄。

杨振宁主要研究的就是理论物理学,很多时候连“是什么”都难以描述。

我说的也只是我的理解,本质上都不一定是这回事,要理解和传播一个理论,是世纪工程。

一直以来,公众对杨振宁先生的印象就是他那段“忘年婚姻”。

2004年12月24日,时年28岁的翁帆和82岁的杨振宁正式登记结婚。

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有人骂杨振宁老牛吃嫩草,也有人骂翁帆贪图荣华富贵。

有人借诗嘲笑: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言论一个比一个精彩。

人们愿意相信金钱能收买年轻娇妻,相信男人永远只爱18岁,就是不可能相信他们的结合,是因为爱情。

17年过去了,翁帆46岁,出版了《晨曦集》,写的是她眼中的杨振宁先生。

他们之间是不是爱情,无需外人评价。

17年前是这样,17年后更是这样,而且,时间已经证明了很多东西。

除了这一争议,还有“回国圈钱论”。

1964年3月23日,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

2015年4月1日,杨振宁主动放弃美国国籍。


这两件事摆在一起,有人看了多少不顺眼。

但骂杨振宁回国圈钱,那是丢了脑子才能说出来的话。




早在五十年代,杨振宁在美国物理学界就差不多是最高薪酬者,年薪五十万美金。

再者,他是世界多国的科学院士,想养老圈钱,去哪不行?

还有人说,邓稼先和钱学森回国了,就他不回,怎么说?

这问题,邓老先生曾为他抱不平,“国家需要杨振宁留在国外,他在国外的作用,远比国内大。”

当年,美国政府采取各种软硬措施,禁止留美的中国籍博士返华。

中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迎回了钱学森、邓稼先。这两位是搞应用科学的,在那个急需研发导弹原子弹的时代,邓老和钱老是刚需人才。

而杨振宁搞的是理论物理研究。

那个时候的中国,压根没什么条件能支撑杨振宁的研究,他要是回国,几乎做不出什么贡献,反而会分掉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经费。

因为经常出国交流,拿着中国护照经常受阻,杨振宁加入了美国国籍。对此,他觉得父亲杨武之心中始终有一角是怨恨的。

但其实,他从未放弃为中国人发声。

1971年,他参与保钓活动,在“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1977年,他自掏腰包,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致美国卡特总统的公开信,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中国的政策,尽快与中国建交。


中美关系缓和后,他是第一位回国的华裔科学家。

著名教育学家周培源,对杨振宁有一句评价:

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便是无人能及的。

2003年,他回到清华园。

回国后,他参与建设了国内60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并主持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

他为中心捐赠了100万美元,又通过各种渠道,募集了1000多万美元,专用于清华大学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他还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30多篇SCI论文,将理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科研水平提高了几十年。

再回望,他第一次站在世界舞台上说的话,你就会明白伟人何谓伟人。


他站在诺贝尔物理奖的领奖台上说:

假如今天有人问我,你觉得你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这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改变了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

那一年,他还只是个35岁的青年。


0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世上存在认知壁垒,人虽不分贵贱,但认知、思维、理解能力会完全拉开了人和人的差距。

霍金曾开玩笑说,一本科普书,多一个方程式就能降一半销量。

因为科普读物的存在,因为实用主义的泛滥,也因为对读者尊严的维护,有些人才会觉得自己对科学家随意发表某些看法,缺乏敬畏。

殊不知,很多科普作家甚至科学家自己是屈尊表达的,照顾普通大众的理解程度,把很多成就简化来说,免得吓退我们。

这个世上,有相当多的人无法接受世上有复杂到自己智商理解不了的东西。

但客观事实就是:绝大多数的学界顶尖成就,都是普罗大众无法理解的。

百岁华诞上,杨先生说起了邓稼先。


1971年访问中国后见了邓稼先,后来邓老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句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1971年邓稼先写给杨振宁的信

杨老说:

当时我看了信以后没有看懂这句话。“千里共同途”是什么意思呢?

我后来想了想,知道这是一个很深的意思。最近这个信发表了以后,仔细看了以后,我觉得今天五十年以后,我可以跟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

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或许没有人能真正懂他们的交流。

但我始终能看到一颗对祖国赤诚的真心。

半世纪前如此,半世纪的现在亦是一样。

关于作者:Kyle,90后新媒体公司CEO,500强公司新媒体顾问,新书《选择自己》,让时间变现,成为更有价值的自己,京东平台有售。本文首发于公众号Kyle(ID:kylehello),转载请联系Kyle取得授权。微博@选择君Kyle。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天才引导的历程

干货直达👇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读书 | 书单 | 干货 | 讲明白 | 神操作 | 手把手
大数据 | 云计算 | 数据库 | Python | 爬虫 | 可视化
AI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NLP
5G | 中台 | 用户画像 数学 | 算法 数字孪生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
浏览 1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