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子里,魔鬼在井水里投了毒。导致所有村民都开始长尾巴。只有一个智者没喝。他告诉大家,只要不继续喝水,就能恢复人形。看到这个故事,想到《烈日灼心》陈比觉的独白:“我智商163,不过现在看起来和TM智商80也没什么区别!”然后跳海自尽。
车辆驶过草原,总会有一只羊率先抬起头看,继而所有羊都停下吃草抬头看。
只有一只羊没抬头,还在继续吃草。那么这只特别的羊,会不会心里一边骂着“SB的羊群效应”,一边却倍感孤独呢?
进化心理学表明:人不是怕错,而是怕孤独地错!
这就是好多人想转行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问一些看似白痴的问题。因为担心自己的冒险被嘲笑。
类似的还有很多:
有人惊讶Clubhouse那么火你都没玩?
有人质问你为什么年纪不小了,却还不结婚;
因为大家都那样,所以你也必须那样做,否则你就是个“怪物”。所以多数人都会让自己处于“安全”的状态,从众、妥协和伪装,和大家一样,才不会被攻击。不管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微博的时候,基本可以看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一个评论也没有,另一种则是评论颇多。
如果没有人去评论的话,我们也会尽量的不去评论,尽管自己也是支持这种或那种看法。“人一到群体中,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独立思考很难,难以得到群体的认同,进而产生外在压力,或内在的压力。在菜市场,常常为了几毛钱杀价的大爷大妈,去旅游时,却能跟着旅行团豪掷万金,买回一堆的纪念品。省吃俭用的“贫民窟”少女,在看到网上风靡的口红试色时,会忍不住继续“剁手”,掏空自己的花呗。下班路上的你,看到写着“十元清仓”的宣传横幅,会忍不住挤进的密密麻麻的人堆中,最后收割一堆你不需要的商品。这些,验证了《乌合之众》的观点:群体不善于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一方面,这一特性被商家掌控,用洗脑的方式(断言、反复和传染)利用。另一方面,人们在群体之下会夸大自身的优势,相信自己不是那个羊毛,不是最后接盘的。
比如你现在看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你肯定会觉得古人怎么蠢得如此纯天然,居然去投机几朵花。但后人看我们,也会觉得我们非常纯天然,居然去投几串叫“比特币”的码!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竟然在短时间内上百倍的暴涨、暴跌,成为了“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重大金融泡沫”。1633年开始,炒家开始行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开始疯狂购买郁金香。1636年,炒客疯狂涌入郁金香市场,甚至变卖家产来买郁金香。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比上年增长了5900%。1637年2月4日,郁金香价格突然崩溃,一个星期内价格跌去90%,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然而徒劳。1637年4月,荷兰政府禁止投机式郁金香交易,彻底戳破了郁金香泡沫。另外,在华尔街流传另一个,关于 “沙丁鱼罐头” 的故事:
有两个交易员在炒一罐沙丁鱼罐头,每次交易,一方都以更高的价格从对手那边买进这罐沙丁鱼罐头。甲先以10元将沙丁鱼罐头卖给乙,乙再以20元卖给甲,循环往复,这个沙丁鱼罐头的交易价格转眼间到了10000元。乙忽然觉得特别纳闷,这罐沙丁鱼罐头居然能卖出如此天价?于是就好奇的打开了罐头,结果发现,沙丁鱼早就变质发臭。于是他就恼怒地指责甲卖假货。甲却回答他:“谁让你打开的,这罐沙丁鱼本来就是用来做交易的,不是用来吃的!”甚至他俩还可以把已经打开且变质的沙丁鱼罐头继续加价交易下去。今天我们说接盘侠,说泡沫经济,说炒X热,其实历史惊人相似。你想要吹捧某种资产,干巴巴地谈价值是没有前途的,你必须要讲故事、讲理想、讲情怀、讲革命。比如特斯拉、乐视这样的故事股。只要故事还讲得下去,估值就降不下去。年轻的公司+巨大的市场+会讲相声的CEO= story stock。故事尚未完全讲死,就有可能继续被人接盘拍个续集,甚至三部曲。所以,独立思考很难。因为人们难以脱离的从众磁场,而是在群体效应之下夸大自身的优势。《三体》中,罗辑两次被人类奉为神,又两次被人类抛弃。所以小说中有一句话单独作为一个自然段:人类不感谢罗辑。《乌合之众》里描写的法国大革命:一群法国人一边高喊着崇高的口号,一边杀害其他法国人。放在网络奔腾发展的现在,每天都发生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群体”暴力”事件。太多太多的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盲从而又偏执的宣扬”崇高的道德”规范。一群抗议者举着标语牌,上面写着 " 新冠疫情是一场骗局 "。你可以因为打一款游戏结识一群基友,然后躺赢,甚至被尊为大哥。你可以在网上,迅速聊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优质妹子,奔现走上人生巅峰。直播平台自动匹配若干机器人混充“人头”进入房间,虚刷礼物制造出繁荣热烈的假象,吸引用户掏钱打赏。有没有人告诉你,各个小区的爱心衣服箱,不是真正到各个山区留守儿童的手里,而是运送低价卖给非洲了。有没有人告诉你,在某音、某手上那些穿着白大褂讲养生小常识的,部分不是医生,而是在某宝买白大褂,忽悠上了年纪的大妈大叔,添加微信,卖各种养生中草药的。有没有人告诉你,某鱼上某款商品,其实它都是某某巴巴发货的,给店家一个地址,填入单号即可完成交易。有没有人告诉你,某某健康网里面,很多加v认证的专家教授,其实都是机器人和大学兼职人员,每天给你问诊。
有没有人告诉你,主持人问某娅,一年赚多少钱,她含糊其辞,因为实在是太赚钱了,其他网友眼红了,负面信息就多了,就得成为第2个某巴。有没有人告诉你,市面上某非常火的游戏,其实都是为了洗钱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宣传游戏。所以几千万请明星代言。有没有人告诉你,你所看到的某个人在朋友圈下的交易截图,转账截图,是自动生成的,想改日期密码字体都可以…所以说,群体中的人是短视的,也不愿意尝试深入思考。反观之,如果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就不会有脑残粉,炒作就难以成立,运营就难以定调,产品就难以定位。都说互联网时代缺乏独立思考,其实,互联网时代并不是最缺乏的时代。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表现,便是不经谨慎思考便接受了一种观点。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时候,监狱仅关了8个人,都不是政治犯,其中有两个还是精神病患者。攻破时候监狱长正在给一个精神病患者擦口水,并叮嘱民众们不要吓着犯人。愤怒的民众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追着监狱长就是一顿暴打。监狱长在逃窜过程中不小心踩到一个看热闹的厨子的脚上,在民众怂恿下,看热闹的厨子拿起一把刀把监狱长杀死了。而且杀死监狱长后厨子还感觉自己无比的正义,身披神圣的光环。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言论发出者具有主体性,而其他人则因为缺乏思考而不具备主体性。
首先,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更利于人进行独立思考。一个观点单一、闭塞任何时代都要多。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一些因素,容易使人独立思考能力降低。比如:
无论是在互联网时代还是历史上,或者是未来的其他时刻,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很难。不会独立思考这一点,即使意识到了,也仍然会食髓知味,就像“上瘾”一样无法摆脱。电影《楚门的世界》,在这个虚假的世界里,除了楚门,都是演员;而这些演员释放的信号,无不影响着楚门的意识。既然独立思考如此困难,如此违背人性,那么问题来了:独立思考,还有意义吗?
如果你做的选择,是每个人都会做的选择,那你就不能指望结果比别人更好。
因为世界远比想象中复杂,而且还将越来越复杂。
这种情况下,倘若我们没有自己的想法,而外界的想法又各种引导,你会终生处于睡一觉价值观就被颠覆的激荡中。
如果一个人不希望其他人思维的幽灵,在自己的身边阴魂不散,那么他就需要学其会独立思考。学会分辨思想的合理性和根基,学会不借助他人的力量,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立场分析问题。
《三体》中,章北海坚定了必败的信念,为了保留人类的火种,记着其父亲的“要多想”,做出了不会被人类社会认同的事情。
请记住章北海最后那句“没关系的,都一样。”
提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赫拉克利特,晚年患了严重的水肿病。
他认为医生是愚蠢的(他问医生问题,医生回答不上),拒绝了治疗。
老爷子坚信地把自己埋于牛粪里,以期用牛粪的热量来消除病灶多余的水分。最后病死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独立思考?
在信息量不够,心智水平不够,生活实践阅历不够的情况下,“独立思考”是很可笑的一个事情。2、要尽量关注事实,而非价值
事实判断是确凿的,能够达成共识;而价值判断是依赖于视角和立场的,可以有多种解读。
《思考快与慢》里所说的,多使用“杏仁区”之外的区域进行满思考。但人类大脑总是偷懒。
罗素曾举例:火鸡看到伙夫便知会有食物送来,一年364天如此,火鸡乐滋滋的把脖子伸直,它不知道今天恰巧是感恩节。
避免先入为主,避免“我的就是好的”。
多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肯定。
筛选需要批判性思考的问题(不需要对每个信息都进行批判性思考)。
跟独立思考的人相处:自主、好奇、谦恭,而非人身攻击。
少看鸡汤:只会煽动你的情绪,禁锢你的思维。
避免结论先行,而后选择性寻找证据来证实;
不屈从猎奇的快感;
依靠最朴素的常识,但不固执。
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书籍的审核相对而言比网络资料权威。读书,或许可以让我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预防自己变成“沙发土豆”。
后记
认知“乌合之众”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止自己沉浸其中,更在于不被其它“乌合之众”所禁锢。
脱离低级,不做随波逐流的傻瓜。
但总会只有那么一小波人能真正独立思考。更多的人,注定处在群体智昏的洼地。但你不能说,《千与千寻里》的猪就不快乐,拔了毛的大雁就活不下去,畦中韭菜和和沙发土豆就不是菜。再看《烈日灼心》陈比觉的那段自白:“我智商163,不过现在看起来和TM智商80也没什么区别”。但毕竟,智商163和智商80,割韭菜的姿势,是不同的。