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数据分析师的「护城河」?
共 4921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05-25 12:35
浅谈数据分析师的护城河
0 叨逼叨
1 职业背景
2 和业务方比,分析师的优劣势
2.1 优势(此处适合作为刚入行分析师的适应方向)
2.2 劣势
3 和同行分析师比,你如何更拔尖
3.1 思维
3.2 行业深度
3.3 PM(产品经理)能力
3.4 技术
3.5 向上管理
4 总结
0 叨逼叨
大家好,我是宝器!
在日益内卷的互联网圈,「护城河」这个词出现的也越来越频繁。大家都想在这内卷大浪里挖凿自己的护城河,给自己塑造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从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如今已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大家很快掌握sql、可视化、结构化思维、业务了解。这些逐渐成为了通用技能,甚至不用数据分析师,产品和运营同学们自己就已经掌握。在这样的环境下,数据分析师如何守住自己的护城河呢?
出于好奇,我在某匿名区发了一个帖子,请教征询了互联网各行各业大佬们的意见,并总结出其中一些大实话以供各位同行享用交流。(我始终认为行业的进步是需要开放交流分享的姿态的,所以并不会担心在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后,自己就失去了某些竞争力哦)
1 职业背景
首先,为什么大家都疯狂涌入数分?因为这个职业的技术门槛其实很低。
“2015年,你会用Excel,会查SQL数据库,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2017年,你还得会做数据可视化,会用SPSS做数据挖掘,能给老板做漂亮的报表,同时会一点Python,就能崭露头角;
到了2020年的今天,除了MySQL、Python这些基础的工具,你还要懂统计、数据清洗、建模、算法……所以,虽然数据分析类的岗位增多了,但需求也同样提高了。” 而以上技术门槛逐渐的提升也只是砍下一波贸然闯入行业的求职者,真正要大浪淘沙始见真金,还需要具备更多的软实力。下面我们就分别从「和业务方比」、「和同行分析师比」这2个方面,展开对于分析师护城河的探讨。
2 和业务方比,分析师的优劣势
2.1 优势(此处适合作为刚入行分析师的适应方向)
1)技术
跟业务方比技术,好像有点耍流氓。。。首先确实不乏有不仅聪慧还勤学的业务方,能一个星期就能学会sql,自己取一些简单的数据再进行分析。
但是业务分析哪有简单的呢?如果遇上逻辑复杂或者太长的代码,数据分析师都有可能写一天。
再比如,在数据启发/驱动决策支持被认可的时代,大部分业务同学能掌握简单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但是更进一步的、更科学系统高效的方法模型,业务同学并不太有人掌握的了。
因此,术业有专攻,在这些方面,分析师势必是碾压业务的,这也是分析师需要保底、并不断精进的方向。
如何掌握/精进?
统计学知识:比如大数定律、抽样推测规律、秩和检验、回归、预测,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以更科学的角度看待数据,逐步接近这个数据背后的“真相”; 编程语言:R/Python,也不必二者都学,能把其一熟练运用就够了,比如用R写dashboard、ppt、分析报告、发送邮件、数据清洗、建模等等; 可视化:Tableau/PowBI/编程语言,可以选择拖拉拽的tableau/PowBI,也可以选择用编程语言可视化,R和Python里都有非常多的可视化三方库; 大数据处理框架:如果你在分析师的技能中脱颖而出,做一名大数据分析师,首先就要了解大数据框架的基础。推荐书籍《大数据之路:阿里巴巴大数据实践》;
欢迎补充
2)数据认知
企业里大部分初中级业务的数据思维和素养比较一般,比如相关和因果的理解,比如对magic number的错误理解和迷信,比如对优化问题的理解等。
如何掌握/进阶?
万物皆可量化:时刻问问自己,这个业务全流程有多少步骤、每个步骤的效果如何被量化、什么指标能够表示这个业务的最终效果?什么指标又是这个业务的中间步骤效果?再反推提高什么指标则能提升最终/中间步骤效果? 相关和因果:业务方可能会为了追求业绩、或是置身业务中稍稍迷乱,而错把相关当作因果。分析师可以通过AB测、显著性检验等方法验证/区分相关和因果。 数据解读:分析师很重要的一个点是数据解读能力,也是这个岗位有别于业务方和算法工程师的一个核心能力。如果按照正常的要求,来一个算法工程师,基本碾压绝大多数数据分析师,但是对于数据和业务问题的切换解读,是算法工程师、业务方难以跨越的边界。如何把业务问题转换为数据问题、把数据表现对应到业务现象,是需要分析师作为核心技能不断精进的护城河。
3)全局思维
所谓全局思维,就是在考虑问题时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放大格局去思考。这是一种从微观拉伸到宏观,再从宏观聚焦到微观的思维过程。
有些偏执行的业务(多见于3年以下经历的产品、运营),虽然他们就是做业务的,但是快速理解和把握新业务问题的能力、全局思维能力等,还不如同等一些厉害的年限的分析师。
有些情况下,屁股决定脑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业务方自己做分析,容易陷入对公司全局发展不利的局面,而分析师能相对中立客观的进行刻画与评估,只要分析师本人够用心厉害,完全可以做到比对接的每个单个的业务更有全局思维,更懂业务,此时比较优势就建立了。
如何掌握/进阶?
推荐大家去了解MECE法则,即完全穷尽,没有重复。把这套方法论刻意的运用到工作思考中去,所谓掌握,就是不断的练习应用别人已成熟的方法论,把它变成自己的行事习惯。
2.2 劣势
劣势就是机会,看见以下劣势、想办法在你的处境里攻破它们,就会转变成你的优势。
1)业务理解
“把数分抽离业务的公司,渐渐成了公司毒瘤”。分析师对于业务的了解,大概率是没有业务方本身了解的深入,反而是业务同学能更多看到问题。
其实业内不少大厂经历过把数据中台拆到业务的阶段,就是因为分析师不在一线业务的话,就只能站在岸上,单纯接业务的提数需求,而没有深入业务进行分析闭环,沦为报表工具人,逐渐失去了分析师的价值。
因此有的企业会把分析师下派到产品、运营团队一起工作,深入业务,才能发挥数据的价值。而分析师从「脱离业务」到「深入业务」的过程又是何其艰辛。
所以分析师如果攻破「业务理解」这一劣势,把自己当作一线业务方,最终能做到「每个pm对全局的业务都没你了解深」的程度,你就不可或缺了。
如何掌握/进阶?
外部:行业研究报告、行业自媒体号解读、竞品公司的财报、公司官网、同行交流会等 内部: 公司内部的文档,比如运营活动记录、产品版本迭代记录、跟版分析报告、经营分析报告等; “好的分析师跟业务方时刻黏在一起,言必有中”。常跟业务方沟通,比如工作内梳理出问题再约业务方请教、参与业务会议(正式沟通),工作外约业务方吃饭聊天(非正式沟通),边聊边寻找自己对于对方的价值点; “过于中立,分析师就很难对业务有切肤之痛了”,分析师的最佳心流状态是把自己变成业务,当合伙人,不要当教练或咨询。
2)欢迎补充
3 和同行分析师比,你如何更拔尖
3.1 思维
1)结构化思维
我认为「结构化思维」是分析师的杀手锏、贯穿了分析师工作的始终。分析师日常大部分工作便是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再结构化表达出去;甚至在面试过程中,也需要你结构清晰地向面试官讲述你过往的经历。
如何掌握/进阶?
我刚入行的时候是一个脑子一团浆糊的分析师,我leader称我为「脑子里想法蛮多,但是讲出来就不成体系」,因此她推荐了我一本书,我现在也推荐给你们——《结构思考力》,主要就是教你如何结构化表达。
2)业务思维
业务思维既是你区别于业务方的劣势,又是你区别于同行的优势。
分析师本身是技术+业务的结合体,本质上就是会技术的业务,诸多JD中也都要求分析师具备「业务思维」。
如何掌握/进阶?
同「业务理解-如何掌握/进阶」。
总结,思维这块可以说的真是太多了,以上是企业考核分析师最看重的两大思维。更多高效的思维方法,推荐大家阅读《模型思维》。
3.2 行业深度
分析师本身是半个业务,做的久了就可能在某个业务领域特别精通,轻则通过数据落地影响业务,重则参与公司级的战略制定。这些都需要对行业深度有相当的钻研和经验。
这方面我也是个半吊子,跪求路过的大佬们发表看法。
3.3 PM(产品经理)能力
真要数据驱动业务,就不能做一颗螺丝钉,而要在分析结果出来后,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经理去肝!这样才有可能让分析成果落地!
1)观察执行
基于业务理解迅速发现定位业务的问题。能把问题说明白,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技能了,很多人连问题是什么都说不清。
定位问题后,便可以有一说一的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建议多跟老板混,老板看问题最通透。
2)推动能力
基于数据化运营,整合团队人力资源,一起解决某一个业务问题。
这是技能是个大手笔,没两把刷子根本推不动,在业务方眼里,「你算老几?我们凭什么听你的?」
建议多跟产品经理混,很快掌握这个技能。
3)方法论沉淀
我之前有个习惯,每做完一个大项目,都会复盘,抽出其中一些可以被团队小伙伴们复用的方法论,避免以后踩坑。这个技能队内能够提高整个团队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外能够多m几篇文章提升bigger啊。
可惜我现在年纪越大,心气儿却越低,需要自我鞭策继续坚持这个优良的习惯。
4)整合团队
整合团队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得到这个机会,本身也说明了你具备一定影响力和专业度,老板信任你才交给你做这件事。最后你要运用以上提到的软硬实力,跨部门去推动一些横向的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让大家信服你。
如何掌握/进阶?
我在这件事上踩过坑,有次跨部门合作的时候,2个外部门的同学因为一些原因而推迟了我这边的项目进度,导致整个项目延迟。而之前一向独立做事的我,在这次合作中,既不能保证项目的按时交付,又没有及时的把项目进度反馈给老板们,手忙脚乱,心累不已。好在最后请教了我的PM同事,教了我几句四两拨千斤的技能。
比如:
项目开始之前,详细制定每个阶段的计划、记录完成情况,随时同步相关人员(尤其是老板们),如果项目有延迟风险要随时周知;
催活儿的时候问:xxx同学,昨天沟通的工作完成了吗?没完成?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诸如以上的跨部门合作小技巧,请移步「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3.4 技术
有的分析师只会sql+Excel就能搞定老板和业务,但是到了招聘市场上,HR一看就嫌弃。
所以别再骗自己只会sql就可以了,嘻嘻,上面提到的「2.1-优势-技术」部分可以动起来了。
3.5 向上管理
“我觉得护城河是看出老板内心的观点,并通过数据分bian析zao证明老板永远是对的”。
这是我发的帖子里最高赞的一个回答。
说真的,一方面,如果能不偏不倚的证明老板说的是对的,让团队下决心在正确的方向上砸资源,这是有用的。也就是从“不知道自己知道”变成“知道自己知道”的价值。另一方面,如果能从通过数据找到更合适的方向,并且最后结果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且经常是对的,价值就更大了。
如何掌握/进阶?
凌晨3点给老板发消息:老板,我有一个idea,能保你我升官发财,走向人生巅峰。。。(已被打死)
正确的姿势是,时刻和老板保持交流,了解公司 / 团队的核心方向、老板们最关注最想解决的问题所在,再朝着这些方向去发力。
前不久,我经历过一段迷茫的时光:日常被常规的分析工作所充斥,花了大精力,但是最后也没感觉自己对公司核心指标做了什么有效的提升,成就感骤降。老板似乎也是发现了我的迷茫,主动来找我,既肯定了我之前的工作,又细谈了公司当下和未来的重点方向,我也因此再燃动力。上司的信任真是职场春药啊!
4 总结
分析师是用实际价值证明自己,需要软能力与硬能力结合。硬能力包括对实验设计与评估的方法的掌握,sql,模型等,软能力包括谈判,说服,信息呈现与传达,影响力的建立等,这些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锻炼,而这些能力就是分析师的门槛,运用到炉火纯青也自然成了护城河。
推荐阅读
欢迎长按扫码关注「数据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