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矿的冰与火之歌
共 11859字,需浏览 24分钟
·
2022-03-16 10:22
锂矿的股票已经调整半年多了,完全没有了人气,但锂矿的话题热度并未消减多少,一直是坊间热议的话题,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是不是仍然会谈论起锂矿。
锂矿现如今是“四大周期分歧”之一,分歧之大,堪称四大周期分歧之首。四大周期分歧分别是:海运、稀土、磷化工、锂矿。
冰与火,首先体现在话题的热度和股票走势的颓势上。很多机构的调研和沟通都会提到锂矿,有时候篇幅还不小。
这是wind锂矿指数,去年9月高点10370之后,现在是7612点,跌幅30%。
这是锂矿龙头,赣锋锂业,走势图,去年9月224高点之后,现在是124,跌幅45%,近乎腰斩。
乍看之下,也没什么:哪个股票只涨不跌?哪个股票涨10倍后不调整不腰斩的?
大家的争议之处,在于见顶的时间点、调整的时长和幅度 与 锂矿锂盐的价格、锂矿公司的业绩 之间的对比。
上面是股价走势图,下面是10年来碳酸锂价格走势图:
这是最近2年的碳酸锂价格走势图:
这是赣锋最近10年的股价走势图:
上一轮景气周期中,赣锋锂业的股价高点是2017年9月的67元,5年半后的今天,当前价是125,是上轮高点的1.87倍。
上一轮景气周期中,赣锋锂业的扣非净利润高点是2018年的12.56亿,具体到季度,赣锋的盈利峰值是在2018年二季度,碳酸锂的价格拐点实在2018年4月。
上一轮景气周期中,碳酸锂的价格在2017年9月首次站上顶部区间(15万)。也就是在这个月,赣锋锂业的股价达到高点,随后就开始了调整。
如果认为赣锋的股价是机构主导的话,那么可以说这个过程还是展现了机构的水平:碳酸锂站上顶部区间(15万)的第一个月,机构就预判价格已经见顶并且令股价见顶,季度利润也基本见顶--扣非3.94亿,此后的7个月碳酸锂的价格果然并未大幅波动,企业盈利也未大幅波动,7个月后,碳酸锂价格果然开始回落,并且锂矿公司的季度业绩见顶--扣非4.14亿。
也就是说,机构在价格上探到15万后,第一时间判断了碳酸锂价格见顶,业绩见顶,股价见顶。股价第一时间回落,碳酸锂价格和业绩7个月之后以回落验证见顶的判断。
从年度业绩看,赣锋锂业2021年扣非净利润中位数32.5亿,是2018年的2.59倍,当前股价是2017年高点的1.87倍,但是赣锋锂业这一轮的价格高点是224.4元,是2017年高点的3.35倍。如果认为2020年业绩是赣锋次轮周期的高点,那么2021年9月的赣锋股价就应该是次轮的股价高点,当前估值对应的PE是56.7。
粗看,这并没有什么不合理,只是锂矿锂盐又走过一轮高点。
细看,这一轮跟上一轮还是不一样的。
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是不是高点呢?Q3,或者说Q4是不是业绩高点呢,或者说是不是打到了顶部空间呢?碳酸锂的价格在2021年9月是不是打到了顶部空间呢?
一个一个看。
2021年8月31日,国信证券预计赣锋锂业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05.47/181.27/224.64亿元,同比增速90.9%/71.9%/2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8/46.57/61.16亿元,同比增速179.9%/62.4%/31.3%%。
2023年在2021年的业绩上还能增长一倍,业绩至少未来两年是大幅增长的,所以年度业绩没有到顶,季度业绩也没有到顶。
那就是碳酸锂的价格到顶了,根据到顶的价格打个折,根据未来几年的产销量,算出了未来两三年的业绩,然后一波把公司的估值打满了,然后,就可以撤退了。
因为价格确定,产销量确定,一切都是明牌了。
注意,9月价格走到16万是个关键点,16万已经超过上轮高点,机构认为是顶部区域。上一轮就是在这个区域横盘6-7个月之后掉头向下。
机构对历史很熟悉,各种分析统计数字自然也了然于胸,以史为鉴,高价必然不可持续,于是判断价格顶部自然已经到来,未来的业绩天花板也已明了,股价相对未来业绩已经过高,卖出。
比如赣锋,2023年净利润61.16亿,当年净利润增速31%,按2021年9月估值3252亿,对应2023年PE也已经是53倍了,就算2024年增长20%-30%,PE也是40多,这不仅把未来三年的业绩预期都打满反映到股价上了,甚至相对于三年后的业绩来说,都是高估的额,一波走完三年的估值,那股价不跌一大半下去哪有什么吸引力可言?
貌似还是非常合理,非常机构的:预期你的预期,一波打满,开始收割。
如果历史重演,那就完美展示了机构的水平。
但是历史并没有重演。
细看之下,此一轮并非上一轮。
赣锋锂业2021年扣非净利润中位数32.5亿。Q3扣非净利润5.93亿,Q4中位数18.22亿,大幅超过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之和14.28亿。
从业绩上,显然还没有到顶的迹象。加速上涨的季度利润当然是结果,本质还是价格没有到顶。
从价格上,2021年9月并非是顶,2021年9月大幅上涨越上16万后,稳步涨至10月18万,11月19万,年底12月站上24万,22年1月加速涨至35万,2月44万,3月46万。
那么机构还坚持自己的判断,无视价格短期上涨,认为长期价格必然回归合理价格吗?
我们看一下机构研报对赣锋的预期变化。
我们先引用机构的数据,国信证券的,各家大同小异,为了保持连贯性,我们取这家机构不同时间的报告。
2021年8月31日,国信证券预计赣锋锂业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05.47/181.27/224.64亿元,同比增速90.9%/71.9%/23.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8/46.57/61.16亿元,同比增速179.9%/62.4%/31.3%%,摊薄EPS分别为2.00/3.24/4.25元。
2022年1月25日,国信证券预计赣锋锂业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26.76/338.68/419.01亿元,同比增速129.5%/167.2%/2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6/88.75/123.20亿元,同比增速404.2%/71.8%/38.8%;摊薄EPS分别为3.59/6.17/8.57元。
2022年2月13日,国信证券预计赣锋锂业21-23年收入分别为126.76/343.46/423.7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51.66/103.91/140.47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404.2%/101.1%/35.2%。每股收益21-23年分别为3.59/7.23/9.77元。通过多角度估值得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在180.72-185.54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38%-42%左右的空间,对应总市值在2598-2667亿元之间。
六个月的时间,不仅2021年的利润预测翻了一倍,2023年的利润预测也翻了一倍多。国信认为公司合理估值区间在180.72-185.54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38%-42%左右的空间,对应总市值在2598-2667亿元之间。相当于21-23年pe为52,26,19,终于回归到周期股的估值区间10-20PX。
虽然他们的研报上认可的市值2598-2667亿元,超过了当前市值,你以为他们就空翻多了吗?没有。不仅认可是指没有超过或接近上轮高点3252亿,而且除了随着价格走高不断被动调高利润和股之外,实际并未认可锂矿。
以至出现了一幕“锂矿剪刀奇观”:价格和利润连续大涨,股价连续大跌。
看看图形:
机构认可制造业,不认可矿产资源;认可制造业高估值高毛利,不认可矿产高估值高毛利。原因很多,五花八门。
比如说,锂矿已经炒过了,预期已经打满了,是时候寻找下一个爆发行业了。比如铜,铜要被积垢赋予能源金属的属性,成为成长股了。比如“可以传承”的中药。
比如,锂矿终究周期股,高速扩产很快供过于求,高价格高毛利不可持续。甚至有发现喜马拉雅锂矿带,锂矿不在稀缺的闹剧。
再比如,锂盐价格过高,会反噬需求,需求降低,锂盐仍会过剩,价格自然走低。甚至有三月电池厂排产减少的闹剧,也有比亚迪宁德携手产业链上的厂家抵制某个价格以上锂盐的传言(参考前期专栏文章)。
再比如,锂盐价格过高,会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中下游都赚不到钱,会影响扩产也会影响需求释放。甚至大厂宁德时代的曾老板直接在会上呼吁对锂矿“保供稳价”,更有期待上面出手集采的传闻。
市场传言,去年8月底9月初,一群中国的顶级机构投资者在海南开了一个会,他们认为中下游的电池厂更有话语权,矿主没有发言权。他们还认为锂矿股是周期股,坚定18万是未来五年锂矿价格的顶部。那个时候,锂矿股在高位,没有从底部上来三五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锂矿股。但也就在传言中的那个会议之后,锂矿股就开启了一波30%-50%的下跌,妥妥的周期见顶股价下跌的走势。
机构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最初级层次,锂矿是周期。书本与历史告诉他们,锂矿=锂+矿=妥妥的周期股。当锂矿锂盐价格涨到之前(2017)的高位,他们认为这是撤退的信号。他们把锂矿股看成了单纯的锂矿股,没有延伸,没有深入,没有格局,没有水平。
但这个是彻底的错误。
我们首先看前提条件。
首先,锂电池这个行业会被彻底颠覆吗?
理论上会,关键是时间。
理论上,锂电池在动力电池和储能这两个最重要方向的应用,可能被纳电池、铝电池、锑电池或者某电池和其他储能方式,例如氢能储能代替。但是,投资讲究时效。10年后可能发生的事情,对99.99%的投资者来说,没有意义。
在这条路线上,无论是三元电池,包括高镍三元包括4680,还是磷酸铁锂电池,包括磷酸锰铁锂电池,还是未来的半固态固态电池,锂在其中的占比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在肉眼可见的未来,看不到锂的大规模应用被颠覆的可能。在肉眼可见的未来,锂作为“白色石油”的名号将长期存在。
从机构对锂电池中下游的估值看,也是显而易见,锂电池在可见的未来,不会被颠覆。
从理论和实际投资来看,锂电在可见的未来都不存在别颠覆的问题。
有了第一条的结论作为前提,我们来看第二条。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锂矿的供需趋势。既然锂电池这个行业不会消失,锂的需求长期存在,影响锂矿锂盐的价格和厂商利润的终极力量,还是来自于供需形势。
锂电池两大下游:电动车和储能。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对多种科技产品的迭代做过渗透率变化的研究,基本上符合s曲线模型。据华泰研究表明,渗透率S型曲线的加速点大概率出现在10%左右,即当某个消费品的渗透率到达10%后,渗透率就会加速,直到60%以后开始变缓。
挪威是全球范围内电动车普及最早且渗透率最高的国家,其电动车渗透率曲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3 年挪威电动车渗透率为 5.7%,此后开始加速,2008-2013 的 5 年间挪威电动车渗透 率从 1%以下提升到 5.7%,而
2013-2018 的 5 年间渗透率从 5.7%快速提升到 49.1%。此后两年继续加速,2020 年渗透率超过 70%。
回顾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售总量呈现连续大幅上涨态势,一季度的43.19万辆销量,市场渗透率为7.96%,到三季度时,销量增至75.22万辆,市场渗透率也提高至15.80%。
按照S型渗透率曲线特征,在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到达10%后,未来几年新能源的渗透率可能会加速提升,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会迅速提升。
从国内看,2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21.8%,确实在加速,但离50%的渗透率还有很远距离。
但最重要的是,全球电动车渗透率2021年是8%,2022年将迈过10%达到12%,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动车刚迈过启动期,进入加速期;全球的电动车即将迈过启动期,稍候将进入加速期,还有5年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的电动车发展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整体产业链竞争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这个结论,要记住,后面还有用。
至于储能,根据CNESA 的保守预计,2021 年累计装机规模为5790.8MW,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57.4%。民生证券预计2022-2025年储能新增装机量(除5G应用外)分别为13.05、29.11、47.92、103.46GWh。新增装机量的21-25年年复合增长率约104.5%。
可以说储能还在1-10的启动期,总量暂时还不大,但增速更客观。
锂矿还有两大下游:消费电池和传统工业。
引用国金金属对下游的估算,后面要用。
动力电池锂价每涨10万,磷酸铁锂整车成本上升3807元,锂成本占比涨1.7%;三元整车成本上升5363元,锂成本占比涨1.6%;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锂成本占比分别涨1.2%、0.5%。根据国金电新组观点,预计22年全球新能源车产量1000万辆,按照22年供给70万吨LCE,剔除掉其他领域锂用量,预计仍可满足900-1000万辆新能源车需求。
消费电池锂成本占比不到1%,基本不受影响。锂价每涨10万对应其成本占比抬升比例不到0.1%。锂价上涨对3C产品价格、需求基本没有影响。
储能电池对价格敏感度高,后续影响需观察。锂价每涨10万,储能锂成本占比涨2%-3%。储能企业普遍对价格敏感度高,但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空间大,企业参与程度较高,目前需求占比较低,后续涨价影响和传导途径仍需观察。
传统工业需求部分无法替代,预计最多影响3万吨LCE。玻璃工业品需求受涨价影响较大,除了微晶玻璃等必须用锂外,其他品种减产可能性大;陶瓷中锂成本占比不足1%,影响有限;锂基润滑脂在锂价50万/吨对应锂成本占比超过30%,但皂基替换难度较大,锂基仍占据主导地位,不易减产。预计锂价上涨最多影响3万吨传统部分需求。
我们来看五矿证券的中长期供需测算:
22-25年还有过剩,但是现在还有过剩的样子吗?
当然,现状都不一定能统计准确,预测未来就更难了。机构也一样,预测数据什么都有,看看招股研究社的数据:
2021-2024 年随着全球新增产能的陆续投放,锂供应短缺不超过 10 万吨,2025 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销量将大幅提升,供需缺口扩大至 29 万吨。
现实才是最准确的,价格涨跌才是最准确反映供需关系的数字。
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上看:锂是史无前例的超级周期成长金属!
锂是自然界中标准电极电势最低、电化学当量最大、最轻的金属元素,因而是天生的电池金属,具备长期需求刚性。
锂的全球资源总量充裕,可肩负重任、支撑全球大规模的动力和储能应用。
资源总量充裕≠即期产能充裕,兼具大规模聚集、高品位、便于开采的优质锂资源项目稀缺,且全球分布不均。
锂是一个低品位矿种,除了资源禀赋,提锂工艺对于成本也产生重要影响;锂是一个新兴矿种,各类提锂技术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
电池级锂化合物、锂深加工尚不完全是产品同质化的大宗商品,下游动力电池对于品质和一致性的要求严格。
我们正处于全球百年未遇的能源转型新时代。
碳中和、碳达峰从全球共识走向全球行动。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全球正迎来摆脱化石燃料依赖、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时代变革(俄乌冲突只是短期扰动因素);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以锂电体系为代表的化学电源是绿色变革中的基础装备;双碳目标也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大循环、全球供应链的走向,以及工艺设计的思路。
全球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启动期进入高速增长期。
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我们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具有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如果说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话,我们有可能凭借在这次革命浪潮中成功翻盘,引领全球趋势,将国家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成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可能是国运之战!
电动车目前是主战场。
什么方式最有可能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我们已经走过了补助补贴的启动阶段,在一线城市之外,大部分城市,购买电动车并不是为了补贴,也不是为了车牌,而是电动车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用车成本上,已经具备二楼相对于燃油车的优势。当然我说过,电动车在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燃油车来说,是一种消费降级,但起码还消费得起。电动车的消费已经进入自驱的良性循环,甚至涨价、排队也不能阻挡这种循环。
到了高速发展阶段,最高效的方式,最有可能赢的方式,还是市场化。
锂矿号称“白色石油”,在新能源的产业链条里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犹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之于传统能源和传统燃油车。但由于其普遍低品位,其稀缺性和战略价值远超煤炭石油天然气。
可回收?
不管是单价高的稀有金属,还是单价低的大宗金属,金银,稀土钴镍,铁铝,哪个金属的回收产量能够占金属产量的大头?甚至说忽略不计也不为过吧。铁,人类大量使用多少年了?我国大量使用多少年了?回收流程技术成不成熟?能成为替代铁矿石的主流铁金属来源吗?
周期性?
万物皆周期,新能源、电动车、锂矿处于超级成长周期。资源=周期?矿=周期?是有有没有周期?铁矿有没有周期?是石油铁矿扩产容易,还是锂矿扩产容易?传统能源是不是典型周期,是不是要没落了?必和必拓一年挣100多亿美元,力拓一年挣200多亿美元,淡水河谷一年挣200多亿美元,沙特阿美一年挣1000多亿美元。多年来,无一年亏损,利润逐年上升,这既是周期?这就是没门槛,一扩产就供过于求的矿?
锂矿是新能源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锂盐是电动车最重要的原料构成!
我们在石油矿产上为什么这么被动?为什么不得不花这么大代价进口?日本资源更为贫乏,为什么没有我们这么被动?因为人家很早就懂得,矿产就是战略资源,下游必须主动拥抱、掌握上游矿产。
三井财团 ,分别投资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在这全球铁矿三巨头中持有一定的股权,特别是淡水河谷 ,2003年,三井出资8.5亿美元收购了淡水河谷母公司15%的股份,进入了该公司的行政委员会,成为该公司实际的经营决策者。日本虽然本土没有铁矿,但日本最后还成为世界第三大铁矿资源强国。
铁矿我们虽然后知后觉,也曾尽力走出去过,奈何非经济因素加上时间晚,被人看穿了掐准了狙击,成效不明显,仍然十分被动,否则袋鼠岂敢如此猖狂?
新能源时代,我们岂能再蹈铁矿石油覆辙?
要知道,我国的铁矿石资源储量有200亿吨,占比 12%,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袋鼠国、巴西和俄之后。但是贫矿多,富矿少。数据显示,铁矿石品味最好的三个国家是南非(63%)、印度(62%)、yi.lang(56%)和俄(56%),当然巴西和袋鼠国也不错,分别是52%和48%。而中国的铁矿石品味只有35%。
现在我们再生气,再怎么变着花制裁袋鼠,袋鼠再怎么涨价,就是没办法动它的铁矿石。因为我国每年的铁矿石进口超过10亿吨,全球80%的铁矿石都被我国收过来了,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度约70%,67%来源于袋鼠国。
而锂矿,形势比铁矿更严峻,我们的锂矿储量只占全球的6%。其中南美“锂三角”地区(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高海拔湖泊和盐沼)的锂资源量之和约占全球锂资源总量的近 60%,其他资源量丰富的国家还有袋鼠国、美国和中国,其中袋鼠国锂资源量为 630 万吨且大部分为硬岩型锂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出口国。
全球的锂资源集中度较高,主要产能由美国雅宝 ALB、美国富美实(FMC 旗下的 Livent)、袋鼠国泰利森 Talison(天齐锂业占比 51%,ALB 占比49%)和智利矿业化工 SQM(天齐锂业入股 25%)四家垄断,约占据了全球90%的产能
2020 年我国锂原料产量占全球比例仅 24%,基础锂盐冶炼产能却高达全球的 69%,我国掌握了全球绝大多数的锂加工产能,但锂资源的自供能力明显不足,2020 年原料自供率仅 32%。
我们的锂矿形势还不够严峻吗?
虽然我们锂矿储量并不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在将来仍由别人完全掌控新能源的战略资源-锂!
大力开采国内锂资源,打压国内锂矿锂盐价格和相关公司利润,“保供稳价”,压制锂矿公司市值,建立锂矿集采制度讨价还价,是这样吗?
大错特错,全部都是错的!
对于百年未见的新能源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锂,我们的核心是要压制它的价格保障中下游的利润吗?
当然不是。我们是要用全球视野,国内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同心协力,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合作、控制更多的锂矿资源,为将来更长时间内,锂电池产业链的稳定发展甚至生存,打下基础,为将来我们的新能源安全和新能源自主可控,打下基础!
价格,就让市场和供需决定!
利润,就让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决定!
估值,就让资本市场决定!
机构可以误判,可以预期你的预期,但广大的散户,绝对不会眼瞎!锂电中下游可能一时沉迷于小格局短期利益,但被散户的呐喊惊醒的锂电上下游,散户也不会亏待!
锂矿价格高了,最终把涨价会传导给下游和终端,终端中最脆弱的需求可能被暂时抑制,但强烈的需求依然可以得到满足,但锂矿有资本扩张了,若干年后,绝大部分需求就都能得到满足!
新能源是改变全球地缘格局和能源形势的百年未见大趋势,锂作为其中的核心战略资源,怎么会是普通的周期金属?
电动车和储能先后跨过启动期,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锂电池中下游的扩张速度是史上最快的工业产能扩张奇迹,终端需求和制造业需求每年都是百分之大几十百分之百的增长,而锂矿,从勘探、探转采、环评、设计、建设、产能爬坡,怎么可能跟上这波史诗级的需求暴增?
既然锂矿产量难以匹配需求,价格怎么会不高涨?
解决价格问题,和长期的供需匹配问题,就需要积极的甚至基金的锂矿产能扩张。要扩张,就需要资金,谁来投资?
如果锂矿快速回归到所谓的“合理价格”,没有了高额利润的吸引力,锂矿公司没有了丰厚的利润,谁来投资?谁又会投资?马上就正常利润了,过个几年,还能有利润吗?倒贴又不是没发生过,为什么要投资呢?
只有包括锂矿公司在内的锂电池上下游公司,抱团投资锂矿的勘探和所有权,才能在三年五年十年后,产出更多的锂矿,满足三倍五倍的终端锂矿需求!
中国的锂电池上下游,也唯有如此,打通锂矿这最后一公里,拿下全球锂资源的制高点,辅以本已不弱还在上升期的锂电中下游,我们的锂电产业链才会问鼎全球,我们的电动车才有了坚实的大后方在世界各地披荆斩棘!
而目前中国的锂矿公司,在全球巨头面前,都还是小弟。
全球的锂资源集中度较高,主要产能由美国雅宝 ALB、美国富美实(FMC 旗下的 Livent)、袋鼠国泰利森 Talison(天齐锂业占比 51%,ALB 占比49%)和智利矿业化工 SQM(天齐锂业入股 25%)四家垄断,约占据了全球90%的产能。
雅宝2022年锂产量预期为10万吨LCE,全部自供矿;2025年目标产量20万吨,全部自供矿;SQM,22年销量指引14万吨LCE、23年销量指引18万吨+,25年30万吨,全部自供矿。
我们的锂矿龙头赣锋天齐22年自供矿均在5万吨碳酸锂当量左右;25年,赣锋不超过15万吨,天齐不超过10万吨,其他大大小小的锂矿公司大都还在1万、2万、3万吨左右徘徊,好一点的能看到四万5万吨自供。
我们的锂矿公司和全球巨头现在差距很大,以后可能差距更大,他们是美国公司、澳洲公司、南美公司,在锂矿富产区澳洲南美,按时他们的主场。
我们不团结,不格局,不远见,将来在新能源时代的石油-锂矿上,必然受制于人,我们的锂电产业链中下游再强大,也是跛脚的,随时会被别人卡着脖子。
所以锂矿的价格高,利润高,甚至估值高一点,是问题吗?不尽不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正好需要的。
2019-2020,绝大部分锂矿都是亏的,所以关了很多矿,所以这两年矿不够用了。
刚赚了一个季度的钱,还没喘口气,还没开始大面积上新产能,下游就开始说受不了,两大巨头联手,带着小弟们,要抵制锂矿涨价。
赚了钱要还债,要收矿,要建产线,还得适当给股东回报吧?
不然,永远不能赚钱,或者永远看不到赚大钱的希望,股东会扩产吗?股民会为高股价买单吗?没有盈利前景的行业和项目,定增能通过吗?债权融资能有人接吗?
都不能。
矿产投资向来都是资金需求大、周期长、风险高的投资。
动辄几个亿,几十亿的资金,动辄两年三年的达产周期5年十年的回本周期,供过于求的时候卖一吨亏一吨还得吃着黄连卖?为什么,停产,破产,那意味着更多的损失,甚至前期几个亿几十亿的投资打水漂。
但这么大的投入,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价格风险,从投资收益来说,这么大的风险,必须匹配非常可观的利润潜能,才有人愿意开矿扩产。
别的行业不说,锂矿前几年低潮的时候,多少好矿大矿都亏损关门破产了?这半年价格是上来了,你看他们重新开张了吗?有,少,大部分还是不敢。关门要花钱,开门又要花钱花时间吧,前几年都搞怕了,等我刚开门价格又下去怎么办?哭都没地方哭。
天齐锂业,和澳洲的锂矿应该是有话要说的。西藏珠峰、藏格矿业, 应该是也有话要说的。
中矿资源、融捷股份、江特电机,锂矿扩产线要钱吧,不管是贷款还是定增,西藏珠峰、西藏矿业、西藏城投、藏格矿业,投盐湖扩产要钱吧?
一个矿从勘探、审批到设计、建设、达产,一条几万吨的锂盐产线建设,这都是10亿几十亿的钱,刚缓口气的锂盐锂矿手上的现金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良好的盈利前景,没有赚大钱的前景,这些钱是筹不到的。这些公司刚刚转入盈利状态,手里的钱离完成这些扩产项目差太远了。
就靠现在这么点矿,那电动车也好,储能也好,何年何月能规模化能发展能普及起来?
所以要匹配将来锂电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的锂矿,必须要锂矿价格和公司利润保持高位,让现在的锂矿锂盐公司、锂电池上下游公司,甚至行业外的公司,都有兴趣和信心进入锂矿行业,才能实现三年五年后真正的锂矿扩产,满足新能源发展的需求,诞生一批有资源有实力的锂矿锂盐巨头。
我们的盐湖提锂技术最初来自于俄罗斯和西方,但是经过多年的投资,现在我们的盐湖提锂技术已经是完全不输西方了。
我们的矿石品味不高,但是我们的矿石提锂技术,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透锂长石提锂,还是锂云母提锂,甚至黏土提锂,我们都在全球顶尖水平。
如果这个行业有利润,有高额利润,有合理甚至偏高的估值,锂矿公司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能吸引到顶尖的人才,开发出领先的技术,不断获取全球锂资源的控制权。
有人说,高价的锂盐,利润大部分都被高价的锂矿分走了,锂矿的绝大部分利润,又被国外的公司或当地zf用高额资源税分走了,所以高价锂盐锂矿之下,我们的钱被外国公司或者当地zf给赚走了!这不合理!
这非常合理!
谁拥有和控制锂矿,大部分收益必然就是谁的。企业拥有锂矿,大部分利润是企业的;地方拥有锂矿所有权,大部分利润就会分给地方。
你要搞新能源,你要搞环保,你要搞节能减排,这些很高大上。但是你最上游还需要锂矿,挖矿采矿选矿终究是要不同程度破坏环境的,你不给这些公司、地方、当地居民足够的回报和环境修复资金和相当的物质回报,凭什么当地不可再生的资源被挖走,凭什么当地环境要能被永久性破坏?就为了满足其他地方的新能源和环保?
就算是用卤水,人家也是用不可再生资源为全球的新能源作出了贡献,拿点高额收益并不过分。
国内的锂资源为什么要大力开采?就为了满足某些环节公司的利润增长诉求吗?
我们的锂资源储备本就不多,把好采的品味好的都开采殆尽,一旦将来国际形势风云巨变,我们的锂矿形势不是更被动?我们的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障?还不是像现在的铁矿石石油天然气一样被人卡着能源安全的脖子?
我们的这点锂矿储备,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太可能占据锂矿供应的主要部分,但是有这些储备在,关键时刻还是很管用的。永不落下的刀是最有威胁的,永不开采的资源才是平抑资源威胁的最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出于技术研究、舆论攻防的目的,少量或适当开采锂矿,但绝不能大量开采。这部分不多的锂矿储量是我们未来新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
不要怕锂矿锂盐价格高,不要怕锂矿锂盐公司利润多,有了高价格高利润高估值,国内公司就有资金和实力全球找矿拿矿,赶超全球锂矿巨头,诞生真正的中国锂矿锂盐巨头,为整条新能源产业链保驾护航,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的坚固基石,让我们在引领全球新能源和电动车产业链发展的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欢迎转发点赞评论,欢迎打赏私信留言。
此文为锂矿系列文章之锂矿锂盐杂谈(13):锂矿的冰与火之歌。其它见专栏:
锂矿锂盐杂谈(12):中矿资源Q1及22-23年业绩测算重制版:分四档算,有数据源文件
锂矿锂盐杂谈(11):中矿资源2022一季度和2022-2023业绩测算
锂矿锂盐杂谈(10):宁王比神联手,率锂电池和材料厂,决战锂矿
锂矿锂盐杂谈(9):中矿资源Tanco矿山一些细节
锂矿锂盐杂谈(8):中矿资源收购的Bikita矿山的一些细节
锂矿锂盐杂谈(7):中矿资源,锂矿锂电池新龙头
锂矿锂盐杂谈(6):可能被抄了后路
锂矿锂盐杂谈(5):35万的碳酸锂价格能不能持续?
锂矿锂盐杂谈(4):2021-2025年各公司利润预测
锂矿锂盐杂谈(3):最大的隐患
锂矿锂盐杂谈(2):个位数PE的锂矿股,2022年就能看到
锂矿锂盐杂谈(1):从市值和权益储量看性价比
$中矿资源(SZ002738)$ $赣锋锂业(SZ002460)$ $天齐锂业(SZ002466)$ 、永兴材料、盛新锂能、科达制造、西藏矿业、西藏城投、西藏珠峰、藏格矿业、江特电机、盐湖股份、融捷股份、川能动力、雅化集团、天华超净、天铁股份、鞍重股份、紫金矿业、金圆股份、比亚迪、宁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