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我法 - 石涛

子牧UXD

共 107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1-28 23:43



分享一切美的事物



f755400dff5663bdacc09a3f1f811029.webp


主编:hello design
编辑:hello



石涛(1642—1707),明代宗室靖江王朱赞仪的第十世孙,原名朱若极,小字阿长。其父朱亨嘉为第九世靖江王,于南明隆武时期自称“监国”于桂林,为明将瞿式耜等擒获囚杀。清兵入桂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难以谋生,于是出家为僧,法号超济、原济(亦作元济)、道济,号石涛。其号随各个历史时期境遇的变化而不断翻新,用过“小乘客”“瞎尊者”“苦瓜和尚”“零丁老人”“枝下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清湘遗人”“大涤子”等数十个。石涛喜好自然风景,一生游历甚广,跋山涉水、云游四方,足迹遍布华山、匡庐、黄山、天台山、洞庭湖、西湖等地。在绘画艺术上,石涛擅长山水、兰花、花果,兼工人物,笔意恣肆,自成一家,又擅诗歌、书法、篆刻,诗、书皆淋漓洒脱,与弘仁、髡残、朱耷并称为“清初四僧”。


cb7049168bb1302e4894268584102dd3.webp


2035b6271c635d78daba7e9cc4ffb619.webp


71be63f6aec429740289468f1b1e18a4.webp


石涛自幼聪慧,据《大涤子传》载,石涛“年十岁,即好集古书”,“暇即临古法帖”。但他大部分的少年时光是在东躲西藏的苦难与窘迫中度过的。这样的人生阅历,磨炼了石涛的性格,拓宽了他的人生阅历和对生活的感知,成为了其日后创作的宝贵财富。


54a40146a99ef28dd8d1126b8e54691c.webp


b174d30cfa4d360e341901ee72701724.webp


8eb8768ea40e7b10d361e59d742562bd.webp


纵观石涛一生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寻丈巨制,还是尺页小品,都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如将其作品从时间顺序和作品特征来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fb0d7f59c142fd0e4b0230c30e1b2658.webp


第一时期是传统技法学习时期,亦即石涛在武昌的时期,这一时期,石涛模仿董其昌的风格,并受其理论影响,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追求“造化为师”、“我用我法”。


c3cae7928e050d77e79068a45bdbb8b2.webp


第二个时期是石涛在南京和扬州的时期,这时的石涛,绘画艺术逐渐成熟,生活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与当地许多文人诗画相识,如龚贤、戴本孝、查士标、屈大均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批社会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古画的鉴赏家,他们保存有前人墨宝,石涛得以观摩学习,使其艺术境界有了很大的提升。


89058602f5371d611b73f80e443454ed.webp


第三个时期,始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石涛时在燕京,这是他精力最充沛,心情亦舒畅的时期,因而创作了不少巨幅作品,且用笔严谨,画风细腻。石涛于51岁从北京回到扬州定居,直至终老天年,这期间是石涛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成熟和旺盛的艺术创作精力,使石涛的画艺达到高峰。


1ba07790ee3635567e306aae557ec6e1.webp


aecb3192963229e01c811ea3636d8c27.webp


afe64f18ab565848b203cdce2f0cd6ac.webp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史上不仅称得上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其画作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的绘画艺术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964761ab0a354c02c6579aec7d1da886.webp


afe64f18ab565848b203cdce2f0cd6ac.webp


58eabbcc8fdcd2b03a5dfffbcbef991f.webp








65d0884d887f3cd0bce71807a9726ea8.webp






浏览 12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