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选手专访 - 最佳展现创意作品 - 背后故事
共 186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8-09 03:44
我们此前擅自解读了《最佳展现创意作品》,并对作者是如何构建该作品以及作者的经历着实好奇。我们有幸在直播间请到了小川选手为大家讲述背后的故事。
本来以为可以一个小时结束,没想到一下子展开了三个小时。让人大开眼界,从一个立体的角度呈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
制作整套作品,带有这么多的创意,你相信可以在 48 天里打造完成吗?
在企业中,如何同时设计考虑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位一体的报告?
只有真实的故事才能感动听众,如何将企业中的分析中提取精华并用结构化的模式来进行创作?
如果说科班的规则需要系统化学习,那么有没有简单快速的参考呢?
如何使用板块式布局统一化风格来最大限度实现复用?
如何从业务和用户的角度践行简单和实用的高度平衡呢?
如何设计使用统一和简单的主题颜色?
如何基于 OCP 原则构建可扩展的导航系统?
如何用降低信息密度的方法来增加有效信息密度?
注意
这里是 BI 佐罗提出的新思维:用降低信息密度的方法来增加有效信息密度。
作者在无形中用出了这一思维的精妙之处。
如何利用分层隐藏信息的方式来调节信息密度和简洁平衡?
零 BI 化,一切只像一种 PPT 如何让用户无感使用?
如何透过多层主次关系构建合理的用户信息流体验?
什么是 MVC 设计模式?
什么是分主题设计模式?
什么是 DRY 原则以及其应用?
什么是 OCP 原则以及应用?
什么是非侵入式设计以及应用?
如何构建更易用的用户体验?
如何利用字段参数动态适配来大幅提升可复用性?
注意
该页面虽然简单,但能看出来用字段参数的人以及如何动态适配的就不多了。另外,作者第一时间用于可视化大赛,可能是在可视化大赛中唯一(也许是唯三以内)利用字段参数高级技巧的作品。
如何命名度量值和表?
书签导航器如何实现高级应用?
如何仅仅借助 PPT 来打造作品?
三个小时的分享,如果你认为只有作品的技巧,那就大错特错了。
大概有 80% 的人只关注这个作品到底用了什么技巧。这些只是结果。好奇这件事是最低价值的。
通过访谈,真正的私心在于:
作者经历了什么,造就了他现在的思维方式?
作者是怎么学习的,让学不完的技巧可以被自然领悟?
作者又是在怎样的职业生涯中,与 Power BI 又发生了怎样的独特的故事来造就了独特的经历。
这些才是更加高维的精华。希望你能听懂我在说什么。
感谢小川选手为大家毫无保留的分享了三个小时的故事。我不是学到了什么,我又悟出了新的哲理。由衷感谢。
总结
结果,总有原因。原因,总有底层逻辑。最佳展现创意作品最大的好奇在于:
创意,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是什么,可以帮助人们产生创意?
创意如何不消退,并与价值结合在一起而不沦为无意义的想法?
这三问,在这个作品的故事中无疑有着完整地诠释。有缘者得之。
至于技巧和用了什么 DAX 函数,Power BI 特性,再次提醒,那根本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提醒:要想驾驭技巧,必现领会底层思维逻辑;而不是不停地学习技巧。
感悟
这段时间很忙,也看了很多东西,再反观这个作品的时候,是这样的:
在三个小时的访谈中,问了作者很多问题,其中一个能让听众感受到的是:关于巧合的问题。这其实非常本质和重要。还有一些没有明确总结语言出来的,例如:为啥有无数的技巧,作者可以快速自动就会了,并没有看新的什么教程,这种叫悟性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再另外,悟出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就能成功了吗?错!还需要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环境。在故事中,你可以听到关于环境的话题。
如何对这些内容不深入洞察清楚,学习 Power BI,只是在又一件事物中,消磨自己的时间而已,Power BI 也不会为你带来什么。
选手专访-第一部分/共三部分
Power BI 终极系列课程《BI真经》
BI真经 - 让数据真正成为你的力量
扫码与精英一起讨论 Power BI,验证码:data2022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学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