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已经四年了.
你好呀,我是歪歪。
我也是昨天才偶然间发现,原来今天是我写公众号的第四年整,明天就是往第五年迈进了。
这个时间节点,高低得水一篇文章,以示尊重。
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四年前的 2019 年 8 月 25 日,第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我当时想着:这件事情我要坚持干两年。
为什么是两年呢?
因为当时想着一周写一篇,写够 100 篇原创那可真是太牛逼了。
转眼过去,4 年整,290 篇原创。
完全是超预期完成任务。
第一天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写过,关于最开始的那天。
2019 年 8 月 25 日,是个周日,我在这一天注册了【why技术】公众号。
我努力的回忆了那一天的场景。
我只记得那天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星期天,当时我一个人在出租房里,客厅没有空调,炎热难耐,所以我带着电脑,搬了一个小凳子去卧室里面吹空调。
那天下午的学习计划是看完一个 Spring 系列课程视频的最后几个小节。
看完之后,时间尚早,马上就陷入了一种不知道接着干什么的焦虑之中。
那一段时间我整体的状态应该都是挺焦虑的,主要是刚刚入职新公司,到了三个月要转正答辩的时间节点。
其次就是想着那个时候的自己已经毕业三年了。
大家都说程序员三年、五年、十年是一个节点,但是我完全没有看到我的节点在哪。
我翻了一下那个时间段我记录的手机便签,就在写公众号的前一个周末,我还记录了一下当时的心情,就两字:
所以,“不知道干什么事儿的焦虑感”,困扰了我很长的时间。
晃眼间,看到了电脑桌面上的一个 PPT。
那是我第一次在开发中心进行技术分享的 PPT。
由于是第一次做分享,难免有点紧张,于是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自己预演了几次,把分享的内容都写了下来。
电光火石之间,我想着:反正内容和图片都有了,要不把这个文章分享出去?
说干就干,于是第一篇文章就这样诞生了:
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刻意选择了 00:00 这个魔鬼般的时间发布,但是也挺好,这就是梦开始的时间,正正好
其实,我真的很想为 2019 年 8 月 25 号那天赋上一个特殊的意义。
所以我翻看了手机里面那一天的照片,极力的回忆那一天不一样的地方。
但是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
为什么想要给这一天强行赋上一个特殊的含义呢?
其实在这之前,想要写点什么东西的念头时不时的冒出来,但是总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搪塞过去。
我最常用的一个借口就是:时机还不成熟,待一个良辰吉日就开干。
但是呢,就是这么稀疏平常的一天。
也许是因为在取快递的路上遇到两只狗子顺手撸了一把,心情很好;也许是刚好把当天的学习计划完成后还剩大把时间的;也许是刚好有一篇文章就放在那里拿出来就能用的;也许是炎炎夏日待在空调房里,感到百无聊赖...
总之就是平凡的一天,肯定不是什么良辰吉日。
这事,就算是开始了,并不需要什么所谓的“特殊的含义”。
这就是第一天的故事。
所以后面有很多很多人来问我:我也想做公众号,应该怎么开始呀?
我就会告诉他:我以前总是在等待一个良辰吉日,但是真正开始的那天就是一时冲动。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做了,那就开始吧,你很难等到一个万事俱备的时候。只有干起来了,你才知道这事到底该怎么干,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而每十个问我怎么做公众号的人,真正行动起来的可能就一个。
真正坚持写下来了的,一个都没有。
这事就让我想起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的一句话:
那些今天叫嚣着要去旅行,明天叫嚣着要去旅行的人,后天也不会出发。真正要走的人,昨天就已经在路上了。
第一天包括第一天之前,反正就是这么个情况。
第一篇
这篇文章就是我发布的第一篇文章:《Dubbo 2.7新特性之异步化改造》
现在回过头去看,说好听点,非常的稚嫩。说直白点,非常的粗糙。
但是当时我为了写这篇文章确实是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静下心来去翻阅了框架的源码。
在这个文章的开头,还写了一个和技术无关的前言:
里面描述了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框架时的陌生感。
而现在,我似乎可以再给这个“二三事”续写几句。
从这篇开始,后来我也断断续续的写了至少十余篇 Dubbo 相关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我把这份陌生感完完全全的打消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总是能弄明白”的自信。
而在写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我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框架里面的 BUG,我就会随手修复一波。
慢慢的也就混了好几次 Contributor:
而这是那个时候的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从这一篇开始,我有了一个公众号,算是一个自媒体,我的程序员之路也开始慢慢的变得宽阔了起来。
在这个公众号里面我真的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我的很多技术都是因为要写公众号而学到的,我对于技术的“尊敬”态度因为写公众号的缘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写这个公众号对于我技术的精进可以用稳扎稳打来形容。
如果我不写公众号,我可能很多技术细节都停留在“又不是不能用”这个环节。
但是我并没有搞到钱,虽然我算是吸到了公众号流量末班车的尾气,但是打工才是我的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是非常主要的来源。
确实有其他的号主搞到钱了,好像年入百万已经是标配了。
而且怪就怪在它老是给我一种好像是可以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的感觉。
哦不,不是感觉,是错觉。
现在我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我搞到现在也就这熊样了,以后也很难出头的,最终只会走向末路。
特别是今年这么严峻的形势下,非常多的公众号停止更新了,因为在官方规范市场的情况下,想要通过这个搞钱就更难了。
也许我这样的状态才是绝大部分号主的真实写照:感觉好像可以挣到钱,但是确实真的没有挣到钱。
我是真的仔细想要:要是能通过这个挣钱,然后不上班就好了。
有时候也瞎想,比如就是想,有没有那种就是说,我什么也不用干,读者就咔咔打钱,我不收,读者还不乐意的方案。
我还得积极探索。(手动狗头
聊聊荒腔走板
可能很早很早之前关注我的朋友知道我文章里面的[荒腔走板]环节是怎么来的。
每次写完文章之后,需要找一个封面图。找封面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可是太痛苦了,还不能随便找一张来路不明的图片。因为是有版权问题的。
后来有一次我突发奇想,决定用自己拍的图片作为封面图。然后在技术文开篇之前写几句话介绍一下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个环节于是慢慢的就演变成现在的荒腔走板。
我翻了一下历史文章,最早应该是在这个时候:
而这个应该算是第一个正式的荒腔走板:
早期的读者也应该知道开始我把这个小节放在文首。
然后有人告诉我:我可太喜欢你这个环节,每次看完荒腔走板就走了。
也有人告诉我:你这啥玩意啊,这个环节一点都不好,和技术都不搭边,莫名其妙。
后来我才把这个环节调整到了技术文章写完之后。
所以,后面关注过来的朋友,看完技术文之后,马上进入一个荒腔走板的环节,感觉很突兀。
但是,我喜欢这个环节。大多数情况下,我写这个环节的时候都是开心的。
我感觉这也是一种和大家拉近关系的方式。
在我写[荒腔走板]之前,我总是感觉每周的日子大多都过的平淡如水,很难找到闪光点。
但是我开始写[荒腔走板]之后,我开始处处留心,总是能在不经意之间就发现了很喜欢的素材。
再后来,随着越写越多,当我回顾过去这几年的生活的时候,它开始变成了我生活的锚点。
特別是我在写《2022,我这一年。》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荒腔走板”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每次我写的时候都是有感而发,认真写的,所以我只需要直接拿过来简单的加工一下就行。
我曾经说过“荒腔走板”是我通过文字的形式增援未来的一个方式,我说的“未来”本来指得至少是好几年后,但是没想都 2022 年的增援来的那么快,年底就派上用途了。
今年,为了避免每年年底的时候写“我这一年”的那种痛苦劲儿,我改成了每个月月底写一篇,把压力给分摊到了每个月。
在最近的一个月,7 月的开始,我写了这一段话:
其实,我是有打算从 7 月份开始停更一段时间的,想要休息一下,所以中间有两周的时间都没有发文,这也是这四年第一次断更。
断更的感觉,其实没有特别的不好。
最开始我只是在技术文中插入一点“技术之外的东西”,它只是一个附属品。
最后反而让我再次敲下第一个字,继续前行的,是这些“技术之外的附属品”。
这个事情,就很微妙。
我自己才是这个公众号的第一主编和第一读者,就像你自己才是你自己人生的唯一导演和唯一演员一样。
不要只是空想,有雏形了就先按照雏形去做。当下的雏形和最终的构想之间的差距可能非常巨大。但是也很有可能,差距巨大的原因是因为你想的太远,做得太少。先把握当下,做起来再说。
以上,就是我为了纪念写公众号四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的一点胡言乱语。
最后,谢谢你,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阅读,感谢关注。
周五愉快~
·············· END ··············
推荐👍 : 可拷,很刑!一种基于ChatGPT的高效吃瓜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推荐👍 : 面试官:一个 SpringBoot 项目能处理多少请求?(小心有坑)
你好呀,我是歪歪。我没进过一线大厂,没创过业,也没写过书,更不是技术专家,所以也没有什么亮眼的title 。
当年高考,随缘调剂到了某二本院校计算机专业。 纯属误打误撞,进入程序员的行列,之后开始了运气爆棚的程序员之路。
说起程序员之路还是有点意思,可以 点击蓝字,查看我的程序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