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抗”阿里右“怼”滴滴,美团能否称霸出行江湖?

共 3480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11-02 23:58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芽茶苏 | 撰文


“没有‘宫斗’,没有不和,也没有任何组织的纠葛。”美团收购摩拜7个月后,胡玮炜还是决定离开摩拜。
尽管胡玮炜表现的一派风轻云淡,但当美团推出黄色的美团单车时,摩拜员工、或前员工们,还是感觉相当“堵心”:毕竟黄色是老对手OFO的颜色,意味着“敌人”。
只是当时谁能又能想到,时至今日,“敌人”与摩拜都已不再,共享单车江湖唯余美团、哈啰与青桔,而后两者的背后,则是阿里和滴滴。

01

小胡已离开,老王在路上


摩拜的交接过渡期已近尾声。
近日消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退出广州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李洋接任法定代表人、董事,据媒体梳理,这也是胡玮炜退出的第十七家摩拜系公司。
2018年美团收购摩拜后,胡玮炜与李斌、王晓峰一齐退出了北京摩拜的自然人股东身份,胡玮炜还在2019年的7月5日让出了执董、经理和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由美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慧文接任。此后,胡玮炜陆续退出摩拜系公司,天眼查显示,目前胡玮炜仍在贵安新区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摩骑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
虽然权力更迭仍未彻底完结,但摩拜单车早已消失,留下来的是美团单车,以及美团在出行江湖再战N年的决心。
王对王的局面结束之后,共享单车战场几经起落终于复苏,已成美团与滴滴系青桔、阿里系哈啰三足鼎立之势。作为美团在本地生活和打车赛道的老对手,阿里和滴滴又成了美团在共享单车领域的劲敌。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有两个打车平台才能有保障”、 “美团打车,给你多一个选择”。2018年4月王慧文说出这段话时,正是美团与滴滴在打车赛道争夺最激烈的时刻。
美团招股书显示,在2017年-2018年与滴滴对标的价格战中,美团网约车相关成本从2017年的2.9亿元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44.6亿元,2018年甚至有一个月烧掉3.7亿元的记录。但补贴带来的短期效果并未能持续,极光数据显示,停止补贴后的2018年6月30日美团打车DAU数据为16万,与峰值相比下降超过41%。
最终,美团不得不放弃单打独斗式的美团打车,转做类似高德、百度的聚合打车平台。只是,脱离了大众普遍接受的C端地图应用支持,美团接入的聚合打车平台究竟如何,仍待验证。
从结果来看,美团虽然在几年内迅速完成了在出行领域的跑马圈地,却并未颠覆对手。好在,主攻出行江湖,拓展美团赛道,努力完成吃、玩、住、行综合性生活服务大闭环的选择,还是在上市前给了众多投资人信心,让美团在上市时获取了一个不错的价码。
只是如今,送走胡炜玮之后,曾经力推美团打车业务、参与收购摩拜,撑起美团出行版图的王慧文,也将离开。
“生活需要真相,也需要假象”。在大众对王慧文不久前发布的这条朋友圈反复解读之后,官方给出了如下回复:S-team成员王慧文的退休时间并无调整,工作都在正常进展中,仍将在2020年12月退出公司具体管理事务,后续老王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并任美团终身荣誉顾问、“互联网+大学”特别讲师。
胡玮炜的翩然离开留下了摩拜的市场份额和巨额债务,老王的告别却不知对美团意味着什么。

02

左“抗”阿里,右“怼”滴滴


可以肯定的是,美团出行仍在继续战斗。
今年4月,滴滴旗下青桔单车获得10亿美元融资,创下共享单车史上最大规模融资记录。这一事件被业界看做引发新一轮共享单车大战的导火索。或许,也是新一轮出行版图争夺战的导火索。
竞争是全方位的。
客单价更高、变现机会更大的电单车成了今年共享单车的主力先锋。8月,美团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共投入了近30万辆电单车,今年要在电单车业务上持续加码。10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哈啰单车、助力车等业务完成了对全国超400+城市的覆盖。10月10日,青桔发布骑行数据报告,国庆黄金周期间,与去年同期相比,共享电单车骑行需求量增加16%。
于此同时,随着哈啰打车上线,新一轮的打车补贴大战似乎也近在眼前。
10月29日哈啰出行新业务“哈啰打车”低调上线,主打低价“普惠战略”,以解决“打车难,打车贵,选择少”的行业痛点。滴滴则推出花小猪征战下沉市场,并提出0188战略。再加上9月提交招股书的出行新秀嘀嗒,共享出行江湖又将迎来一波风雨。
相关报道显示:“目前用户通过美团聚合打车平台的专享入口打车,每单可获20%到30%的优惠。”
更烧钱的显然还是造车业务。“过去我说造汽车没有几十亿、几百亿的投入,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今天,我认为这个数字,没有几百亿、几千亿的投入,要在汽车领域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如是说。
虽然美团大力投资的理想汽车目前已登录美股市场,但显然烧钱仍在持续。理想汽车关注的自动驾驶、人车交互等领域虽然与美团业务交集颇多,但距离变现也有很远的距离。
几乎每一个出行细分赛道,美团都已与阿里、滴滴短兵相接。但与财大气粗的阿里和业务相对单纯的滴滴不同,当团购、外卖、出行这几大“烧钱”赛道叠加在一起,美团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这几大业务板块中,又数核心业务外卖压力最大。
2019年,美团的骑手数量达到近400万。财报显示,当年美团营收490亿元,8成收入用于支付骑手工资,花费411亿元左右。

03

无人车能否成为“必杀技”?


此时,美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美大智达科技有限公司获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即高精地图资质),不得不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作为自动驾驶的准入资质,已经布局具备无人配送能力AI智慧门店的美团,获取这张证书的时间并不早。旗下拥有最大C端地图平台高德的阿里在高精地图、时空数据方面的建设能力,早已是业内佼佼者。而滴滴作为出行领域的头部玩家,也已于2017年10月获得高精地图资质,并于近期完成自建地图的大规模切换。
但毕竟,资质在手,自动驾驶和无人配送方面业务的就可大大提速。但与大众想象不同,至少短期内,无人车尚无法成为美团缩减成本的利器。
“以人力成本为例,一线城市外卖员的人力成本超过10万元每年,而无人车考虑3-5年的寿命和充电、维修等成本,综合计算,无人车大规模推行的价格阈值在每台15万元左右。”美团首席科学家夏华夏此前透露。
“目前无人配送还是小规模的测试运行。未来来看,五年内应该会在一部分三线城市看到配送的部署。”他表示,无人车所需的传感器、底盘硬件、及计算单元,价格都在飞速下降。目前,价格已非关键因素,算法的优化和设计才是关键,同时,尚不明确的政策法规,也在限制无人车的落地速度。
在科技创新领域,美团优势并不明显,前段时间美团云的关停,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上个十年,美团基本都是在做商业模式和应用的创新。”为此,王兴也在内部信中提出,未来的十年要加大科技研发,做到商业应用和科技研发并重。
美团发力的同时,竞争对手们也在跑步前进。
本地生活领域,饿了么和阿里集团完成整合,不仅在用户和流量方面与集团打通,饿了么的产品技术等基础设施也上了阿里云,这标志着两者之间的融合彻底完成。而阿里旗下无人配送机器人小蛮驴,近期也在浙大校园中开启试用。
另一方面,滴滴已基于自身出行完成了“地图中台”的构建。这一能力支撑了滴滴出行平台庞大的内部系统和应用服务,智能派单、调度、供需预测、拼车、客服、判责等业务系统,都高度依赖这一模块。
行业不会反复掉进同一个坑里,出行竞争正在趋于理性,新战局逐渐转向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的比拼。把复杂的玩法层层剥开,巨头们的比拼越来越向纯粹的科技战靠拢。
美团称霸出行江湖的梦,并不好做。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沈南鹏寄语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殊途同归

《精读》

⊙无人无钱,国产科幻如何搭上商业航天的船
⊙物流企业集体转向空间科技,正成为该领域实际“庄家”
⊙我国现象级旅游规划出炉,智慧文旅需求激增
⊙量子通信概念股大热,然仅一家上市公司专业从事量子业务
航天科工:卫星互联网今年多网融合测试,窄带物联网明年小规模运营
浏览 1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